第二章 python基础之函数

Python基础、函数、模块、面向对象、网络和并发编程、数据库和缓存、 前端、django、Flask、tornado、api、git、爬虫、算法和数据结构、Linux、设计题、客观题、其他

第二章 函数

1. 通过代码实现如下转换:

1.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binary_value = "0b1111011"
decimal_result = int(binary_value, 2)
print(decimal_result)


2.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decimal_value = 18
binary_result = bin(decimal_value)
print(binary_result)

3. 八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octal_value = "011"
decimal_result = int(octal_value, 8)
print(decimal_result)

4. 十进制转换成八进制:
decimal_value = 30
octal_result = oct(decimal_value)
print(octal_result)

5. 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hexadecimal_value = "0x12"
decimal_result = int(hexadecimal_value, 16)
print(decimal_result)

6. 十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decimal_value = 87
hexadecimal_result = hex(decimal_value)
print(hexadecimal_result)

这些代码使用了内置的 `int()`、`bin()`、`oct()` 和 `hex()` 函数来执行相应的进制转换。

2. Python递归的最大层数?

在 Python 中,递归的最大层数由系统的调用栈深度限制。
这个限制通常是由操作系统或 Python 解释器设置的,而不是由 Python 语言本身定义的。

在 CPython 解释器中,默认的最大递归深度是 3000。这意味着函数调用链的深度不能超过 3000 层。
当递归深度超过这个限制时,会触发 `RecursionError` 异常。

你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查看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最大递归深度:
import sys
print(sys.getrecursionlimit())

请注意,深度递归可能导致栈溢出,因此在设计递归算法时应该谨慎,考虑使用迭代或其他方法来处理大规模问题。

3. 列举常见的内置函数?

1. **类型转换函数:**
   - `int()`: 将一个数值或字符串转换为整数。
   - `float()`: 将一个数值或字符串转换为浮点数。
   - `str()`: 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 `bool()`: 将一个值转换为布尔型。

2. **序列操作函数:**
   - `len()`: 返回序列(字符串、列表、元组等)的长度。
   - `max()`: 返回序列或一组参数中的最大值。
   - `min()`: 返回序列或一组参数中的最小值.
   - `sum()`: 对序列中的所有元素求和。

3. **迭代器和生成器函数:**
   - `iter()`: 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
   - `next()`: 从迭代器中获取下一个元素。

4. **序列生成函数:**
   - `range()`: 生成一个指定范围内的数字序列。
   - `enumerate()`: 返回一个包含索引和值的枚举对象。
   - `zip()`: 将多个序列打包成元组。

5. **容器操作函数:**
   - `list()`: 将一个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列表。
   - `tuple()`: 将一个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元组。
   - `set()`: 创建一个集合。
   - `dict()`: 创建一个字典。

6. **文件操作函数:**
   - `open()`: 打开文件。
   - `read()`: 读取文件内容。
   - `write()`: 写入文件内容。
   - `close()`: 关闭文件。

7. **数学函数:**
   - `abs()`: 返回数的绝对值。
   - `round()`: 四舍五入到指定小数位数。
   - `pow()`: 返回 x 的 y 次方。

8. **其他常见函数:**
   - `print()`: 打印输出。
   - `input()`: 从用户获取输入。
   - `len()`: 返回对象的长度。
   - `type()`: 返回对象的类型。
   - `help()`: 提供帮助信息。

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Python 提供了许多内置函数,用于各种不同的任务。
可以通过 Python 官方文档查看完整列表:[内置函数]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functions.html)

4. filter、map、reduce的作用?

`filter`, `map`, 和 `reduce` 是 Python 中的内置函数,
它们用于对序列(如列表、元组等)进行操作,从而进行过滤、映射和累积的操作。

1. **`filter()` 函数:**
   - 作用:用于过滤序列,返回一个由使得某个函数返回 `True` 的元素组成的新序列。
   - 语法:`filter(function, iterable)`
   - 示例:
     def is_even(x):
         return x % 2 == 0

     numbers = [1, 2, 3, 4, 5, 6, 7, 8, 9, 10]
     evens = filter(is_even, numbers)
     print(list(evens))  # 输出 [2, 4, 6, 8, 10]

2. **`map()` 函数:**
   - 作用:对序列中的每个元素应用函数,返回一个结果列表。
   - 语法:`map(function, iterable, ...)`
   - 示例:
     def square(x):
         return x ** 2

     numbers = [1, 2, 3, 4, 5]
     squares = map(square, numbers)
     print(list(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3. **`reduce()` 函数:**
   - 作用:对序列中的元素进行累积操作,使用指定的函数。
   - 在 Python 3 中,`reduce()` 不再是内置函数,而被移至 `functools` 模块。
   - 示例: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def add(x, y):
         return x + y

     numbers = [1, 2, 3, 4, 5]
     result = reduce(add, numbers)
     print(result)  # 输出 15

这些函数是函数式编程的一部分,可以使代码更简洁、可读,并且有助于提高代码的抽象程度。
它们在处理大量数据、进行变换或聚合操作时特别有用。

5. 一行代码实现九九乘法表

你可以使用嵌套的列表推导式和 `print` 函数一行代码实现九九乘法表:

print('\n'.join([' '.join([f'{i}*{j}={i*j}' for j in range(1, i+1)]) for i in range(1, 10)]))

这行代码创建一个包含九九乘法表字符串的列表,然后使用 `'\n'.join()` 将列表中的字符串连接起来,
并通过 `print` 打印输出。这个代码使用了两个嵌套的列表推导式,一个用于生成每一行,
另一个用于生成每一行中的每个乘法表达式。

6. 什么是闭包?

闭包(Closure)是指在一个函数内部定义的函数,它可以引用并修改其外部函数的变量。
换句话说,闭包是一个函数对象,它不仅包含了代码块本身,还包含了在该代码块中创建的环境
(变量的绑定),这使得它可以访问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

在 Python 中,闭包通常发生在一个函数内部定义了另一个函数,并且内部函数引用了外部函数的变量。
这个内部函数可以在外部函数调用结束后继续存在,并且可以访问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
这种特性使得闭包在一些特定的编程场景中非常有用,例如在函数式编程、回调函数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闭包的例子:
def outer_function(x):
    def inner_function(y):
        return x + y
    return inner_function

closure_instance = outer_function(10)

# 调用闭包
result = closure_instance(5)
print(result)  # 输出 15


在这个例子中,`inner_function` 是一个闭包,它引用了外部函数 `outer_function` 中的变量 `x`。
当我们调用 `outer_function(10)` 时,它返回了一个闭包 `inner_function`,并将 `x` 设置为 10。
然后,我们调用 `closure_instance(5)`,它返回 10 + 5 的结果,即 15。
这里,闭包保持了对 `x` 的引用,即使 `outer_function` 已经执行完毕。

7. 简述 生成器、迭代器、装饰器以及应用场景?

这是对生成器(Generators)、迭代器(Iterators)、装饰器(Decorators)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的简要描述:
1. **生成器(Generators):**
   - **定义:** 生成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迭代器,可以逐个产生值,而不是一次性产生所有值并存储在内存中。
   - **语法:** 使用 `yield` 关键字来定义生成器函数,生成器函数在调用时不执行,而是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
   - **应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逐个产生值、并且不需要一次性存储所有值的情况。特别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或无限序列。

2. **迭代器(Iterators):**
   - **定义:** 迭代器是一种对象,可以逐个访问其元素,而不需要事先知道整个序列的结构。
   - **语法:** 实现 `__iter__` 和 `__next__` 方法,或者通过使用 `iter()` 和 `next()` 函数。
   - **应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逐个访问元素、并且可能是惰性计算的情况。Python 中的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字典)可以通过迭代器进行遍历。

3. **装饰器(Decorators):**
   - **定义:** 装饰器是一种用于修改函数或方法行为的语法结构。它们允许在不修改原始函数代码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功能。
   - **语法:** 使用 `@decorator` 语法应用装饰器,其中 `decorator` 是装饰器函数或类。
   - **应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在不修改函数源代码的情况下添加功能,例如日志记录、性能计时、权限检查等。装饰器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4. **应用场景:**
   - **生成器应用场景:**
     - 处理大量数据,一次只需要一个元素。
     - 生成无限序列。
     - 惰性计算,只有在需要时才生成值。
   
   - **迭代器应用场景:**
     - 遍历可迭代对象的元素,尤其是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
     - 惰性计算,只在需要时生成元素。
  
   - **装饰器应用场景:**
     - 添加日志记录、性能计时、缓存等功能。
     - 修改或扩展函数行为,而不改变其源代码。
     - 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尤其是在多个函数中共享相同的功能时。

8. 使用生成器编写fib函数, 函数声明为fib(max), 输入一个参数max值, 使得该函数可以这样调用。

   for i in range(0,100):
       print fib(1000)
   
   并产生如下结果(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

你可以使用生成器编写一个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的函数 `fib`,并在调用时指定 `max` 值。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def fib(max):
    a, b = 0, 1
    while a < max:
        yield a
        a, b = b, a + b  # 赋值 temp = a a = b b = temp + b
 
# 调用并打印斐波那契数列
for num in fib(1000):
    print(num)

"""
1. `def fib(max):`:定义了一个名为 `fib` 的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max`,用于指定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的上限。
2. `a, b = 0, 1`:初始化两个变量 `a` 和 `b`,它们代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元素。
3. `while a < max:`:使用 `while` 循环,只要当前的 `a` 小于给定的 `max`,就执行循环体。
4. `yield a`:使用 `yield` 关键字产生当前的斐波那契数列元素 `a`。
	`yield` 使得这个函数成为一个生成器函数,它可以暂停执行并在需要时继续执行,而不会丧失状态。
5. `a, b = b, a + b`:更新 `a` 和 `b` 的值,使其变为下一组斐波那契数列中的两个相邻元素。

总结:该函数使用生成器的方式逐步产生斐波那契数列中小于给定上限 `max` 的元素。
每次调用 `next()` 或使用 `for` 循环迭代时,函数会生成下一个斐波那契数列元素,直到达到上限为止。
这种方式有效地节省了内存,因为不需要一次性生成整个序列。
"""

在这个例子中,`fib` 函数是一个生成器函数,使用 `yield` 逐步产生斐波那契数列的值。
通过调用 `fib(1000)`,你可以生成斐波那契数列中小于 1000 的数值。

上述代码在循环中调用 `fib(1000)` 并打印输出结果,生成的序列将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9. 一行代码, 通过filter和lambda函数输出以下列表索引为基数对应的元素。

   list_a=[12,213,22,2,2,2,22,2,2,32]

你可以使用 `filter` 和 `lambda` 函数一行代码实现,输出列表中索引为奇数的元素:
list_a = [12, 213, 22, 2, 2, 2, 22, 2, 2, 32]
result = list(filter(lambda x: x[0] % 2 != 0, enumerate(list_a)))
output = [item[1] for item in result]
print(output)


这行代码首先使用 `enumerate` 函数给列表元素加上索引,
然后通过 `filter` 和 `lambda` 函数筛选出索引为奇数的元素,最后通过列表推导式提取这些元素。

"""
result = list(filter(lambda x: x[0] % 2 != 0, enumerate(list_a)))

这代码使用 `filter` 函数结合 `lambda` 表达式和 `enumerate` 函数来筛选列表中索引为奇数的元素。
让我们逐步解释:

1. `enumerate(list_a)`: `enumerate` 函数返回一个枚举对象,其中包含原始列表 `list_a` 中每个
	元素的索引和值组成的元组。例如,`[(0, 12), (1, 213), ..., (9, 32)]`。
2. `lambda x: x[0] % 2 != 0`: 这是一个匿名函数(lambda 函数),它接收一个参数 `x`,
	该参数是 `enumerate` 返回的元组。这个函数检查元组中的索引(`x[0]`),
	如果是奇数,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3. `filter(lambda x: x[0] % 2 != 0, enumerate(list_a))`: 使用 `filter` 函数,
	该函数接受一个函数和一个可迭代对象,返回一个迭代器,包含原始可迭代对象中满足条件的元素。
	在这里,它将保留索引为奇数的元组。
4. `list(...)`: 最终,使用 `list()` 函数将 `filter` 的结果转换为列表。

综合起来,这行代码的作用是从 `list_a` 中过滤出索引为奇数的元素。
"""

10. 写一个base62encode函数, 62进制。

:0123456789AB..Zab..z(10个数字+26个大写字母+26个小写字母)。
	base62encode(1)=1
	base62encode(61) = z 
	base62encode(62)=10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函数,用于将给定的十进制数转换为 62 进制:

def base62encode(n):
    if n == 0:
        return '0'

    charset = "0123456789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result = []

    while n > 0:
        n, remainder = divmod(n, 62)
        result.append(charset[remainder])
"""
`divmod(n, 62)` 是一个 Python 内建函数,用于同时执行除法和取余运算。
这行代码将 `n` 除以 62,返回商和余数,然后使用两个变量 `n` 和 `remainder` 分别接收这两个值。

具体解释如下:
- `divmod(n, 62)`: 
	这个函数返回一个包含两个值的元组,第一个值是n除以62的整数商,第二个值是n对62取余的结果。

- `n, remainder = divmod(n, 62)`: 
	这一行将元组的两个值分别赋给n和remainder。n接收整数商,remainder接收余数。

这行代码通常用于实现进制转换中的算法,将一个数值按照指定的进制进行拆分。
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可能是用于将给定的十进制数转换为 62 进制时,不断地取余和除法,直到商为 0 为止。
"""
    return ''.join(result[::-1])

# 测试例子
print(base62encode(1))   # 输出 '1'
print(base62encode(61))  # 输出 'z'
print(base62encode(62))  # 输出 '10'


这个函数使用了一个包含数字、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字符集,并通过不断地取余和除法来将给定的
十进制数转换为 62 进制。最终,将结果逆序排列并返回一个字符串。

11. 请实现一个装饰器, 限制该函数被调用的频率, 如10秒一次

你可以通过使用装饰器和`time`模块来实现函数调用频率的限制。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现:
import time

def rate_limited(seconds):
    def decorator(func):
        last_called = 0  # 记录上一次函数被调用的时间。
        def wrapper(*args, **kwargs):
            nonlocal last_called  # 声明以便在内部函数中修改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
            current_time = time.time()
            if current_time - last_called < seconds:
                print(f"Function {func.__name__} is rate-limited. Please wait.")
                return None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last_called = current_time  # 更新为当前时间,以便在下一次调用时进行比较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 使用装饰器限制函数被调用的频率为10秒一次
@rate_limited(10)
def my_function():
    print("Function called!")

# 测试
my_function()  # 输出 "Function called!"
my_function()  # 输出 "Function my_function is rate-limited. Please wait."
time.sleep(10)
my_function()  # 输出 "Function called!"

在这个例子中,`rate_limited` 是一个装饰器工厂函数,它接受一个秒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真正的装饰器。
装饰器内部的 `wrapper` 函数记录了上一次函数被调用的时间,并在每次函数调用时检查距离上一次调用的
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小于指定的秒数,则拒绝调用函数,否则允许调用并更新上一次调用的时间。

12. 请实现一个装饰器, 通过一次调用使函数重复执行5次。

你可以通过定义一个装饰器来实现让函数重复执行的功能。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现:
def repeat_times(n):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for _ in range(n):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 使用装饰器让函数重复执行5次
@repeat_times(5)
def my_function():
    print("Function called!")

# 测试
my_function()


在这个例子中,`repeat_times` 是一个装饰器工厂函数,它接受一个重复执行次数 `n` 作为参数,
返回一个真正的装饰器。装饰器内部的 `wrapper` 函数使用 `for` 循环调用原始函数 `n` 次。

请注意,这里的 `result` 变量只会保存最后一次函数调用的结果。如果你希望保留每次调用的结果,
你可以使用列表或其他数据结构来存储。

13. python一行print出1~100偶数的列表, (列表推导式, filter均可)

你可以使用列表推导式或`filter`函数来打印出1100之间的偶数列表。以下是两种不同的实现:

1. 使用列表推导式:
print([i for i in range(1, 101) if i % 2 == 0])

2. 使用`filter`函数和`lambda`表达式:
print(list(filter(lambda x: x % 2 == 0, range(1, 101))))

这两种方法都会打印出1100之间的偶数列表。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根据你的喜好和需求。

14. 解释生成器与函数的不同, 并实现和简单使用generator

生成器(Generator)和普通函数在 Python 中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1. **执行方式:**
   - **函数:** 当你调用一个普通函数时,它会一直执行到函数结束,然后返回结果。
   - **生成器:** 生成器函数的执行是延迟的,只有在请求下一个值时才会执行,而且只会执行到 `yield` 语句或者函数结束。

2. **内存占用:**
   - **函数:** 普通函数一次性计算并返回结果,可能占用大量内存,尤其是对于生成大型数据集的函数。
   - **生成器:** 生成器以惰性计算的方式生成值,一次只生成一个值,因此占用的内存很少。

3. **状态保存:**
   - **函数:** 在普通函数中,局部变量的状态在函数调用之间是不保持的。
   - **生成器:** 生成器函数中的局部变量的状态在生成器的多次调用之间是保持的,
   		因为生成器在 `yield` 处暂停,并在下一次调用时从上次暂停的地方继续执行。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生成器的例子:
def count_up_to(limit):
    count = 1
    while count <= limit:
        yield count
        count += 1
        
# 使用生成器
gen = count_up_to(5)
for num in gen:
    print(num)

这个生成器函数 `count_up_to` 生成从 1 开始到指定 `limit` 结束的整数序列。
当你使用 `for num in gen` 迭代时,它将在每次迭代时生成一个值,并在 `yield` 处暂停,
直到下一次迭代。这使得生成器非常适合处理大量数据或者无限序列。

15. 列表推导式和生成器表达式 [i % 2 for i in range(10)] 和 (i % 2 for i in range(10)) 输出结果分别是什么?

列表推导式和生成器表达式在语法上很相似,但它们的行为有一些关键区别。

1. **列表推导式:**
result_list = [i % 2 for i in range(10)]
print(result_list)

输出结果是一个包含了09每个数字对2取余的结果的列表:
[0, 1, 0, 1, 0, 1, 0, 1, 0, 1]
这是因为列表推导式会一次性生成并返回一个完整的列表。

2. **生成器表达式:**
result_generator = (i % 2 for i in range(10))
print(list(result_generator))

输出结果是一个列表,其中包含了09每个数字对2取余的结果:
[0, 1, 0, 1, 0, 1, 0, 1, 0, 1]
生成器表达式是一个生成器,它按需生成值,因此我们使用 `list()` 将生成器转换为列表以查看结果。

总结:
列表推导式会一次性生成整个列表,而生成器表达式则以惰性方式生成值,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或者无限序列。
在上述例子中,输出结果是相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生成器表达式的优点在于节省内存,
因为它不会提前生成整个序列。

16. map(str,[1,2,3,4,5,6,7,8,9]) 输出是什么?

`map(str, [1, 2, 3, 4, 5, 6, 7, 8, 9])` 将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中的
每个元素都转换为字符串。运行这个 `map` 函数后,

你可以将结果转换为列表来查看:
result = map(str, [1, 2, 3, 4, 5, 6, 7, 8, 9])
result_list = list(result)
print(result_list)

输出结果是包含了每个元素的字符串形式的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每个元素都被转换为相应的字符串形式。

17. python中定义函数时如何书写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在 Python 中,你可以在函数定义中使用可变参数(*args)和关键字参数(**kwargs)。
这两种方式允许你编写灵活的函数,能够接受不定数量的参数。

1. **可变参数 (*args):**
   - 语法:在函数参数列表中使用星号 `*`,例如 `*args`。
   - 功能:可变参数允许函数接受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并将它们打包成一个元组。
   -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args):
         for arg in args:
             print(arg)

     example_function(1, 2, 3, 'a', 'b')
     输出:
     ```
     1
     2
     3
     a
     b
     ```

2. **关键字参数 (**kwargs):**
   - 语法:在函数参数列表中使用两个星号 `**`,例如 `**kwargs`。
   - 功能:关键字参数允许函数接受任意数量的关键字参数,并将它们打包成一个字典。
   -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kwargs):
         for key, value in kwargs.items():
             print(f"{key}: {value}")

     example_function(name='John', age=30, city='New York')

     输出: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3. **同时使用可变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 语法:在函数定义中同时使用 `*args` 和 `**kwargs`。
   -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arg1, *args, kwarg1='default', **kwargs):
         print(f"arg1: {arg1}")
         print(f"args: {args}")
         print(f"kwarg1: {kwarg1}")
         print(f"kwargs: {kwargs}")

     example_function(1, 2, 3, kwarg1='custom', name='John', age=30)
     输出:
     arg1: 1
     args: (2, 3)
     kwarg1: custom
     kwargs: {'name': 'John', 'age': 30}

这些语法元素提供了灵活性,使得你能够定义能够接受各种参数组合的函数。

18. Python3.5中enumerate的意思是什么?

在 Python 3.5 中,`enumerate` 是一个内建函数,用于将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转换为一个枚举对象,同时返回索引和对应的元素。

具体而言,`enumerate` 返回的对象是一个由元组组成的迭代器,每个元组包含两个值:

1. 索引(index):元素在可迭代对象中的位置。
2. 元素本身:可迭代对象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示例:
my_list = ['apple', 'banana', 'orange']

# 使用 enumerate 遍历列表并输出索引和元素
for index, value in enumerate(my_list):
    print(f"Index: {index}, Value: {value}")


输出:

Index: 0, Value: apple
Index: 1, Value: banana
Index: 2, Value: orange


在这个例子中,`enumerate` 将 `my_list` 转换为一个枚举对象,然后在 `for` 循环中遍历这个对象,
每次迭代都返回一个包含索引和元素的元组。这使得你能够同时访问元素和它们在可迭代对象中的位置。

19. 说说Python中的装饰器,迭代器的用法:描述下dict的item方法与iteritems方法的不同

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20. 是否使用过functools中的函数?其作用是什么?

### 装饰器(Decorators):
在 Python 中,装饰器是一种用于修改函数或方法行为的一种特殊语法。装饰器允许你在不改变原始
函数定义的情况下,通过在函数定义之前添加 `@decorator_name` 的方式来增加、修改或包装函数的功能。

示例:
def my_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before the function is called.")
        func()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after the function is called.")
    return wrapper

@my_decorator
def say_hello():
    print("Hello!")

say_hello()


这里,`my_decorator` 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器,它包装了 `say_hello` 函数,添加了额外的功能。
装饰器通过 `@my_decorator` 语法应用到函数上。

### 迭代器(Iterators):
迭代器是一种对象,它可以被迭代(例如在循环中使用)。在 Python 中,迭代器通常实现了 `__iter__()` 
和 `__next__()` 方法。通过这两个方法,你可以在迭代过程中访问容器中的元素。

示例:
my_list = [1, 2, 3, 4, 5]
my_iter = iter(my_list)

for item in my_iter:
    print(item)

在这个例子中,`iter(my_list)` 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 `my_iter`,然后使用 `for` 循环遍历
这个迭代器,逐个打印列表中的元素。

### `dict` 的 `items()` 方法与 `iteritems()` 方法的不同:
在 Python 2 中,`dict` 对象有一个方法叫做 `iteritems()`,它返回一个迭代器,
可以用于迭代字典的键值对。在 Python 3 中,`iteritems()` 方法被移除了,
而 `items()` 方法返回一个视图对象,其中包含字典的键值对。

在 Python 3 中,`items()` 的行为与 Python 2 中的 `iteritems()` 相似,
但 `items()` 返回的是一个视图对象而不是真正的列表。

在 Python 3 中,如果你需要一个真正的列表,可以使用 `list()` 来将 `items()` 返回的视图对象转换为列表。

Python 2 中的 `iteritems()` 
示例:
my_dict = {'a': 1, 'b': 2, 'c': 3}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ritems():
    print(key, value)

Python 3 中的 `items()` 
示例:
my_dict = {'a': 1, 'b': 2, 'c': 3}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print(key, value)


在 Python 3 中,`iteritems()` 方法被移除,建议直接使用 `items()` 方法。

21. 如何判断一个值是函数还是方法?

在 Python 中,函数和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方法是与对象相关联的函数。
判断一个值是函数还是方法的方法取决于该值的类型以及它是作为函数还是作为方法调用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
1. **使用 `callable` 函数:**
   - `callable` 函数可以用于检查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调用,即是否为函数或具有 `__call__` 方法。
   - 示例:
     def my_function():
         print("This is a function.")

     class MyClass:
         def my_method(self):
             print("This is a method.")

     print(callable(my_function))  # 输出 True
     print(callable(MyClass))      # 输出 False
     print(callable(MyClass()))    # 输出 True


2. **使用 `types` 模块:**
   - 使用 `types` 模块中的 `FunctionType` 和 `MethodType` 类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函数或方法。
   - 示例:
     import types

     def my_function():
         print("This is a function.")

     class MyClass:
         def my_method(self):
             print("This is a method.")

     print(isinstance(my_function, types.FunctionType))  # 输出 True
     print(isinstance(MyClass.my_method, types.FunctionType))  # 输出 False
     print(isinstance(MyClass().my_method, types.MethodType))  # 输出 True
     ```

3. **使用 `inspect` 模块:**
   - 使用 `inspect` 模块中的 `isfunction` 和 `ismethod` 函数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函数或方法。
   - 示例:
     import inspect

     def my_function():
         print("This is a function.")

     class MyClass:
         def my_method(self):
             print("This is a method.")

     print(inspect.isfunction(my_function))  # 输出 True
     print(inspect.isfunction(MyClass.my_method))  # 输出 False
     print(inspect.ismethod(MyClass().my_method))  # 输出 True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来选择,但通常来说,使用 `callable` 或 `isinstance` 更为简单和直观。

22. 请编写一个函数实现将IP地址转换成一个整数。

10.3.9.12 转换规则为:
        10            00001010
         3            00000011
         9            00001001
        12            00001100
        
再将以上二进制拼接起来计算十进制结果:00001010 00000011 00001001 00001100 = ?

可以使用以下函数来将 IP 地址转换成一个整数:
def ip_to_int(ip_address):
    # 将 IP 地址拆分成四个部分
    octets = map(int, ip_address.split('.'))
    # 将每个部分转换成二进制,并补齐 8 位
    binary_octets = [format(octet, '08b') for octet in octets]
    # 将二进制拼接起来
    binary_string = ''.join(binary_octets)
    # 将二进制字符串转换成整数
    result = int(binary_string, 2)
    
    return result

# 示例
ip_address = "10.3.9.12"
result = ip_to_int(ip_address)
print(result)


这个函数首先将 IP 地址拆分成四个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转换成二进制形式并补齐为 8 位。
接着,将四个二进制部分拼接成一个二进制字符串,最后将二进制字符串转换成整数。
在示例中,输入的 IP 地址 "10.3.9.12" 将转换成整数。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函数 `ip_to_int`,用于将 IP 地址转换成整数。
下面是对代码的解释:
1. `ip_to_int` 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ip_address`,这个参数是一个字符串,表示一个 IP 地址。
2. `ip_address.split('.')` 将 IP 地址按照点号分隔,得到一个包含四个部分的字符串列表
	(每个部分是一个字符串),例如 `['10', '3', '9', '12']`。
3. `map(int, octets)` 将这个字符串列表中的每个部分转换成整数,得到一个包含四个整数的迭代器。
4. `binary_octets` 列表推导式将每个整数部分转换成二进制形式,并补齐为 8 位,
	例如 `['00001010', '00000011', '00001001', '00001100']`。
5. `''.join(binary_octets)` 将这四个二进制字符串拼接成一个长的二进制字符串,
	 例如 `'00001010000000110000100100001100'`。
6. `int(binary_string, 2)` 将这个二进制字符串解释为一个整数,基数为 2。这就是 IP 地址转换成的整数。
7. 最后,整数结果被返回。


这个函数的目的是将 IP 地址的四个部分分别转换成二进制,然后将这四个二进制部分拼接起来,
最终转换成一个整数。这种转换方法在计算机网络和存储 IP 地址时可能会用到。
"""

23. lambda表达式格式以及应用场景?

Lambda 表达式是一种用于创建匿名函数的语法糖,它的基本格式为: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其中,`arguments` 是参数列表,`expression` 是函数体的表达式。
Lambda 表达式可以接受任意数量的参数,但只能包含一个表达式。

示例:
# Lambda 表达式用于求平方
square = lambda x: x**2
print(square(4))  # 输出 16

# Lambda 表达式用于求和
addition = lambda x, y: x + y
print(addition(3, 5))  # 输出 8


Lambda 表达式的应用场景包括:
1. **传递简单函数:** Lambda 表达式适用于需要传递简单函数的场景,例如在函数的参数中传递。
   # 使用 sorted 函数和 lambda 表达式对列表元素进行排序
   numbers = [1, 5, 2, 8, 3]
   sorted_numbers = sorted(numbers, key=lambda x: x % 3)
   print(sorted_numbers)  # 输出 [3, 1, 5, 2, 8]


2. **函数式编程:** 在函数式编程中,Lambda 表达式通常用于创建短暂的、简单的函数,特别是在高阶函数中。
   # 使用 map 函数和 lambda 表达式将列表元素平方
   numbers = [1, 2, 3, 4, 5]
   squared_numbers = list(map(lambda x: x**2, numbers))
   print(squared_numbers)  # 输出 [1, 4, 9, 16, 25]

3. **过滤数据:** Lambda 表达式可以用于创建过滤条件,例如在 `filter` 函数中。
   # 使用 filter 函数和 lambda 表达式过滤奇数
   numbers = [1, 2, 3, 4, 5]
   odd_numbers = list(filter(lambda x: x % 2 != 0, numbers))
   print(odd_numbers)  # 输出 [1, 3, 5]

4. **排序:** 在排序函数中使用 Lambda 表达式定义排序规则。
   # 使用 sorted 函数和 lambda 表达式按照字符串长度排序
   words = ['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sorted_words = sorted(words, key=lambda x: len(x))
   print(sorted_words)  # 输出 ['date', 'apple', 'banana', 'cherry']


Lambda 表达式适用于简单的、短暂的函数,但对于复杂的逻辑和长函数体,通常建议使用常规的 `def` 语句定义函数。

24. pass的作用?

`pass` 是一个空语句,它在 Python 中没有实际的操作,仅仅是一个占位符。
`pass` 的作用是为了保持语法结构的完整性,因为在 Python 中,一些语法结构是需要有至少一条语句的,
而如果你暂时没有具体的操作或实现,可以使用 `pass` 来填充这个位置。

主要的用途有两个:
1. **占位符:** 当你正在编写代码时,可能会遇到需要先定义结构而还未实现的部分。
	使用 `pass` 可以作为一个占位符,让代码保持结构完整,避免因为空白导致语法错误。
   if condition:
       # 先保持结构完整,未来添加具体的代码
       pass

2. **空函数体:** 在定义函数时,有时候你可能希望函数的结构先存在,但函数体内暂时没有实际的操作。
	使用 `pass` 可以定义一个空函数体。
   def my_function():
       # 未来添加具体的功能
       pass

在上述情况中,`pass` 的存在使得代码结构得以保持,而不会因为缺少语句而导致错误。
然而,要注意过度使用 `pass` 通常是不推荐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代码的可读性降低。
在真正实现功能之前,你可以使用 `pass` 作为一个临时的占位符。

25. *arg和**kwarg作用?

`*args` 和 `**kwargs` 是用于在函数定义中处理可变数量的参数的特殊语法。

1. **`*args`:**
   - `*args` 用于接收不定数量的位置参数,表示函数可以接受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并将这些参数打包成一个元组。
   -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args):
         for arg in args:
             print(arg)

     example_function(1, 2, 3, 'a', 'b')
     输出:
     ```
     1
     2
     3
     a
     b
     ```

2. **`**kwargs`:**
   - `**kwargs` 用于接收不定数量的关键字参数,表示函数可以接受任意数量的关键字参数,并将这些参数打包成一个字典。
   -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kwargs):
         for key, value in kwargs.items():
             print(f"{key}: {value}")

     example_function(name='John', age=30, city='New York')
     ```
     输出:
     ```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

3. **结合使用:**
   - 可以同时使用 `*args` 和 `**kwargs` 来定义一个接受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的函数。
   -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args, **kwargs):
         for arg in args:
             print(arg)
         for key, value in kwargs.items():
             print(f"{key}: {value}")

     example_function(1, 2, 3, 'a', 'b', name='John', age=30, city='New York')

     输出:
     ```
     1
     2
     3
     a
     b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

这样的语法允许函数接受不定数量的参数,增加了函数的灵活性。在实际应用中,`*args` 和 `**kwargs` 
是常用的技术,尤其在编写通用函数或者需要适应多种输入情况的函数时。

26. 如何在函数中设置一个全局变量 ?

在 Python 中,如果你想在函数内部使用全局变量,需要使用 `global` 关键字来声明变量为全局变量。
这样,在函数内部对这个变量的修改将影响到全局范围。

示例:
# 全局变量
global_variable = 10

def my_function():
    # 使用 global 关键字声明全局变量
    global global_variable
    # 修改全局变量的值
    global_variable += 5
    print("Inside function:", global_variable)

# 调用函数
my_function()

# 在函数外部访问全局变量
print("Outside function:", global_variable)

输出:
Inside function: 15
Outside function: 15


在上面的例子中,`global_variable` 是一个全局变量,通过在函数内部使用 `global` 关键字声明,
可以在函数内修改它的值,影响到全局范围。

注意:在函数内部使用全局变量应该慎重,因为全局变量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代码不易维护和理解。
通常,更好的做法是通过函数参数传递需要的值,避免过度依赖全局变量。

27. 请写出打印结果:

# 例 1
def func(a,b=[]):
  b.append(a)
    print(b)
func(1)
func(1)
func(1)
func(1)


# 例 2
def func(a,b={}):
  b[a] = 'v'
  print(b)
func(1)
func(2)

这两个例子都涉及到了可变默认参数(mutable default argument)的问题,是一个容易引起错误的 Python 语言特性。

### 例 1:
def func(a, b=[]):
    b.append(a)
    print(b)

func(1)
func(1)
func(1)
func(1)

输出:
[1]
[1, 1]
[1, 1, 1]
[1, 1, 1, 1]

**解释:**
在这个例子中,函数 `func` 的默认参数 `b` 是一个可变对象(列表),而且这个列表是在函数定义时
被创建的。由于列表是可变的,所以每次函数调用时,都会修改这个默认列表。这就导致了在多次调用函数时,
`b` 会积累之前的修改。

### 例 2:
def func(a, b={}):
    b[a] = 'v'
    print(b)

func(1)
func(2)


输出:
{1: 'v'}
{1: 'v', 2: 'v'}


**解释:**
这个例子也是类似的情况。在函数定义时,字典 `b` 被创建并成为默认参数。
由于字典也是可变的,所以每次函数调用时,都会修改这个默认字典,导致之前的修改被保留。

### 解决方法:
避免使用可变对象作为函数的默认参数,可以使用 `None` 作为默认值,并在函数内部判断是否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可变对象。
def func(a, b=None):
    if b is None:
        b = []
    b.append(a)
    print(b)

func(1)
func(1)
func(1)
func(1)


这样可以确保每次函数调用时都使用一个新的列表,避免了可变默认参数带来的问题。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可变对象,如字典等。

28. 求结果: lambda

def num():
  return [lambda x:i*x for i in range(4)]
print([m(2) for m in num()])  # # [6, 6, 6, 6]

29. 简述 yield和yield from关键字。

`yield` 和 `yield from` 是用于生成器函数中的关键字,用于生成可迭代的值。

### `yield` 关键字:
`yield` 用于在生成器函数中产生一个值,并暂停函数的执行,保存当前状态,以便下次调用时从暂停的地方
继续执行。通过多次调用生成器函数,可以逐步生成一系列值,而不需要一次性将所有值存储在内存中。

示例:
def simple_generator():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gen = simple_generator()

print(next(gen))  # 输出 1
print(next(gen))  # 输出 2
print(next(gen))  # 输出 3

### `yield from` 关键字:
`yield from` 是用于简化生成器函数中的嵌套生成器调用的语法。它用于将控制权传递给另一个生成器,
允许一个生成器委托部分或全部工作给另一个生成器。

示例:
def generator_one():
    yield 1
    yield 2

def generator_two():
    yield 'a'
    yield 'b'

def combined_generator():
    yield from generator_one()
    yield from generator_two()

gen = combined_generator()

for value in gen:
    print(value)


输出:
1
2
a
b


`yield from` 将 `generator_one` 和 `generator_two` 的生成过程合并到 `combined_generator` 
中,使得迭代 `combined_generator` 时,可以顺序获取所有的值。

总结:
- `yield` 用于生成单个值,并暂停生成器函数的执行。
- `yield from` 用于在生成器函数中委托给其他生成器,简化了生成器函数的嵌套调用。

30. 有processFunc变量 ,初始化为processFunc = collapse and (lambda s:" ".join(s.split())) or (lambda s:s)

调用上下文如下

collapse = True
processFunc = collapse and (lambda s:" ".join(s.split())) or (lambda s:s)
print processFunc("i\tam\ntest\tobject !")

collapse = False
processFunc = collapse and (lambda s:" ".join(s.split())) or (lambda s:s)
print processFunc("i\tam\ntest\tobject !")

以上代码会在控制台输出什么?
在给定的上下文中,`processFunc` 的初始化使用了条件表达式。根据条件 `collapse` 的不同取值,
`processFunc` 将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 lambda 函数。

### 当 `collapse` 为 `True` 时:
collapse = True
processFunc = collapse and (lambda s:" ".join(s.split())) or (lambda s:s)
print(processFunc("i\tam\ntest\tobject !"))

在这种情况下,`processFunc` 将指向 `(lambda s:" ".join(s.split()))`,
即将字符串中的空白字符替换为单个空格。

输出:i am test object !

### 当 `collapse` 为 `False` 时:
collapse = False
processFunc = collapse and (lambda s:" ".join(s.split())) or (lambda s:s)
print(processFunc("i\tam\ntest\tobject !"))

在这种情况下,`processFunc` 将指向 `(lambda s:s)`,即保持字符串不变。
输出:
i	am
test	object !

因此,根据 `collapse` 的值不同,`processFunc` 的行为也会不同,分别输出上述两种结果。

31. 请给出下面代码的输出结果

a = 1
def fun(a):
    a = 2

fun(a)
print a

a = []
def fun(a):
    a.append(1)

fun(a)
print a
在给定的代码中,涉及到了函数中对可变和不可变对象的处理。

### 对于不可变对象(整数):
a = 1
def fun(a):
    a = 2

fun(a)
print(a)

在这里,`a` 是一个不可变对象(整数)。在函数 `fun` 中对 `a` 进行修改,并不会影响到函数外的 `a`。
所以,输出结果为:1


### 对于可变对象(列表):
a = []
def fun(a):
    a.append(1)

fun(a)
print(a)


在这里,`a` 是一个可变对象(列表)。在函数 `fun` 中对 `a` 进行修改,由于列表是可变的,
这个修改会影响到函数外的 `a`。所以,输出结果为:[1]


总结:
- 对于不可变对象,函数内的修改不影响函数外的变量。
- 对于可变对象,函数内的修改会影响函数外的变量。

32.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如何给function里面的一个全局变量赋值

在 Python 中,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有以下区别:

1. **作用范围:**
   - 全局变量(Global Variables):定义在模块级别,可以在整个模块中访问。
   - 局部变量(Local Variables):定义在函数内部,只能在函数内部访问。

2. **生存周期:**
   - 全局变量的生存周期是整个程序的运行时间,从程序开始执行到结束。
   - 局部变量的生存周期是函数的执行时间,从函数调用开始到函数返回结束。

3. **访问方式:**
   - 全局变量可以在整个程序中任意地方访问,包括函数内部。
   - 局部变量只能在其被定义的函数内部访问。

关于在函数内给全局变量赋值,需要使用 `global` 关键字。如果在函数内部需要修改全局变量的值,
而不是创建一个局部变量,就需要在函数内使用 `global` 关键字声明该变量。示例如下:


global_variable = 10  # 全局变量

def modify_global_variable():
    global global_variable  # 使用 global 关键字声明全局变量
    global_variable = 20    # 修改全局变量的值

modify_global_variable()
print(global_variable)  # 输出 20

在这个例子中,`modify_global_variable` 函数内部通过 `global global_variable` 声明了
对全局变量 `global_variable` 的引用,然后修改了其值。这样,函数执行后全局变量的值就被修改了。

33. 什么是lambda函数, 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是什么

nums = range(2,20)
for i in nums:
    nums = filter(lambda x:x==i or x % i, nums)
nums
Lambda 函数是一种匿名函数,通常用于一次性的、简单的操作。
它可以在一行中定义,并经常用于高阶函数,如 `map`、`filter` 和 `reduce`。

在给定的代码中,首先创建了一个范围为 `range(2, 20)` 的迭代器对象 `nums`。
然后,通过循环遍历nums中的每个元素 i,在每次迭代中使用filter函数结合lambda函数对nums 进行过滤。
nums = range(2, 20)
for i in nums:
    nums = filter(lambda x: x == i or x % i, nums)
nums


这个代码的目的是从 `nums` 中筛选出所有素数。但是,由于 Python 中的 `filter` 是惰性求值的,
这样的写法可能会导致意外的结果。循环过程中,`filter` 函数会在每一次迭代中更新 `nums`,
可能导致迭代时的 `i` 已经不再是原始的 `range(2, 20)` 中的元素,而是被 `filter` 过程修改后的 `nums` 中的元素。

最终,`nums` 的值将是最后一次迭代中 `filter` 函数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满足条件的元素。
由于代码的具体执行依赖于 Python 版本和解释器的实现,输出可能是一组素数,也可能是其他不确定的结果。
如果要得到确切的结果,建议使用更明确的算法来找出素数。

34. 指出下面程序存在的问题

def Lastllindextem(src, index):
    '''请返回传入src使用空格或者"\"切分后的倒数第index个子串'''
    return src.split("\")[-index]

在给定的代码中,存在一些语法和拼写错误,以及一些潜在的问题。以下是修正后的代码:
def LastSplitItem(src, index):
    '''请返回传入src使用空格或者"\"切分后的倒数第index个子串'''
    return src.split()[-index]

# 示例使用
source_string = "This is a sample string"
result = LastSplitItem(source_string, 2)
print(result)

修正的问题包括:
1. 函数名应该是 `LastSplitItem`,而不是 `Lastllindextem`。
2. 在 `split()` 方法中不需要传入参数,默认使用空格进行切分。
3. 修改 `src.split("\")` 为 `src.split()`。
4. 修复字符串中的引号匹配问题。
5. 示例中添加了具体的字符串和函数调用。

修正后的代码将字符串使用空格进行切分,并返回倒数第 `index` 个子串。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代码。

35. 有一个数组[3,4,1,2,5,6,6,5,4,3,3] 请写一个函数, 找出该数组中没有重复的数的总和. (上面数据的么有重复的总和为1+2=3)

你可以使用 Python 中的集合(set)来找出数组中没有重复的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总和。以下是一个相应的函数:

def sum_of_unique_elements(arr):
    unique_elements = set()
    repeated_elements = set()
    
    for num in arr:
        if num in unique_elements:
            repeated_elements.add(num)
        else:
            unique_elements.add(num)

    non_repeated_sum = sum(unique_elements - repeated_elements)
    return non_repeated_sum

# 示例使用
array = [3, 4, 1, 2, 5, 6, 6, 5, 4, 3, 3]
result = sum_of_unique_elements(array)
print(result)


在这个函数中,我们使用了两个集合 `unique_elements` 和 `repeated_elements`,
遍历数组,将出现过的元素添加到 `repeated_elements` 中,
将未重复的元素添加到 `unique_elements` 中。然后,计算未重复元素的总和并返回。

示例使用了给定的数组 `[3, 4, 1, 2, 5, 6, 6, 5, 4, 3, 3]`,
输出结果为 `3`,因为只有 `1` 和 `2` 是没有重复的元素。你可以将这个函数用于其他数组进行测试。

36. 求打印结果

arr = [1,2,3]
def bar():
    arr+=[5]

bar()
print arr
---------------------
A.  error
B.  [5]
C.  [1,2,3]
D.  [1,2,3,5]
在 Python 2 中,`print` 是一个语句而不是函数,因此在括号中传递参数是不必要的。下面是给定代码的输出:
arr = [1, 2, 3]

def bar():
    arr += [5]

bar()
print arr

输出:[1, 2, 3, 5]

在函数 `bar()` 中,`arr += [5]` 将 `5` 添加到了全局变量 `arr` 中,因此 `print arr` 会输出
更新后的数组 `[1, 2, 3, 5]`。在 Python 3 中,`print` 是一个函数,需要使用括号,
但在给定的代码中使用的是 Python 2 的语法。

37. 请写一个函数, 计算出如下几个字母代表的数字

AB-CD=EF
EF+GH = PPP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谜题,需要找到满足给定条件的数字。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函数,用于解决这个问题:
def solve_puzzle():
    solutions = []
    for A in range(10):
        for B in range(10):
            for C in range(10):
                for D in range(10):
                    for E in range(10):
                        for F in range(10):
                            for G in range(10):
                                for H in range(10):
                                    AB = A * 10 + B
                                    CD = C * 10 + D
                                    EF = E * 10 + F
                                    GH = G * 10 + H
                                    PPP = EF + GH

                                    if AB - CD == EF and EF + GH == PPP:
                                        solutions.append((A, B, C, D, E, F, G, H, PPP))

    return solutions

result = solve_puzzle()
print(result)


这个函数使用了多层嵌套的循环来尝试所有可能的数字组合,并检查是否满足等式 `AB-CD=EF` 和
 `EF+GH=PPP`。一旦找到满足条件的数字组合,就将解添加到结果列表中。

38. 请给出下面代码片段的输出

def say_hi(func):
    def wrapper(*args,**kwargs):
        print("HI")
        ret = func(*args,**kwargs)
        print("BYE")
        return ret
    return wrapper

def say_yo(func):
    def wrapper(*args,**kwargs):
        print("YO")
        return func(*args,**kwargs)
    return wrapper

@say_hi  # func = say_hi(say_yo(func))
@say_yo  # say_yo(func)
def func():
    print("ROCK & ROLL")

func()

这段代码使用了装饰器(decorators)来修饰函数 `func`。
装饰器是一种 Python 的语法糖,允许你在函数定义前面添加修饰器,以改变函数的行为。

让我们逐步解释这段代码:
1. `say_hi` 和 `say_yo` 是两个装饰器函数。
2. `say_hi` 装饰器在函数执行前后输出 "HI""BYE"3. `say_yo` 装饰器在函数执行前输出 "YO"4. `@say_hi` 和 `@say_yo` 是装饰器的语法糖,等价于 `func = say_hi(say_yo(func))`。
5. 因此,`func` 最终等于 `say_hi(say_yo(func))`。

因此,当调用 `func()` 时,会按照以下顺序执行:
- `say_hi` 装饰器输出 "HI"- `say_yo` 装饰器输出 "YO"- `func` 函数体内输出 "ROCK & ROLL"- 最后,`say_hi` 装饰器输出 "BYE"。

因此,整体输出结果为:
HI
YO
ROCK & ROLL
BYE

39. 请简述标准库中functools.wraps的作用

`functools.wraps` 是一个装饰器,用于更新被装饰函数的元信息(metadata),
以便保留原始函数的信息,使得装饰后的函数更接近原始函数。

在 Python 中,装饰器通常会改变函数的一些属性,比如函数的名称、文档字符串、参数列表等。
`functools.wraps` 的作用就是将装饰器应用到函数上时,保留原始函数的相关信息。

使用 `functools.wraps` 的典型场景是在定义自己的装饰器时。

示例如下: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def my_decorator(func):
    @wraps(func)  # 使用 functools.wraps 保留原始函数信息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before the function is called.")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after the function is called.")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my_decorator
def example():
    """This is an example function."""
    print("I am the example function.")

print(example.__name__)         # 输出 'example' 而不是 'wrapper'
print(example.__doc__)          # 输出 'This is an example function.'


在这个例子中,`my_decorator` 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器,使用 `@wraps(func)` 来确保装饰后的函数 
`wrapper` 保留了原始函数 `example` 的元信息。如果省略了 `@wraps(func)`,
则 `example` 的属性可能会被修改为 `wrapper` 函数的属性。

40. 请给出下面代码片段的输出

def test():
    try:
        raise ValueError("something wrong")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Error occurred")
        return
    finally:
        print("Done")

test()

这段代码包含一个 `try` 块,一个 `except` 块,和一个 `finally` 块。
在这个例子中,`try` 块中引发了一个 `ValueError` 异常,然后被 `except` 块捕获,最后执行了 `finally` 块。

解释执行过程:
1. `try` 块中引发了 `ValueError` 异常,然后控制权转移到 `except` 块。
2. `except` 块中打印了 "Error occurred"3. `return` 语句使得函数提前退出,后面的代码不再执行。
4. `finally` 块中的代码始终执行,无论是否发生异常。在这里,它打印了 "Done"。

因此,函数的输出结果将是:
Error occurred
Done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 `except` 块中发生了 `return`,`finally` 块中的代码仍然会执行。
 `finally` 块通常用于确保资源的清理工作,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能够执行到这里。

41. 下面的函数,哪些会输出1,2,3三个数字

for i in range(3):
    print i

alist = [0,1,2]
for i in alist:
    print i+1

i = 1
while i<3:
    print i
    i+=1

for i in range(3):
    print i+1

42. 以下函数需要在其中引用一个全局变量k, 请填写语句

def fun():
   __________
   k = k+1


global k

43. 请把以下函数转化为python lambda匿名函数

def add(x,y):
    return x+y

将给定的函数转化为 Python 的 lambda 匿名函数形式如下:
add = lambda x, y: x + y

这等价于原始的 `add` 函数,可以使用这个 lambda 函数进行加法操作。
例如:
result = add(3, 5)
print(result)  # 输出 8

44. 阅读以下代码, 并写出程序的输出结果

my_dict = {"a":0,"b":1}

def func(d):
    d["a"]=1
    return d

func(my_dict)
my_dict["c"]=2
print my_dict

在给定的代码中,`func` 函数接受一个字典 `d` 作为参数,并将其键为 "a" 的值修改为 1。
然后,在全局范围内,给字典 `my_dict` 添加了一个新的键值对 "c:2"。
最后,使用 `print` 打印字典 `my_dict`。

代码执行过程如下:
1. `func(my_dict)` 调用,修改了字典 `my_dict` 中键为 "a" 的值。
2. 在全局范围内,添加了键值对 "c:2" 到字典 `my_dict` 中。
3. 使用 `print my_dict` 打印整个字典。

输出结果将是:{'a': 1, 'b': 1, 'c': 2}


注意,函数 `func` 修改了原始字典 `my_dict` 中的值,因此最后的输出中 "a" 对应的值为 1

45. 填空题

# 有函数定义如下
def calc(a,b,c,d=1,e=2):
    return (a+b)*(c-d)+e

# 请分别写出以下标号代码的输出结果, 如果出错请写出Error
print calc(1,2,3,4,5) # ____
print calc(1,2,3) # ____
print calc(1,2) # ____
print calc(1,2,3,e=4) # ____
print calc(e=4, c=5, a=2,b=3) # ____
print calc(1,2,3, d=5,4) # ____

让我们逐一分析每个标号的代码:
1. `print calc(1,2,3,4,5)`:传递了所有参数,所以直接计算(1+2)*(3-4)+5,结果为-1 + 5 = 42. `print calc(1,2,3)`:使用默认参数 `d=1` 和 `e=2`,计算 `(1+2)*(3-1)+2`,结果为 `8`。
3. `print calc(1,2)`:使用默认参数 c=0、d=1和e=2,计算(1+2)*(0-1)+2,结果为 `-2`。
4. `print calc(1,2,3,e=4)`:指定了关键字参数 `e=4`,计算 `(1+2)*(3-1)+4`,结果为 `10`。
5. print calc(e=4, c=5, a=2, b=3):指定了所有参数的关键字参数,计算(2+3)*(5-1)+4,结果为246. `print calc(1,2,3,d=5,4)`:这种情况存在语法错误,因为位置参数在关键字参数之后,应该将关键字参数写在位置参数的前面。

因此,输出结果将是:
4
8
-2
10
24
Error

46. def(a, b=[])这种写法有什么陷阱?

这种写法在函数参数中给默认值赋予可变对象(例如列表)时,可能会引发一些意外的行为。在 Python 中,
函数的默认参数只会在函数定义时被计算一次,并且在函数的生命周期内一直保持相同的对象引用。
这导致了一个潜在的陷阱,尤其是当默认值是可变对象时。

考虑以下代码:
def example(a, b=[]):
    b.append(a)
    return b

result1 = example(1)
result2 = example(2)

print(result1)  # 输出 [1]
print(result2)  # 输出 [1, 2]

在这个例子中,函数 `example` 定义了一个带有默认值为空列表的参数 `b`。
每次调用函数时,如果不提供 `b` 的值,它都会使用相同的列表对象作为默认值。
由于这个默认值在函数定义时计算一次,所以在多次调用函数时,列表 `b` 将保留先前调用的修改。

这可能不是期望的行为,特别是在想要每次调用函数时都获得新列表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使用 `None` 作为默认值,
并在函数内部检查并创建新的列表:
def example(a, b=None):
    if b is None:
        b = []
    b.append(a)
    return b
这样,每次调用函数时,都会得到一个新的空列表。

47. 函数

def add_end(l=[]):
    l.append("end")
    return l

add_end() # 输出什么
add_end() # 再次调用输出什么? 为什么

在第一次调用 `add_end()` 后,输出结果将是 `["end"]`。
然而,在再次调用 `add_end()` 时,输出结果将会是 `["end", "end"]`。

这是因为在函数定义时,默认参数 `l` 被初始化为一个可变对象(列表),并且在函数的生命周期内一直
保留相同的对象引用。因此,第一次调用函数时,`l` 被修改并返回 `["end"]`。而在第二次调用时,
由于 `l` 仍然引用相同的列表对象,所以它被修改并返回 `["end", "end"]`。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在函数内部使用不可变对象(例如 `None`)并检查并创建新的列表:
def add_end(l=None):
    if l is None:
        l = []
    l.append("end")
    return l

这样,每次调用函数时都会得到一个新的空列表。

48. 函数参数 *args,**kwargs的作用是什么

def func(a,b,c=0,*args,**kwargs):
    pass

`*args` 和 `**kwargs` 是 Python 中用于处理不定数量参数的语法。
- `*args` 表示接收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这些参数将被收集为一个元组(tuple)。
	在函数调用时,你可以传递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给 `*args`,它们将被打包成一个元组传递给函数。
- `**kwargs` 表示接收任意数量的关键字参数,这些参数将被收集为一个字典(dictionary)。
	在函数调用时,你可以传递任意数量的关键字参数给 `**kwargs`,它们将被打包成一个字典传递给函数。

在给定的函数定义中:
def func(a, b, c=0, *args, **kwargs):
    pass

- `a` 和 `b` 是位置参数,必须提供值。
- `c` 是一个带有默认值的位置参数。
- `*args` 接收任意数量的额外位置参数,它们将被打包成一个元组。
- `**kwargs` 接收任意数量的额外关键字参数,它们将被打包成一个字典。

通过这种方式,函数可以处理各种数量和类型的参数,使得函数更加灵活。
例如,你可以这样调用函数:
func(1, 2)
func(1, 2, 3)
func(1, 2, 3, 4, 5)
func(1, 2, x=10, y=20)
func(1, 2, 3, x=10, y=20, z=30)

在函数内部,你可以通过 `args` 访问元组中的额外位置参数,通过 `kwargs` 访问字典中的额外关键字参数。

49. 可变参数定义 *args,**kwargs的区别是什么?并且写出下边代码的输入内容

def foo(*args,**kwargs):
	print("args=",args)
	print("kwargs=",kwargs)
	print("-----------------")
	
if __name__ =='__main__':
	foo(1,2,3,4)
	foo(a=1,b=2,c=3)
	foo(1,2,3,4,a=1,b=2,c=3)
	foo("a",1,None,a=1,b="2",c=3)

在函数参数中,`*args` 和 `**kwargs` 分别表示接收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 `*args`:表示接收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将它们收集到一个元组中。
- `**kwargs`:表示接收任意数量的关键字参数,将它们收集到一个字典中。

现在,来分析每次调用 `foo` 函数的输入内容:
1. `foo(1, 2, 3, 4)`:`args` 为 `(1, 2, 3, 4)`,`kwargs` 为空字典。
2. `foo(a=1, b=2, c=3)`:`args` 为空元组,`kwargs` 为 `{'a': 1, 'b': 2, 'c': 3}`。
3. foo(1,2,3, 4, a=1, b=2, c=3):args为(1, 2, 3, 4),kwargs为{'a': 1, 'b': 2, 'c': 3}4. foo("a",1,None,a=1,b="2",c=3):args为('a',1,None),kwargs为{'a':1, 'b':'2','c': 3}

50. 请写出log实现(主要功能时打印函数名)

@log
def now():
    print "2013-12-25"

now()
输出:
call now()
2013-12-25

要实现这个功能,你可以定义一个装饰器函数 `log`,然后在装饰的函数内部打印函数名。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实现:
def log(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f"call {func.__name}()")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log
def now():
    print("2013-12-25")

now()

在这个例子中,`log` 装饰器接受一个函数 `func`,然后返回一个新的函数 `wrapper`。
`wrapper` 函数负责打印函数名,并调用原始的函数 `func`。
最后,`now` 函数被装饰器 `log` 修饰,调用 `now()` 时将输出:
call now()
2013-12-25

51. Python如何定义一个函数

A.  class <name>(<Type> arg1, <type> arg2, ...)
B.  function <name>(arg1,arg2,...)
C.  def <name>(arg1, arg2,...)
D.  def <name>(<type> arg1, <type> arg2...)

C. `def <name>(arg1, arg2, ...)`

52. 选择代码运行结果

country_counter ={}

def addone(country):
    if country in country_counter:
        country_counter[country ]+=1
    else:
        country_counter[country ]= 1

addone("China")
addone("Japan")
addone("china")
print len(country_counter )


A.  0
B.  1
C.  2
D.  3
E.  4

在给定的代码中,`addone` 函数用于向 `country_counter` 字典中添加计数。
然而,由于字典的键是区分大小写的,所以 "China""china" 被视为两个不同的键。

因此,最后的输出结果将是 `3`,因为 "China""Japan""china" 三个不同的键都被添加到了字典中。

53. 选择输出结果

def doff(arg1,*args):
    print type(args)

doff("applea","bananas","cherry")

A.  str
B.  int
C.  tuple
D.  list
E.  dict

在给定的代码中,`doff` 函数定义了一个参数 `arg1` 和一个可变数量的位置参数 `*args`。在函数内部,使用 `type(args)` 打印了 `args` 的类型。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小错误,`print` 语句应该使用括号,即 `print(type(args))`。

修正后的代码:
def doff(arg1, *args):
    print(type(args))

doff("applea", "bananas", "cherry")

这将输出 `<class 'tuple'>`,因为 `args` 被收集成一个元组。

54.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d = lambda p:p*2
t = lambda p:p*3

x = 2
x = d(x)
x = t(x)
x = d(x)
print x

让我们逐步解释代码:
1. x = d(x):将 `x` 传递给 lambda 函数 `d`,该函数将 `p` 的值乘以2,因此 `x` 变为 `4`。
2. x = t(x):将更新后的x(现在是4)传递给lambda函数t,该函数将p的值乘以3,因此x变为123. x = d(x):将更新后的x(现在是12)再次传递给lambda函数d,该函数将p的值乘以2,因此x变为244. print x:打印最终的 `x` 值,输出结果是 `24`。

因此,最终输出是:24

55. 什么是lambda表达式?

Lambda表达式是一种用于创建匿名函数的语法。它可以在一行内定义简单的函数,
而不需要使用标准的`def`关键字和函数名称。Lambda函数通常用于一些简单的操作,而不是定义复杂的函数。

Lambda表达式的基本语法为: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其中,`arguments` 是函数的参数,可以有多个,但只能有一个表达式。Lambda函数会返回这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

例如,下面是一个使用lambda表达式定义的简单的加法函数:
add = lambda x, y: x + y
result = add(3, 5)
print(result)  # 输出 8
Lambda表达式通常用于传递给高阶函数(例如`map`,`filter`,`sorted`等)或在需要短小的匿名函数时使用。

56. 以下代码输出是什么,请给出答案并解释

def 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x*i for i in range(4)]
"""
在这个代码片段中,同样是使用 lambda 函数和列表推导式,但没有使用默认参数。
这会导致每个lambda函数都捕获循环变量 i的引用,而不是其值。
这种情况下,所有的lambda函数都会使用循环结束后的最终值i=3。

return [lambda x: x * i for i in range(4)]

这样定义的函数可能会产生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因为所有的 lambda 函数都共享同一个 `i` 引用,
导致它们在调用时都使用了最终值 `i=3`。
"""

print([m(2) for m in multipliers()])
请修改multipliers的定义来产生期望的结果

给定的代码会输出 `[6, 6, 6, 6]`,而不是预期的 `[0, 2, 4, 6]`。
这是由于在列表推导式中的 lambda 函数捕获了变量 `i` 的引用,而不是其值。

修复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默认参数来捕获每个 lambda 函数的当前值。
这样,每个 lambda 函数都将捕获不同的值,而不是共享同一个引用。

下面是修正后的代码:
def 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 i=i: x * i for i in range(4)]
"""
在这个代码片段中,使用了 lambda 函数和列表推导式,创建了一个包含四个 lambda 函数的列表。
每个 lambda 函数都有两个参数 `x` 和 `i`,并返回 `x * i` 的结果。
关键点是在 lambda 函数中使用了默认参数 `i=i`,这样每个lambda 函数都捕获了循环变量 i的当前值。
这就解决了常见的 lambda 函数捕获循环变量的陷阱。

def 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 i=i: x * i for i in range(4)]

这样定义的函数可以在调用时按预期工作,每个 lambda 函数都有自己独立的 `i` 值。
"""

print([m(2) for m in multipliers()])

这将输出[0, 2, 4, 6],因为每个lambda 函数都有自己独立的默认参数i,避免了共享引用的问题。

57. 有 0 < x <= 10, 10 < x <= 20, 20 < x <= 30, .,190 < x〈= 200,200 < x这样的21个区间分别对应1-21二十一个级别,请编写一个函数 level (x)根据输入数值返回对应级别。

下面是一个根据输入数值返回对应级别的函数 `level(x)` 的实现:
def level(x):
    if 0 < x <= 10:
        return 1
    elif 10 < x <= 20:
        return 2
    elif 20 < x <= 30:
        return 3
    elif 30 < x <= 40:
        return 4
    elif 40 < x <= 50:
        return 5
    elif 50 < x <= 60:
        return 6
    elif 60 < x <= 70:
        return 7
    elif 70 < x <= 80:
        return 8
    elif 80 < x <= 90:
        return 9
    elif 90 < x <= 100:
        return 10
    elif 100 < x <= 110:
        return 11
    elif 110 < x <= 120:
        return 12
    elif 120 < x <= 130:
        return 13
    elif 130 < x <= 140:
        return 14
    elif 140 < x <= 150:
        return 15
    elif 150 < x <= 160:
        return 16
    elif 160 < x <= 170:
        return 17
    elif 170 < x <= 180:
        return 18
    elif 180 < x <= 190:
        return 19
    elif 190 < x <= 200:
        return 20
    else:
        return 21

# 测试
print(level(5))    # 输出 1
print(level(15))   # 输出 2
print(level(25))   # 输出 3
print(level(195))  # 输出 20
print(level(250))  # 输出 21

这个函数根据输入的数值返回对应的级别,如果输入的数值超出了定义的范围,返回 21。
你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修改区间的条件和级别的返回值。

58. 写函数

有一个数据结构如下所示,请编写一个函数从该结构数据中返画由指定的字段和对应的值组成的字典。
如果指定字段不存在,则跳过该字段。

data:{
    "time":"2016-08-05T13:13:05",
    "some_id":"ID1234",
    "grp1":{"fld1":1, "fld2":2,},
    "xxx2":{"fld3":0, "fld4":0.4,},
    "fld6":11,
    "fld7": 7,
    "fld46":8
}

fields:"|"连接的以fld开头的字符串, 如fld2|fld7|fld29

def select(data,fields):
    return result

以下是一个实现函数 `select(data, fields)` 的示例,该函数返回由指定的字段和对应的值组成的字典:
def select(data, fields):
    result = {}
    
    for field in fields.split("|"):
        if field.startswith("fld") and field in data:
            result[field] = data[field]
    
    return result

# 测试
data = {
    "time": "2016-08-05T13:13:05",
    "some_id": "ID1234",
    "grp1": {"fld1": 1, "fld2": 2},
    "xxx2": {"fld3": 0, "fld4": 0.4},
    "fld6": 11,
    "fld7": 7,
    "fld46": 8
}

fields = "fld2|fld7|fld29"
result = select(data, fields)
print(result)


在这个示例中,`select` 函数接受一个数据字典 `data` 和一个以 `"|"` 连接的字段字符串 `fields`。然后,它遍历每个指定的字段,如果字段以 "fld" 开头且存在于数据字典中,就将字段及其对应的值添加到结果字典中。最后,返回由选定字段和对应值组成的字典。

59. 补全代码

若要将N个task分配给N个worker同时去完成, 每个worker分别都可以承担这N个task,但费用不同. 下面的程序用回溯法计算总费用最小的一种工作分配方案, 在该方案中, 为每个worker分配1个task.

程序中,N个task从0开始顺序编号, N个worker也从0开始顺序编号, 主要的变量说明如下:

- ci:将任务i分配给worker j的费用
- task[i]: 值为0表示task i未分配, 值为j表示task i分配给worker j
- worker[k] 值为0表示未分配task, 值为1表示worker k已分配task;
- mincost: 最小总费用

程序

    N=8
    mincosr = 65535
    worker = []
    task = []
    temp = []
    c = []
    def plan(k, cost):
        global  mincosr
        if __(1)__ and cost<mincosr:
            mincosr = cost
            for i in xrange(N):
                temp[i] = task[i]
        else:
            for i in xrange(N):
                if worker[i] ==0 and __(2)__:
                    worker[i] = 1
                    task[k] = __(3)__
                    plan(__(4)__,cost+c[k][i])
                    __(5)__
                    task[k] = 0
    def main():
        for i in xrange(N):
            worker.append(0)
            task.append(0)
            temp.append(0)
            c.append(0)
            for j in xrange(N):
                print "请输入 worker"+str(i)+"完成 task" + str(j)+"的花费"
                input_value = input()
                c[i].append(int(input_value))
    plan(0,0)
    print('\n 最小费用: '+str(mincosr))
    for i in xrange(N):
        print "Task"+str(i)+"is assigned to Worker" + str(temp[i])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修改后:

N = 8
mincost = 65535
worker = []
task = []
temp = []
c = []

def plan(k, cost):
    global mincost
    if k == N and cost < mincost:
        mincost = cost
        for i in range(N):
            temp[i] = task[i]
    else:
        for i in range(N):
            if worker[i] == 0 and task[k] == 0:
                worker[i] = 1
                task[k] = i
                plan(k + 1, cost + c[k][i])
                worker[i] = 0
                task[k] = 0

def main():
    for i in range(N):
        worker.append(0)
        task.append(0)
        temp.append(0)
        c.append([])
        for j in range(N):
            print("请输入 worker" + str(i) + "完成 task" + str(j) + "的花费")
            input_value = input()
            c[i].append(int(input_value))

plan(0, 0)
print('\n 最小费用: ' + str(mincost))
for i in range(N):
    print("Task" + str(i) + " is assigned to Worker" + str(temp[i]))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主要修改包括:

1. `if k == N` 替换 `if k == N-1`,因为任务编号从0开始,最后一个任务的编号是N-12. 修改 `for i in range(N):` 循环中的 `temp[i] = task[i]`。
3. 修改 `for i in range(N):` 循环中的 `c.append(0)` 为 `c.append([])`,确保 `c[i]` 是一个列表。

60. 写个函数接收一个文件夹名称作为参数, 显示文件夹中文件的路径, 以及其中包含文件夹中文件的路径。

你可以使用 `os` 模块来实现这个功能。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函数,接收文件夹名称作为参数,显示文件夹中文件的路径以及包含文件夹中文件的路径:

import os

def display_files(folder_path):
    print("Files in folder:", folder_path)
    """
	`os.walk()` 函数是 Python 标准库中 `os` 模块提供的一个用于遍历文件夹的工具。
	该函数返回一个生成器,该生成器产生三个值的元组 `(root, dirs, files)`,
	分别表示当前遍历的文件夹路径、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列表以及文件夹中的文件列表。
	
	具体来说,`os.walk(folder_path)` 从指定的 `folder_path` 开始遍历文件夹,
	然后递归遍历其子文件夹,依次产生每个文件夹的信息。
	对于每个文件夹,它返回一个元组 `(root, dirs, files)`,其中:
	
	- `root` 是当前文件夹的路径。
	- `dirs` 是当前文件夹中包含的子文件夹的列表。
	- `files` 是当前文件夹中包含的文件的列表。
	
	在代码中,`for root, dirs, files in os.walk(folder_path):` 使用了这个生成器,依次获取每个
	文件夹的信息,然后在循环中对其中的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方便地遍历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中的
	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
    for root, dirs, files in os.walk(folder_path):
        for file in files:
            file_path = os.path.join(root, file)
            print(file_path)

        for dir in dirs:
            dir_path = os.path.join(root, dir)
            print("Folder:", dir_path)

# 示例用法
folder_name = input("请输入文件夹名称:")
display_files(folder_name)


这个函数使用 `os.walk` 遍历文件夹,获取文件和子文件夹的路径。
然后,它分别打印文件和文件夹的路径。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函数的输出方式。
  • 9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