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自己的宇宙》读书笔记——年轻人的职场生存之道

《我有自己的宇宙》读书笔记

引言

作为一名刚从校园进入职场一年多的小白,面对无尽的加班、干不完的杂活以及领导的否定,自己也常常陷入到迷茫和痛苦之中。如何在职场中活出自我,同时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认清自己的目标,以更加恰当的方式去付出和努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最近,我看了钱婧老师写的《我有自己的宇宙》这本书,看完过后,我的不少疑惑得到了解答,内心的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叫做“中庸我”的思维/行动模式,能够让我们在职场的风风雨雨中,甚至在更漫长的人生路上,坚守自己的一点本心,能够让我们沉下心来朝着自己的目标踏实地做点实事。

“中庸我”思维/行动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 与“梦幻我”进行思维谈判;
  2. 辨识并认领自己的“核心我”;
  3. 围绕“核心我”提升弹性能力;
  4. 修补“隐性我”的创伤,或带伤前行;
  5. 应对“混沌我”的挑战,抬头向前走。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个步骤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悟。

一、与“梦幻我”进行思维谈判

在本书中,与“中庸我”相反的思维模式叫做“梦幻我”,那什么是“中庸我”?什么是“梦幻我”?

  • “中庸我”:相信在以自我为中心和顺从他人或环境这两极之间有一个平衡态的存在,而一切平衡的基础在于认识、认领和践行“核心我”;
  • “梦幻我”:认为顺从他人或环境会导致失去自我,拥有自我意味着不能顺从。

在职场上,我们常常会被领导安排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杂活”或“脏活”,面对这种情况:

  • “中庸我”思维会认为:如果一时的忍受和顺从是为了一个更内核的自我诉求和目标,比如升职加薪,那么耐着性子去把这些小事做好,这也是符合自己的价值实现的;
  • “梦幻我”思维会认为:干这些杂活,自己有点儿委屈,想敷衍了事或者干脆推掉,但是心里又害怕得罪领导和同事,在行为和态度上扭扭捏捏,心不甘情不愿。这会让其它和自己交互的人觉得我们这个人配合度很低,还没有什么想法。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自己的精神和能量也逐渐被侵蚀,导致每天上班都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以“中庸我”思维来看待职场中的糟心事,能够让我们少抱怨、多做事,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当下的处境。当然,迎合领导的期待去做事,是在不撼动我们的底层内核为前提的,毕竟如果工作内容本身与我们的核心自我背道而驰,人就会变得撕裂扭曲,人根本快乐不起来,对工作没有激情,又何谈成长与发展呢?

以我自己为例,在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间,便是常常被领导安排去做一些所谓的“杂活”,自己也常常陷入到内耗和自我怀疑之中。领导常说诸如“做这些活是有利于你的能力提升的”、“之后本来还打算给你们升职加薪的”。然而,面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己的能力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幻想中的回报也并没有兑现的现实,“自我感动”的谎言便被打碎了。

这份经历也让我开始意识到,在职场上一味地听从领导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合理的规划,然后只需要围绕这一条主线去努力奋斗就好了,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第一目标。面对任何偏离自己主航道的安排和任务,有时候该佛系的就佛系,该摸鱼的就摸鱼得了,不过分纠结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也不失为一种职场中的生存智慧。

这里引用书中的一句话:

“在职场这种混沌的环境里,冗思是最没用的行为,对他人的判断,也是“论迹不论心”比较好。别人的心思是猜不得也猜不全的。既然上班是为了获得发展,那么我们大可以放弃在职场中得到的情绪价值这种内分泌混乱的消费品。”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的行为逻辑要“自洽”,不要活得“拧巴”,不要“既要又要还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舔好领导然后升职加薪?还是追求 work life balance?)哪些能力是值得花时间提升的?哪些事情是需要做好的?其它的事情就“let it go”吧。

这也正如书中所说:

“抓大放小。在大事上卷,在小事上躺。”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我们能够清楚地辨识并认领我们的“核心我”。

二、辨识并认领自己的“核心我”

“中庸我”的主体叫做“核心我”,它是我们自我的起点,是人生的“基本盘”。

“核心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基底内核”:即我们当前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如:年龄、身体素质、性格、学历以及专业等;
  • “精神内核”:即我们的思维模式,如:人生观、金钱观以及工作观等。

面对这些“既成事实”,我们应该要不卑不亢地认清并认领自己的“核心我”,比如当下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到底是什么水平?我的核心诉求、我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 “中庸我”思维能够接受自己的“核心我”,并在当下的现状上清醒地寻找所有可能的机会,努力地改变自己;
  • “梦幻我”思维则很容易轻视自己,认为自己被过往所拖累,拧巴纠结,放不下过去,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自怜自艾、怨天尤人上了,那成长的空间自然就小了。

当然,认清自己的“核心我”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一定的经历过后才能发现的。

“有一些人,在经历过一番折腾之后,会发现自己当时想要的,现在已经不想要了。不是吃不了苦意义上的不想要,而是发现真的不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确实没那么喜欢。”

看清了自己的“核心我”之后,则是需要积极地去践行它。在努力的路上,我们很多时候是孤独的、被否定的,这时候就需要耐得住性子,放弃短暂的享乐,聚焦长线的筹谋,持续提升自己的弹性能力。

“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有一份不怠惰的耐心,这种能力将成为一件威力很大的武器。”

三、围绕“核心我”提升弹性能力

围绕“核心我”提升弹性能力,就是指提升我们的“弹性我”,即构建我们自己的个人价值。

“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在别人眼中所看中的,是掌握了什么跑赢工龄的专业技能,是能带来什么样的资源和人际关系,是综合实力和氛围感,代表的是一个立体的维度。”

在“弹性我”中,需要我们不断去提升的能力包括:

  • 时间管理能力:聚焦主线,舍弃不重要的工作,用“核心我”去度量,做好平衡,杂中有序,忙而不乱;
  • 积极注意力偏好:成长型思维,关注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负面和缺陷;
  • 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对外界信息保持敏感,主动寻求反馈,学会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取舍;
  • 表达能力:主动提高沟通的频率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拿到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获得领导的信任,交流和汇报不要无脑抛问题,要带上自己的思考和方案;
  • 领导能力:分好“蛋糕”,不空讲愿景和未来,敢于担责,建立信任,抓大放小,眼里容得下沙子,高效开会,保持坦诚;
  • 展示能力:做好“印象管理”,经营好自己的人设,向上管理。

“当我们感觉目标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时,弹性就是解药——它可以让我们看得见自己的变化,了解自己的增量,体会到所谓的日子有功。”

四、修补“隐性我”的创伤,或带伤前行

“隐性我”指的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遭遇过的一些伤痛(比如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从而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敏感、自卑;以及自己过往的一些(可能不太正确的)价值和思维模式,从而在某些方面限制我们的发展。

“能超脱介质成长的人是极少的,小时候依托于原生家庭,长大了依托工作。”

  • “中庸我”思维会选择和“隐性我”共存,或者通过行为去影响这些底层认知。“中庸我”不会过度地去让“核心我”和“隐性我”纠缠,产生不必要的内耗;
  • “梦幻我”思维则会把“核心我”和“隐性我”搅和到一起。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梦幻我”会让你怨念自己的过去和“核心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让自己憋得无处可发、无能为力。

我们的过去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无法后退的过程,只有一直朝前看,去积极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我们的生活才可能变得更加精彩。

另外,本书中关于职场“PUA”的部分,让我对人们口中常说的“PUA”一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并不是所有的批评都是 PUA。有的领导可能比较心直口快,但就事论事,目的是能让下属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进,这不是 PUA。那么什么是 PUA 呢?不同于一般的批评和指责,PUA 中的否定和贬低是不分缘由的,或者不成比例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对人不对事”。其目的是让下属产生“资格感缺失”,感觉到自己不配,最后形成隐性的自卑。

“心理学中的“煤气灯效应”就是指通过施加情感虐待和控制,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人格瓦解,无处可逃,最后人生崩塌。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PUA”,即“Pick-up Artist”的缩写。”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 PUA 呢?书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 明辨真相,客观看待事实;
  • 建立并认领自己的“核心我”,不盲目地屈服;
  • 不靠近、甚至远离令自己感到不适的职场环境。

五、应对“混沌我”的挑战,抬头向前走

“我们人类首先存在于环境之中,我们不能脱离环境,环境塑造了我们,决定了我们的可能性。”

“混沌我”指的就是面对外部大环境的变换,我们要如何凝聚自我,并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

作为一名身处这个局势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中的从业者,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当下的境遇是时代+平台+运气,最后才是个人能力所堆彻而成的结果,毕竟,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卷王”。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明白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珍惜自己现在的岗位,但同时我也知道,个人的努力在这个社会的大势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要努力,但无需过度努力(这里的“过度努力”我想指的是过度加班从而伤及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心灵能量,个人认为有点类似于修仙小说中的“为了快速突破境界,然后以自己的寿元和根基为代价服用各种药物,或修炼邪功,从而获得不属于自己的实力”),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做好长远规划,有风险意识,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即可,每一片落叶自会有它的去处。

另外,关于如何避免“内卷”?如何正确地去“卷”?本书中的一些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 少数事卷,多数事躺:抓大放小,要在大事上卷,做好真正重要的事,至于其它的一些小事,有时候就躺一躺也无妨,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 长期的事卷,短期的事躺:聚焦长线目标,比如专业能力的提升、职场技能的锻炼,越是需要我们长期去做的事就越重要,越值得我们坚持,而至于一些临时的“支线任务”,摸摸鱼也是可以的;
  • 行动上卷,情绪上躺:不要“过度反思”,从而陷入情绪内耗的漩涡,可以让自己先行动起来,有些时候事情做着做着可能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正确的卷法是去好好发展,快乐地卷,而不是当一个偏执的神经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