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池均衡管理
生产电芯的工艺因素或者在使用环境不一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电池组内的各个单体电芯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一致。电池的均衡控制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尽可能降低电池不一致性的影响,以达到优化电池组整体性能的一致性,达到延长电池组整体寿命的效果。
电池状态监测是的电池均衡控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较好均衡控制管理,需要能够对电池的 SoC(电池荷电状态)、SoH(电池健康状态)、SoF(电池功能状态、SoL(电池剩余寿命)状态评估等信息有精确和及时的采集。
二、均衡电路设计
电池均衡电路的作用是通过调整电池之间的电荷分布,使得每个电池的电荷状态保持在相似的水平,从而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和寿命。
根据均衡过程能量的管理的方式不同,电池均衡的方式分为了
-
"被动均衡"(耗散性均衡):目前比较常用的电池均衡方法,外围电路易搭建,成本也相对比较低,缺点是对能量的耗散。
-
"主动均衡"(非散性均衡):相比被动均衡方案,主动均衡方式可以保证电池能耗较小,同时又能提高电池一致性,但其电路设计较为复杂,相对成本也较高。
2.1、被动均衡
耗散性的方式是通过消耗电量较高的电池电量,来保证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电量相接近的一种手段,这种方式也是目前比较成熟和常用的电池均衡方法
耗散性均衡电路单体电池 BAT1/2、可控电子开关 SW1/2、均衡电阻 R1/2,均衡过程当某路 BAT 单体电池的电压相对其他电池电压更高时,则会闭合该路 BAT 的电子开关,使得该路电池与均衡电阻形成闭合回路,电池部分能量耗散在均衡电阻上,通过采集计算与控制电路单元,最终使得各个单体电 BAT 的电池电压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为了闭合回路中的均衡电阻失效,串联保险丝 Fuse,用于短路安全保护。
对于电池的状态信息采集电路单元,目前一般以模拟前端(AFE)芯片为主,控制电路则以外围的电路实现。例如 NXP MC33772 的最大均衡电流为 300mA,由于耗散在均衡电阻上的电量,部分通过热的形式辐射出去,长时间均衡会导致均衡电阻发热,因此需要在均衡电路上添加散热措施与热管理。
2.2、主动均衡
非耗散性均衡方式是电路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让电量较高的电池将部分电量转移到电量较低的电池,最终保证电池组电池电量一致性。
主动均衡的思路是通过储能元件间接的方式将电量过渡,在电池旁路添加储能元件,将电池的多余能量存储在储能元件中,再将这些能量传输到能量相对较少的单体电池中。由于主动均衡不依赖均衡电阻,因此均衡电流较大,一般能达到 2~5A,均衡速度更快。
根据所采用的能量转移方式的不同,主动均衡电路目前有电感能量转移的均衡方式方案及基于变压器 DCDC 变换的均衡方案。
2.2.1、电感转移电量的均衡方式
假设 BAT1 电电量 < BAT2 的电量
① 将 I1+ 与 I1- 导通,BAT1 向 C1 充电
② 当 C1 电压与 BAT1 相等时,关闭 I1+ 与 I1-,闭合 SW1,C1 将向 L1 充电
③ 当 L1 充满时,再断开 SW1,闭合 SW2,L1 的电量传输给 C2
④ 最后通过控制 I2 电流实现能量的转移
恒流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均衡过程电流平衡,有利于电池安全的保护,但这种方式只能在相邻电池之间进行能量转移,效率不高。
2.2.2、DCDC 转移电量的均衡方式
DCDC 转移电量的均衡方式,由两阶 DCDC1/2、开关列阵 MUX、DCDC BUS(供电总线)组成,DCDC1 主要以单体电芯为单位、DCDC2 则以电池组为单位。
DCDC1 用于组内单体电芯的均衡(双向恒压恒流),DCDC2 用于电池组和电池组之间均衡。相比电感转移电量的均衡方式电路,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任意单体或者电池组之间的均衡,均衡效果更佳,但相对整体硬件成本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