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复习——第3章


本文总结于《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


第三章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1.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SP(结构化程序设计)->SD(结构化设计)->SA(结构化分析)
讨论传统软件工程的系统开发技术,重点放在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和模块设计上,但不涉及同为传统软件工程的快速原型开发等内容。

2. SA与SD的流程

结构化分析(工具:DFD数据流图、PSPEC加工策略)->分析模型(分层DFD图)+SRS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结构化设计(工具:SC图)映射->初始设计模型(初始SC图)
初始设计模型(初始SC图)优化->最终设计模型(最终SC图)

3. 基本任务与指导思想

结构化分析
	·建立分析模型
	·编写需求说明
结构化设计
	·软件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SC图需要分两步完成:初始SC图、最终SC图
细化与分解
	逐步细化,细化的本质就是分解

4. SA模型的组成与描述

SA模型的描述工具:

·DFD、PSPEC,这是早期SA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
·CFD、CSPEC和STD是早期SA模型的扩展成分,适应实时软件的建模需要;
·ER图,适用于描述具有复杂数据结构的软件数据模型

备注:DFD数据流图、PSPEC加工规格说明/加工策略、STD状态转换图、DD数据字典、CSPEC控制规格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数据流图(DFD)
    指明数据在系统中移动时如何被变换,描述对数据流进行变换的功能和子功能;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组成符号:
·圆框代表加工;
·箭头代表数据的流向,数据名称总是标在箭头的边上;
·方框表示数据的源点和终点;
·双杠(或单杠)表示数据文件或数据库
·文件与加工之间用带箭头的直线连接,单向表示只读或只写,双向表示又读又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数据字典(DD)

·数据字典的任务:对于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在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对软件中的每个数据规定一个定义条目
·①数据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数据文件
·③数据项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 加工说明(PSPEC)

·对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每个加工/处理的功能描述
·主要工具:结构化语言,判定树或判定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SD模型的组成与描述

·包含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体系结构设计
·体系结构设计是用来确定软件结构的,其描述工具是结构图,简称SC图
·过程设计主要指模块内部的详细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图组成符号和模块调用关系的标识
·矩形框表示模块,带箭头的连线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并在调用线的两旁标出传入和传出模块的数据流
简单调用、选择调用、循环调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模块A的箭头尾部标以一个菱形符号,表示模块A有条件地调用另一个模块B,当一个在调用箭头尾部标以一个弧形符号,表示模块A反复调用模块C和模块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程序的系统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结构化系统分析

·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步骤:
·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画出分层DFD图
·由后向前定义系统的数据和加工,编制DD和PSPEC
·最终写出SRS

画分层数据流图:(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好处:便于实现,便于使用
顶层DFD:
通常把整个系统当作一个大的加工标明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以及数据的源点与终点(统称为“外部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第二层DF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第三层DF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采购子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确定数据定义与加工策略(从数据的终点开始)

数据定义DD
·加工策略PSPEC
·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需求分析的复审

7. 结构化系统设计

  1. SD概述

·面向数据流设计和面向数据设计
·面向数据流:数据流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面向数据:以数据结构作为分析与设计的基础
·结构化设计的描述工具:SC图
·从分析模型导出设计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模型:数据对象描述、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实体联系图ER图、加工规格说明书PSPEC、状态转换图STD、控制规格说明CSPEC
设计模型:过程设计、接口设计、体系设计、数据设计
由分析模型导出设计模型:
过程设计可以由PSPEC,CSPEC、STD导出;
接口设计可以由DFD导出;
体系结构设计可以由DFD导出;
数据设计可以由E-R、DD导出。

数据流图的类型——变换型、事务型

  1. 变换(transform)型结构
    传入路径
    变换中心
    传出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事务(transaction)型结构

·一条接受路径
·一个事务中心
·若干条动作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同时存在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SD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变换映射,事务映射

变换映射是软件系统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一般,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是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的混合结构。所以,我们通常利用以变换映射为主,事务映射为辅的方式进行软件结构设计

  1. 变换映射
    ①划分DFD图的边界;
    ②建立初始SC图的框架;
    ③分解SC图的各个分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度:5层;宽度(广度):7层;
注意:必须对一个模块的全部直接下属模块都设计完成之后,才能转向另一个模块的下层模块的设计;在设计下层模块时,应考虑模块的耦合和内聚问题;使用“==黑箱”==技术,先把这个模块的所有下层模块定义成“黑箱”,不考虑其内部结构和实现;一个模块的直接下属模块一般在五个左右,如果直接下属模块超过10个,可设立中间层次

  1. 事务映射

①在DFD图上确定事务中心、接受部分(包括接受路径)和发送部分(包括全部动作路径);
②画出SC图框架,把DFD图的3个部分分别映射为事务控制模块、接受模块和动作发送模块;
③分解和细化接受分支和发送分支,完成初始的SC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扇入扇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煎饼型不可取,应增加中间层减少扇出,实现塔型结构。
    设计良好的软件通常具有瓮型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在低层模块使用了较多高扇入的共享模块。

  2. 优化结构设计的指导原则

     对模块划分的指导原则
     	·提高内聚,降低耦合
     	·简化模块接口
     	·少用全局性数据和控制型信息
     保持高扇入/低扇出的原则
     	·扇入高则上级模块多,能够增加模块的利用率
     	·扇出低则表示下级模块少,可以减少模块调用和控制的复杂度
    

8. 模块设计

模块设计是传统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属于详细设计
目的:
为SC图中的每个模块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用选定的表达工具给出清晰的描述
主要任务: ·
编写软件的“模块设计说明书”
原则与方法:
· 清晰第一的设计风格 ·结构化的控制结构 ·仅用这三种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来构成程序;
·每个控制结构只应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逐步细化的实现方法

  • 详细设计中常用的表达工具

流程图、N-S图、伪代码、PDL语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4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目  录】: 第1篇系统篇 第1嵌入式系统概述3 1.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3 1.1.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3 1.1.2嵌入式系统和通用计算机比较4 1.1.3嵌入式系统的特点5 1.2嵌入式系统的硬件6 1.2.1嵌入式处理器7 1.2.2嵌入式存储器15 1.2.3嵌入式I/O设备18 1.2.4嵌入式I/O接口18 1.3嵌入式系统的软件21 1.3.1无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件22 1.3.2带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件24 1.4嵌入式系统的分类27 1.4.1按硬件(嵌入式处理器)划分27 1.4.2按软件复杂度划分27 1.4.3按实时性划分28 1.4.4按使用对象划分28 1.5嵌入式系统的应用28 1.5.1国防军事28 1.5.2工业控制29 1.5.3消费电子30 1.5.4办公自动化产品30 1.5.5网络和通信设备30 1.5.6汽车电子31◆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目录1.5.7金融商业31 1.5.8生物医学32 1.5.9信息家电32 1.6本小结34 习题134 第2嵌入式系统开发35 2.1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和调试方式35 2.1.1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35 2.1.2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37 2.1.3嵌入式系统的调试方式43 2.2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语言50 2.2.1嵌入式硬件开发语言50 2.2.2嵌入式软件开发语言51 2.3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53 2.3.1需求分析54 2.3.2系统设计55 2.3.3系统实现61 2.3.4系统测试70 2.3.5系统发布73 2.4嵌入式开发工程师之路74 2.4.1嵌入式行业和人才的现状分析74 2.4.2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的能力要求74 2.4.3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的进阶之路75 2.5本小结77 习题278 第2篇内核篇 第3ARM CortexM3处理器81 3.1ARM CortexM3组成结构81 3.1.1CortexM3内核82 3.1.2调试系统84 3.2ARM CortexM3总线接口86 3.2.1CortexM3总线接口类型87 3.2.2CortexM3总线连接方案88 3.3ARM CortexM3编程模型89 3.3.1工作状态89 3.3.2数据类型89 3.3.3寄存器89 3.3.4指令系统93 3.3.5操作模式和特权分级96 3.3.6异常和中断98 3.3.7双堆栈机制105 3.4ARM CortexM3存储器系统107 3.4.1存储器映射107 3.4.2位带操作110 3.4.3存储格式112 3.5ARM CortexM3的低功耗模式113 3.6本小结114 习题3115 第4基于ARM CortexM3的STM32微控制器117 4.1从CortexM3到基于CortexM3的MCU117 4.2基于CortexM3的STM32系列微控制器概述118 4.2.1产品线118 4.2.2命名规则124 4.2.3生态系统125 4.2.4开发方法131 4.2.5学习之路134 4.3STM32F103微控制器基础136 4.3.1概述136 4.3.2主系统结构137 4.3.3功能模块139 4.3.4引脚定义140 4.3.5存储器组织141 4.4STM32F103微控制器的最小系统145 4.4.1电源电路145 4.4.2时钟电路148 4.4.3复位电路149 4.4.4调试和下载电路150 4.4.5其他151 4.5STM32F103微控制器的时钟系统153 4.5.1输入时钟153 4.5.2系统时钟155 4.5.3由系统时钟分频得到的其他时钟155 4.5.4STM32F10x时钟系统相关库函数157 4.6STM32F103微控制器的低功耗模式16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 概述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 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 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 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 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 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 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 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 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 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以短的分 组形式传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 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 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 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 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 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骆耀祖整理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 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 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 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 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 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 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 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 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 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 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 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 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 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答:广 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 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可 以不要网络层,但 从OSI 的观点,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因此将服务访问点设置在高层协议与数据 链路层中逻辑链路子层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标准就是这样处理的。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来la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