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10章 排序

插入排序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字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子表中的适当位置,直到全部记录插入完成为止。

直接插入排序

整个排序过程为n-1趟插入,即先将序列中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开始,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     
    int i,j;
    for(i=2;i<=L.length; i++)
    {   //将L.R[i]插入有序子表
        if( L.R[i].key<L.R[i-1].key)
        {     
        L.R[0]=L.R[i]; // 复制为哨兵
        j = i-1;
        do{    
            L.R[j+1]=L.R[j]; // 记录后移 
            j--;
        }while(L.R[0].key>=L.R[j].key))
        L.R[j+1]=L.R[0]; //插入到正确位置
        }
    }
}

时空复杂度和分析

最好的情况(关键字在记录序列中正序):
“比较”的次数: ∑ i = 1 n − 1 1 = n − 1 \sum_{i=1}^{n-1} 1=n-1 i=1n11=n1
“移动”的次数:0
最坏的情况(关键字在记录序列中逆序有序):
“比较”的次数: ∑ i = 1 n − 1 i = n ( n − 1 ) / 2 \sum_{i=1}^{n-1} i=n(n-1)/2 i=1n1i=n(n1)/2
“移动”的次数: ∑ i = 1 n − 1 ( i + 2 ) = ( n + 4 ) ( n − 1 ) / 2 \sum_{i=1}^{n-1} (i+2)=(n+4)(n-1)/2 i=1n1(i+2)=(n+4)(n1)/2

  1. 改进:在插入第 i(i>1)个记录时,前面的 i-1 个记录已经排好序,则在寻找插入位置时,可以用二分查找来代替顺序查找,从而减少比较次数。这就是折半插入排序。
  2. 直接插入排序在基本有序时,效率较高
  3. 在待排序的记录个数较少时,效率较高

希尔(Shell)排序

先将整个待排记录序列分割成若干子序列,各个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将相距d个位置的记录分为一组, n 个记录被分成 d 个子序列,d 称为增量,增量d的值在排序过程中从大到小逐渐缩小,直至最后一趟排序减为 1。所以希尔排序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空复杂度和分析

时间复杂度平均情况: O ( n 1.3 ) O(n^{1.3}) O(n1.3)

如何选择最佳d序列,目前尚未解决;但最后一个增量值必须为1
不宜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

交换排序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SqList &L)
{     
    int i, j, swap;    // 当swap为0则停止排序
    for  ( i=1; i<L.length; i++)   //  i 表示趟数,最多n-1趟 
    {    
        swap=0;                // 开始时元素未交换
        for ( j=1; j<=L.length-i; j++)  
        if (L.R[j].key>L.R[j+1].key)   // 发生逆序
        {     L.R[0]=L.R[j];  L.R[j]=L.R[j+1];   L.R[j+1]=L.R[0];
                swap=1;     
        } // 交换,并标记发生了交换
    if(swap==0)   break;   
    }
}

时空复杂度和分析

最好的情况(关键字在记录序列中正序):
“比较”的次数: ∑ i = 1 n − 1 1 = n − 1 \sum_{i=1}^{n-1} 1=n-1 i=1n11=n1
“移动”的次数:0
最坏的情况(关键字在记录序列中逆序有序):
“比较”的次数: ∑ i = 1 n − 1 i = n ( n − 1 ) / 2 \sum_{i=1}^{n-1} i=n(n-1)/2 i=1n1i=n(n1)/2
“移动”的次数: ∑ i = 1 n − 2 3 ( n − i − 1 ) = 3 n ( n − 1 ) / 2 \sum_{i=1}^{n-2}3 (n-i-1)=3n(n-1)/2 i=1n23(ni1)=3n(n1)/2

改进:在冒泡排序中,记录的比较和移动是在相邻单元中进行的,记录每次交换只能上移或下移一个单元,因而总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较多。

快速排序

  1. 快速排序首先选一个基准值(即比较的基准),每趟使表的第1个元素放入适当位置(归位),将表一分为二,前一部分记录的关键码均小于或等于基准值,后一部分记录的关键码均大于或等于基准值对;
  2. 子表按递归方式继续这种划分,直至划分的子表长为0或1(递归出口)。
void Quick_Sort(SqList &L,int s,int t)  /* 对R[s]到R[t]的元素进行排序 */
{    if (s<t)     //至少有两个元素
	{    int i=Partition(L,s,t);
           Quick_Sort(L,s,i-1);
	      Quick_Sort(L,i+1,t);	
     }
}
int Partition(SqList &L,int low,int high)
{	L.R[0]= L.R[low]; /* 暂存基准值元素到R[0]中*/
	while(low<high)  /* 从表的两端交替地向中间扫描 */
	{    while( low<high&&L.R[high].key>=L.R[0].key )high--;
	      if(low<high)  {L.R[low]= L.R[high]; low++; }
   while( low<high&&L.R[low].key<L.R[0].key ) low++;
	   if (low<high) {L.R[high]= L.R[low]; high--; }
	}
	 L.R[low]= L.R[0];  /* 将基准值元素放到其最终位置 */
	return low;  /* 返回基准值元素所在的位置*/
}

时空复杂度和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og ⁡ 2 n ) O(n\log_2n) O(nlog2n),空间复杂度为 O ( l o g 2 n ) O(log_2n) O(log2n)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空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og ⁡ 2 n ) O(n\log_2n) O(nlog2n)
稳定性:不稳定。

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或称直接选择排序)

每一趟在后面 n-i+1个中选出关键码最小的对象, 作为有序序列的第 i 个记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空复杂度和分析

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空间复杂度为 O ( 1 ) O(1) O(1)

树形选择排序(锦标赛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慢的原因?
用直接选择排序从n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值最小的记录要做n-1次比较,然后从其余n-1个记录中选出最小者要作n-2次比较。显然,相邻两趟中某些比较是重复的。
树形选择排序:首先对n个关键字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在其⌈𝑛/2⌉个较小者之间再进行两两比较,如此重复,直至选出最小关键字为止。这个过程可用一棵有n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排序(Heap Sort)

堆的概念

n个元素的序列 { k 1 , k 2 , … … , k n } \{ k_1, k_2 ,…… , k_n \} {k1k2kn},当且仅当满足下面条件(以大根堆为例)称之为堆。
{ k i ≥ k 2 i k i ≥ k 2 i + 1 \left\{\begin{array}{l} k _{ i } \geq k _{2 i } \\ k _{ i } \geq k _{2 i +1}\end{array}\right. {kik2ikik2i+1
( i = 1 , 2 , … , ⌊ n / 2 ⌋ ) (i=1,2, \ldots,\lfloor n / 2\rfloor) (i=1,2,,n/2)
若将此关键字序列按顺序组成一棵完全二叉树,则堆可以如下定义:
或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根堆或大顶堆)。

堆排序流程:

  1. 将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
  2. 输出堆顶的最小(大)值;
  3. 使剩余的n-1个元素又调整成一个堆,返回步骤2;

筛选或调整算法

对一棵左右子树均为堆的完全二叉树,“调整”根结点使整个二叉树也成为一个堆。

  1. s指向当前根节点,将根节点存入暂存区tmp;
  2. i指向s孩子中key较大的;
  3. 若tmp.key>=i.key,s=tmp,退出;否则s=i,返回步骤2。
void HeapAdjust(SqList &L,int s,int m)
{    //假设R[s+1..m]已经是堆,将R[s..m]调整为以R[s]为根的大根堆
     RecType tmp=L.R[s];
     for(int i=2*s ; i<=m ; i*=2)      //沿key较大的孩子结点向下筛选
     {     if(i<m && L.R[i].key<L.R[i+1].key) i++; //i为key较大的记录的下标
           if( tmp.key>=L.R[i].key )       
                 break;//双亲大:不再调整,temp应插在位置s上
           L.R[s]=L.R[i];//将R[j]调整到双亲结点位置上
           s=i;       	//修改s值,以便继续向下筛选
      }
      L.R[s]=tmp;       //插入
}

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初始堆

for (i=n/2;i>=1;i--)    
     HeapAdjust(L.R,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排序算法

void HeapSort(SqList &L)
{     int i;  RecType tmp;
      for (i=n/2;i>=1;i--) 	//循环建立初始堆
             HeapAdjust(L.R,i,n); 
      for (i=n; i>=2; i--)	//进行n-1次循环,完成堆排序
      {     temp=L.R[1];       	//堆顶归位,R[1]  R[i]
            L.R[1]=L.R[i]; 
            L.R[i]=tmp;
            HeapAdjust(L.R,1,i-1);//调整剩余记录,筛选R[1]结点,得到i-1个结点的堆
      }
}

时空复杂度和分析

设有n个记录的初始序列对应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h = ⌊ log ⁡ 2 n ⌋ + 1 h =\left\lfloor\log _{2} n\right\rfloor+1 h=log2n+1,每个非终端结点都要自上而下进行“筛选”。由于第i层上的结点数小于等于 2 i − 1 2^{i-1} 2i1,且第i层结点最大下移的深度为h-i,每下移一层要做两次比较,所以建初堆时关键字总的比较次数为
∑ i = h − 1 1 2 i − 1 ⋅ 2 ( h − i ) ≤ 4 n \sum_{i=h-1}^{1} 2^{i-1} \cdot 2(h-i) \leq 4 n i=h112i12(hi)4n
调整“堆顶”要做n-1 次“筛选”,每次“筛选”都要将根结点下移到合适的位置,比较2(h-1)次。n 个关键字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 log ⁡ 2 n ⌋ + 1 \lfloor \log_2n\rfloor+1 log2n+1,则重建堆时关键字总的比较次数不超过:
2 ( log ⁡ 2 ( n − 1 ) ⌋ + ⌊ log ⁡ 2 ( n − 2 ) ⌋ + … + log ⁡ 2 2 ) < 2 n ( log ⁡ 2 n ⌋ ) \left.\left.2\left(\log _{2}( n -1)\right\rfloor+\left\lfloor\log _{2}( n -2)\right\rfloor+\ldots+\log _{2} 2\right)<2 n \left(\log _{2} n \right\rfloor\right) 2(log2(n1)+log2(n2)++log22)<2n(log2n)
因此,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og ⁡ 2 n ) O(n\log_2n) O(nlog2n)
空间复杂度为 O ( 1 ) O(1) O(1)
稳定性:不稳定。

归并排序

2-路归并排序

  1. 初始序列看成n个有序子序列,每个子序列长度为1,两两合并,得到 ⌊ n / 2 ⌋ \lfloor n/2\rfloor n/2 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子序列;
  2. 再两两合并,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
void Merge( SqList &L,int low,int mid,int high) 
{     
    SqList  L1; L1.length = high-low+1;     
    int i=low, j=mid+1, k=0;//k是L1.R的下标,i、j分别为第1、2路的下标
    while ( i<=mid && j<=high ) 
         if (L.R[i].key<=L.R[j].key) //将关键字值小的记录放入L1中
                  {    L1.R[k]=L.R[i];  i++;k++;     } 
         else   {    L1.R[k]=L.R[j];  j++;k++;   }  
    while (i<=mid)         //如果第1路还有剩余记录,将其余下部分复制到L1
    {      L1.R[k]=L.R[i];  i++;k++;   }
    while (j<=high)        //如果第2路还有剩余记录,将其余下部分复制到L1
    {      L1.R[k]=L.R[j];  j++;k++;  }
    for (k=0,i=low;i<=high; k++,i++) 
        L.R[i]=L1.R[k];//将归并后的记录复制回L中
} 

void MergePass(SqList &L,int m)
{   for (int i=0;i+2*m<L.length;i=i+2*m) //归并长为m的两相邻子表               
        Merge(L,i,i+m-1,i+2*m-1);
    if (i+m-1<L.length) 	 //还剩下两个子表,第1段长度为m,第2段长度小于m
        Merge(L,i,i+m-1,L.length-1);  	//归并剩余的这两个子表
}

时空复杂度和分析

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og ⁡ 2 n ) O(n\log_2n) O(nlog2n)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og ⁡ 2 n ) O(n\log_2n) O(nlog2n)
空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稳定性:稳定。

排序小结

为避免顺序存储时大量移动记录的时间开销,可考虑用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直接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不宜采用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

排序算法选择规则

  1. n较大时
    (1)分布随机,稳定性不做要求,则采用快速排序
    (2)内存允许,要求排序稳定时,则采用归并排序
    (3)可能会出现正序或逆序,稳定性不做要求,则采用堆排序或归并排序
  2. n较小时
    (1)基本有序,则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2)分布随机,则采用简单选择排序,若排序码不接近逆序,也可以采用直接插入排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