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消费者被直播

背景

直播经济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场景被搬进了直播间,以“被直播”为关键词搜索,健身被直播、吃饭被直播、剪头发被直播等,类似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分析

  1. 商家
  • 认为健身房、餐馆等营业性场所,本身就是公共空间,商家又有自主经营权,对着自家店铺直播是商家的自由。
  • 将直播镜头对准自家的营业场所,对消费过程沉浸式地线上展示,主打一个真实感,可以帮助商家进行营销引流,达到开拓客源、提升人气的效果。
  • 冒着法律风险,对消费场景进行直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存在侥幸心理。直播中,有些商家的摄像头放置得比较隐秘,消费者很难察觉。他们人在现场,进入商家直播间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被直播出去往往浑然不知。这种信息不对称无疑助长了商家的底气。
  1. 顾客
  • 消费者成了商家引流的直播素材。如果没有事先告知,那么这种行为不只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更涉嫌侵犯其知情权和个人肖像权。
  • 个人行动轨迹本身具有隐私属性,无论是健身、吃饭还是剪发,都是私密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商家事先没有告知就开启直播,本质上就是一种偷拍
  1. 法律
  • 《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 地方性文件中,更是对“被直播”的现象进行了针对性的约束。如江苏《2023年度全省消费维权典型案例》中提到,“未经同意公开视频,侵犯肖像应当担责”。
  1. 平台
    有商家接受采访时就提到,“平台规则‘鼓励’室外场景。而且场景内人多的话,更容易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

对策

相关方对策
商家公开的直播展示,有商用的性质,利用了消费者的肖像权,这种行为理当征求消费者的同意,得到授权。
消费者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一旦发现自己的消费过程被商家擅自直播,要果断抗议投诉,在必要的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提升商家的侵权成本。
平台完善规则,明确直播营销的边界,而不能为了流量纵容商家偷拍消费者。
部门强化对直播经济的监管,加强对商家的普法教育,让它们意识到其中的法律风险。

链接: link

  • 13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