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中的多普勒频移

本文探讨了多普勒效应如何在通信系统中导致信号频率变化,尤其是在高速移动终端的情况下。相干时间与多普勒频移的关系表明,频移越大,相干时间越短,可能导致码间串扰。时延拓展的概念被提出,解释了多径传播如何影响信号质量,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码冗周期来减轻码间串扰。时延扩展是评估信道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数字通信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多普勒现象在通信系统中的表现

当终端在运动特别是在高速运动时,移动终端和基站接收端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f d = f c ∗ v ∗ c o s θ f_d=\frac{f}{c}*v*cos\theta fd=cfvcosθ
θ \theta θ为移动台移动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夹角, v v v是终端的移动速度,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一般是 3 ∗ 1 0 8 m / s 3*10^8m/s 3108m/s
我们从上述式子可以看出,当移动台移动方向与电磁波入射方向一致时,多普勒频移为正,垂直的时候没有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远离基站时,频率下降;移动台靠近基站时,频率上升;

相干时间与多普勒频移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相干时间?

相干时间就是信号保持恒定的时间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普勒频移越大,相干时间越小,容易出现码间串扰;
多普勒频移越小,相干时间越大;
若相干时间小于符号变化时间,此时信道属于快衰落,反之属于慢衰落。

时延拓展

由于多径效应,各路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接收端收到的波形不止含有该信号,还有各种时延信号,这就使得接收端的波形被拓宽,这就是时延拓展。数字通信对于时延拓展的极限是一个周期。

时延扩展定义为最大传输时延和最小传输时延的差值,即最后一个可分辨的时延信号与第一个时延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值,实际上就是脉冲展宽的时间。时延扩展是衡量多径传播信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数字传输中,由于时延扩展,接收信号中一个码元的波形会扩展到其他码元周期中,引起码间串扰,应使码冗周期大于多径引起的时延扩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