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三要素 CIA
安全三要素,也被称为信息安全的CIA三要素,是确保信息和系统安全的核心原则。它们分别是:
-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保护数据不能泄露
- 完整性(Integrity):保护数据内容是完整、没有被纂改的
- 可用性(Availability):保护资源是“随需而得”
注意,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的是数据,可用性保护的是资源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后来还有人补充过可审计性、不可抵赖性等要素。但是,最重要的要素还是这三个要素。
机密性
保密性旨在确保信息仅对被授权的人员、实体或系统可访问,防止未授权访问。这意味着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或被未授权的人获取。
实现保密性的常见方法:
- 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使其只有在解密后才能被读取。
- 访问控制: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信息。
- 身份验证:使用密码、生物识别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
- 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止网络攻击。
完整性
完整性确保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或破坏,即信息是准确和可信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破坏或误传。
实现完整性的常见方法:
- 校验和与哈希函数:使用校验和或哈希算法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 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确认数据的来源和完整性。
- 版本控制:在多用户环境下,通过版本控制系统来管理和保护数据。
- 审计和日志记录:记录所有数据修改的历史,以便审查和恢复。
可用性
可用性确保信息和系统在需要时可供授权用户使用。这意味着系统应该能抵御各种攻击和故障,始终保持高可用性。
实现可用性的常见方法:
- 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制定数据恢复计划。
- 冗余和容错:通过冗余和容错机制,确保系统在硬件故障或其他问题时仍能运行。
- 负载均衡:分配网络流量,防止单一节点过载。
- 防范拒绝服务攻击(DDoS):采取防护措施,确保系统能够应对DDoS攻击。
参考资料
《白帽子讲Web安全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