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过程
- 预处理
- 编译
- 优化
- 汇编
- 链接
结构化程序设计
- 自顶向下
- 逐步细化
- 模块化设计
- 结构化编码
内存分区:
内存分为栈区、堆区、全局区(静态区)、常量区以及代码区。
-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存放函数内的局部变量、函数的参数等。栈区数据的作用范围过了以后,系统自动回收内存。
- 堆区:一般由程序员自己分配、释放。比如malloc就是从堆区申请空间。
- 全局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结束时由系统释放。
- 常量区:常量字符存放在这里,程序运行时不能改变。
- 代码区:存放程序的代码,即CPU执行的机器指令,并且是只读的。
在栈区定义数组之类的变量时,不能存在变量,而堆区可以。即栈区不可动态申请内存空间。因为在栈区分配内存后,编译代码时就会分配,此时如果是动态分配的内存,编译器就会报错。
keil mdk编译后:
编译后有(单位为字节Byte):
- code:程序代码部分。
- RO_data:只读的数据(程序中的指令和变量)。
- RW_data:可读写的数据(已初始化的变量)。
- ZI_data:零初始化的可读可写数据(零初始化/未初始化)。栈空间与堆空间都属于此。
Program Size: Code=20132 RO-data=424 RW-data=256 ZI-data=32784
有code=19.66KB
- RO_size = code + RO_data;
- RW_size = RW_data + ZI_data;
- ROM_size = code + RO_data + RW_data;此大小即为程序所需的flash大小。
- RAM_size = RW_data + ZI_data即程序运行时,RAM使用的空间。
- 初始化时RW_data从flash拷贝到RAM。
注:STM32使用的RAM为S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