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党校教授团队发表NPJ Flexible Electronics期刊综述论文,提出了一种泛在触觉的概念

自从普适计算的概念30年前提出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了泛在视觉的时代。相比于视觉显示技术的繁荣发展,作为人体重要的感知通道,触觉反馈技术仍旧处于研究探索期。如何将触觉技术赋能于物理世界和真实世界,产生“万物皆可触”、“所触即所得”的交互体验,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党校教授团队在NPJ Flexible Electronics期刊(影响因子:14.6)上发表了以“Active electronic skin: an interface towards ambient haptic feedback on physical surfaces”为题的综述论文,提出了一种泛在触觉的概念(如图1所示),旨在通过触觉装置随时随地、悄无声息地感知用户的交互行为以及呈现交互所需的触觉信息,有效地降低用户交互负荷,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

image.png

图1 从泛在视觉到泛在触觉

在泛在触觉的智能交互空间内,万物皆可触、所触及所得。为了构建这样的智能交互空间,需要研发新一代的智能交互装置——主动电子皮肤(如图2所示)。该装置具备丰富性、交互性和不可见性三大特征,可以方便地贴附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从而让物体表面在任意地方、任意时刻都可以感知、辨识用户的多维度交互信息。同时,该电子皮肤可以为用户提供触觉纹理、振动、温度等多元触觉信息反馈,从而能够引导和辅助用户更加便捷、自然地完成不同的交互任务。在特定交互场景中,为了满足视触融合的交互需求,主动电子皮肤还需要具备高透明度的特性,确保不会对显示器上的图片和视频等视觉内容造成遮挡。
image.png

图2 实现泛在触觉的有效途径——主动电子皮肤

进一步,根据主动电子皮肤可贴附对象属性的不同,文章将泛在触觉的智能交互空间内分为两大类(如图3所示)。一种是面向物理世界,即将主动电子皮肤应用于无智能交互能力的物体表面(如墙面、家具表面、汽车座舱、文物表面等),通过主动电子皮肤赋予这些物体“灵魂”让他们“活”起来,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另一种是面向数字世界,将主动电子皮肤应用于具有智能交互能力的设备表面(如屏幕、穿戴式VR设备、裸手式VR设备),通过主动电子皮肤赋予这些智能设备“肉身”让他们“动”起来,实现数字世界物理化。
image.png

图3 主动电子皮肤的潜在应用场景

最后,文章详细阐述了现有纹理、温度、振动等触觉呈现技术与多维触觉信息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当前交互技术与主动电子皮肤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四个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
(1)开展皮肤交互力学、感知生理机理和触幻觉效应等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动电子皮肤的设计与性能评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研究触觉呈现系统的供能与低能耗技术、以及多种触觉模态融合呈现所需的空间、时间和语义的配准技术,以提升交互的沉浸感与真实性;
(3)探索驱动器和传感器的空间配准方法、功能适配技术、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构建驱动感知一体化交互系统;
(4)探究视触觉融合呈现技术,实现主动电子皮肤触觉信息与虚拟场景/电子屏幕等视觉信息的时空一致性配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