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的学习

前言
在工作中,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们与他人的差异不是知识本身的差异,主要是思维方面的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学习

思维是一个具备内在框架和逻辑的系统工程,思维覆盖了学习、认知、问题解决和复盘以及知识库多维度的内容。通过学习形成基础个人知识库,同时认知和解决问题实践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复盘转换为自我方法论和模式,形成完整闭环,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思想:学习->实践->复盘

学习是思维的基础
实践是思维的应用
复盘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1 学习方法和模式

学习是思维的基础,三阶段六步骤的学习金字塔模式如下:
第一阶段核心是形成概念模型,对事物主干的理解;
第二阶段重点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
第三阶段是从质变到量变的跃迁。
闻->修->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概念模型和验证

第一阶段的核心是形成概念模型,对事物主干有初步的理解。

1.1.1 概念模型(黑盒思维)

首先站在用户的角度,利用黑盒思维,需要知道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哪些功能,好不好用。确定以下3点:

  1. 实现的功能,确定目标对象及其属性和方法
  2. 输入的是什么
  3. 输出的是什么
1.1.2 寻找主干(打开黑盒)

寻找主干,就是把黑盒打开,看看里面究竟是如何构成的。

  1. 快速应用
    明确具体如何快速的应用这个系统,如做一个简单的增删改查功能。
    例:JAVA开发,用 SSH 框架开发企业级应用
    概念模型的重点是怎样去快速的应用这个框架,快速的开发一个最简单的增删改查功能。
    作用:实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把这个功能做完以后,你就对整个框架各层如何协同、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应该遵循的方法步骤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当完成这个功能后,就抓住了要学习的业务域、知识点的核心主干。

  2. 寻找主干,确定以下2点:

  • 对XXX的动态认知,明确XXX的概述、应用、内容、工作流程及其配置流程
  • 对XXX的静态认知,寻找主干,通过思维导图把主干 一 一 列举出来, 然后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泛读,了解主干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等)整理到知识库

1.1.3 最小化验证

最小化验证,就是验证每一个主干的可执行性,然后整合在一起能够实现最终目标。确定以下

  1. 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验证每一个主干的可执行性
  2. 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并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到经验库

1.1.4 动静结合,主干如何根据 XXX 的流程实现功能

1.2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重点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跳出盒子,对每个主干进行深入学习,需要大量的泛读、精读并整理到知识库。

1.3 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

第三阶段需要我们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复盘,把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上的弱点全部补足,增加知识广度的积累,是为了最终迎来关键点的突破,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
这个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没办法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这个顿悟需要有人来指点一下。

2 个人知识库

个人知识库是对我们的知识进行管理,最终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模式。
第一阶段通过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和问题如何处理查找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的资料库。
第二阶段通过事物认知的泛读和目标驱动的精读将资料库转换为知识库。
第三阶段在有了基础的理论知识积累后,更加重要的是大量的实践,将已有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模式,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请添加图片描述

2.1 资料库

资料库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学习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来源可以是以下:

  1. 书籍
  2. 视频
  3. 百度
  4. 网盘
  5. 论坛
  6. 官网
  7. 与他人交流

2.2 知识库

知识库是对资料库泛读和精读学习后的笔记进行整理,如下:

  1. 对一个新事物的认知通过泛读后的学习笔记(是什么、为什么)
  2. 对一个主题的阅读、学习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精读后的学习笔记(特性、如何应用)

2.3 经验库

经验库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整理,如下:

  1. 在测试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及他人提出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
  2. 经验教训
  3. 心得体会

2.4 模式库

模式库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长期大量的实践后的体系化总结,通过网状图把他们连接到一起。如下:

  1. 通过每天的复盘,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与之前总结的知识库进行对比
  2. 确定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来源于那个地方
  3. 哪几个相关知识点组合在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

3 思维框架和逻辑

思维框架和逻辑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我们思维思考的过程是我们在接受到外在信息的输入,我们的大脑会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降噪,加工和模式匹配(输入问题进行分解,知识经验点的分解)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我们大脑里面已有的基础记忆、知识和经验信息。即外在输入+内在知识经验共同进行加工和模式匹配后形成有价值的输出。
通过对知乎上所有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归类后,可以分为两条关键的主线,即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和问题分析和解决。
请添加图片描述

3.1 事物认知和评价

事物认知即是对静态的事物,动态的事件的看法和评价,类似于你如何看待某某事物或事件?事物认知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后续的决策和行动计划,事物认知的核心是对事物静态+动态的分析,通过分析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1. 事物动态发展维度
    概述:事物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规律
    核心:时间线
    分析方法:阶段、流程、活动、排序
  2. 事物静态发展维度
    概述:外观、形状、颜色、部件组成
    核心:静态三维结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分析方法:分类、分解、架构、组合
  3. 动静结合的分析方法
    动态:观察事物外在行为特征和运动状态
    静态:观察事物组合结构和关系
    结合:内部组件如何协同完成事物外在表现
3.1.1 构建动静结合的分析方法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改静的时候就静,该行动的时候就应该行动,动静都应该适时和适势,而不能妄动。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动静结合是自然界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

3.2 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定义:搞清楚问题的目标和现状的差距究竟是什么样的,搞清楚问题定义问题就解决了一半。5W+1H
问题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提出最最可能的假设。核心是分解和排序。
问题的解决:决策并制定行动计划,验证和确认。

3.2.1 问题分析和解决—How类

如何达成类

  1. 将问题进行细粒度分解,并和已有知识树进行映射
  2. 将论据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形成大的分类
  3. 基于分类进一步抽象组合,形成完整架构
3.2.2 问题分析和解决—Where类

对于 Where 类问题,即如何快速的分析和定位,找到具体的故障或问题点。
问题定位
概述:问题即事物期望值和实际值之间的GAP

  1. 输入的某个 X 发生了错误或误差
  2. 处理的多个步骤或某个步骤出现的错误,导致最终出现异常。通过二分查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总结和复盘

复盘是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复盘能够完成对知识的串接和融会贯通
请添加图片描述

参考来源

  1. 思维框架和逻辑完整梳理
  2. 思维框架和逻辑-构建学习实践复盘的思维能力闭环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