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做审计的时候,有一次年审,团队十几个小伙伴辛苦通宵了1个多月,终于磨完了一份接近完美的审计报告。
终于可以提交给老板看了!
结果,同事把一周前那个「不堪入目」的版本给老板发过去了……
办公室里,那一场暴风雨……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台电脑。
基本上,每台电脑里都有很多文件。
基本上,这些文件都很乱:
要用什么,偏偏找不到什么;
即使找到,一下子找出来很多个版本,而且每个人都不能用,都是半成品;
结果就是,每次做什么事情,还没开始,头已经很大!
甚至,每次都是从头开始!
什么叫「努力不可积累」?连电脑文件都管理不好,这还不算吗?
而对比之下,有些人不但是头脑清晰,做事高效靠谱,他们的电脑也很有秩序:
只要是自己处理过的文件,都能很快找到,把时间精力放在做事情本身;
不但能找到,而且版本迭代控制井井有序,给老板的那个版本一定是最新最可靠的;
给客户的版本一定是对外的,给自己还有不断迭代内容和新素材的版本;
不但是工作文件,平时自己的生活资料,自己的学习笔记,都井井有条。
很多小事,并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
电脑中信息和文件的混乱与秩序,反映了电脑屏幕对面,那个人脑中信息处理的混乱和秩序。
问题是普遍的,答案肯定也是存在的。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就是一个「一次搭建,终生受用」的电脑文件管理方案。
我的电脑文件管理系统非常简洁,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inbox文件中转站;inbox是一套高效处理信息、战胜信息混杂的机制,我们将全部文件先放在inbox体系里中转,处理完转存到「主体文件库」中;
第二部分,主体文件库。我用唯一维度分类,分成工作、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四大类文件夹,以项目为单位建立单个文件夹,这种方法搭建主体文件库,将庞杂的文件整理分类;
第三部分,归档库。人生就是一个信息流,这些知识是一直在流动的。所以,当我「翻篇」的时候,例如我转行了之后,之前CPA学习的内容,之前做审计项目时的客户资料和工作笔记就都暂时用不到了,我就都会把它们全部归档。注意了,这里的归档绝非删除,以后想用这些资料还可以调取出来。 所以,我的做法很简单,一个专门的移动硬盘,专门用来归档资料。平时放在书桌上,极其偶尔需要的时候随取随用(其实好几年了,也没有用过一次)。
文件夹虽然是线性排列的,但是背后的结构是非常简洁而清晰的。我用大纲整理之后,文件夹体系结构就会更加清晰了:
展开之后,是这样的:
用思维导图展示更加直观:
文件夹体系的细节,大纲和思维导图的文件夹体系源文件,我会在文末用云盘分享给大家。
所以,我的笔记本电脑虽然配备了512GB的固态硬盘,但是:
我的「全部重要的工作资料」,都在一个文件夹中;
这个文件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