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学经典之一——管仲《牧民》

品读国学经典之一——管仲《牧民》

作者介绍

管仲是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相齐四十年,推行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他对内划分政区、分设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开征赋税、奖励农耕,统一铸造和管理钱币,颁布捕鱼和煮盐之法;对外“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从而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本文主旨

管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的政治家,“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牧民,即统治和管理民众。《牧民》围绕如何治理民众,系统论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原文

管仲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第一部分是“国颂”,为全篇的总论,指出治国理政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建立社会秩序,既要重视物质建设,又要重视精神引领。生产与伦理并重、生活与信仰同举,才能治理好国家。

《牧民》认为治国理政的职责是既要物质又要精神。“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名言集中体现了管仲的政治智慧,也揭示了统治者管理国家的精髓。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第二部分是“四维”,维即总纲,《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这一部分强调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根精神支柱,支柱立则国家兴,支柱废则国家亡。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第三部分是“四顺”,突出阐明了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顺民心,着力满足民众对于安逸、富贵、稳定和生存的愿望。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第四部分是“十一经”,从官吏选择到政令施行,提出了十一个方面的要求,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第五部分是“六亲五法”,揭示治国理政的规律,具有宏观性和指导性,其中君王行为对于治国安民所起的导向和表率作用,更有积极意义。

总结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牧民》为开宗明义第一篇,系纲领性文献,其学说为《经言》的总脉络”。这对评价《牧民》在《管子》一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牧民》更重要的作用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和统治实践影响深远,其中最大的启示是提出并倡导礼义廉耻。礼义廉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塑造着中国国民品格,是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追求。历朝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都在推行礼义廉耻,苏东坡指出:“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礼义廉耻之风。”一般认为,礼是适当的态度和行为,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规范;义是公正无私,不吹嘘和推荐自己;廉是纯正高洁,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耻是有羞愧之心,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这些内容即使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政治意义和道德价值。参照明末思想家顾炎武的理解,其政治意义是礼、义,为治人之大法;道德价值是廉、耻,为立人之大节。立人是治人的基础,这就要求官员必须坚守礼义廉耻,尤其要注意廉耻两字,“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就会贪赃枉法,丧失道德伦理底线,既给个人也给社会造成危害。顾炎武进一步指出,“廉耻”两字中耻尤为要,因为人之违背礼义和不廉洁,皆源于无耻,“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而且,官员的无耻是国家的耻辱,“故士大夫之无耻,也谓国耻”。因此,我们要继续在政治实践中倡导礼义廉耻,在个人修身中鼓励礼义廉耻,在选贤任能中督促官员践行礼义廉耻,让整个社会劲吹礼义廉耻之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