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使用化妆品的历史由来已久。7000年前,埃及人将美丽视为神圣的标志,用碳酸铜制成绿色眼影。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与哲学无法分割。古代中国开创了指甲染色的先河。而非洲部落(和其他地方一样)一直使用脸部彩绘和其他化妆品元素来表示归属、角色、地位。多年来,美在世界各地文化中的作用备受诗人、画家和哲学家的关注和讨论。几乎在所有地方,男士和女士化妆品均扮演着重要作用。
最近,间隔时间不到一周,两大国际美妆巨头先后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美妆科技会成为“必争之地”吗?日前,日本某化妆品公司新增投资中国投资合伙企业(我们称之为A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我们称之为B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
美妆科技引领新浪潮
尽管目前A、B两家公司尚未透露投资计划以及标的,但B公司方面曾对外表示:“美妆科技战略转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据官网介绍,美妆科技战略是指利用技术和数字创新,在产品创新、全渠道营销、提升企业敏捷度等方面做出改变。 此外,B公司集团首席财务官表示,中国对于B公司集团具有战略性重要地位,不仅是集团关键的增长引擎,也是引领未来创新的灵感来源地之一。
在线上消费渠道发展迅猛,疫情冲击实体渠道的背景下, AI/AR虚拟试妆、智能美妆镜、智能皮肤测试仪、3D打印口红等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好奇心。
2014年,B公司曾推出虚拟化妆镜,借助增强现实技术,用户在购买产品前可看到使用产品后的妆容效果,这是AR技术在美妆行业的首次试水。随后,国内外各大美妆品牌纷纷开始了“美妆+科技”的尝试。A公司也开发了隐形VR项目,利用虚拟现实带来交互性的特点,让消费者在无法直接接触产品时,获得产品交互的沉浸体验,例如可以直接闻到气味,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了解。此外,在2020年进博会上,A、B同时推出了专家级肌肤诊断仪,可借助AI技术对消费者进行全面肌肤诊断。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双十一”之前,国内某著名美妆频道曾推出AR美妆功能。数据显示,在试用了AR美妆之后,试妆人群的客户转化率提升了4倍,相比之下,只依靠图片和视频的转化率只有2倍。《2025美妆行业科技应用前瞻报告》指出,在传统业态下,中国美妆行业将稳健发展并在2025年达到6203.5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有科技赋能,行业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一万亿元左右。
B公司集团董事长曾表示,数字技术与美妆业务是契合的,“美妆产品表现力很强,消费者也很年轻,喜欢用手机自拍、直播,虚拟染发、试色这些融入了技术的新服务,在美妆领域都很适用。”他还表示,B公司集团在数字方面的预算正在快速增长,“数字化”已成为集团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与科技碰撞,美妆企业的“制胜法宝”?
随着数字化、虚拟技术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个场景,美妆科技正逐渐成为行业的“制胜法宝”。
2019年,某生集团旗下护肤品牌发布了一款微型3D面膜打印机。据介绍,该款面膜打印机利用3D相机功能,用户只需拍摄自拍照,即可创建精确多维度的脸部模型,3D打印工艺可将营养成分打印在面膜的精确区域上,提供精准护肤体验。
2021年,某丝在进博会上也带来了一款“定制面膜”,通过扫描消费者的面部,现场打印定制面膜,还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调整并搭配不同品牌的化妆水,实现差异化的精细服务。同时,某丝还推出了与B公司共同合作研发的一款美甲打印机,这款设备能够识别指甲的形状、弯曲程度、轮廓等信息,直接打印出贴合的美甲。消费者只需将手指伸进机器,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图案,按下按键,机器就能把图案喷绘在指甲上。
B公司集团旗下品牌则在进博会上展示了全球首款家用定制化妆品概念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配口红颜色。如今,该品牌已实现商业化落地,据悉,产品售价为3910元。
如今,美妆和新技术的碰撞越来越激烈,AR/VR、AI、3D打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提升体验、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成为美妆企业积极探索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