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象中,国际漫游是土豪的专属业务,费用高得吓人,动辄就出现天价账单。如今出国旅游的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各家都在琢磨如何从中分得一块,激烈的竞争使国际漫游的费用迅速下滑。
一、技术篇:
【传统的模式:国际漫游话音业务】
国际漫游的开通和使用需要网络侧改造和局数据配置,用户在国外发生的通话和计费都由当地运营商负责,然后再把话单传送回用户的归属运营商。归属运营商向用户收的国际漫游费,大部分费用要结算出去。
这种模式下国际漫游业务的成本高、价格贵、收益低。由于话单传递的时延,归属地运营商还要承担坏账的风险。用户多是被动使用,做不做营销,效果都差不多。
【竞争的开始:海外运营商的代理】
国际漫游价格贵,很多用户在海外买价格便宜的当地卡。开始是用户到运营商的门面购买,后来运营商在机场设点直销,再到后来,海外运营商开始在国内发展代理商。代理商从海外拿到当地卡,在国内销售给即将出国的用户,这样当用户落地时,就可以直接使用本地卡。
国际漫游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但话音业务却逐渐下滑,出国作被叫的需求不再重要。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海外卡的优势,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代理商,他们同时代理多家海外运营商的本地卡,发挥自身的渠道优势,试图打造自己的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收益。
【全面的创新:国际漫游的多样化】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了用户的体验,同一套设备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本地卡"。最先做的是SKYROAM的漫游宝,通过技术破解把本地信号转化为WiFi,为用户提供上网能力;之后华为的天际通、苹果的Apple SIM等,是依托自身的议价能力拿到了不同运营商的授权,让使用自己终端的客户直接作为当地的用户,享受低廉的上网价格。
而今的国际漫游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模式。有的像263这样的企业,与小米等终端企业合作,专门从事国际业务的虚拟运营;还有一些旅游企业将海外卡和WiFi作为权益,直接集成到自己的产品里,花样频出令人目不暇接。
【王者的回归:运营商的自我革命】
眼见着众多参与者把国际漫游做得风生水起,运营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明明是我的业务和地盘啊,为什么如此被动?!在对国际漫游业务深入分析之后,运营商想明白了:既然国际漫游业务已经无法维持高利润,与其被别人打,不如自己主动创新,少一些收入也比没有强。
结算价是国际漫游价格的主导因素,如果运营商相互让利,降低漫游结算费,那么运营商的国际漫游费就有了下降空间。另一方面,代理海外卡业务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为什么运营商不能做?运营商通过这两方面举措降低漫游成本,再加上业务创新和自身传统优势,重新又获得了国际漫游业务的主导权。
二、竞争篇:
对于国际漫游业务的参与者来说,目前的竞争最为激烈:在业务的快速增长期,各家都希望通过营销体验和服务提升,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以此获得未来的主动地位。所以今年春节,这一领域的竞争堪称短兵相接。
淘宝上的"旅信"是一家专门售卖美加卡的代理商,我近几次去美国前都光顾过,188元10天或者288天15天的AT&T服务,T-Mobile的更便宜,相对而言价格最低,但每次都要重新换卡购买,便利性稍有欠缺。
漫游宝也是依托网上销售的,采用租售结合的方式,再加上优惠营销,平均下来价格也相当低。漫游宝是同时支持多个国家和运营商的,不足之处是有单独的硬件,而且耗电较高,需要和充电宝配合使用才行。
天际通的报价比前面两个都要高,要享受不限量的4G服务,一天需要98元;如果要图便宜,就只能忍受低速网络。狼性的华为不会轻易放弃春节营销的机会,尤其主打高端的M8,更会将此作为卖点来宣传;只是作为终端销售的辅助功能,天际通业务在运营方面的投入程度有多大,服务水平有多高,这些将决定了这项业务能走多远。
263也推出了不少活动,无论是与小米联合搞的小米漫游,还是在上海浦发做的派送上网卡,都体现了"体验为先"和"免费"等互联网元素,只是宣传力度不够,知之者寥寥。
运营商也在春节前后大幅度调整国际漫游资费。年前移动推出了"大包天"的资费,一些地方公司还做了促销,在有些方向和地区价格已经和"漫游宝"相当。而联通也推出了不限流量的国际漫游套餐,也有一些优惠活动。由于运营商的自动国际漫游在便利性方面有优势,因此当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宣传到位,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简便的服务。
国际漫游业务,提供通信服务的主体是海外运营商,因此在网络覆盖、连接速率、技术等方面,各家之间无法形成差异化。也正因如此,在资费、服务和便利性等方面差异,都显得尤为重要。
春节了,大家都在忙着发红包、抢红包。虽然这个月只有29天,但海量的视频、图片、动画,包括红包,都会让你的流量爆棚。如果不是不限流量,恐怕抢到的红包都不及国际漫游费,精打细算的你,意识到这个问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