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设计——RISC-V指令集

前言:本文主要简单介绍RISC-V指令集,其中参考了浙江大学mooc《计算机组成与设计:RISC-V》和《手把手教你设计CPU——RISC-V处理器》,如果文章中有描述不恰当的地方,欢迎指正。

1、RISC-V指令集简介

RISC-V(英文发音为"risk-five")架构主要由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简称伯克利)的Krste Asanovic教授和Yunsup Lee等开发人员于2010年发明。经过几年的发展,伯克利为RISC-V架构开发了完整的软件工具链以及若干开源的处理器实例(例如Pocket Core和BOOM Core),并且得到了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泰斗David Patterson的大力支持。
与大多数指令集架构相反,RISC-V指令集架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无论学术机构还是商业组织都可以免费地用于所有需要的设备中,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

2、指令格式介绍

指令(又称机器指令):是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小功能单位。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构成该机的指令系统,也称为指令集。
一条指令通常要包括操作码字段和地址码字段两部分:

指令格式

3、RISC-V 32个通用寄存器介绍

RISC-V32I基础指令集共定义了32个32位的通用寄存器,分别标记为x0~x31。寄存器x0固定连接到常数0,还有一个额外的用户可见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它保存当前指令的地址。32个寄存器的详细功能如下图所示:

RISC-V通用寄存器

4、RISC-V 指令集

4.1、RISC-V 指令分类

根据RISC-V指令的共性,主要将其分为以下6种指令格式:
根据RISC-V指令集之间的共性,其主要可分为以下6种指令格式(R、I、S、B、U、J)。

  1. R型指令——用于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算术运算操作;
  2. I 型指令——用于寄存器与立即数之间算术运算和读存储器操作;
  3. S型指令——用于写存储器;
  4. B型指令——用于分支转移操作(属于S型指令的变体,之前也叫SB型指令);
  5. U型指令——用于高20比特位立即数操作;
  6. J型指令——用于直接跳转(属于U型指令的变体,之前也叫UJ型指令)。

6种基本指令的格式如下图所示为:

RISC-V 6种指令格式

——opcode表示7位指令操作码,用于区分不同的指令;
——funct3表示3位的功能码,funct7表示7位的功能码,用于辅助区分不同种类的指令;
——rs1和rs2表示两个5位的源寄存器;
——rd表示5位的目的寄存器,用于存储指令的运算结果;
——imm表示不同长度的立即数,一般会扩展为32位再进行运算操作;

4.2、6种基本指令格式具体介绍

4.2.1、R型指令

R型指令是最为常用的运算指令,主要用于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算术运算操作。如下图所示,具有两个5位的源寄存器地址、一个5位目的寄存器地址、一个7位的funct7功能码、一个3位的funct3功能码和7位的opcode操作码。

R型指令的add操作

如上图R型指令格式所示,通过低7位的opcode(0110011)可以得出指令为R型指令,然后将32位的指令按照R型指令的格式划分相应的区域。由funct3(000)和funct7(0000000)可以得出指令执行add操作。rs1对应x19(10011),rs1对应x10(01010),rd1对应x18(10010),即将寄存器19的值加上寄存器10的值并将其运算结果存放到寄存器18这个地址上。注:RISC-V并无减法指令,可以通过加负数来实现减法,减少了指令集数量,这也符合RISC-V精简的原则。注:x10、x18和x19对应上面的32个通用寄存器。

其他R型指令操作如下图所示:
其他R型指令

4.2.2、I 型指令

I 型指令主要用于寄存器与立即数之间算术运算和读存储器操作。如下图所示,具有一个5位的源寄存器地址、一个5位目的寄存器地址、一个12位的imm立即数、一个3位的funct3功能码和7位的opcode操作码。

 I 型指令格式

如上图 I 型指令格式所示,通过低7位的opcode(0010011)可以得出指令为 I 型指令,然后将32位的指令按照I型指令的格式划分相应的区域。由funct3(000)可以得出指令执行addi操作。rs1对应x1(00001),立即数imm(1111_1100_1110 = -50)通过符号位扩展成32位,rd1对应x15(01111),即将寄存器1的值加上立即数(-50)并将其运算结果存放到寄存器15这个地址上。

其他I型指令操作如下图所示: 其他I型指令操作

4.2.3、S型指令

S型指令主要用于写存储器的S型指令。如下图所示,具有两个5位的源寄存器地址、一个12位的imm立即数、一个3位的funct3功能码和7位的opcode操作码。

S型指令格式

如上图S型指令格式所示,通过低7位的opcode(0100011)可以得出指令为S型指令,然后将32位的指令按照S型指令的格式划分相应的区域。由funct3(010)可以得出指令执行sw操作。rs1对应x2(00001)作为基地址,立即数imm(0000_0000_1000 = 8)通过符号位扩展成32位作为地址偏移量,rs1对应x14(01110)作为,即将寄存器2的值加上立即数(8)的值作为地址,并将此地址的值存入到寄存器14中。

其他S型指令操作如下图所示:
其他S型指令操作

4.2.4、B型指令

B型指令主要用于分支转移操作的B型指令(属于S型指令的变体,之前也叫SB型指令)。如下图所示,具有两个5位的源寄存器地址、一个12位的imm立即数、一个3位的funct3功能码和7位的opcode操作码。

B型指令格式
B型指令格式

如上图B型指令格式所示,通过低7位的opcode(1100011)可以得出指令为B型指令,然后将32位的指令按照B型指令的格式划分相应的区域。由funct3(000)可以得出指令执行beq操作。rs1对应x19(10011),rs2对应x10(01010),立即数imm(0000_0000_1000 = 8),即若寄存器x19中的值与寄存器x10的值相等,则跳转到立即数所示的地址中;若不相等则不实行跳转。

其他B型指令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他B型指令操作

4.2.5、U型指令

U型指令主要用于高20比特位立即数操作的U型指令。如下图所示,具有一个5位的目的寄存器地址、一个20位的imm立即数和7位的opcode操作码。

U型指令格式

如上图U型指令格式所示,也是通过低7位的opcode可以得出其指令类型,然后将32位的指令按照相应的型指令的格式划分相应的区域。例如执行lui x10,0x87654指令,即将0x87654存入到x10寄存器中的高20位中,剩余的12位低位补零。

4.2.6、J型指令

J型指令主要用于直接跳转的J型指令(属于U型指令的变体,之前也叫UJ型指令)。如下图所示,具有一个5位的目的寄存器地址、一个20位的imm立即数和7位的opcode操作码。

U型指令格式

如上图U型指令格式所示,也是通过低7位的opcode可以得出其指令类型,然后将32位的指令按照相应的型指令的格式划分相应的区域。jal常用于子函数的调用,例如执行jal ra,FuncName指令,即跳转到要执行的子函数FuncName中,并将当前PC+4的值存入到寄存器rd中,方便执行完子函数后跳回。

总结

若需要更为全面的学习RISC-V的基础知识,推荐浙江大学mooc《计算机组成与设计:RISC-V》,《手把手教你设计CPU——RISC-V处理器》。此外,B站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网站也有相应的视频可供学习。

  • 19
    点赞
  • 13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很高兴听到您对RISC-V处理器的设计感兴趣。以下是一些基本步骤,可以帮助您开始设计自己的RISC-V处理器: 1. 确定处理器的需求和规格:在设计处理器之前,您需要确定处理器的需求和规格。这包括处理器的性能、功耗、指令集等方面。 2. 学习RISC-V指令集架构RISC-V是一种开放的指令集架构,您需要学习它的指令集和编码方式。您可以在RISC-V官方网站上找到相关的文档和教程。 3. 设计处理器的微架构:微架构是处理器的实现细节,包括指令流水线、寄存器文件、ALU等。您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微架构来实现RISC-V指令集。 4. 编写Verilog代码:Verilog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您需要使用Verilog编写处理器的代码。您可以使用Verilog模拟器来验证您的代码是否正确。 5. 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综合是将Verilog代码转换为门级电路的过程,布局布线是将门级电路布置在芯片上的过程。您可以使用EDA工具来完成这些步骤。 6. 进行仿真和验证:最后,您需要对处理器进行仿真和验证,以确保它能够正确地执行RISC-V指令集。 希望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您开始设计自己的RISC-V处理器。祝您好运! ### 回答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一直处于不断更新和迭代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自己动手设计处理器的领域,以提高对计算机结构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而RISC-V处理器则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处理器设计体系结构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手把手教你设计RISC-V处理器。 首先,需要了解RISC-V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指令集,掌握其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设计RISC-V架构采用精简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的思想,指令集清晰简单,易于扩展和实现,同时提供了不同的指令长度和地址宽度,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其次,需要明确设计RISC-V处理器的目的和需求。例如,设计一款高性能处理器,需要考虑运算速度、处理带宽、低功耗等方面的需求,而设计一款嵌入式处理器,则需要考虑尺寸、功耗、集成度等方面的需求。在确定需求后,可以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 接着,需要进行设计和仿真。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进行设计,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调试,逐步完善处理器的各项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时需要清晰明确每一阶段的功能和相应的接口,保证设计的可扩展性。 最后,进行硬件实现和验证。将设计好的RTL电路转换为FPGA或ASIC中的物理实现,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发布仿真测试结果和设计文档,确保设计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并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在以上步骤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字电路设计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等。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处理器设计的各个环节,并能够设计出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灵活可扩展等特点的处理器。 ### 回答3: RISC-V是一个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推出的开源指令集架构,它的设计理念是简化指令集,更加注重可扩展性、可定制性和易于实现。设计RISC-V处理器需要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数字电路原理,下面将手把手教你设计CPU。 第一步,需要确定处理器的架构RISC-V处理器一般采用五级流水线结构,包括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和写回。在这个流水线结构中,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功能,可以保证指令的按序执行。 第二步,需要确定指令集架构RISC-V有基础指令集和标准扩展指令集,需要根据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扩展指令集并实现相应的操作。 第三步,需要进行处理器的逻辑设计。包括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指令存储器(IM)、寄存器堆、ALU(算数逻辑单元)、数据存储器(DM)等,这些模块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构成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第四步,需要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处理器逻辑的实现需要用到器件和电路,需要根据设计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相应的数字电路。 第五步,进行验证和调试。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仿真验证和调试工作,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设计RISC-V处理器需要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字电路原理和基础编程知识,需要进行详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验证和调整,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最终完成一个高质量且符合需求的处理器设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