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前测试题:
假设你今年35岁了,结婚8年,孩子在上幼儿园。你现在有两个跳槽机会:
A:一家老牌国企,传统行业,很安稳,月工资2W,钱多事少离家近,就是没什么晋升空间,工作内容也比较无聊。
B:一家创业公司,新兴行业,增长快,虽然月工资只有1W,但是提成高,如果做得好收入也不低,而且还给你期权。虽然竞争很激烈,压力大,但工作内容是你喜欢的。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工作机会,理由是什么?
一、如何做选择
1.把复杂的选择题,变成简单的计算题
小森家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文心老师。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面对两难,该如何做“不后悔”的选择。
在直播开始前呢,我们做了一个测试题,让你在两个工作机会中,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我看大家的讨论都很激烈。
这个其实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大部分人面临这种选择的时候,都会很纠结,因为各有各的好坏。国企的固定工资比创业公司高,但是创业公司有期权啊。国企比创业公司更稳定,但创业公司比国企更有发展前景。国企的工作比较清闲,但创业公司的工作内容自己更感兴趣等等。
于是,就这么纠结来,纠结去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
为什么会这么难选呢?
因为你每次都是拿局部和局部来比,结果比来比去各有优势,所以才纠结了嘛。
这就好比,让你在石头剪刀布里头,选出一个最厉害的来。可是石头比剪子厉害;剪子又比布厉害;而布呢,又比石头厉害。你说这怎么选?
但如果我再给你出一个选择题,两个骰子,一个6,一个2,请选一个点数更大的。请问你选哪个?
你肯定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当然选6了。
那为什么这个选择,你就毫不纠结了呢?因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标准。
所以,如果想要复杂的情况下做选择,我们就需要把石头剪刀布的问题,变成了比骰子大小的问题。
那怎么才能把复杂的选择,变成简单的比骰子大小呢?
2.打分法
这里我分享一个打分法,这也是我自己经常用的方法。
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
1.列出标准;
2.分配权重;
3.打分对比。
首先,第一步,列出标准。你要画一个表格,然后把自己在乎的、纠结考虑的所有因素,都作为标准列出来。
我们还是拿找工作举例。找工作,我们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有工资、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热情、发展前景、稳定性等等。我们可以把他给一一列出来。
第二步,就是给每个维度,按照你认为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觉得拿到手的工资最重要,有的人觉得发展前景最重要,还有的人觉得稳定性最重要。
第三步,每个维度打分,然后在乘以他的权重,最后相加就能得到这个选项的总分。总分最高的,就是当下的最优选择。
这里不要一听到要打分、算数就觉得很复杂。但其实就是小学级别的,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千万别觉得麻烦,想要做出科学的决策,是肯定要用到数学的。
这个表画的时候稍微麻烦一点,但画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让你各种纠结的考虑,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用数字衡量的明确的标准。
原本你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你只能凭感觉,或者局部比较,现在有了这张表,就可以对每个选项做整体性的量化分析了。一道复杂的选择题,也就变成了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了。
当然,每个人的权重分配方式也都会不一样,上面这张表格只是给你做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问题,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分配方案,过程中也可以随时调整权重的分配比例,优化整个决策系统。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做很多复杂的选择,比如给孩子挑学校,买房、买车、买大件的电子产品,去哪个城市发展比较好、要不要辞职创业等等。
我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个方法,是因为当我们在调整权重的分配比例的时候,就会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去思考对你来说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比如我去年国庆长假,在考虑去哪儿玩的时候,就在3个城市里纠结,最后用了打分法。
最开始得分最高的是冰岛,但得出这个结果之后我心理并没有很高兴,于是我还是重新分析,究竟是哪个维度出现了误判。
然后我发现,一开始很想要让自己的旅游变得与众不同,高级一点。
但实际上呢,我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出去玩我心底里真正的期望是想要吃各种不同的美食。而且我不想路途过程中让自己太累。既然都跑出去玩了,我为什么不遵从本心,开心地吃吃喝喝享受呢?
于是我调高了美食和路途时间短两个比重,那新加坡的分数就变成了第一。
而当我觉得新加坡自然、人文景色一般,没有新鲜感而感到有一丝丝后悔的时候,我只要拿出这个表,想起来了当时做这个决定的原因,然后很好地堵住了自己抱怨的嘴。
每次选择都会伴随着遗憾,把做选择的原因变得清晰可循,能很有效地减少后悔的情绪,专注享受当下。
所以说,打分法能够帮助我们做出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会后悔。
二、做完选择之后,该如何避免后悔。
这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后悔,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通常让我们感到后悔,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你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常来说,人有两种思维,一种是理性思维,一种是感性思维。
以客观现实条件做、选择的时候是理性思维,比如说我们用打分法做出的选择。而以自己主观想法做选择的时候是感性思维,比如说我们冲动之下做出的选择。
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回想自己的选择时,也会产生“选择后悔”。
比如当我们用打分法,在理性思考下选择了创业公司的工作。而当你在工作上受挫,在强大的压力和挫败感中,你会感到后悔,为什么当初不选那个清闲又安稳的工作,非要这么折腾呢。
这个就是你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用感性思维去回想了当初用理性性思维做出的选择,进而产生了“选择后悔”。
这时候怎么办呢?很简单,发泄完情绪之后,让自己回归到理性的思考。毕竟,这里的后悔只是一种情绪,不能用来判断结果的好坏。你一时的挫败感,并不代表你选择的失败。
2.结果没有达到预期
那如果真的失败了怎么办呢?做完了选择,最后的结果却没有达到心理的预期,于是感到后悔。
结果和预期的落差值越大,越后悔。
尤其是在与别人做了其他选择进行对比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现实结果不如别人,那我们的“选择后悔”会被放大。
那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我们要接受现实,活在当下。并着眼未来,做好新的选择。
不管怎样,之前的选择都已经做了。不论现实的结果,与你当初做选择的心理预期差多少,都已经成为了你现在的生活一部分。你需要去接受它,接纳它。活在当下,过好现在,而不是怨天尤人。
你需要把你的眼光,从过去投向未来,之前没有做好的选择,请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变成你自己内在的财富,下一次选择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得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们的一生还很长,一两次的选择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新的选择还在继续。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仅需要详细分析各项因素的优缺点,还要把目光放在未来,考虑到各项因素的变化的可能性。这样,我们的选择才能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选择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与逃避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那么不如好好面对选择,面向未来,及时调整自己的选择。
3.权重发生变化
不过有些时候,我们已经得到了当初想要的,却仍然会感到后悔。比如说年轻时,全身心地打拼事业,然而在事业成功后,却后悔自己忽略了家庭。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随着我们的成长、人生阅历的提高,我们的价值排序发生了变化。过去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到了现在,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首先你要明确一点,你过去的选择没有错。
你可以先回想一下之前做选择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有用前面说的打分法做选择的话,可以把当初的打分表找出来。
找到你当初做那个选择的理由,你会发现,不论你现在是怎么想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你,那一定是当时的你觉得最合适的选择。
那接下来,你要有勇气否定过去的判断,并重新选择最重要的那件事。
你必须学会给人生的选择排列优先级,你要去问问你的内心,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并能为了它,持之以恒地努力。
只有想清楚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在回望每个人生阶段的时候,遗憾的总是昨天,希望总在明天,而缺席的永远是今天。
总而言之,“选择后悔”很常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后悔而逃避选择。人生有一万种可能,世上也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选择。最好的人生状态就是: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祝你们有一个“不后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