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建立了一个就有完全资本流动性的小型开放式经济的模型解释贸易余额或者资本净流出的变动情况,从而解释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以及如何评价经济政策是否是适当的,最后用两个案例演示模型的应用。
根据6.1节的学习,知道净出口就是贸易余额等于资本净流出,而资本净流出等于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第3章的封闭式经济模型中假设实际利率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开放式经济中储蓄和投资可以有差额,实际利率不会调整以使一国的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
书中建立一个具有完全资本流动性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来考察什么因素决定实际利率,“小型”是指这个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小部分,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很小。“完全资本流动性”是指该国居民可以自由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这就意味着这个小型开放式经济中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world interest rate) r*,即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实际利率。世界经济是封闭式经济,世界储蓄与世界投资的均衡决定了世界利率。小型开放经济对世界实际利率的微乎其微,因此它的实际利率就等于世界利率。
1.模型
这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基于和第3章讨论封闭经济时使用的以下三个假设:
经济的产出Y由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固定的
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Y-T正相关
C = C(Y-T)
投资I与实际利率r负相关
I = I®
把以上三个假设带入核算恒等式变为:
NX = (Y - C - G) - I = [ - C(-T) - G] - I(r*) = - I(r*)
这就说明NX取决于决定储蓄S和投资I的变量,储蓄取决于财政政策可看作固定的外生变量,投资取决于世界利率r*,因此贸易余额取决于这些变量。
如下图即书中图6-2显示,小型开放经济中实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世界利率即世界金融市场供需平衡决定的利率决定了投资,贸易余额由在世界利率水平时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决定。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看出贸易余额等于资本净流出的机制。当储蓄低于投资时,贸易余额为负,投资者从国外借款,资本流入;当储蓄超过投资时,贸易余额被借贷给其他国家,资本流出。关于什么原因使产品的国际流动和资本的国际流动相平衡将在下一节讨论汇率时解释。
2.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贸易平衡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世界利率上,投资I等于储蓄S,净出口NX或者说贸易余额为0。现在用模型来分别讨论国内和国外的财政政策如何对本国贸易余额产生影响。
国内财政政策
(1)增加政府购买G
根据式S = Y - C - G,G的增加会导致S的减少。在世界利率r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资I保持不变,那么储蓄S小于投资I。根据式NX = S - I,NX小于0,经济出现了贸易赤字。
(2)政府减少税收T
根据书中第3章3.3节关于消费的讨论,收入Y不变的情况下T的减少会增加可支配收入Y-T,刺激消费,减少国民储蓄。(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会使居民手里的货币多了会刺激消费,同时也会有部分减少的税收进入私人储蓄,但政府购买G不变的情况下,公共储蓄的减少量是全部的减税量,所以总体来看国民储蓄减少)。类似地,S的减少降低了NX,经济出现贸易赤字。
再用图形更加形象地讨论以上财政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如下图即书中图6-3所示,储蓄的减少导致垂线S向左移动,NX是S和r所在的I之间距离,S向左移动后NX<0。
因此,一项导致储蓄减少的国内财政政策会引起贸易赤字。
国外的财政政策
当外国政府增加政府购买G时,如果这些外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小部分对世界利率没有影响,则它们的财政政策变动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余额;但是如果这些外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们的政府购买增加就减少了世界储蓄,世界经济可以看成是封闭经济,根据3.4节可以知道世界储蓄的减少会引起世界利率的上升。世界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借贷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小型开放经济的投资。储蓄不变的情况下,储蓄S大于投资I,一部分储蓄开始流向国外,NX增加,导致本国贸易盈余。
如下图即书中图6-4所示,S和I的图形没有变化,世界利率的提高降低了投资造成了贸易盈余。
投资需求的移动
现在讨论投资需求发生变动的情况,比如政府通过投资税收抵免而鼓励投资,根据NX = S - I,储蓄S不变,I增加,那么NX减少,NX < 0,国家出现贸易赤字。
同样地,书中用下图即图6-5更加形象地解释了这个变动,投资增加的情况下,投资曲线向右移动,同样的世界利率,NX小于0引起贸易赤字。
3.评价经济政策
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了贸易余额衡量产品与服务的流动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密切相关的。资本净流出是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增加投资或减少储蓄的财政政策往往会引起贸易赤字,减少投资或增加储蓄的财政政策则会引起贸易盈余。那么这些政策以及政策引起的结果是否是合适的呢?或者说贸易赤字一定是坏事而贸易盈余一定是好事吗?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贸易赤字可能反映了低储蓄,低储蓄在封闭经济中导致低投资和未来较少的资本存量,在开放经济中则可能导致外债增加,但是这未必是坏事,比如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需要从国外借款来为增加的投资融资,这种情况下贸易赤字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能仅仅从贸易余额来判断经济表现然后对经济政策作出评价或改动,还是应该考察国际流动背后真正的原因。
【案例研究之美国的贸易赤字】
如下图即书中图6-6所示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头10年这30年的贸易赤字以及当时储蓄和投资的情况。
(1)20世纪80年代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个人所得税削减但是政府支出没有等量削减)引起的国民储蓄的下降和贸易赤字的开始,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2)90年代,政府采取增税和控制政府支出加上90年代末快速增长的生产力提高了收入,从而进一步增加税收使得贸易赤字转为贸易盈余。这时国民储蓄增加了,当时信息技术的繁荣使得投资也增加了,即投资函数向右移动,所以这时虽然财政政策推动贸易赤字转向贸易盈余,投资的繁荣则推动向贸易赤字的方向移动。
(3)21世纪初,政府采取减税,同时反恐战争导致政府支出大幅增加,政府陷入预算赤字,储蓄减少到历史地点,贸易赤字达到历史高点。
(4)2006年左右随着房价大幅下降导致住房投资的大幅下降,贸易赤字逐渐缩减
(5)2013年到2016年,随着经济逐步从衰退中恢复,储蓄和投资都开始增加,贸易余额就几乎没有变动了。
从这些分析中得到的启示是:统计数据如储蓄、投资、贸易余额等只是表面数据,只有什么分析当时的政策和事件才能更好地评估经济政策和解释经济现象。
【案例研究之资本为什么不流向穷国】
由于世界是封闭经济,前一个案例讨论的美国出现贸易赤字的时候,资本一定是从贸易盈余的国家流入的,这些国家的储蓄大于投资(书中列举了在2017年,这个群体包括中国、买来西亚、泰国、爱沙尼亚和斯洛文尼亚)。
书中在这里讨论了国际资本流向的一个悖论。从书中3.2节引入的一个具有现实性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开始,函数形式如下:
K为资本,L为劳动;A为代表技术状态的变量;α为决定资本在总收入中份额的参数。这个函数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也就是说每一单位资本将产生多少额外的产出。由于α是份额,它必须小于1,因此α-1<0,这意味着K/L的增加会使MPK减少。即一国的资本越多,额外1单位资本的价值就越小。这种边际产量的递减效应说明,资本在稀缺的地方更有价值。相对而言,穷的国家显然资本更加稀缺,然而资本没有流向这些国家,反而流向了美国这种相对来说资本更加充裕的国家。
书中分析这种现实和模型得出的结论相反的原因有两个:
(1)除了资本积累外,国家之间还有其他影响经济的重要差别。穷国不仅K/L更低,而且生产能力即A也更低。所以同样的资本和劳动产出会比富国要少,即A的值更小,所以MPK其实是更小的。
(2)穷国由于产权没有保障,腐败的存在也普遍得多,社会和财产的不稳定性以及政府拖欠债务都会导致,即使资本在穷国更有价值,资本所有者因为害怕财富在这些国家遭受损失而更愿意投入到虽然有贸易赤字的富国。
所以,现实生活中,资本流向更安全和投入产出比更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