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本节的学习之前,回顾一下书中在本章开头讲述的本章的学习目的:“本章则对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讨论三个相关的问题。第一、什么是货币?第二、一国的银行体系在决定该经济中的货币量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三、一国的中央银行如何影响银行体系和货币供给。”
4.1节讨论了第一个问题,讲解了货币是很容易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货币的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政策控制货币量和货币量的衡量;4.2节讨论了第二个问题,讲解了在部分银行准备金制度下银行体系增加货币供给的能力和带来的问题;本节则讨论第三个问题即中央银行如何影响银行体系和货币供给。正如4.1节介绍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本节讨论的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本质。
- 货币供给模型
建立一个货币供给模型解释货币供给从而讨论美联储(央行)影响货币供给的方式。
在决定货币供给上,美联储(央行)、银行和家庭都参与其中:(1)美联储(央行)有货币发行的权利,作出创造多少美元(货币)的决策;(2)银行有放贷的权利,作出关于将存款作为准备金还是作为贷款放贷或者购买金融证券的决策;(3)家庭决定将收入的多少放在手中即通货、多少存入银行即存款。这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最终的货币供给。
本节建立一个包括所有这些因素的货币供给模型。
这个模型有三个外生变量:
(1)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B 是公众以通货形式持有的美元(货币)C和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美元(货币)R的总量。它由美联储(央行)直接控制。
(2)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deposit ratio) rr是银行持有的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它由银行的经营政策和监管银行的法律决定。
(3)通货存款比(currency-deposit ratio) cr是人们持有的通货量C对其活期存款量D的比例。它反映了家庭对其希望持有的货币形式的偏好。
通过说明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货存款比如何决定货币供给,用这个模型帮助理解美联储的政策以及银行与家庭的选择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首先,从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的关系开始:
货币供给=通货+活期存款: M = C + D (1)
基础货币=通货+银行准备金:B = C + R (2)
式(1)除以式(2):
(3)
然后把式(3)右边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D:
\[ \frac{M}{B}= \frac{ \frac{C}{D}+1 }{ \frac{C}{D}+ \frac{R}{D} } \] (4)
注意C/D是通货存款比cr,R/D是存款准备金率rr。进行这些替代,并把B从式(4)左边移到右边,我们得到
\[ M= \frac{cr+1}{cr+rr} \times B \] (5)
这个等式展示了货币供给如何取决于模型的三个外生变量。
显然,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乘以一个比例(cr+1)/(cr+rr),这个比例因子称为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用m表示,式(5)就可以写成
\[ M=m \times B \] (6)
由于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有乘数效应,所以基础货币有时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现在就可以看出三个外生变量B,rr和cr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有怎么样的变动:
(1)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成比例。rr和cr固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的增加引起货币供给按同样的百分比增加。
(2)B和cr固定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银行发放的贷款就越多,银行创造的货币就越多。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
(3)B和rr固定的情况下,通货存款比越低,通货越少,存款越多,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基础货币也就越多,银行能够创造的货币就越多。因此通货存款比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
2. 货币政策工具
美联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影响基础货币,另一类影响存款准备金率进而影响货币乘数。
(1) 美联储(央行)如何改变基础货币?
正如在4.1节中提到的,美联储(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即美联储买卖政府债券。当美联储从公众手中买政府债券时,它增加了基础货币,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反之,当美联储向公众出售债券时,它减少了基础货币,从而减少了货币供给。
此外,美联储也通过将储备金借给银行来改变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当银行手头没有充足的准备金时,它们就向美联储借款,以满足银行监管机构的要求、应对储户提款、发放新贷款或满足其他业务经营要求。当美联储贷款给那些难以从其他地方获得资金的银行时被称为它扮演了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的角色。
银行在美联储的所谓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借款,贴现率(discount rate)是美联储在这些贷款上收取的利率。贴现率越低,银行在美联储贴现窗口所借的资金就越多,因此贴现率的下降增加了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
<补充:何为贴现窗口?参考来自investopedia
贴现窗口是央行用于帮助商业银行管理短期流动性需求的借款工具。联邦基金市场中银行不能从其他银行借到资金的情况下可以从央行的贴现窗口直接借款并支付联邦贴现率。
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意思是它们向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公司以贴现率为利率贷款。
贴现窗口借款一般是短期(通常是隔夜)抵押贷款。这与在央行有存款的非抵押借款银行的贷款不同。在美国,这类贷款利率是联邦基金利率比贴现利率低一些。甚至外国银行也可以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
银行遇到短期流动性困难需要快速现金注入时在贴现窗口借款。一般而言,银行间借款更受欢迎因为利率比贴现利率低且不要求抵押品。
”贴现窗口“这一名称源于过时的银行职员需要到美联储分支办公地点的大厅的实体窗口借贷行为。
由于利率的差异,只有在经济整体不好所有银行都面临某种程度的流动性压力时,贴现窗口的借贷会增多。因此央行在银行间隔夜贷款系统不够用时被看作最后贷款人。
>
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对于银行从它那里借款设立了几种新机制,例如短期标售工具(Term Auction Facility)。它和贴现窗口的不同之处在于,短期标售工具下,美联储设定借款数量,符合条件的银行竞标价高者得;贴现窗口下,美联储设定贷款价格,银行决定借款数量。
(2)美联储如何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s)是美联储施加给银行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管制。法定准备金率的上升往往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降低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是美联储的政策工具中使用频率最低的。而且,在近些年由于许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高于法定要求,这一工具的效果变小了。高于法定准备金的称为超额准备金(excell reserves)。
2008年10月,美联储开始支付准备金利息(interest on reserves),这也是美联储提供的又一种影响经济的工具。准备金利率越高,银行将选择持有的准备金就越多。准备金利率的上升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
【案例研究之量化宽松与基础货币的激增】
书中分析了美国在2007-2014年基础货币急剧增加的背景和原因。
- 现象:如上图即书中图4-1所示,1960-2007年基础货币随时间推移平稳增加。2007年之后急剧增加,仅仅几年时间就增加了4倍。
- 背景: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基础货币短期急剧增加的导火索。
- 原因: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积极扮演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起初,它购买大量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来恢复抵押贷款市场的秩序,以便那些想购买自住房的人能够借款。后来,美联储实施了一项购买长期政府债券以促使其价格上升和长期利率下降的政策。这一政策被成为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它是一种公开市场操作。这些公开市场购买导致了基础货币的大幅增加。
- 结果:基础货币放入巨大增加并没有导致货币供给的类似增加。基础货币在这段时期增加了4倍,但M1只增加了1倍,M2只增加了55%。也就是说,虽然基础货币大量增加,货币乘数却下降了。
- 结果分析:
- 为什么货币乘数下降了呢?2007年到2014年,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增加了,因为银行选择持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这个决策降低了货币乘数从而放缓了货币创造速度。
- 为什么银行选择持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呢?部分原因是银行之前发放了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许多不良贷款,银行尽力收紧信用标准,只给有还款能力的人发放贷款;此外,利率已经下降到发放贷款不再像之前那么有利可图,银行把它们的金融资源作为超额准备金并没有带来多大损失。
- 尽管基础货币的扩张并没有导致货币供给的类似扩张,一些评论家认为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因为随着经济从衰退中复苏和利率上升到正常水平,银行可能通过发放贷款来减少它们持有的超额准备金。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了这个潜在问题并采取了措施应对:2014年到2017年,美联储将准备金利率从0.25%提高到了1.50%,这使得银行更愿意持有准备金,从而抑制了银行放贷和维持低水平的货币乘数
3. 货币控制中的问题
尽管美联储有相当大的影响货币供给的能力,但银行和家庭的决策能够导致货币供给有时以美联储没有预期到的方式变动。
【案例研究之20世纪30年代的银行倒闭与货币供给】
- 背景:20世纪30年代发生经济大萧条,失业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价格猛跌,经济艰难。很多人归因于货币供给下降。
- 现象:1929年8月-1933年3月间,货币供给下降了28%。
- 原因:
- (1) 根据上表即书中表4-2显示,在这一时期,基础货币上升了18%,货币乘数下降了38%,货币乘数下降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货存款比大幅上升了。
- (2)为什么货币乘数下降?大多数经济学家把货币乘数的下降归因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银行的大量倒闭。1930-1933年9000多家银行中止营业,常常拖欠储户的款项,银行倒闭引起了公众和银行的反应最终导致了货币供给的下降:公众担心更多的银行倒闭,提高了通货存款比,提取存款时消耗了银行的准备金,而银行就减少贷款余额来应对减少的准备金,这样货币创造的过程就反转了;同时,银行家看到大量银行挤兑、银行倒闭后更为谨慎,把存款准备金的持有量提高到远高于法定最低水平。通货存款比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导致货币乘数下降和货币供给下降。
- 反思:是否是美联储的政策不当导致货币供给下降呢?有人认为基础货币没有减少因此不应该归罪于美联储。但是批评家提出了两个反驳这一论点的论据。第一,批评家认为,当银行在挤兑期间需要现金的时候,美联储应该作为最后贷款者在防止银行倒闭中更加积极维持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和防止货币乘数大幅下降;第二,他们指出,美联储本来可以通过更多地增加基础货币来对货币乘数的下降作出反应。这样可以阻止货币供给的大幅下降,降低大萧条的严重程度。
- 改进措施:自大萧条以后,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政策使得出现货币供给如此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很低。最重要的是,1933年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倒闭时可以保护储户的资金,这样就维持了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从而防止通货存款比的大幅度波动。存款保险有助于稳定银行体系和货币供给,这也是2008-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把每个储户的存款保险金额从10万美元提升到25万美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