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针对矢量数据,不同条件下对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分析,以统计不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例介绍了矢量统计的方法,这回便是【统计分析栅格篇】,数据仍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中—成都市各区边界及2020年Global30土地覆盖。具体分为两部分:【分区统计】和【面积制表】
一、分区统计
利用【分区统计】能够根据一个分区数据计算分区范围内所包含的另一个栅格数据的统计信息。使用工具【以表格显示分区统计】能够把统计数据以表格形式输出,如下图,输入数据是【成都市区划】,即给想要统计的数据圈定范围。输入赋值栅格即为你想要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类型里有最小值、最大值等等,这里选择ALL都统计出来。
结果输出的是一张统计表(因为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已经分类了10—100,因此表中的数值就最小值是10,最大值100,数据形式问题不要在意)。min,max,range等这些Arcgis帮助文档中有解释。
还可以统计不同区划下的高程信息,植被覆盖度信息等等。
比如,想要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坡度信息。
输出结果为一张统计表,表中数值都是像元个数。
如果想要统计各分区的像元值频数分布和直方图,则选择【区域直方图】工具,输入相应数据,便可输出统计结果的直方图。
以【区域直方图】工具得到的直方图
高程分级和坡度分级
二、面积制表
面积制表在上篇中提过不同条件下对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分析。面积制表可以矢量对栅格,可以栅格对栅格。
想要统计不同高程下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使用【面积制表】工具,
输出结果统计表,上一篇中我将坡度和高程都重分类为5类了,value对应1-5即为不同的范围的高程,横向表头就是各类土地类型,表中数值为像元个数。
不同高程下各类土地利用
面积=个数×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在栅格图层右键—属性—源中,可以查看像元大小。一定要注意,需转换为统一的投影坐标系,像元大小如果不一致需要重采样为一样的,这里的数据均为30×30。
不同坡度下各类土地利用
不同行政区内各类土地利用
先到这,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一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