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精选习题1(含联考真题)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B)。
A.帧定界功能
B.电路管理功能
C.差错控制功能
D.流量控制功能

2.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不包括(D
A.定义数据格式
B.提供结点之间的可靠传输
C.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D.为终端结点隐蔽物理传输的细节

3.为了避免传输过程中帧的丢失,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方法是(D).
A.帧编号机制
B.循环冗余校验码
C.汉明码
D.计时器超时重发

4.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不包括(C).
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B.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C.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D.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5.对于信道比较可靠并且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网络,数据链路层采用(A)比较合适。
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B.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C.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D.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6.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A)的控制。
A.发送方的数据流量
B.接收方的数据流量
C.发送、接收方的数据流量
D.链路上任意两结点间的数据流量

7.下述协议中,(A)不是链路层的标准。
A.ICMP B.HDLC C.PPP D.SLIP

8.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来发如果数据链路层采用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那么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是(B)。
A.40% B.60% C.80% D.95%

解析

1.B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1.如何将二进制比特流组织成数据链路层的帧;2.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3.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4.控制链路上帧的传输速率,以使接收方有足够的缓存来接收每一个帧。这些功能对应为帧定界差错检测链路管理流量控制。电路管理功能是物理层提供的,关于“电路”和“链路”的区别请参见本章疑难点1。
2.D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组帧,组帧即定义数据格式,A正确。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不可靠的物理连接上实现结点到结点的可靠性传输,B正确。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是由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完成,C正确。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物理层如何实现比特传输的细节,因此D错误。

3.D
为了防止在传输过程中帧丢失,在可靠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发送方对发送的每一个数据帧设计一个定时器,当计时器到期而该帧的确认帧仍没有到达时,发送方将重发该帧。为了保证接收方不会接收到重复帧,需要对每个发送的帧进行编号;汉明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都用于差错控制

4.C
连接是建立在确认机制的基础上的,因此数据链路层没有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一般情况下,数据链路层会为网络层提供三种可能的服务: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5.A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是指源机器向目标机器发送独立的帧,目标机器并不对这些帧进行确认。事先并不建立逻辑连接,事后也不用释放逻辑连接。若由于线路上有噪声而造成了某一帧丢失,则数据链路层并不会检测这样的丢帧现象,也不会回复。当错误率很低时,这一类服务非常的合适,这时恢复任务可以留给上面的各层来完成。这类服务对于实时通信也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实时通信中数据的迟到比数据损坏更加不好

6.A
流量控制是通过限制发送方的数据流量而使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不超过接收方接收能力的一种技术。流量控制的功能并不是数据链路层独有,其他层上也有相应的控制策略,只是各层的流量控制对象是在相应层的实体之间进行的。

7.A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是网络层协议,PPP是在 SLIP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都是数据链路层协议。

8.B
要成功发送一个网络层分组,需要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的概率是**(0.95)10≈0.598**,即大约只有60%的成功率。这个结论说明了在不可靠的信道上无确认的服务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引入有确认的服务。

组帧

应用题

1.在一个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下列字符编码:
A 01000111; B 11100011; FLAG 01111110; ESC 11100000
在使用下列成帧方法的情况下,说明为传送4个字符A、B、ESC、FLAG所组织的帧实际发送的二进制位序列(使用 FLAG做首尾标志,ESC做转义字符).
1)字符计数法;
2)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
3)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解析

1)第一字节为所传输的字符计数5,转换为二进制为00000101,后面依次为A、B、ESC、FLAG的二进制编码:
00000101 0100011111100011 11100000 01111110
2)首尾标志位FLAG (O1111110),在所传输的数据中,若出现控制字符,则在该字符前插入转义字符ESC (11100000):
01111110 01000111 11100011 11100000 1110000011100000 01111110 01111110
3)首尾标志位FLAG (01111110),在所传输的数据中,若连续出现5个“1”,则在其后插入“0”:
01111110 01000111 110100011111000000 011111010 01111110

差错控制

选择题

1.通过提高信噪比可以减弱其影响的差错是(A)。
A.随机差错 B.突发差错 C.数据丢失差错 D.干扰差错

2.下列有关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数据链路层只能提供差错检测,而不提供对差错的纠正
B.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测出错误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正,也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
C.CRC校验码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比特错误
D.海明码可以纠正一位差错

3.下列属于奇偶校验码特征的是(A)。
A.只能检查出奇数个比特错误
B.能查出长度任意一个比特的错误
C.比CRC检验可靠
D.可以检查偶数个比特的错误

4.字符S的ASCII 编码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101,采用奇校验,在下述收到的传输后字符中,哪种错误(D)不能检测?
A.11000011 B.11001010 C.11001100 D.11010011

5.为了纠正2比特的错误,编码的海明距应该为(D).
A.2 B.3 C.4 D.5

6.对于10位要传输的数据,如果采用汉明校验码,需要增加的冗余信息位数是(B).
A.3 B.4 C.5 D.6

7.下列关于循环冗余校验的说法中,(B)是错误的。
A.带r个校验位的多项式编码可以检测到所有长度小于或等于r的突发性错误
B.通信双方可以无需商定就直接使用多项式编码
C.CRC校验可以使用硬件来完成
D.有一些特殊的多项式,因为其有很好的特性,而成为了国际标准

8.要发送的数据是1101 0110 11,采用CRC校验,生成多项式是10011,那么最终发送的数据应该是(C)。
A.1101 0110 1110 10
B.1101 0110 1101 10
C.1101 0110 1111 10
D.1111 0011 0111 00

应用题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若接收方收到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为10110011010,接收双方采用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则该二进制比特序列在传输中是否出错?如果未出现差错,发送数据的比特序列和 CRC检验码的比特序列分别是什么?

解析

1.A
一般来说,数据的传输差错是由噪声引起的。通信信道的噪声可以分为两类:热噪声和冲击噪声。热噪声一般是信道固有的,引起的差错是随机差错,可以通过提高信噪比来降低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冲击噪声一般是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的,引起的差错是突发差错,它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无法通过提高信噪比来避免。

2.A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有两种基本策略: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常见的纠错码有海明码,它可以纠正一位差错。

3.A
奇偶校验的原理是通过增加冗余位来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或偶数的编码方法。它只能发现奇数个比特的错误

4.D
既然采用奇校验,那么传输的数据中1的个数如果是偶数个则可检测出错误,如果1的个数是奇数个就检测不出错误,因此选D。

5.D
海明码“纠错”d位,需要码距为2d+1的编码方案;“检错”d位,则只需码距为d+1

6.B
在k比特信息位上附加r比特冗余信息,构成k+r比特的码字,必须满足2r≥k+r+1。如果k的取值小于等于11且大于4,则r=4。

7.B
在使用多项式编码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预先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发送端按照模2除法,得到校验码,在发送数据时把该校验码加在数据后面。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也需要根据该生成多项式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8.C
假设一个帧有m位,其对应的多项式为G(x),则计算冗余码的步骤如下:
①加0:假设 G(x)的阶为r,在帧的低位端加上r个0;
②模2除:利用模2除法,用G(x)对应的数据串去除①中计算出的数据串,得到的余数即为冗余码(共r位,前面的0不可省略)。
多项式以2为模运算。按照模2运算规则,加法不进位,减法不借位,它刚好是异或操作。乘除法类似于二进制的运算,只是在做加减法时按模2规则进行。
根据以上算法计算可得答案选C。

202204291652088.png

流量控制&可靠传输

选择题

1.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当发送窗口为1,接收窗口也为1时,相当于ARQ的(C)方式。
A.回退N帧ARQ B.选择重传ARQ C.停止-等待 D.连续ARQ

2.在简单的停止等待协议中,当帧出现丢失时,发送端会永远等待下去,解决这种死锁现象的办法是(D)。
A.差错校验 B.帧序号 C.NAK机制 D.超时机制

3.一个信道的数据传输率为4kb/s,单向传播时延为30ms,如果使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最大利用率达到80%,要求的数据帧长度至少为(D)
A.160bit B.320bit C.560bit D.960bit

4.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方式,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0~6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只收到了对1、3和5号帧的确认,发送方需要重传的帧的数目是(A)。
A.1 B.2 C.5 D.6

5.【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C ).
A.2 B.3 C.4 D.5

6.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N帧的(GBN)协议,如果发送窗口的大小是32,那么至少需要(C)位的序列号才能保证协议不出错。
A.4 B.5 C.6 D.7

7.【2012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 kbps,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列的比特数至少为(B)。
A.5 B.4 C.3 D.2

8.若采用后退N帧的ARQ协议进行流量控制,帧编号字段为7位,则发送窗口的最大长度为(C ).
A.7 B.8 C.127 D.128

9.【2011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B)。
A.1 B.2 C.3 D.4

10.一个使用选择重传协议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如果采用了5位的帧序列号,那么可以选用的最大接收窗口是(B)。
A.15 B.16 C.31 D.32

11.对于窗口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最多可以有(B)帧已发送但没有确认。
A.0 B.n-1 C.n D.n/2

12.对于无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若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 D).
A.2n-1 B.2n C.2n-1 D.2n-1

13.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两个相邻结点A(发送方)和B(接收方)的通信过程进行流量控制。假定帧的序号长度为4,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是7,使用累积确认。当A发送了编号为0、1、2、3这4个帧后,而B接收了这4个帧,但仅应答了0、3两个帧,此时发送窗口将要发送的帧序号为(①),接收窗口的上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②);A继续发送4、5两个帧,且这两个帧已进入B的缓冲区,而B仅应答了2、3两个帧,此时接收窗口最多能接收(③)个帧。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选择重传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发送方在收到应答之前连续发出多个帧;若帧的序号长度为k比特,那么接收窗口的大小W(④)2k-1;如果发送窗口的上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U,则发送窗口的下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⑤)。
① A.2 B.3 C.4 D.5
② A.1 B.2 C.3 D.4
③ A.3 B.4 C.5 D.6
④ A.< B.> C.≥ D.≤
A.≥(U-W+1)mod 2k
B.≥(U-W)mod 2k

  • 11
    点赞
  • 6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温柔说给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