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习题(三)—— 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习题(三)—— 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不包括().
A.定义数据格式
B。提供结点之间的可靠传输
C.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D.为终端结点隐蔽物理传输的细节

2.D
主是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组帧,组帧即定义数据格式,A正确。数据链路层在物理的不可靠的物理连接上实现结点到结点的可罪性传彻,B已饰P不必考虑物理戾如何实现比特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完成,C正确。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物理层如何实现比特传输的细节,因此D错误。

8.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来发送。若数据链路层采用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则发送网络层分组的威功率是().
A.40%
B. 60%
c. 80%
D. 95%

8.B
要成功发送一个网络层分组,需要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的概率是 ( 0.95 ) 10 = 0.598 (0.95)^{10} = 0.598 (0.95)10=0.598,即大约只有60%的成功率。这个结论说明了在不可靠的信道上无确认的服务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引入有确认的服务。

1.在一个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下列字符编码:
A 01000111; B 11100011;ESC 11100000;
FLAG 01111110
在使用下列成帧方法的情况下,说明为传送4个字符A、B、ESC、FLAG所组织的帧而实际发送的二进制位序列(使用FLAG作为首尾标志,ESC作为转义字符).
1)字符计数法。
2)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
3)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1.解答:
1)第一字节为所传输的字符计数5,转换为二进制为00000101,后面依次为A、B、ESC
FLAG的二进制编码:
000001010100011111100011 1110000001111110
2)首尾标志位FLAG(01111110),在所传输的数据中,若出现控制字符,则在该字符前插
入转义字符ESC (11100000):
01111110 01000111 11100011 11100000 11100000 11100000 01111110 01111110
3)首尾标志位FLAG(01111110),在所传输的数据中,若连续出现5个“1",则在其后插入“0":
01111110 01000111 110100011 111000000011111010 01111110

1.通过提高信噪比可以减弱其影响的差错是( ).
A.随机差错
B.突发差错
c数据丢失差错
D.干扰差错

  1. A
    一般来说,数据的传输差错是由噪声引起的。通信信道的噪声可以分为两类:热噪声和冲击噪声。热噪声一般是信道固有的,引起的差错是随机差错,可以通过提高信噪比来降低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冲击噪声-一般是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的,引起的差错是突发差错,它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无法通过提高信噪比来避免。

3.下列属于奇偶校验码特征的是().
A.只能检查出奇数个比特错误
B.能查出长度任意一个比特的错误
c.比CRC检验可靠
D.可以检查偶数个比特的错误

3.A
奇偶校验的原理是通过增加冗余位来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或偶数的编码方法,它只能发现奇数个比特的错误。

4.字符S的ASCII 编码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101,采用奇校验,在下述收到的传输后字符
中,错误()不能检测。
A. 11000011
B.11001010
c. 11001100
D. 11010011
5.为了纠正2比特的错误,编码的海明距应该为().
A.2
B.3
c.4
D. 5

4.D
既然采用奇校验,那么传输的数据中1的个数若是偶数个则可检测出错误,若1的个数是奇数个,则检测不出错误,因此选D。
5.D
海明码“纠错”d位,需要码距为2d+1的编码方案:“检错”d位,则只需码距为d+1。

6.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N帧的(GBN)协议,如果发送窗口的大小是32,那么至少需要
()位的序列号才能保证协议不出错。
A.4
B. 5
c. 6
D.7
7.(2012统考真题】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顿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 kbls,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列的比特数至少为().
A. 5
B.4
c.3
D.2

6.c
在后退N帧的协议中,序列号个数不小于MAX_SEQ+.1,题中发送窗口的大小是32,那么序列号个数最少应该是33个。所以最少需要6位的序列号才能达到要求。
7.B
数据帧长度是不确定的,范围是128~512B,但在计算至少窗口大小时,为了保证无论数据帧长度如何变化,信道利用率都能达到最高,应以最短的帧长计算。如果以512B计算,那么求得的最小帧序号数在128B 的帧长下,达不到最高信道利用率。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时间128×8/(16×10^3)=64ms;发送一帧到收到确认为止的总时间为64+270×2+64=668ms;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668/64 = 10.4帧,发送这么多帧至少需要用4位比特进行编号。

11.对于窗口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最多可以有()帧已发送但没有确认。
A. 0
B. n-1
c. n
D. n/2
11.B
在连续ARQ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窗口总数-1。例如,窗口总数为8,编号为07,假设这8个帧都已发出,下一轮又发出编号07的8个帧,接收方将无法判断第二轮发的8个帧到底是重传帧还是新帧,因为它们的序号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对于回退N帧协议,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等于窗口总数-1,因为它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所有的帧保证按序接收。因此对于窗口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其发送窗口大小为n-1,即最多可以有n-1帧已发送但没有确认。

13.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两个相邻结点A(发送方)和B(接收方)的通信过程进行流量控制。假定帧的序号长度为4,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是7,使用累计确认。当A发送编号为0、1、2、3这四个帧后,而B接收了这4个帧,但仅应答了0、3两个帧,此时发送窗口将要发送的帧序号为(①);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选择重传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发送方在收到应答之前连续发出多个帧;若帧的序号长度为k比特,那么接收窗口的大小W() 2 k − 1 2^{k-1} 2k1;如果发送窗口的上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U,那么发送窗口的下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③).
A.2
B.3
c.4
D5

A.<
B.
c. 2
D.≤

A. ≥(U-w+ 1) mod 2k
B.≥(U- W)mod 2t
c. ≥(U一Wmod 21
D.≥(U- w- 1) mod 2t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2014统考真题】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使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甲的发送窗口尺寸为1000,数据帧长为1000字节,信道带宽为100Mb/s,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立即利用一个短帧(忽略其传输延迟)进行确认,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时延是50ms,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速率约为().
A. 10Mb/s
B.20Mb/s
c. 80Mb/s
D.100Mb/s
15.【2015统考真题】主机甲通过128kb/s卫星链路,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链路单向传播时延为250ms,帧长为1000字节。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为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80%,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
A.3
B.4
c.7
D. 8
16.【2018统考真题】主机甲采用停止-等待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数据传输速率是3kb/s,单向传播时延是200ms,忽略确认帧的传输时延。当信道利用率等于40%时,数据帧的长度为().
A. 240比特
B.400比特
C: 480比特
D. 800比特
17.【2019统考真题】对于滑动窗口协议,若分组序号采用3比特编号,发送窗口大小为5,则接收窗口最大是().
A.2
B.3
C.4
D. 5
18.【2020统考真题】假设主机甲采用停-等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帧,数据帧长与确认帧长均为1000B,数据传输速率是10kb/s,单项传播延时是200ms。则甲的最大信道利用率为( )。
A. 80%
B.66.7%
c. 44.4%
D. 40%

14.c
考虑制约甲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因素。首先,信道带宽能直接制约数据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一定是小于等于信道带宽的;其次,主机甲、乙之间采用后退N帧协议,那么因为甲、乙主机之间采用后退N帧协议传输数据,要考虑发送一个数据到接收到它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多少数据,甲的最大传输速率受这两个条件约束,所以甲的最大传输速率是这两个值中小的那一个。甲的发送窗口的尺寸为1000,即收到第一个数据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1000个数据帧,也就是发送1000×1000B= 1MB的内容,而从发送第一-个帧到接收到它的确认的时间是一个帧的发送时延加上往返时延,即1000B/100Mbls + 50ms + 50ms = 0.10008s,此时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MB/0.10008s ~ 10MB/s = 80Mb/s。信道带宽为100Mbls,所以答案为min{80Mb/s,100Mb/s}=80Mbls,选C。
15.B
从发送周期思考,开始发送帧到收到第一个确认帧为止,用时为T=第一个帧的传输时延+第一个帧的传播时延+确认帧的传输时延+确认帧的传播时延,这里忽略确认帧的传输时延。因此T=1000B/128kb/s+RTT=0.5625s,接着计算在T内需要发送多少数据才能满足利用率不小于80%。设数据大小为L字节,则(L/128kb/s)/T≥ 0.8,得L≥7200B,即在一个发送周期内至少发7.2个帧才能满足要求,设需要编号的比特数为n,则2-1≥7.2,因此n至少为4。

16.D
信道利用率=传输帧的有效时间/传输帧的周期。假设帧的长度为x比特。对于有效时间,应该用帧的大小除以数据传输速率,即x/(3kb/s)。对于帧的传输周期,应包含4部分:帧在发送端的发送时延、帧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程传播时延、确认帧在接收端的发送时延、确认帧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单程传播时延。这4个时延中,由于题目中说“忽略确认帧的传输时延”,因此不计算确认帧的发送时延(注意区分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传输时延也称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帧的传输周期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帧在发送端的发送时延x水(3kb/s),其次是帧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程传播时延200ms,最后是确认帧从接收端到发送端的单程传播时延200ms,三者相加可得周期为x/(3kb/s)+400ms。代入信道利用率的公式,求出x =800bit。答案选D。
17.B
从滑动窗口的概念来看,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 1;后退N协议: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 1;选择重传协议: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在选择重传协议中,需要满足:发送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不应超过发送窗口大小,因此接收窗口大小不应超过序号范围的一半,即≤ 2"。根据以上规则。采用3比特编号,发送窗口大小为5,接收窗口大小应≤3.
18.D
发送数据帧和确认帧的时间均为t= 1000×8b/10kb/s =800ms.发送周期为T=800ms+ 200ms + 800ms + 200ms = 2000ms.信道利用率为t/Tx100%=800/2000= 40%。

2.TDM所用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A.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C.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D、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3.从表面上看,FDM比 TDM能更好地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但现在计算机网络更多地使
用TDM而非FDM,其原因是().
A. FDM实际能力更差
B.TDM可用于数字传输而FDM不行C. FDM技术不成熟
D. TDM能更充分地利用带宽

2.D
时分复用TDM共享带宽,但分时利用信道。将时间划分成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参与带宽共享的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3.B
TDM与 FDM相比,抗干扰能力强,可以逐级再生整形,避免干扰的积累。而且数字信号比较容易实现自动转换,所以根据FDM和TDM的工作原理,FDM适合于传输模拟信号,TDM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

6.【2013统考真题】下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可能发生冲突的是( )
A. CDMA
B. CSMA
c. TDMA
D. FDMA

6.B
选项A、C·和D都是信道划分协议,信道划分协议是静态划分信道的方法,肯定不会发生冲突。CSMA的全称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其原理是站点在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发现信道空闲后再发送,但在发送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冲突。

11.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速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会相应地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
突的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A.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C.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D.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12.【2009统考真题】在一个采用CSMA/CD 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率是200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

11.B
最短帧长等于争用期时间内发出的比特数。因此当传输速率提高时,可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使争用期时间减少,即以太网端到端的时延减小),或增加最短帧长。
12.D
若最短帧长减少,而数据传输速率不变,则需要使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来实现碰撞窗口的减少。碰撞窗口是指网络中收发结点间的往返时延,因此假设需要减少的最小距离为s,则可得到如下公式(注意单位的转换):减少的往返时延=减少的发送时延,即2×(s/(2×10^8 )) =800/(1×10^9)。即由于帧长减少而缩短的发送时延,应等于由于距离减少而缩短的传播时延的2倍。
可得s = 80,即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最少需要减少80m.
注意:CSMA/CD的碰撞窗口=2倍传播时延,报文发送时间>碰撞窗口。

14.【2016统考真题】如下图所示,在Hub再生比特流的过程中会产生1.535us延时,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us,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则H3和H4之间理论上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是().
A.200m
B.205m
C.359m
D. 512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B
因为要解决“理论上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那么最远肯定要保证能检测到碰撞,而以太网规定最短帧长为64B,其中 Hub.为 100Base-T集线器,可知线路的传输速率为100Mb/s,则单程传输时延为64B/(100Mb/s)/2=2.56us,又Hub在产生比特流的过程中会导致时延1.535us,则单程的传播时延为2.56-1.535=1.025us,从而H3与H4之间理论上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为200m/us× 1.025us=205m.

18.【2011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协议是()
A. CSMA
B.CDMA
c.CSMA/CD
D. CSMA/CA
19.与CSMA/CD 网络相比,令牌环网更适合的环境是().
A.负载轻
B.负载重
C.距离远
D.距离近

18.D
CSMA/CA是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中的协议,它在CSMA的基础上增加了冲突避免的功能。ACK帧是CSMA/CA避免冲突的机制之~一,也就是说,只有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回的ACK帧后,才确认发出的数据帧已正确到达目的地。
19.B
CSMA/CD 网络各站随机发送数据,有冲突产生。负载很重时,冲突会加剧。而令牌环网各站轮流使用令牌发送数据,无论网络负载如何,都无冲突产生,这是它的突出优点。

23,一条广播信道上接有3个站点A、B、C,介质访问控制采用信道划分方法,信道的划分
采用码分复用技术,A、B要向C发送数据,设A的码序列为+1,-1,-1,+1,+1,+1,+1,站B可以选用的码片序列为().
A. -1,-1,-1,+1,-1,+1,+1,+1
B. -1,+1,-1,-1,-1,+1,+1,+1
c.-1,+1,-1,+1,-1,+1,-1,+1
D. -1,+1,-1,+1,-1,+1,+1,+1
24.【2014统考真题】站点A、B、C通过CDMA共享链路,A、B、C的码片序列分别是(1,1, 1,1)、(1,-1, 1,-1) 和 (1,1,-1,-1)。若C从链路上收到的序列是(2,0,2,0,0,-2,0,-2,0,2,0,2),则C收到A发送的数据是().

A. 000
B.101
c. 110
D. 111

23.D
B站点选用的码片序列一定要与A站点的码片序列正交,且规格化内积为0。分别计算A,BC,D,可知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
24.B
把收到的序列分成每4个数字一组,即(2,0,2,0),(0,-2,0,-2),(0,202),因为题目求的是A发送的数据。因此把这三组数据与A站的码片序列(1,1,1, 1)做内积运算,结果分别是(2,0,2,0)·(1,1,1,1)/4=1,(0,-2,0,-2)·(1,1, 1,1)/4=-1,(0,2,0,2)· (1,1,1,1)/4=1,所以C接收到的A发送的数据是101,选B。

28.【2020统考真题】在某个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主机H与AP之间发送或接收
CSMA/CA帧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在H或AP发送帧前等待的帧间间隔时间(FS)中,最长的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IFS1
B.IFS2
c. IFS3
D.IFS4

28.A
为了尽量避免碰撞,IEEE 802.11规定,所有的站在完成发送后,必须再等待一段很短的时间(继续监听)才能发送下一帧。这段时间称为帧间间隔(InterFrame Space,IFS)。帧间间隔的长短取决于该站要发送的帧的类型。IEEE 802.11使用3种IFS:
DIFS(分布式协调IFS):最长的IFS,优先级最低,用于异步帧竞争访问的时延PIFS(点协调IFS):中等长度的 IFS,优先级居中,在PCF操作中使用。
SIFS(短IFS):最短的IFS,优先级最高,用于需要立即响应的操作。
网络中的控制帧以及对所接收数据的确认帧都采用SIFS作为发送之前的等待时延。当结点要发送数据帧时,若载波监听到信道空闲,需等特待DIPS后发送RTS预约信道,图中IFS1对应的是帧间间隔DIFS,时间最长,图中IFS2、IFS3、IFS4对应SIFS。

5、如果使用5类UTP来设计一个覆盖范围为200m的10BASE-T以太网,那么需要采用的
设备是().
A.放大器B.中继器
C.网桥
D.路由器
6.网卡实现的主要功能在().
开人的精神家园
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c.物理层和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7.每个以太网卡都有自己的时钟,每个网卡在互相通信时为了知道什么时候一位结束、下一位开始,即具有同样的频率,它们采用了( ).

A.量化机制
B.曼彻斯特机制c.奇偶校验机制D.定时令牌机制

10.同一局域网中的两个设备具有相同的静态MAC地址时,会发生().
A.酋次引导的设备排他地使用该地址,第二个设备不能通信
B.最后引导的设备排他地使用该地址,另一个设备不能通信
c.在网络上的这两个设备都不能正确通信
D、两个设备都可以通信,因为它们可以读分组的整个内容,知道哪些分组是发给它们的,而不是发给其他站的

15.快速以太网仍然使用CSMA/CD协议,它采用()而将最大电缆长度减少到100m的方法,使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至100Mb/s。
A.改变最短帧长
B.改变最长帧长
C.保持最短帧长不变
D.保持最长帧长不变
16.无线局域网不使用CSMA/CD而使用CSMA/CA的原因是,无线局城网().
A.不能同时收发,无法在发送时接收信号
B.不需要在发送过程中进行冲突检测
c.无线信号的广播特性,使得不会出现冲突
D、覆盖范围很小,不进行冲突检测不影响正确性

20.下列关于令牌环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媒体的利用率比较公平
B.重负载下信道利用率高
c.结点可以一直持有令牌,直至所要发送的数据传输完毕
D.令牌是指一种特殊的控制帧
21.在令牌环网中,当所有站点都有数据帧要发送时,一个站点在最坏情况下等待获得令牌和发送数据帧的时间等于().
A.所有站点传送令牌的时间总和
B.所有站点传送令牌和发送帧的时间总和
C.所有站点传送令牌的时间总和的一半
D.所有站点传送令牌和发送帧的时间总和的一半

20.C
令牌环网使用令牌在各个结点之间来分配信道的使用权,每个结点都可在一定的时间内
(令牌持有时间)获得发送数据的权利,而并非无限制地持有令牌。
21.B
令牌环网在逻辑上采用环状控制结构。由于令牌总沿着逻辑环单向逐站传送,结点总可在确定的时间内获得令牌并发送数据帧。在最坏情况下,即所有结点都要发送数据,一个结点获得令牌的等待时间等于逻辑环上所有其他结点依次获得令牌,并在令牌持有时间内发送数据帧的时间总和。

1.下列关于广城网和局域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广域网和互联网类似,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B.在OSI参考模型层次结构中,广域网和局域网均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广域网和局域网是平等的
D.局域网即以太网,其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

  1. c
    广域网不等于互联网。互联网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既可以连接局域网,又可以连接广域网),通常使用路由器来连接。广域网是单一的网络,通常使用结点交换机连接各台主机(或路由器),而不使用路由器连接网络。其中结点交换机在单个网络中转发分组,而路由器在多个
    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中转发分组。因此选项A错误。根据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可知选项B错误。
    尽管广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大,.但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并非包含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广域网中还是在局域网中,主机间在网内进行通信时,都只需使用其物理地址。因此选项C正确。
    以太网是局域网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他实现形式还有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数字接口,IEEE 802.8)等。其中以太网的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或拓展星形结构。令牌环网的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结构。FDDI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双环结构。因此选项D错误。

5.为实现透明传输(注:默认为异步线路),PPP使用的填充方法是().
A、位填充
B.字符填充
c.对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
D.对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

6.·以下对PP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具有差错控制能力
B.仅支持P协议
C.支持动态分配P地址
D.支持身份验证

5.B
PPP是一种面向字节的协议,所有的帧长度都是整数个字节,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完成数据的填充。
6.B
PPP两端的网络层可以运行不同的网络层协议,但仍然能使用同一个PPP进行通信因此选项B错误。PPP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纠错功能,它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选项A正确。
PPP支持两种认证:一种是PAP,一种是CHAP。相对来说,PAP的认证方式的安全性没有CHAP的高。PAP在传输密码时是明文,而CHAP在传输过程中不传输密码,取代密码的是hash (哈希)值。PAP认证通过两次握手实现,而CHAP认证则通过3次握手实现。PAP认证由被叫方提出连接请求,主叫方响应;而CHAP认证则由主叫方发出请求,被叫方回复一个数据报,这个数据报中有主叫方发送的随机哈希值,主叫方在确认无误后发送一个连接成功的数据报连接,因此选项D正确。PPP可用于拨号连接,因此支持动态分配P地址,选项C正确。

  1. PPP协议中的LCP帧的作用是().
    A.在建立状态阶段协商数据链路协议的选项
    B.配置网络层协议
    C.检查数据链路层的错误,并通知错误信息
    D.安全控制,保护通信双方的数据安全

8.A
PPP协议帧在默认配置下,地址和控制域总是常量,所以LCP提供了必要的机制,允许双方协商一个选项。在建立状态阶段,LCP协商数据链路协议中的选项,它并不关心这些选项本身,只提供一个协商选择的机制。

10.HDLC常用的操作方式中,传输过程只能由主站启动的是().
A.异步平衡模式
B.异步响应模式
C.正常响应模式
D. A、B、C都可以
10. c
在HDLC的三种数据操作方式中,正常响应模式和异步响应模式属于非平衡配置方式。在正常响应模式中,主站向从站传输数据,从站响应传输,但是从站只能在收到主站的许可后才能进行响应。

2.下列关于数据链路层设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网桥可隔离信息,将网络划分成多个网段,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
B.网桥可互联不同的物理层、不同的MAC子层及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C.交换机的每个端口结点所占用的带宽不会因为端口结点数目的增加而减少,且整个交换机的总带宽会随着端口结点的增加而增加
D.利用交换机可以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VLAN可以隔离冲突域,但不能隔离广播域

3.下列())不是使用网桥分割网络所带来的好处.
A.减少冲突域的范围
B.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了网络的带宽
c.过滤网段之间的数据
D.缩小了广播城的范围

2.D
交换机的优点是每个端口结点所占用的带宽不会因为端口结点数目的增加而减少,且整个交换机的总带宽会随着端口结点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利用交换机可以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VLAN不仅可以隔离冲突域,而且可以隔离广播域。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3.D
网桥可以隔离信息,将网络划分成多个网段,隔离出安全网段,防止其他网段内的用户非法访问。由于网络的分段,各网段相对独立,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因此选项B、C正确。根据网桥的特点可知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

8.交换机比集线器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的原因是().
A.交换机支持多对用户同时通信
B.交换机使用差错控制减少出错率
c.交换机使网络的覆盖范围更大
D.交换机无须设置,使用更方便
9.【2009统考真题】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 PDU地址是()。
A.目的物理地址B…目的IP地址C.源物理地址 D.源P地址
8.A
交换机能隔离冲突域,工作在全双工状态,使网络中多对结点同时通信,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这是交换机的优点。
9.A
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进行转发,而转发到目的地需要使用目的地址。因此PDU地址是目的物理地址。

11.一个16端口的集线器的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A.16,1
B.16,16
C.1,1
D. 1,16
12.一个16个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A. 1,1
B.16,16
C. 1,16
D.16, 1
13.对于由交换机连接的10Mb/s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10个用户,则每个用户能够占有.
的带宽为().
A.1Mb/s
B.2Mb/s
C.10Mb/s
D.100Mb/s

  1. c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既不能分割冲突域又不能分割广播域,因此选C。
    12.D
    以太网交换机的各端口之间都是冲突域的终止点,但LAN交换机不隔离广播,所以冲突域的个数是16,广播域的个数是1。

13.c
对于普通的10Mb/s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N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占有的平均带宽只有总带宽的1/N。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时,虽然在每个端口到主机的带宽还是10Mbls,但由于一个用户在通信时是独占而不是和其他用户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因此每个用户仍然可以得到 10Mb/s 的带宽,这正是交换机的最大优点。

14.若一个网络采用一个具有24个10Mb/s端口的半双工交换机作为连接设备,则每个连接
点平均获得的带宽为(①),该交换机的总容量为().
①A. 0.417Mb/s B. 0.0417Mb/s C. 4.17Mb/sD.10Mb/s
②A. 120Mb/s B. 240Mb/sC.10Mb/s D.24Mb/s

14.D、A
1)在采用交换机作为连接设备的交换式局域网中,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对相互通信的计算机都能你t一你植式。即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对于10Mb/S 的缅口’的端口还可设计成支持两种工作模式,即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对于10Mb/s的端口,
半双工端口带宽为10Mb/s,而全双工端口带宽为20Mb/s。
2)拥有N对10Mb/s端口的交换机可同时支持N对结点同时进行半双工通信,所以它的总
容量为N*10Mbls〉本题中N=24/2= 12,因此交换机总容量为120Mb/s。

15.【2013统考真题】对于100Mb/s 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直通交换( cut-through switching)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时,引入的转发时延至少是( ).
A. 0us
B.0.48us
c. 5.12uS
D.121.44us
15.B。
直通交换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帧时,检查帧首部,获取帧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帧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直通交换方式只检查帧的目的地址,共6B,所以最短传输时延是6×8bit/100Mbls=0.48us。

17.在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局域网中,以下()是正确的。
A,局域网中只包含一个冲突域
B.交换机的多个端口可以并行传输
C..交换机可以隔离广播域
D.交换机根据LLC目的地址转发

17.B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其自己的冲突域,所以交换机永远不会因为冲突而丢失帧,A错误。交换机不能隔离广播域,C错误。LLC是逻辑链路控制,它在MAC层上,用于向网络提供一个接口以隐藏各种802网络之间的差异,交换机应是按MAC地址转发的,D错误。

  1. 【2014统考真题】某以太网拓扑及交换机当前转发表如下图所示,主机00-e1-d5-00-23-a1
    向主机 00-e1-d5-00-23-c1 发送一个数据帧,主机 00-e1-d5-00-23-c1收到该帧后,向主机00-e1-d5-00.23-a1岁送一个确认帧,交换机对这两个帧的转发端口分别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3}和{1}
B. {2,3}和{1}
c. {2,3}和{1, 2}
D.{1,2,3}和{1}

18.B
主机 00-el-d5-00-23-a1向00-c1-d5-00-23-c1发送数据帧时,交换机转发表中没有00-e1-d5-00-23-c1这一项,所以向除1接口外的所有接口广播这一帧,即2、3端口会转发这一帧,同时因为转发表中并没有00-e1-d5-00-23-al这–项,所以转发表会把(目的地址00-e1-dS-00-23-al,端口1)这一项加入转发表。而当00-e1-d5-00-23-c1向00-e1-d5-00-23-al发送确认帧时,由于转发表已经有00-el-dS-00-23-al这–项,所以交换机只向1端口转发,选B。

20.【2015统考真题】下列关于交换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
B.通过交换机互连的一组工作站构成一个冲突域
C.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连网络构成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D.以太网交换机可实现采用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

  1. A
    从本质上说,交换机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A正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因此不能实现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D错误),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域(B错误)。广播域属于网络层概念,只有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才能分割广播域(C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答;
当一个网桥刚连接到局域网时,其转发表是空的,若此时收到一个帧,则应按照以下算法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2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 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 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 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 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 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 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 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 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 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 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以短的分 组形式传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 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 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 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 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 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 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骆耀祖整理 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 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 速链路。 ④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 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 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 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 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 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 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 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 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 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 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 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 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 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05 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答:广 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 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可 以不要网络层,但 从OSI 的观点,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因此将服务访问点设置在高层协议与数据 链路层中逻辑链路子层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标准就是这样处理的。 106 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从网络 的拓
第一章 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 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 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 ,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 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 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 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 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 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 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 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 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 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 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 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 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1-16 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的外在表现。性能指标:具体定量描述网络的技术性能。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 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 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 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 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何为x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