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思考业务逻辑的第一步

今天我们聊聊“指标体系”,提到指标体系,你可能会问:

我天天都在看指标、分析指标,把指标做成体系有什么好处呢?对我的工作有什么价值?

其实你看似每天都在和“指标”打交道,但也仅仅是在“看”图表、“搬”数据。

可能你对指标体系与业务的关系,都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比如对于你公司的业务,它各项指标的背后究竟在对什么负责?指标体系又是如何将一个个单点指标串联,为业务描绘出清晰蓝图的呢?

想到这些问题时,你可能会意识到指标体系就是业务的逻辑框架啊,所以我才说“指标体系是思考业务逻辑的第一步”

而如果你对业务的思考,没有建立在指标体系之上,可能会犯以下场景的错误。

思考业务的底层逻辑——指标体系

新年刚过,又到了需要对上一年进行业务复盘的时候了,老板询问大迷糊去年的业务情况。

老板:“去年你负责的用户活跃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
大迷糊:“还不错,咱们产品的活跃挺不错的,现在 DAU 已经有 543 万了。”

老板看向数据看板,也醒目地看到了“543 万”这个数,心想“你不说我也知道”。如此回答,怪不得晋升加薪都没大迷糊的份。

而如果是磊叔,会怎么回答呢?

老板,我负责的用户活跃,主要考察每天启动产品的注册用户数量。整体来看,每月活跃保持 7.3% 的增长,是因为渠道团队的拉新活动带来很多新增注册用户,占每月活跃用户的 40%,新一年会继续沿着此方向继续推进;同时我们也发现 DAU 的提升对整个收入贡献也很大,每新增一个 DAU,大约能带来 23 元的收入。

大迷糊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仅仅陈述了一个表面的数字;而磊叔却将一个复杂业务场景的关键特征、运营效果和未来方向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表述业务场景的业务特征:每天启动产品的注册用户数量。

  • 表述业务场景的运营效果:保持 7.3% 的增长。

  • 表述业务场景的未来方向:联合渠道主打新增注册用户。

  • 表述业务场景的衍生价值:DAU 对收入贡献很大。

这两个回答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在于他们思考业务的底层逻辑不同。

  • 大迷糊的回答是基于 “指标”本身来思考的。基于“指标”本身的思考方式单一、局限,往往是“就事论事”的单点分析,分析结果要么不够透彻,是“正确的废话”,要么缺乏整体通盘的大局观和全面见解。

  • 而磊叔的回答是基于 “指标体系” 来思考的。基于“指标体系”的思考,除了关注 DAU 这个指标本身,还会结合与 DAU 相关联的其他指标分析,例如 DAU 与收入指标间的关系;以及结合与 DAU 相关联的不同维度分析,例如 DAU 与渠道维度的关系。

而很多时候,产品/运营的同学在分析指标时,会像大迷糊一样,仅针对单个指标思考,这样分析出的结果肯定会单薄、零散,难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或更全面的问题。

而指标体系能够清晰地定义业务特点,准确地表达业务运营情况,精确指引业务运营方向,所以我们才说:指标体系是思考业务逻辑的第一步,也是数据化运营的根本

这一讲的内容看似基础,实则却很重要,它能帮你建立一个良好的思维意识。

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与指标体系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很多同学对它们还是有不少误解。比如,将用户信息明细表误作为指标,直接汇报工作;再或者由于不了解指标体系结构,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道利用哪一层指标作为工具去应用,也无法从指标中洞察业务情况。

接下来,我想带你重新认识一下指标与指标体系。

1. 指标,必须具备业务意义

指标,即具备业务含义,能够反映业务特征的数据。

  • 指标必须为数值,不能是文本、日期等文本

指标的形态只有一种,即指标是且只是数值,不能是任何非数值的形式。正因为指标只能是数值,故指标才能进行分析和计算,并能从数值的变化中去洞察业务运营的机会和问题

所以“性别”不是指标,而“男性数量”“女性数量”“男性占比”“女性占比”“男女比例”等才是指标;“城市”不是指标,而“一线城市占比”“省会城市数量”“GDP 大于 1 万亿的城市数量”等才是指标。这是很多同学容易犯的错误,请一定注意。

  • 指标都是汇总计算出来的

所有的指标都是从明细数据逐步、逐级汇总计算出的,是许多明细数据综合汇总的结果;而单一个体的明细数据不是指标,因为它也不具备任何业务意义

这个也是产品/运营同学常混淆的地方,经常误把明细数据当作指标。

如下图所示,左边的是用户列表,属于明细数据,不具备任何业务价值;而右边的“用户数量”“男性用户占比”是指标,才具备业务价值。
数据化运营01-图01.png

2. 指标体系,将业务清晰拆解

指标体系是指根据运营的目标,将多个指标创建联系后形成的整体。如下图所示,指标体系是通过将指标纵向拆解、横向扩展,再通过指标的定义,以此来形成体系化,且具备树状结构的数据结构。
数据化运营01-图02.png

  • 最上层,叫作顶层指标

顶层指标一般是战略型、整体型指标,用于管理团队或业务负责人把控产品方向和进展,比如 GMV、用户规模等。

  • 顶层指标之下,叫作汇总指标

汇总指标一般是战术型、执行型指标,也是产品运营同学使用最频繁的指标,用于分析业务问题,寻找业务原因,例如有效注册用户量、DAU、MAU 等。

  • 最底层,叫作原子指标

原子指标一般是从数据源或数据库中直接加工出来的指标。由于其颗粒度过细,不直接用于业务场景,而是作为多维分析中指标变化的原因。

例如,渠道 A 的每日注册用户量就是原子指标,用以反映渠道整体获客能力的好坏,以及获客出现问题时的原因。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指标和指标体系对于业务的作用,那么再进一步思考,能从哪些角度入手,考量指标背后的意义呢?

如何看待指标?

刚刚我们提到,对于“指标体系”的思考,除了需要你关注单个指标外,更需要你结合相关指标,并能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这样,就需要你对指标的“类型”和“维度”划分有更深入的理解了。

1. 目的不同,选取的指标类型也不同

从产品运营的完整生命周期看

  • 规模类指标,用来体现产品在所处行业赛道中排位和与竞争对手距离,通常包括用户规模、收入规模、内容规模、渠道规模等,如注册用户数、GMV、内容库数量、覆盖渠道数量等;

  • 质量类指标,用来体现用户对于产品的黏性和忠诚度,即产品功能和运营是否能够持续吸引用户,如活跃用户数、用户留存率、用户访问时长、人均打开次数等;

  • 营收类指标,用来体现产品变现和收入能力,即用户是否有意愿在产品上进行付费,如购买转化率、复购率、首次付费周期、客单价、人均收入贡献等。

从产品运营的不同阶段看

  • 北极星指标,指能够体现产品当前阶段战略方向的指标,一旦确定,不同的角色和团队都需要瞄准这个指标去开展工作;

  • 虚荣指标,指短期内增长明显,但长期来看价值较低的指标,如累计用户数、GMV 等。

从用户行为看

  • 行为指标,用来体现用户在产品上的各类行为特征,如 PV、UV、页面停留、浏览位置、页面跳出等;

  • 业务指标,用来体现产品中各类业务完成情况,如收藏夹数量、回答问题量、发布视频量等。

这些指标类型,你一定要将它们的含义和分类理解透彻,因为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目的,去调取、选用不同的指标,“误选”和“误用”都会对业务方向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在后面的课时,我也会继续详解每类指标的具体作用。

2. 维度不同,分析业务才更全面

维度,是描述指标的不同角度,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数值:

  • 常见的文本类维度,包括地区、性别、地理位置、产品品类、渠道等;

  • 常见的数值类维度,包括收入、年龄、消费金额、用户等级、产品评分等。

维度中最常见的就是日期维度、地理位置维度、品类维度和渠道维度。

  • 日期维度,常分为年维度、季度维度、月维度、周维度、日维度和小时维度。

  • 地理位置维度,常分为大洲维度、国家维度、省维度、市维度、区维度和街道维度。

  • 品类维度,在电商产品中应用较多,通过品类维度可以快速寻找不同品类带来的指标变化,以及对比不同品类的指标区别。

  • 渠道维度,常分为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是拉新获客的重要维度,通过渠道维度可以制定渠道投放组合、优化渠道运营,以及对比不同渠道的获客质量。

回想一下,刚刚我替代大迷糊对老板的回答,就结合了 DAU 与“渠道维度”的关系,分析出 DAU 增长的原因,一个方块六个面,我希望你看待问题也能尽可能地多维度思考。

讲完如何思考,接下来我们讲一下该如何做。

在指标体系的作用下,能做什么?

在我介绍顶层指标、汇总指标和原子指标时,可能你也发现了,指标体系在将业务清晰拆解的同时,也能将组织架构清晰拆解,并展示指标的上下级关系。

而这也是指标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三方面驱动业务。

1. 合理调配运营资源,并明确工作重点

指标体系的树形结构刚好对应着产品运营团队的组织架构,顶层指标一般由业务部负责人负责,汇总指标和原子指标由各层级的小组长和同学负责,同时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都有对应的同学来运营。

换句话说,就是把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换成产品运营同学的名字和职位,也就成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图。

阿里巴巴就是典型的业务驱动型团队,其团队人员和组织架构是完完全全服务于业务的。接下来,我讲一个真实案例向你说明这点。

几年前,我们打过一场“内容消费时长”战役,目的是提升用户单次使用产品时观看视频的数量。

在启动这个战役时,由战役的负责人确定战役目标,即人均观看视频数量(人均 VideoViews),然后基于这个指标开始向下拆解:

  • 在拆解的过程中将人均 VV 细化为实时推荐拉链的准确率、视频标签的覆盖率和准确率,以及内容库中各个分类短视频的内容充足率等指标,因为这三个指标和人均 VV 息息相关;

  • 然后,继续细化拆解这三个指标,直到不能拆分为止,并形成内容消费时长的指标体系;

  • 最后,由 HRBP 根据这个指标体系来将人员填到各个指标中,最终完成这个战役的各级目标和人员安排。

这样的指标划分对团队协作有如下好处:

  • 首先,每个指标的负责人都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负责的指标是什么,开展工作时指向性非常明显;

  • 其次,每个指标的负责人都知道自己的上下级汇报关系,当出现问题时非常清楚是要向上寻求资源支持,还是向下与团队排查问题;

  • 最后,每个指标的负责人都知道自己平行团队的工作方向,便于开展工作时高效协调和拉通。

2. 向上评估指标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除了顶层指标,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都有其上层指标(父指标),所以当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发生明显异动时,可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迅速评估影响范围和程度。

又因为指标都是汇总计算得来,所以当指标变化异常时,就能够基于计算逻辑准确评估其对父指标的影响,最常用的就是分析指标在其父指标中的占比,以及分析指标与父指标的相关性。

【案例 1】

例如,下图是一个信息流产品的指标体系,此时你的角色是沉默唤醒的负责人。

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沉默唤醒用户在 6 月 6 日上涨得很明显,我们希望评估沉默回流用户上涨后可以给活跃用户带来的贡献。
数据化运营01-图03.png

通过多维分析发现,沉默唤醒用户给上层指标(活跃用户)的贡献占比为 9.15%;再通过相关性分析,也能发现“沉默回流”用户与活跃用户的相关性远低于新增用户。所以可以认为沉默回流用户的异动对“活跃”的影响低于其他两个因素(新增和留存)。

多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不复杂,我会在“模块⼆ 指标分析法,从运营指标体系中洞察问题”中分别进行专题介绍。

3. 向下寻找指标异动的原因

除了原子指标,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都有其下层指标(子指标),所以当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发生明显异动时,可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迅速寻找原因。

又因为指标都是汇总计算得来,所以当指标变化异常时,就能够基于计算逻辑准确寻找变化的原因。最常用的就是分析指标在父指标中的占比,以及分析指标与父指标的相关性,来判断影响指标变化的是由哪些下层指标带来的。

【案例 2】

我们继续拿上图的案例,假设你的角色已成为“活跃”的负责人。

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活跃用户在 6 月 21 日下跌得很明显,我们希望寻找活跃用户下跌的原因。
数据化运营01-图04.png

对这几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新增用户、留存用户对活跃用户的相关性分别居于第一和第二,故基本可确定下跌主要由于新增用户的原因,其次是留存用户。

所以接下来为了避免活跃下跌,我会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在渠道获客上(针对新增用户),同时继续细拆留存,进一步分析新客留存和老客留存的情况。你也能感受到,基于指标体系来进行产品运营的问题溯源,这样的逻辑和方向都非常清晰。

【案例 3】

刚刚我们仅展示了两个极简版指标体系的思路案例,事实上真实的业务场景要复杂得多。例如,下图这个案例,请问你如何通过指标体系快速找出影响 DAU 变化的原因?

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区与大家讨论,我会一一与大家沟通。之后,这个案例的分析过程我也会在模块二的多维分析中详解。
image (2).png

指标运用注意事项

指标是一个客观概念,是对业务的真实反映,所以团队必须对此有着统一、精准的认识,这就需要你对业务口径和更新周期,有一个规范。

1. 业务口径

指标的详细定义,须能直观、无异议地说明指标的业务意义及其计算公式,并在必要时说明指标的统计周期。
数据化运营01-图05.png

通过定义业务口径,可以让同一个指标在不同团队或组织中具备统一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常见的 MAU,即月活跃用户数,那么究竟是“近 1 个月活跃的用户”还是“近 30 天活跃的用户”呢?这两个口径的差别可大了去了,近一个月是指一个完整自然月,而近 30 天是指从今天开始往前推 30 天,可能会跨自然月。这种令人迷惑的口径必须通过指标的业务口径清晰定义,其他类似的还有七日留存和次周留存。

2. 更新周期

指标的更新周期,即指标的计算都需要时间,通常用 T+X 来表示,其中 X 表示所需计算时间,一般用“天”作为单位。例如 T+2,表示这个指标的计算周期是 2 天,即今天看到的指标是 2 天前的数据。

数据化运营,特别要求看指标前,务必先了解这个指标的更新周期是多久。

虽然互联网公司的数据计算能力已经很高效,但也万万不要想当然认为指标都是 T+1 的,如果把 T+2 的指标认为 T+1 的,那么必然会对接下来的业务分析造成严重偏差。

例如,某产品 DAU 的更新周期是 T+2,意味着前天的 DAU(10 月 7 日)是准确的,而昨天(10 月 8 日)和今天(10 月 9 日)的 DAU 仍在汇总计算中,结果并不稳定和准确,不能用于分析。
middle_img_7b7f0182-517b-4f9b-8eaa-c949f4ed930g.png


  • 16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