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压缩与社会演进
摘要:戴维·哈维从多个方面研究了“时空压缩”下后现代的社会文化变迁状况;学者景天魁提出来新的“时空压缩”的概念,并且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则基于个人的思考认为“时空压缩”本身就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法则,在人类社会中新旧生产力作用范围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时空压缩”的过程,以此为基础从时空角度思考“时空压缩”下的社会演进与社会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时空压缩 ;社会演进 ;社会问题
一、“时空压缩”的定义
关于“时空压缩”,戴维·哈维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历史具有在生活步伐方面加速的特征,而同时又克服了空间上的各种障碍,以至世界有时显得是内在地朝着我们崩溃了。 ”这是哈维关于时空压缩的表述,其强调了社会急剧变化下个人对于时空感受的一种断裂的体验。
而在现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景天魁对于时空压缩有了新的定义,即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压缩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三者不是取代关系而是包容关系,三者的统一过程是制度机制创新过程[1]。
就个人而言,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如果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宇宙和人类的发展史整个时空似乎都处于一种加速压缩的运动状态之中;从微观角度来看时间压缩和空间压缩的状态似乎本身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138亿年前的宇宙诞生到46亿年前的地球形成经过了近百亿年,从46亿年地球诞生到250万年前生命形成经历了近几十亿年,而从250万年前生命形成到公元前2000年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只用了两百多万年,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人类花费了三千年的时间,而用科技改变人类社会仅用了百年时间,而人类社会真正感受到巨大变化其实只发生在最近的几十年间。时间维度上的压缩是毋庸置疑的,而空间维度上的压缩则体现在时间的作用范围上,从宇宙到地球、到人类文明,再到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空间压缩的作用单位也越来越微小。
而在人类社会中,新旧生产力作用范围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时空压缩”的过程。
二、哈维的“时空压缩”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
人类社会发展加速最明显的时间段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辉煌时期。戴维·哈维对“时空压缩”问题进行考察的立足点始终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变化,尤其是从战后“福特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现代主义,向灵活生产与积累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他认为,资本主义在文化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不过是社会生产方式转变的结果。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矛盾,表面上呈现为如何征服时间与如何征服空间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却是资本生产与积累之间的矛盾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后果。而人们体验时间和空间方式的改变是新一轮的“时空压缩”,造成了一个在文化特征上的“拼贴社会”。
戴维·哈维在分析时空压缩和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崛起的现代主义中时,首先从经济方面出发提出资本主义发生的经济危机。由于时间压缩和空间压缩之间存在着不完全同步的情况,所以时间的加速与空间障碍的消除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强大使得空间拓展无法跟上生产的加速,于是便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或者一说是供给过剩。这就造成了生产循环的规模无法持续扩大,那么资本便不能增值,也就出现了资本的大量剩余。这便是资本主义早期的经济危机[2]。
然后他指出“1847年到1848年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一种表达的危机,后一种危机本身起源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时间与空间一样方面的一种根本性的重新调整。 ”“文学和艺术都不可避免国际主义、共时性、不稳定的短暂性的问题, 不可能避免金融体制及其货币或商品基础之间的主导价值尺度内部的紧张关系。 ”接着戴维·哈维对资本主义萧条时期的社会各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由于经济发展使得整个欧洲的空间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而危机的发生使得金钱的意义改变了,金融体系也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政治、生活上的转变影响了文化和艺术领域,文化领域开始了在一个不稳定的、迅速扩张的空间范围的世界里对于空间和场所、现在、过去和未来之意义的深刻追问。在追问和探索中开启了美学和文学领域的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中“存在”(使时间空间化)与“形成”(通过空间消灭时间)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动荡,也致使人们开始探索以理性和技术的力量克服空间障碍与差异,合理地安排、控制和利用空间,探索空间和场所的各种新的含义,探索通过空间化追寻“永恒”的意义,结果他失败了。现代社会的时空压缩造成的是一种普遍性的内爆,普遍性本身丧失了稳定性、必然性和统一性。这才一可能造成时空图景的动荡。另一方面这种动荡恰以一种稳定不变的方式进行,正如福特制,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空规划生产着无限多样的产品。如此这种动荡和稳定形成了现代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而现代主义试图去把握和维系这种动荡中的稳定,使之上升为确定性,这注定是以失败告终。
哈维在对时空压缩与后现代的状况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加速和全球化的资本流动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导致了强调时尚、产品(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技术、劳动过程、观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实践活动的易变性和短暂性。和与短暂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建构新的符号系统与意象的“形象生产工业”,它们致力于制造各种“幻象”,以至于出现了以这种行当为业的各种社会角色,如“形象装配工”、“形象建设者”、“形象工匠”、“形象创造者”、“形象顾问”等等。这一切使得“全世界一切不同的空间都在一夜之间集中为电视屏幕上的各种形象的拼贴。”这种现实反映到文艺创作中表现为, 后现代小说中分裂的空间性战胜了叙述的连贯性,反映到政治事件中表现为特殊的地区利益群体开始在政治层面出现分裂。[3]最终使得科学判断与道德判断之间的联系崩溃了,美学战胜了伦理学,形象支配了叙事,短暂与分裂超过了永恒真理与统一,对时间与空间的体验已经改变了。这些都是“时空压缩”在后现代时代所造成的现实状况。
三、时空压缩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社会
在景天魁的研究中,他将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压缩在同一个时空之中,探讨处于时空压缩下的中国社会建设,他认识到了时空压缩对于中国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也认识到时空压缩也完全可能为社会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他提出在时空压缩条件下,抓住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相互融通、综合创新这个关键,在社会关系方面亲情与温情相结合,在社会组织方面社会责任和自治自律相统一,在城乡结构方面乡村情结与都市情结相交融,在分配关系方面公平与效率相协调,在社会福利方面整合性与可持续性兼而有之,在社会治理方面政府与社会之间分工与协同相得益彰。这样,传统的优势正确发挥出来了,与现代的、后现代的因素恰当融通了,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就凸显了,有助于打开新局面、进入新阶段。[4]
四、时空压缩下的社会演进
戴维·哈维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探索了时空压缩下的社会文化变迁。景天魁研究了在时空压缩的条件下进行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然而事实上时空的压缩其实是发生在整个人类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之中的。
时空的压缩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时空的分裂性与流动性,我们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看由于社会的演变的加速整个时空都处在压缩的状态之中,而处于社会演进中的个人也处在这种“压缩”之中,时空压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旧生产力作用范围的扩散过程就是时空加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时间的流动性作用下造就出了空间的压缩。个人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对自身进行更新和学习,如果个人在所处的生产方式上与时代主流生产方式脱节,那便很容易致使个人在经济上的贫困、从而造成文化上的贫困,最终导致个体被时代所抛弃。社会的演进就是在这样的时空压缩下形成的。
社会是延展的时空,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演进带来的“时空压缩”无法与整个社会下的个体同步发展,生产的加速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上演化与社会个体的文化上的变迁形成一种文化的堕距,而文化堕距的现象在现如今已经愈发的严重,并形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由于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所以自古以来每个历史时间段内都有着符合其生产方式的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我们以中国社会为例来探讨一下时空压缩与社会演进所造成的文化堕距。从封建时期开始到近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古代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以至于人们交通出行的方式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传统的旅行交通承担着人们出行的重要乃至全部的任务。传统的交通工具包括以人力、畜力、自然力为动力的舟船类工具,我们最常采用的工具之一就是马车。马车作为交通旅行工具出行的速度是较慢的,且极大的受限于行驶的路况。这使得古人采用马车出行时活动的范围空间较小,同时出行时间漫长。这样的交通方式决定了信息和物资的流通速度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都处于一种缓慢的运作之中,这样社会下的人们可以接受到的信息就变得极为有限,缓慢的社会运行状态会有利于文化的积淀,也使得社会个体对于一切外在的变化变得敏感,比如对于物候的变化。个体的敏感性与生产力的低水平低难度导致他们很难被社会所抛弃,社会的演进与变化也就没有很明显,一切处于缓慢的变化之中。
在近现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出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大汇集的状况,不同时代的特征都挤压在一起,形成了“时空压缩”。[]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出行方式有飞机、高铁等等,通信有电话和网络,交通方式的提速使得人们的活动空间范围上广为延伸,在时间上大幅度缩减。物资和信息的流动的加快,带来了经济科技的加速发展和政治上的冲突的可能,无数扑面而来的信息非但没有给现代人们以精神上的丰富,反而使人感到文化的缺乏和对信息的麻木,时空压缩下的事物呈现出短暂性,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交杂在一起,掌握社会生产技术难度的加大,这些都使得社会中的个人不得不由于生存的压力而对自身进行内向的加速,关注和学习快速更迭的、新兴的事物,忽视对文化的变迁与接受这样需要时间的方向。普遍的个体选择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的演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社会文化上的堕距,也导致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五、小结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关于社会形态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中指出,要把人和社会看作是同一概念,把社会本身看作人本身。他说“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时空压缩的自然的社会的法则加速了既个体的演进,又加速了社会的演进,而个人的演进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社会的演进,社会演进的问题也就是个人发展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景天魁. 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6):54-66.
[2]韩梅. 论戴维·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D].浙江师范大学,2010.
[3]冯建辉.“时空压缩”语境下的后现代批判——对哈维《后现代的状况》的文本解读[J].理论与现代化,2010(05):12-17.
[4]景天魁.时空压缩与中国社会建设[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