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秤的感想

杆秤与台秤:在中国传统的商贸中,杆称作为货物重量的衡量标准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为便于全国贸易的交易与流通统一了度量衡。随后历朝历代各个地区对于读两行都有过不断的修正。杆称伴随着商旅贸易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也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各国。杆称见识过市井小民的箪食瓢饮,见识过王公贵族的钟鸣鼎食,也见证了盛世衰败和王朝兴替。时至今日,杆称作为称量工具仍然活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家中,而在城市中则由更为精密的台秤所取代。如今斤秤文化已经深入人们心中。人们称量时,秤砣和秤杆一定要合在一起使用,正如民谚所云“秤不离砣,公不离婆”。古人视杆秤为公平、公正的象征,如“权衡得失”“权衡利弊”“权衡轻重”等;

在现代科技的进步下,在中国城市的商品贸易中,老式杆称由于难以精确度量以及与新式的计量进制不匹配而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新式电子台秤。

“称”作为重量的度量工具一旦其遭到破坏或者恶意修改往往会导致公正的缺失,甚至可能会导致贸易关系的破裂与群体组织的解体。古时衙门的房梁上会悬挂一个大秤砣(权),一方面象征国家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提醒官员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要掌握轻重,要体现权衡的公正。一斤十六两的杆秤中,定盘星表示天理良心的定位,买卖要公平,是交易的起点,其他各星定不可移。这也是在告诫人们,做买卖不能缺斤少两,即使短一两二两也不可,因为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人们醉心于科技进步而追求高精度的电子台秤,这样的台秤在现代性的国际都市中尤其是高档餐厅往往是随处可见的。但渐渐我们发现:虽然人们拥有的高科技的度量工具,但人并非是因为追求公正而选择新式工具,因为人们还在忍受着“称”的不精密与不准确。
在台秤并未出现之前,杆称作为最主要的使用工具承担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称量的重要使命。人们也从最初的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不精确变得习惯和理解。虽然科技进步使得台秤被更加普遍的使用,但人们对于斤两的印象似乎还停留于旧式杆称的模糊感受之中。这与当下时代所推崇的理性精神似乎有些违和。人们一方面在追求更加精确的时间控制,更加高效的运作方式,更加复杂的精密计算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对日常生活、一日三餐的精准控制降低了要求。在京韵的某一自助餐厅每天服务着约几百人的就餐,但这家的餐厅的台秤是被精心处理的过的,来此就餐的大多数人也都或多或少的可以感受到这家餐厅的缺斤少两但却未曾有人对此提出过检查。人们每天来到餐厅,自觉的拿起餐盘排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食物然后把他交给营业员称重后付款。很少有人会对食物的斤两刻意观察,即使发现异常也似乎无关痛痒,见怪不管。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这家餐厅的台秤肯定有问题”,“又缺斤少两了”,“下次不再来了”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这样的抱怨,并且沉浸其中,而没有人敢于站出来高呼亦或是当面指出“你这台秤有问题!”。对于就餐台秤的虚假人们可以忍受,或许是因为在社会上生活着就已经忍受了很多,再忍受一家餐谱的缺斤少两又有些什么。人们已经对于像这样的不公正行为早已麻木!但一个正确的社会行为出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公正二字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应当是所有社会人的追求。
在京韵里不乏学术大家、商界名流等,这样的人虽然早已从农村脱胎而出,进入城市并且经过了完整的城市化洗礼,但是作为人的本性没变,或者说习性。学术大家不等同于文化大家,商界名流不等同于社会长老,他们大多只是顺势而为的佼佼者。他们的身上还有着市井小民的古怪习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cv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