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并行的当今和协同共建的互联网未来之间有什么区别

每当我就某一条线做基于搜集信息和经验主义的研究的时候,我知道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职业的进阶,但是我马上就感受到,这样的思考模式是在给自己设置圈套,因为它影响了我的发散思维,其实发散思维比垂直思维更加重要。为什么呢?

垂直思维会让你限制在单调的逻辑线中不能自拔,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并不愿意在单向进行进阶,害怕自己在精进的过程中由于思维的固化变得狭隘,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事实上,如果你接受的横向信息不够多,你一定会在精进的过程中变得愚蠢并钻进死胡同。很多大企业就是这样死掉,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个后半生郁郁不得志。当然,这离不开生产力的问题,就是我们缺少一个分散化的经济基础,缺少一个分散化的工具,导致每个人的选择只剩下垂直的人生道路选择。

我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来描绘这种危险性。“垂直化的行走是盲目的,任何人都无法预测这个路什么时候会断掉,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它一定会断,即便是摩尔定律,最终也是屈服于物理学最小粒子的尺寸,不可能永恒的绵延下去,即便是宇宙爆炸,也会收缩回去,没有任何事情是垂直一直向前走的。”

“就好比你现在在黑漆漆的路上向前走,目的是摘取果子,如果你一直向前走,你会走的比别人都快,也会更快的摘取更多的果子,但是你知道必然有一个悬崖在前面等着你。但是当你选择去中心化的走法,你不再走直线,但你不知道你会收益多少果子,你的前路也不一定是悬崖。但是只有这样,你才有活下去的可能。这就是人类社会变革者的真实困境。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经验主义本身的弊病,经验主义换一个尺度,换一个环境,当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去支撑你所面临的难题的时候,你很可能是错的,并且你无法意识到自己错了,这就是人生的悬崖,会让明眼人立马发现你能力的问题,会让社会马上淘汰你。你可以看到,我其实说的是一种逃避愚蠢的策略,放在人生的维度,就是人不可以一直直线,必须兼顾创新意识和创新想法。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事情维度的策略,如果这个社会的资源都是线性的整合在一起,你可以想象90%的线都将发展为病态的,都是不健康的,好比有人在说,大企业不死是在阻碍社会进步,是有这样的道理。

“如果鲸鱼永生,这片水域里的食物会被它消耗殆尽,如果鲸鱼死了,鲸落可以养活一个海底生态。多么美好。”所以鲸鱼不能永远活着,我们也不能只做鲸鱼,只有资源能够去中心化,做到更大程度的非线性聚合,创新的生态才会产生。

所以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去研究“自组织如何提效”这个命题。要知道宇宙本身就是自组织,宇宙绝不是多线并行,宇宙是一个随机性的优胜劣汰的生态,与人类创造的流程性、规则都是不相同的,要知道科学的每一条定律都不能概括一切,而人类通过简化规则制作单一流程来提效,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定会被淘汰掉,由自组织生态接而代替之。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这样的形态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也不是这样的形态可以容纳最大的创新,而是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线”思维可以通过“垂直化”、“流程化”的方式和“科学化”的方法进行效率的提升,比之前的去中心化的零散社会创造的价值更多!更大!(流程相关的运营工作,会是第一批变得毫无用途的职业技能)资本机器之所以说是机器,就是通过设定有序的组织形式最大化适应当今的商业社会的生产交互,但是这个逻辑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说:个性化的兴起、产能的过剩、资源的使用价值过剩、个人创造力的输出欲望愈益强烈等等。这个社会一切消费者,即产能的最终的触达者是普通人,这个社会资本机器的执行部分也都是普通人,如果普通人的需求发生变化,普通人的利益与资本阶层发生断层,那么变革就会发生,历史上所有的变革都是这样的原因所导致。线性提升“生产”效率10倍,但是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个性的“自由”

当我们不站在生产者的角度上,当我们不站在资本主义的角度上,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就能意识到,当前在全局看,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已经足够了,你看视频、购物、社交都已经即时化,生产方和资本同时提供多样性的内容和服务。这个时候,我们更想要的是更适合我们的商品和服务,是更多样性、更个性化的需求。历史不会一成不变,如果你懂得以上我讲述的人与社会之间演进的细微规律,你就能透彻的推断未来。你可以想象多线并行的当今世界,终会向去中心化的方向去演进,当所有人都在黑夜里走直线的时候,一些已经吃够了果子的人开始害怕寻求改变,以及一些在还未踏入直线的人开始主动的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分散化、更可以为个体赋能的新平台。

曾经我是这样一个神经病,可惜我太超前了,如果迟迟不动作,会有更多抱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出现,他们还会自作聪明的认为95后out了,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你真的难以想象有些95后优秀到了怎样的一种程度。现在每10个创业者里就有1个人在思考如何去做一个去中心化的项目,代表的就是这种趋势。

其实总结一下文章的内容,我就说了这么几点,第一点:当产能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再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了,我之前讲过每个时代都有被溢出的劳动力人群,这些人才是最应该关注的视角,因为他们的“溢出性需求”其实反映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如果我们站在个体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现在个体追求的永远是个性化和自由,从欧洲的小资们最初跟封建统治做对抗的时候,你就发现人永远是这样,它追求自下而上搭建起新社会场景的能力,而不是服从于你垂直的、渐渐走向末路的帝国统治。这与上文的观点不谋而合。

第二点:垂直只是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提效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但是你要知道它也会降低创新的能力,而创新的能力一定是来自于大众,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认同马克思是对的,站在未来的角度上来看马克思所说的都会应验,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马克思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但是他也看透了“物质极大丰富”是前提。我挺佩服社会主义,你看透了就明白的确先进。我真心希望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第三点,就是我一直试图去做到的,如果多线并行只是提效却遏制了个性化,只是生产力提升时期的一种过渡性产品,而不是马克思所描绘的“物质极大丰富”的未来,那么该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工具,来承担实现前共产主义前景这样的责任呢?新的产品一定不是现在的“提效”的产品思维,而是给大众一个参与协同共建新场景的工具。

当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们凭借自己的创造性和冒险精神,打拼出了一个海外殖民和贸易的新社会场景,这种物质的丰富和冒险精神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变革,是资本主义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那么你类比到今天,今天的被“溢出的青年”在干什么?他们其实是有巨大的创造性待开发,他们也希望搭建自己的场景。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当物质极大丰富、失去地球以内探索的机会,如今的年轻人其实是希望有更好的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想能够参与进社会的协同共建之中,那么未来的变化会如何发展呢?场景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当人们协同共建的搭建起场景,一切资源和资金都会向场景靠拢,这不是一种民粹思想,而是这个社会已经到了赋能个体的阶段。你想一想你拥有了搭建场景的权力,小的群体和圈子有了更强硬的身份证明,不在寄居于割羊毛的平台,一切资本都根据场景靠拢,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态。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做过自组织系统,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确定的设计逻辑。我承诺,此生我一定会竭尽一个正常人的体能,去致力于推动这个产品的实现,此时的我像5年前一样有信心,我知道这是对的,我仍然不知道这个产品的复杂性,但是我会把他带入大众视野,去不断的试错,去实现它。读过多少书,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看得懂以上写的东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