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低于冰点的温度飞行时,如果穿越含有过冷水滴(温度低于冰点但 仍保持液态的水)的云层,水滴碰到在飞机表面上,就会在碰撞区域及其附近发生积冰。
危害:飞机积冰会1、增加部件重量。2、改变绕流流场。3、破坏气动性能,导致部件载荷分布发生变化,使操纵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一、飞机结冰的基本概念
1、飞机结冰的气象条件
当空气受到冷却,如果能达到过饱和,多余的水蒸气就有凝结的趋势;如果空气中又存在充足的凝结核,水汽凝结在其上形成无数多小水滴,就形成 云;温度进一步降低,水滴有可能变成冰晶或者 过冷水滴。如果飞机遭遇含有过冷水滴或冰晶的 云,就可能导致表面积冰。
飞行实践表明,导致积冰的绝大部分是云中的过冷水滴,由冰晶引起的积冰,则非常少。另外,在冻雨天气条件下或者表面温度很低的飞机忽然进入到温暖潮湿环境里, 也可能发生积冰。
飞机的积冰量大小、积冰的范围以及冰形形状取决的因素有:
- 飞行气象条件:云层温度、液态水含量、水滴直径和云层范围等
- 飞机的外形:特别是机翼前缘的几何形状
- 飞机的飞行状态: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姿态(主要是飞行迎角)等
2、飞机积冰分类
按照积冰的物理过程(结冰物理过程)进行分类
按照飞机结冰的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来进行分类
实践表明,飞行中积霜和干积冰是极少发生的,大部分的积冰是由过冷水滴 冻结而导致的霜冰、明冰以及混合冰。因此,在研究飞机积冰问题时,一般是针对这三种积冰类型进行讨论。
-
霜冰(Rime Ice):
霜冰通常形成于温度很低(低于零下 10 度)、速度较低以及空气中液态水含量(LWC, Liquid Water Content)较低的情况下。
形态:呈现一种干燥的、乳白色的流线型外表,表面粗糙不透明,组织松脆易脱落。有较大危害
-
明冰(Glaze Ice):
液滴碰撞在部件表面后,没有冻结或者只有部分冻结,液态水在沿着物面流 动的过程中逐渐冻结,就形成明冰。一般形成于 温度稍低于冰点、较高的气流速度和较高的液态水含量的情况。
形态:冰表面光滑,冰体透明,冰的密度接近于水滴密度,冰的外形不规则,沿表面流向的分布较广,冰中没有气泡,冰体透明并且组织致密, 与表面的连接力大。会改变飞机的气动外形,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
混合冰(Mixed Ice)
由霜冰和明冰混合组成,这种冰在驻点附近冰的类型为明冰, 离开驻点,冰的类型逐渐由明冰向霜冰转化。
形态:在冰的驻点附近为明冰,驻点之外冰逐渐由明冰向霜冰转化。冰表面粗糙,不易脱落,有不亚于明冰的危害
-
积霜(Hoar Frost)
积霜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 不经过液态,直接冻结在飞机表面的一种形式,又称为凝华积冰。
形态: 这种冰呈现白色、晶体状外形,一般可以用机械手段除去。积霜发生于飞机表面温度很低,而空气较潮湿的情况。 -
干积冰
干积冰是指飞机在含有冰晶体的云层中飞行时,冰晶沉积在部件表面上所形成的积冰,
按照冰的几何形状分类
四种类型的积冰,前三种主要集中在水滴与部件表面的撞击区域附近, 属于前缘积冰,冰脊则形成于撞击区之后,就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而言,以冰脊对 气动特性的影响最为严重
-
粗糙度冰(Ice roughness):
发生在积冰过程的初始阶段,冰的显著形状还没有形成。在霜冰和 明冰条件下,翼型前缘积冰可分成三个区 域:光滑区、粗糙区和羽状区
-
角状冰(Horn ice):
角状冰呈角状,可以通过高度(h)、弦线的夹角(θ)、位置(s/c)、表面无量纲长角状冰形成于明冰的积冰条件,外形通常包括上、下角主体 部分,也包括角状冰下游的羽状区,角状 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比流向冰大,但比展向冰脊小。
-
流向冰(Streamwise ice):
流向冰呈流线型,流向冰通常形成于霜冰的积冰条件,在较冷的环境温度下,当水滴冻结在撞击表面时,最初的冰形状沿着物面外形产生,在较长的积冰时间、或当积冰条件恰当的时候,就可能形成流向冰。
-
展向冰脊(Spanwise-ride ice):
展向冰脊(简称冰脊)通常比角状冰、粗糙度冰和流向冰所结的位置更为靠 后(见图 1.9)。过冷水滴与物面撞击之后未冻结,而是沿着物面溢流,在撞击区之后形成突起的山脊状的冰,由于是溢流水冻结而形成,冰脊通常具有明冰的特质。
3、积冰强度、积冰程度
积冰强度
有四个等级:弱积冰(trace)、轻度积冰(light)、 中度积冰(moderate)和强积冰(severe);可以通过积冰速率、液态水含量或者水滴收集系数、飞行速度、液态水含量以及冻结比例等参数的组合来进行表征。
弱积冰(Trace)——此时积冰刚能够觉察到,冰聚集的速率较小,稍大于冰的升华速率;除非积冰时间非常长(超过一个小时),即使防/除冰装置不开启, 这种强度的积冰也不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危害。
轻度积冰(Light)——积冰速率比弱积冰大;这种强度的积冰如果持续时间 较长(比如超过 1 小时),会导致飞行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间歇开启防/除冰系统, 只要防/除冰系统开启,即可保证飞机在这种强度的积冰条件下安全飞行。
中度积冰(Moderate)——积冰速率进一步提高;对于这种强度的积冰条件, 即使飞机与之短暂遭遇,也会使飞行安全受到危害,此时必须一直开启防/除冰装 置或者改变飞机航线。
强积冰(Severe)——积冰速率很高;如果飞机遭遇这种强度的积冰,即使开 启防/除冰装置,也不能完全消除积冰的危害, 此时,飞行员必须果断改变航线, 迅速离开积冰区域。
积冰程度
是指飞机在积冰条件下飞行的整个时间内,表面上所积冰层 的最大厚度
二、飞机积冰的影响
1、升力面结冰
飞机的升力面主要是指机翼和尾翼两个部件。机翼和尾翼表面积冰,主要积 聚在它们的前缘部分。研究发现,升力面的积冰,会导致翼型阻力增加、升力下 降、失速迎角减小、失速速度增加以及操纵性和稳定性品质的恶化等。
- 阻力增加:主要是飞机结冰之后破坏了翼型的流线外形,导致附面层湍流化->增大了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
- 升力下降:积冰导致流场品质恶化,会导致相同攻角下翼型最大升 力的下降,使升阻比急剧减小。
- 失速迎角减小:翼型表面积冰后,由于气动外型遭到破坏,促使气流提早分离,因而使失速 迎角减小。注:飞机失速意味着机翼上产生的升力突然减少,从而导致飞机的飞行高度快速降低。注意失速并不意味著引擎停止了工作或是飞机失去了前进的速度。
- 失速速度增加:积冰导致升力下降,相应的,失速速度也会增加。
最后对飞行的影响:
由于积冰而导致的阻力增加、升力下降、最大失速迎角减小以及失速速度增 加等后果,会严重降低飞机的飞行性能。飞机积冰后,在起飞阶段:飞机的离地 速度、滑跑距离、滑跑时间、达到安全高度的时间和水平距离都会增加;爬升阶 段:飞机的爬升角减小,爬升率降低,导致上升经过的水平距离增加;巡航阶段:飞机的航程、航时、活动半径都要减小;着陆阶段:着陆速度、着陆滑跑距离和 时间都增大,平尾配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