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碳汇涡度相关监测与通量数据分析实践

187 篇文章 15 订阅
59 篇文章 11 订阅

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ology)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Swinbank提出并验证[4]。90年代中期,全球通量观测网络建立并快速发展[5],目前全球已有近600个通量观测站[6]。

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基础上,为研究生态系统通量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2002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网络(China FLUX)建立并快速发展[7-8]。国内外关于通量的研究多是森林和草原[9-11],对农田的研究较少。农田生态系统通量的变化受灌溉、天气、作物发育期和农田管理等因素共同影响,研究不同气候和作物的农田水热通量特征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全球通量网建立以后,涡度相关法在观测技术与理论、环境控制机理及水循环等方面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通量数据校正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模型开发、适当增加观测站点、尺度转换、长期观测与研究是今后发展研究的重点

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测量植被冠层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的技术手段, 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通量观测标准方法。随着涡度相关技术在全球碳水循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长期连续的通量观测正在为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水分和能量平衡状况、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区域和全球尺度模型的优化与验证、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机制理解途径。通过站点尺度通量长期动态观测, 明确了不同气候区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强度基线及其季节与年际变异特征。通过多站点联网观测, 在区域和全球尺度研究生态系统碳通量空间变异特征, 揭示了区域尺度上温度和降水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空间格局的生物地理学控制机制(本段摘自植物生态学报)

1、以涡度通量塔的高频观测数据为例,基于MATLAB开展上机操作:

2、涡度通量观测基本概况:观测技术方法、数据获取与预处理等

3、涡度通量数据质量控制:通量数据异常值识别与剔除等

4、涡度通量数据缺失插补:结合气象数据进行通量数据缺失插补等

5、涡度通量数据组分拆分:计算生态系统呼吸和总初级生产力等

6、涡度通量数据可视化分析:绘制不同通量组分数据的时间变化等

7、涡度通量与气象数据相关性:时间序列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8、涡度通量光敏感性分析:利用白天通量与辐射数据计算光响应曲线参数等

9、涡度通量温度敏感性分析:利用夜间通量与温度数据计算温度敏感性参数等

10、涡度通量数据风浪区分析:涡度通量Footprint时空动态分析等析等

  • 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