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学习随笔(一)

看MIT的关于谐振型无线充电的一篇文章,堪称谐振型WPT的开山之作。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 Resonances

主要是想解决困扰很久的一系列问题:

  • 为什么用谐振?
  • 谐振的时候电路有哪些参数改变了?
  • 和不谐振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关于这个问题,文章有一句话叫:In system of coupled resonances (e.g. acous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ic, nuclear) There is often a general “strongly coupled regime of operation”. 没有过多解释。引文是另一篇Nature的文章。

Observation of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one atom and a monolithic microresonator

之后看一下这篇文章,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不同系统中,谐振带来的是什么物理量的改变?比如LC谐振,是不是两个线圈之间的 coupling factor K 发生了改变?

看来这个特性是所有类似“谐振”的系统共通的特性,结合后文的分析,这些完全是不同领域系统内共通的特点,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比较靠谱。

后文的分析给出了一个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公式 a m ( t ) a_m(t) am(t) 可以理解为能量, Γ \Gamma Γ 定义为一个类似衰减度的量。 F m ( t ) F_m(t) Fm(t) 是系统外部输入的能量。

后文由此模型延伸分析,系统的效率计算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求这个公式的极值,可以得到效率最高的传输条件需要满足

k 2 Γ S Γ D > 1 \frac{k^2}{\Gamma_S \Gamma_D} >1 ΓSΓDk2>1

而使用谐振能量传输可以提高 ω 2 / Γ D 2 \omega^2/\Gamma_D^2 ω2/ΓD2
(对比不使用谐振的情况)

这里的 ω \omega ω 出现的很突兀,它指的是谐振频率吗?

下文对出在LC谐振下的一个线圈做了一个微观的分析,处于谐振下的电路有个特性,即 current 和 charge density 相位相差 π / 2 \pi/2 π/2.

换个说法, 在某些时刻, 系统内的所有能量都是在电感上的, 同样, 也有某些时刻系统内所有的能量都在电容上.

(这里就不画图了)这里可以想象两个相位差为 π / 2 \pi/2 π/2 的 sine wave, 在 t = π 2 , π , 3 π 2 , 2 π t=\frac{\pi}{2},\pi,\frac{3\pi}{2},2\pi t=2π,π,23π,2π 这些时刻, 能量一方为零另一方为极值的情况交替出现.

于是很自然地想到用能量的角度描述 L 和 C 中的能量.

E = 1 2 L ∣ I 0 ∣ 2 E=\frac{1}{2}L |I_0|^2 E=21LI02
E = 1 2 C ∣ q 0 ∣ 2 E=\frac{1}{2C} |q_0|^2 E=2C1q02

这里可以想到: 电感中的能量是以电流的形式储存的, 所有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对于电容则是电荷(电压), 所以电容的电压也不能突变.

联立上面两个公式, 可得

L C = q 0 I 0 \sqrt{LC}=\frac{q_0}{I_0} LC =I0q0

这里突然发现和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很像

ω = 1 L C \omega = \frac{1}{\sqrt{LC}} ω=LC 1

所以 ω = I 0 Q 0 \omega =\frac{I_0}{Q_0} ω=Q0I0吗?

从量纲的角度看:
I = Q t I = \frac{Q}{t} I=tQ
所以
ω = 1 t \omega= \frac{1}{t} ω=t1
从量纲的角度看没问题.

L 和 C 的量纲呢?

L : H = k g   m 2 S 2 A 2 L : H = \frac{kg\ m^2}{S^2 A^2} L:H=S2A2kg m2

C : F = S 4 A 2 k g   m 2 C : F = \frac{S^4 A^2}{kg\ m^2} C:F=kg m2S4A2

ω = 1 L C = 1 S \omega = \frac{1}{\sqrt{LC}} = \frac{1}{S} ω=LC 1=S1

也是能对上的.

回到MIT的文章,后面实验部分也遇到了理论quality factor 和实际区别很大的问题,这里是因为集肤效应(频率实在是太高了,10 MHz左右)。

此外这里的频率用这么高,背后有什么意义吗?和现在的谐振无线充电频率 85kHz差不多可以算是数量级上的区别了。

后文探讨了一些实验结果和计算的对比问题,总体来说很接近。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前面一些工作的实验验证,解决本文开始的问题还需要看之前的前面Nature 的文章。和另一个引文。

Efficient wireless non-radiative mid-range energy transfer
(本文的引文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北极之心0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