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在配备台式电脑时都认为购买电源并不是很重要,因为电源的价格不高,而且显得没有存在感。 但实际上,电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因为电源就像心脏一样,源源不断地为其他硬件输送能量。 因此,在有经验的DIY玩家看来,索取配置订单时省电是小事一桩。 行为。 虽然我对电源不是很精通,但是还是可以大致回答一些关于台式机电源的基本问题。 我们用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来谈谈这些问题。
问:我是一名大学生。 我想在宿舍组装一台3700X+的电脑,但是学校功率限制为500W。 可以直接买450W的电源吗?
事实上,很多人对电源的大小存在很大的误解。 要么450W电源必须输出450W,要么500W电源没有限制,850W电源就会断电。 这个450W/850W是指电源能够输出最大提供的额定功率,而功耗主要取决于你的配置,而且最重要的是CPU+显卡的双灶,而不是额定功率。电源。 例如,如果选择低配置主机,满载时仅消耗200W的功率。 那么即使你选择1000W的高端电源,在输出端也只会输出200W的功率,而不是1000W。 说得更形象一点:你需要装1升水,我可以买2升的容器,也可以只买1.01升的容器,只要容器大于1升水即可,并且装1升水,1.01升的容器比2升的容器好,很不方便。 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购买电源时,请特别注意铭牌上的+12V电源是否充足。 因为电源还负责输出+12V/+3.3V/+5V等线路,而CPU和显卡是最大的电源,这两个的工作电压都是+12V。 如果铭牌上没有写功率,则将铭牌上标注的A数字乘以+12V即可得到+12V提供的功率。
②注意+12V是单路还是多路。 铭牌上会标明+12V是分成一份还是多份。 单通道自然是最好的,因为它直接负责为CPU和显卡供电。 高端电源一般都是单通道的; 而多路是指+12V电源分为多路。 例如:450W电源,+12V分为两路,每路18A,即每路提供216W功率,双路+12V功率合计432W。 您选择的CPU满载120W,显卡满载250W。 总量没有超过功率限制,但是显卡超过了单通道的供电,此时就不合适了。
顺便说一句,我想几年后您就不必担心铭牌上的+12V了。 毕竟Intel发布了新标准,将电源的24PIN改为10PIN,还取消了+3.3V/+5V等线路,只留下12V。 现在电源制造商很高兴。
一般来说,主机的功耗是由你的配置决定的,而不是电源的额定功率。 不管电源多大,只要你的配置不超过500W,就满足要求。 即使这位同学购买更大、更高端的电源,也可以提高转换率,使功率不超过500W的要求。
回到问题本身,CPU:3700X的TDP(热设计功耗)为65W。 事实上,如果使用所有核心,使用FPU烤箱时,默认状态在120~130W左右(很多用户都没有那么高)。 显卡:这款RDNA架构的新卡,功耗比之前GCN架构的A卡要好很多。 TGP是225W,实际运行接近225W。
保守估计130+230=360W(其实没那么大),而且除了这两个大的户外区域外,即使其他配件装满了ARGB风扇、装满了内存条、一堆硬盘,我保守估计会是50W(其实没那么大,只是为了方便计算),保守估计整机功耗也就400W多一点。 这个配置的实际功耗确实在350W左右,比较保守的380W就达到顶峰了。 这么看来450W确实够用了。
但我还是建议这个配置使用550W的电源。 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我发现的电源负载与转换率的关系。 横坐标是负载,纵坐标是转化率。 几乎所有电源,无论其效率如何,电源负载与转换率之间都有类似的关系曲线。 这是硬件爱好者之间的一个理论:电源最大负载一半,有利于延长电源寿命,节省电量。 这是因为负载中等时转化率最高,负载高或低时转化率会略有下降。 形象点就是把电源当成工人来对待。 如果负载太低,电源就会觉得工作太简单,不会努力工作,开始偷懒。 如果负荷太大,很容易过劳死。 一半的负载是最有利于他工作的……但是真的如果是50%的话,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如果真的有预算的话,当然50%更好),而且这个曲线表明,负载在70%~80%的时候相对于中等负载来说转化率不会下降太多,所以选择满载的时候买70~80%的电源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推荐550W的电源电源或更大的电源用于此配置。 当然我指的是高品质电源不假。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转化率是怎么计算的呢? 首先我要提一个新概念:认证。
这个认证,钛金、铂金、金、银、铜等等,是转化率认证。 这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转换率或认证实际上与冰箱、空调上贴的节能等级标志相同,但只是能耗认证。 因此,给市场上很多劣质电源标上金牌是没有意义的。 它们仅意味着它们可以节省更多电量。 事实上,电源的好坏与内部材料的性能、电压稳定性、纹波、保持时间等没有直接关系。 评价电源质量的标准。 那些售价百元以上的低端大瓦数电源即使被贴上金牌的标签,用料也远远不如酷冷至尊GX450/550等用料充足的铜牌。
因此,可以计算出转化率。 例如:假设配置的满载为440W。 如果你购买1000瓦的白金电源,半载转换率为92%的话,输入大概是478W左右,这是家里插座到电源的输入功率。 478W,即仪表计算出478W。 但如果你买的是500W青铜型号,满载时转换率接近82%的话,440W功率表会显示536W左右。 两款电源均输出 440W,其中一款实际功耗为 478W,而另一款则为 536W。 这就是高转换率的大电源和低转换率的小电源的区别。
当然,我只提到了转换率,即是否省电。 并不代表电源本身的好坏。 很多金牌劣质电源省电,但其他硬件也不会差……想想我之前的文章。 您将了解如何描述劣质电源。
当然,还有几个大家经常想知道的小问题:
1、很多人说有些显卡的TGP标号虽然不高,而且实际测得的功耗也不高,但是瞬时功耗很大,供电不够大,很容易损坏显卡硬件。 是不是一定要买大电源才能安心?
这是另一个极端。 这种现象在显卡上比较常见,比如原来的A卡/和现在的N卡王。 由于功耗巨大,有时瞬时功耗常常超过额定值,所以经常看到电源专家经常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瞬时功耗达到800~900W,所以650W电源一上就爆炸是用的,但是很多人也告诉某某用650W的配置,但是他没看出他的电脑有什么问题。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大品牌的高端电源中并不存在。 以酷冷至尊V650为例,+12V额定功率为12V*54A=648W,看似难以承受,但实际上可以承受800到900瓦的顶级瞬时功耗,因为厂家会考虑到这一点。 从问题上来说,好的电源都设置了一个安全系数,所以好的电源的冗余度是非常大的,所以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
2.我看到很多电源都是全模组而不是模组。 这是什么意思?
全模组意味着电源和排线是分开的,排线可以自己插,这样可以更好的整理机箱线材。 不过一般同级别的全模块电源自然比非模块贵一些。
非模块均由电源连接,不可拆卸。 它不是一个模块,很难整理电缆,盒子里很乱,但它很便宜。
如图所示,顶部的电源为全模组,底部有直接线引出的电源为非模组。
最后,让我问你一个问题。 有没有推荐的常用电源? 下面我列出一些常见的ATX标准电源供参考。
350W:
450W/550W(市面上大部分配置都有这两个选项,重点):
650W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