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带你学扣子Coze之初识工作流

工作流是一系列可执行指令的集合,用于实现业务逻辑或完成特定任务。它为应用/智能体的数据流动和任务处理提供了一个结构化框架。工作流的核心在于将大模型的强大能力与特定的业务逻辑相结合,通过系统化、流程化的方法来实现高效、可扩展的 AI 应用开发。

想象你要组织一场班级晚会,需要做很多事情:定节目单、布置教室、安排零食、准备音乐等等。如果把这些任务比作 "工作流",那就像老师写了一份详细的《晚会筹备攻略》,里面把每件事的步骤都排好了顺序,比如:

  1. 先让文艺委员收集节目

  2. 生活委员计算需要多少零食

  3. 劳动委员带人布置教室

  4. 电教委员调试音响

  5. 班长最后检查所有环节

这个攻略就是 "工作流",它把复杂的任务拆解成明确的步骤,就像游戏通关攻略一样。现在如果有个特别聪明的 AI 同学(大模型),虽然它知道很多知识,但需要按步骤指挥它做事:先让它帮忙设计节目单,再用它的数学能力计算零食数量,最后用它的艺术细胞设计教室装饰。

这样把大 AI 的能力和具体任务步骤结合起来,就是工作流的作用 —— 就像给你的超级智能助手一个任务清单,让它既能发挥聪明才智,又不会跑偏做无用功。

扣子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画布,你可以通过拖拽节点迅速搭建工作流。同时,支持在画布实时调试工作流。在工作流画布中,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流转过程和任务的执行顺序。

工作流与对话流

扣子提供以下两种类型的工作流:

  • 工作流(Workflow):用于处理功能类的请求,可通过顺序执行一系列节点实现某个功能。适合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场景,例如生成行业调研报告、生成一张海报、制作绘本等。

  • 对话流(Chatflow):是基于对话场景的特殊工作流,更适合处理对话类请求。对话流通过对话的方式和用户交互,并完成复杂的业务逻辑。对话流适用于 Chatbot 等需要在响应请求时进行复杂逻辑处理的对话式应用程序,例如个人助手、智能客服、虚拟伴侣等。

简单来说,

你可以把工作流想象成一条自动化的流水线,就像做汉堡的机器一样。比如说你要做一个汉堡,机器会按顺序完成:放面包→加生菜→放肉饼→挤酱料→盖上面包这些步骤。工作流就是把类似这样的步骤提前设置好,让电脑帮你自动完成。

举个你能理解的例子:比如老师让你做一份历史小报,如果用工作流的话,电脑会自动帮你:

  1. 上网找相关资料(就像在图书馆查书)

  2. 整理成大纲(像整理笔记)

  3. 设计排版(像用模板画画)

  4. 加上合适的图片(像贴贴纸装饰)

  5. 生成 PDF 文件(像装订成册)

整个过程就像有个小助手在帮你完成每个步骤,你只需要告诉它要做什么,它就会按顺序把每件事都做好,不用你手动一步步操作。这样既省时间又不容易出错,特别适合需要重复做类似事情的情况。

而对话流就像你和朋友发微信聊天时的流程。比如你想约朋友出去玩:

  1. 你问:"明天有空吗?"

  2. 朋友说:"有呀,去哪?"

  3. 你提议:"去看电影怎么样?"

  4. 朋友说:"想看哪部?"

  5. 你问:"《流浪地球 2》还是《满江红》?"

  6. 朋友选:"想看科幻片"

  7. 最后确定:"那就买下午 3 点的票啦!"

这种一问一答逐步推进的过程,就是对话流。智能客服、手机里的语音助手(比如 Siri)都是这样工作的,它们会根据你的回答一步步引导,完成订票、查天气、解决问题等复杂任务。就像有个机器人用聊天的方式,带你完成一个个步骤。

节点

工作流的核心在于节点,每个节点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独立组件,代表一个独立的步骤或逻辑。这些节点负责处理数据、执行任务和运行算法,并且它们都具备输入和输出。每个工作流都默认包含一个开始节点和一个结束节点。

  • 开始节点是工作流的起始节点,定义启动工作流需要的输入参数。

  • 结束节点用于返回工作流的运行结果。

通过引用节点输出,你可以将节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无缝的操作链。例如,你可以在代码节点的输入中引用大模型节点的输出,这样代码节点就可以使用大模型节点的输出。在工作流画布中,你可以看到这两个节点是连接在一起的。

想象你要组装一个乐高机器人,工作流就像你组装乐高的步骤说明书。每个步骤就是一个 "节点":

  1. 开始节点就像说明书的第一页,告诉你需要准备哪些零件(比如需要准备马达、传感器、积木块等),这些就是 "输入参数"。

  2. 中间步骤就像说明书的每一页:

  • 比如第 2 页教你怎么拼装底盘(这个就是一个节点)

  • 第 3 页教你怎么安装马达(这是另一个节点)

  • 每个步骤做完都会得到一个成果(比如装好的底盘),这就是 "输出"。

  1. 连接节点就像页码顺序:

  • 必须按顺序做,比如必须先完成第 2 页的底盘,才能开始第 3 页的马达安装

  • 前一步的成果(装好的底盘)会自动传给下一步使用

  1. 结束节点就是最后一步,比如测试机器人能不能动,这里会把最终成果展示给你看(比如机器人成功行走的视频),这就是 "运行结果"。

整个过程就像接力赛跑:

每个选手(节点)负责自己那一段跑道,必须把接力棒(输出结果)传给下个选手,最后才能完成整个比赛(工作流)。

实际使用

就像打游戏闯关一样:

  1. 打开扣子:就像登录 QQ 或微信一样,先进入扣子这个工具。

  2. 找到主菜单:页面左边有个叫【工作空间】的按钮,点它(相当于游戏的 "背包" 界面)。

  3. 进入资料库:在左边菜单里找到【资源库】,点进去(类似游戏里的 "仓库",存各种道具的地方)。

  4. 点击蓝色按钮:看右边会有一个明显的蓝色按钮写着【资源】,点它(像游戏里发光的宝箱按钮)。

  5. 选择模式:这时候会弹出一个选项,选【工作流】或【对话流】就行(工作流 = 自动做任务的流程,对话流 = 设计聊天机器人)。

就像玩游戏选关卡一样,跟着颜色和位置点按钮就行啦!

点击按钮,即可创建一个工作流/对话流。点击确定,创建完成

创建完成后,即可看到刚才创建的工作流。

鼠标悬浮在上面,点击右方的“三个点”即可看到:“切换为工作流”、“复制”、“删除按钮”

点击切换,可以从工作流切换到对话流。

点击复制,会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工作流。

点击删除,即可将刚才创建的工作流删除(注意:删除后无法找回,请谨慎操作)

直接点击工作流,即可看到以下配置界面

我们在配置时,需要添加多个节点,以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

下面我们以大模型节点为例

首先点击下方的“添加节点”按钮,再点击“大模型”按钮,就成功了

这样,还是不能运行的。我们还需要将他们连接起来

鼠标左键,按住这个“+”号,拖到右方的“+”号处。

注意拖动的方向,一定是先执行的节点连接到后执行的节点处。比如我们要先运行“开始节点”,才能运行“大模型节点”

连接成功后的样子:

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啦。

不过它还不能运行哦,还需要修改哪些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更新~

 

文章转载自:https://gwl1554ppni.feishu.cn/wiki/G8YSwgk7MiW7rbkxCLcc35VjnPf
欢迎关注公众号【AI技术开发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