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的股市有几个变量?时间,股价。这是时间轴ict与股价的精简表达,但这种表达就属于混沌学意义的坐标系,而不是经典数学坐标系的原意了,因为坐标轴单位不统一。这在上一章有介绍。
股价有精确数学意义的是最高价和最低价,k线同时表达了两个变量。也就是说,静态的股市可以用三个数学变量描述。
现在利用分形数学建模研究股市,为了简化,往往取收益率这个变量进行计算,实际这考虑的是时间轴与收益率的数学模型,得到的结果是静态三维模型在二维的投影效果,也可等价解读。
基于这种三维或二维环境的拟合数学理论,无法有效的解读股市中的四个现象:
一、混沌态或者说猫态。也就是明天是涨是跌,经典理论并不能给出肯定的、唯一的答案。但经典理论刻意地回避了这个问题。混沌态是混沌数学的一种描述,股市分形维理论已经存在,股市的混沌吸引子是可计算的,说明混沌态实际存在。而猫态,也就是混沌数学的分叉理论,是量子学的概念。这个至少基于四维数学解读了。个人理解,猫态基于的是四维空间数学,而不是四维时空数学。我想,这应该是爱因斯坦晚年大一统物理理论的纠结处之一。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分数维与整数维“,我会试探解读这种纠结,喜欢烧脑的可以关注那一节。我也一样困在里面。描述宏观的、低速的理论与微观的、高速的理论无法数学一统协调。
二、跳空、利好造成的结果无法理论解读。没有理论能说清楚,什么样的情况必须导致高开和低开。国际其它股市大跌,中国这头一样可以涨;一个利好出来,高开,但收盘是跌;有时利好失效,直接低开。这些现象都无法用股市拟合数学理论直接解读。”利好就高开“,”外围涨中国就涨“这是股市哲学,没有任何数学意义,现在需要的是数学的解读。外围涨了,我们跌了,数学理论依据在哪里?我把这归结为股市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随机性,而随机性是数学预测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共振点现象如果不借助神灵,无法以数学方式进行理论解读。按照时间定义,一维的线性时间不可能有周期特征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波干涉才能产生的共振现象。所以,股市趋势图中的时间,实际是时间轴,ict,而非人文意义的时间。
四、经典理论刻意回避的条件性的数学预测性。就算想自圆其说,利用理论本身解读,存在反向思维,如何用正向思维的方式把其表达出来,就会暴露预测环节的条件性。这是客观事实,却被有意回避。现代一些新出的所谓股市理论,依然再走这条老路。那么这样的理论,从数学预测数学定义的股市理论来说,不具备理论条件了,只能做为一种具有条件限制性意义的数学模型参考。如何把这种动态的未来表述出来,还不能利用未来函数,这是未来的指标、理论需要考虑的,对于明天的表达,要板上钉钉一样,提前画出来,不得改动,之后由现实来检验。这样才能回避人为因素在理论上、在结果上搞鬼,这是数学态度,也是未来程式机械化交易必须的基础。
也就是如果猫态是现实,那么就表达出来。把如果怎么样,会怎么样的各种可能提前绘制出来。这种要求,除了增加数学方法的维度,别无选择。勉强用低维度解读,会增加理论解读的复杂性。江恩理论的数学模型不易懂,根本原因就在于是用低维度的方法解决高维度股市数学的解读。
基于以上因素,基于对经典理论扬弃的继承,先提高一个维度试试,看看解读效果。那么这个维度,至少四维。
四维解读股市理论的数学拟合方法
股市的四维时空数学拟合与物理界的四维时空相同在于,为了表述动态,第四个变量是时间轴ict,不是t。t与股价不是一个数学性质,是混沌坐标系;ict与股价也一样不是数学性质,怎么解决这问题。股价与长度如何变成同样的数学性质。简单,放弃单位!股价的变化就是数字的变化,数字的变化就是长度的变化。一元涨到十元,就相当于一米涨到十米,这样股价的变化就是长度变化了。而ict是长度,至此统一数学性质。
为什么数学拟合采用放弃单位的方法,前面几章的解读,你应该已经明白了。
与物理界四维时空不同的是,股市中的时间变量在一个数学模型中,不仅影响
时间轴本身,同时股价也是与时间有关的变量。任何对股价的描述,都附带时间意义的。也就是股市的四维时空数学模型,不仅仅要像相对论一样解决时间轴与其它三维坐标轴单位统一的问题,股市还要解决四维四个坐标轴的单位统一问题。而这次需要单位性质统一的关键并不是长度,而是时间,将四个轴用时间轴将性质统一。股价也是可以用时间表达的线性函数。
那么利用四组不同方向的波(四个互相垂直的波),就可以代表四种不同的变量,以达到四维的效果。由于需要利用现在的趋势软件,我们还得回到二维坐标系中表达这种波的干涉现象。
先想像,在四维的坐标系框架下,在任意一个坐标轴方向做一个基础波,其它三个轴也做同样的基础波,以使问题最简单化。这样不管你有多少种因素,先假设都将性质转嫁到这四个波上了。这里没有直接考虑股价、时间,所以是间接拟合方法。
除了基础波,其它三个波还有什么要求呢?先假设没有其它要求,那么基于简化表达,分别做2倍、3倍、4倍周期的三个波。这相当于每个坐标轴表现一种不同波动率的波,也就是不同周期的波。
如何将四维的波在二维数学坐标系中表达,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经典意义的数学直角坐标系,不是混沌坐标系了。
把问题进一步简化,四个波叠加,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是同源的四个波的叠加。这样才能简单投射到二维的坐标系中。
对这四个波现在开始进行干涉叠加,效果可想而知,但股市趋势图中的波浪出来了。要求不高的话,这已经很令人兴奋了,至少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了。
现在假想,每个股票都存在着不同的周期,也就是江恩所说的,每个股票具有自己的波动率,那么几千只股票,就是几千个不同周期的这种波,这些波叠加在一起,就是大盘。这个表述是正确的,也是江恩没能表述明白的原因。这种解读理论,尽管说明了道理,没有预测意义。加上四维思想,预测意义就出来了。
随便一只股票的周期或波动率是多少?有解吗?(周期的倒数就是波动率,现在介绍江恩理论的,把江恩的波动率说的江恩自己都没想到,与江恩理论没关系。下文不再注解。提到周期,也就是提到波动率。)
这在江恩的年代,是无解的。至少,他想象出来,但解不出来。他解读不清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不想表达,当时数学、物理理论条件不具备。但随着物理对波基础性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代,这个问题可以有解。这是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我暂时没时间顾及,但本书中隐晦提到了。波动率并不是唯一解,而是在不同趋势下,不同波段中,波动率是不同的。这与大多数人的提法,固定的波动率相冲突!有了这种思想,再把四维理论做为基础,那么,解读效果会更加直观。对于会看书的人,应该可以发现这个研究方向。
假设我们不嫌麻烦,把几千个这个的股票的波动率都计算出来,那么叠加起来,真就是大盘的样子。
这是以后的工作,不是现在这个理论基本的研究方向。
这算意外收获,虽然不是四维理论暂时的研究方向,但解读了江恩当年解释不清的波动率,他只要把价格、时间的单位放弃,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就可以有这种数学表达。这种思想与我这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理论产生的方法是一致的,用纯数学的拟合方式进行拟合,拟合的数学要素甚至与要拟合的对象无关。
为使问题简单化,把几千个波叠加,暂且放下,我想解决的仅仅是四个不同方向、坐标轴又互相垂直的波在一起叠加的效果。虽然简单,但却是四维的意义。
用上述方法,未产生明显的与现实趋势的拟合现象。这至少说明,这四个波的特征之间还有某种数学关联,而不是无关联。
现代物理界发现,”对称性“普遍存在,用波表达就是同起点、同周期的一个正弦波,一个余弦波。时间的波动性,我们是看不见的,基于时间默认定义,其波动性被转嫁给别的坐标轴。i代表其在三维之外的第四个坐标轴上,那么四个波中,至少这个波与三维中一个坐标轴上的基础波对称存在。
定义出这个波,是一个飞跃。
还有这两个波有什么特征呢?
改变周期,拟合比对,这个过程是枯燥无趣的。
直到得出最后一个拟合波动周期的数据参数,七桥时间场波指标的雏形终于出现了。
四个波中的一个正向波,与其它三个波的叠加,会产生三种情况;一个反向波会与其它三个波叠加产生三种情况。也就是这种叠加产生的是六种可能性。
起初,我吃饱撑的,把这六个波再继续叠加成一个波,结果波动的数学世界变得平直了,成了一条线。
为此,困扰了一段时间,是不是研究方向错了?好在坚持,好在看书,看书才真能改变未来。
“1736年29岁的欧拉向圣彼得堡科学院递交了《哥尼斯堡的七座桥》的论文,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开创了数学的一个分支――图论与几何拓扑。也由此展开了数学史的新进程。”
我重新按原来的方向进行拟合研究,”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次用到理论研究上了。我放弃最后一次叠加,直接显示六种叠加现状,我赫然发现,行情就在这渔网般的波动中穿梭。
我想到在等棱十四面体上面爬行的蚂蚁,蚂蚁这回要到波上来爬了。
我们也可以走,那么这些波就变成了桥。要求与七桥数学问题一致,沿着时间正序前行,只有一座桥可以走,在交叉点处选择换桥或不换桥。就这么简单,就可以解读行情了。
四维理论终于用波的叠加的方式,在二维经典坐标系中表达出来!
四维理论还需解决的数学思想障碍
建立拟合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就是,放弃单位。我在介绍金字塔的数学模型的时候介绍了这种方式。也就是一年等于一度的概念你要试探性的数学性的接受,否则没法理解江恩理论。东西方所有大一统的数学模型的前提之一就是放弃单位,这仅仅因为便于数学的等比例换算。
线是一维,折线就是二维,股市趋势图中的波浪本身就是二维。它本身由于分形的客观存在,就需要用增加维度来解决它的细致性描述问题。用收益率简化股价
的变动,并不影响分形性质的存在,并未降低维度。
时间本身就具有三维或四维的数学意义。(这在上一章讨论过,是纯数学化的概念,与人文概念的时间意义不同)。
如果股市数学意义的共振点确实存在,那么数学上,这是一个波与另外一个波或多个波互相干涉的现象,才会有共振。这个看不见的波浪,与实际波浪公用二维混沌坐标系。要解读共振点的数学原理,就必须增加一个甚至几个这样的隐形的波浪。
趋势图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隐含的共振点特性上看,都说明它具有波的数学性质。而完整准确的表达水波的动态需要利用至少四维时空。现实的水波,需要用三维照片表达波浪的静态,增加时间变量才能很好地用四维时空表达波动的动态。
也就是股市有形、无形的波浪要想准确表达其干涉结果,描述其动态,那么至少需使用四个坐标轴。
利用数学模拟试探,为准确表达波的动态,也需至少选择四维时空的数学原理。无论三维的,还是二维投影性质的,都不能全部表达波的性质。对于四维或以上维度的情况,利用小一级或更小的维度数学解读,一是会很麻烦的描述,二是存在数学片面性。会遇到股市经典理论遇到的同样的数学麻烦。这也是几千年数学发展,用低维度解决高维度描述遇到的难涩问题一样。
解读三维的运动就是四维时空。股市四维时空理论就是解读三维波的运动状态的精准描述,暂时先说至少具有解读性,预测性需继续寻找规律性的因素。
另外,数学方面需进行一点探讨。
要素多或维数多的性质,通过坐标轴转移性质,如果将本身性质线性简化,就会把其它性质转移给别的要素或维度或坐标轴。这个数学前提是否成立,我无法证明,是一个理论猜想,而且我在用结论。但在数学使用过程中,具有解读的合理性。
时间就是被转移的主要数学量,它包含了所有要素简洁化以后,多出来的要素性质的被动接受。而由于它的原始定义,在不用时间轴代替的情况下,又逼迫它把这些性质转嫁给别的关联要素。也就是它本身规定是线性矢量一维,不能完全反映它被转移来的其它要素的性质。时间本身多少维度,只与未能表达出来的要素有关。从数学性质来讲,它不是一维矢量,但我们规定了这个数学变量的这种一维性质,所以它充满矛盾,充满秘密。它实际是与其一起关联研究要素不能表达的所有性质的综合。因此它本身从数学意义说就是多维。
也就是数学可以产生无限维度,只要其中一个维度是时间,那么时间就弥补所有缺失维度的性质。这也就是:一系列相关数学变量如果其中一个要素是时间,其它多少个要素都不重要,只要考虑要素有缺失,缺失要素性质全部由时间反映。所以时间这种数学性质达到无限宽泛的范围,从而,它本身就已经是事件本身的数学
映像。这种情况,时间就等于其它要素。所以有时间参与的考量变量的方法,总会看见平方、正方。这也是江恩正方客观存在的数学解读基础之一。
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太极的鱼眼都是利用伪维度的方法,解决低维度表达高维度的方法,关键在于180度的转向。这些是几何方法。而平方、正方是代数方法。等效!(我们看到的正方的例子会发现,那里并不见得是几何意义的正方,而是代数计算出来的结果。)
二维经典坐标系中的波,通过增加时间,就运动起来,能表达三维波的数学性质(三维,照片,静态),或者说是二维波的运动(二维,动态)。经典数学坐标系中的波是二维的,而一旦其中一个坐标轴被时间代替,就衍变成三维的体系。但波的运动表达实际是四维的,是录像状态的波,所以需要提高维度。提高维度,导致看不见的波被引入,形成了干涉效应。
无数的二维短弧线的转向,就如穷举法分割圆计算π一样,波就可表达精确的数学意义的圆。这是你不经意的波的数学秘密之一。所有有关圆的理论轻松被转移给波。这种利用无限表达有限的穷举法,开创了波,开创了低维度解决高维度的简单等效数学方法。这个数学秘密,稍加引申,就会最终促成维度概念的产生。
圆提高维度到三维,变成球,提高到四维就变成超球,这个时候就很难几何表述了,逼迫用低维度解决高维度的方法进行复杂的解读。而波不存在这个问题!跨维解读,非常方便。而且波还不存在原始数理模型覆盖性的死角问题。由于小数点
可以被方便利用,波可以做到对质数的无限接近表达。
发明波的人,至少预见了他之后300年数学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被隐匿了。就如特斯拉、达芬奇的一些内容一样。好东西,真的都在书里吗?至少这样的书我们往往无缘得见,只能自己思考。
西方人教我们留了一手,这可能是波怎么来的无法追踪的原因。波数学意义太大了,这涉及用数理方法解决宗教思想数学大一统的关键,其数理意义已经超越金字塔。发现波的人,当时就意识到他同时开创了未来两种极端的数学世界。但开创未来的人,往往就像特斯拉一样被信息蒸发了。
这一节内容,是四维股市数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在前面章节或多或少均有解读。要击倒四维理论,只需击倒以上数学基础。但如果不能否定,四维股市数学基础就成立了。
基于四维的股市数学拟合解决了什么问题
拟合股市趋势图,用什么样的波来表达呢?这是最基础的问题。
为了阅读方便,你需再看看书中第一页的趋势图。
找到一个相对的低点,画拟合原始波,然后进行叠加。股市趋势图中,波的干
涉作用就找到了。
通过对比观察,如果起点是低点,那么高点可能出现在另外一条叠加波所指示的波动高点时间附近。这两个波交叉的位置,就是趋势图中的小一级拐点的时间附近。
这个发现让我联系了两个数学基础。混沌数学的分叉;数学的七桥问题。
混沌数学的分叉原理实际就是薛定谔猫的另外一种数学表达。叠加的波动图,每个交叉点,后面都是两个分叉,这很好的解释了非涨即跌的状态。只有顶底位置处,别无选择。这对于股市来讲,是最好的特征描述。
而七桥问题给我的启发是意想不到的。基于七桥的启发,我开始在顶底之间的渔网中寻找可以走的桥。
把所有的交叉点画垂线与趋势图对应,我发现每个交叉点都在小一级的时间点附近。这意味着什么?
从叠加图的低点开始,向上走,并不是顺着这个波走到顶,而是在某个与其它叠加波的位置,发生“换波”效应,我实在没有更好的词来描述这个动作。之后,会沿着换了的波继续走,再换波,直到走到顶。
这是我发现的第一个数学拟合特征。有了这个特征之后,学会了“换波”走,
那么可见的趋势图在换波位置不断地发生着小的转折,行情就被表达出来了。
这种效应,与在等棱十四面体棱上爬行的蚂蚁遇到的情况一样。蚂蚁在几何体每个端点遇到三种可能性,涨跌与平衡。而这六组叠加波看似每个交叉点后面都只有两种可能性,实际存在第三种。
这就需要关注那两组弱化的叠加波了。如果你通过弱化的波向前走,那么大盘就会横盘振荡。
由于大幅跳空低开和高开的存在,我看到了另外一种“跳波”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你会忽然间跳到另外一个波上,就像量子效应,没有时空限制,同一时间点,你已经同时在两个位置了。对于解读趋势来讲,就当什么也未发生,你跳到的那个波上,继续往前走就可以了。(同一个时间点还包括昨天收盘和今天开盘算同一个时间这种情况。)
用等棱十四面体上的蚂蚁解释,就是它突然从棱上滑落,掉在另外一个棱上。
这六组叠加波,经过不同涨跌、调整行情的试验,从解读角度来讲,能够解读盘中诸多现象。由于使用的理想的整数周期波,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以往经典理论解读方面的理论尴尬,用这个数学模型基本全部解决!
一、直观解读基于趋势的涨、跌、横盘、跳空高开、低开这四种可能性的简单描述,暂时未发现具有特征意义的特殊数学情况。有意义的时间两点之间依然存在涨跌未判的尴尬,但是,只要放大级别考量,不影响大一级的趋势性了。至少可以用下跌时间、上涨时间来表达行情趋势性了。如果现实逆趋势发生,不会是趋势性行情,而是b浪底、b浪顶、顺势调整浪情况。
二、解决了未来猫态客观存在的解读问题。不用蒙,直接告诉你1种、2种、3种、4种未来可能性的直观表达。从简单分形看,未来就这4种可能性,已经不是上文分析经典理论的时候那么复杂的可能性了。(细节实际还有更多种可能性,但四种从这个指标的数学原理及覆盖性考虑,是大概率事件。这是我说理论还需进一步发展到多维的原因之一。)
三、解读了蚂蚁在等棱十四面体上发现的三态问题,而立方体的运动,就是四维。与理论预期相符。
四、解决了未来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数学解读问题,至少看出来只有在特定的、极端的指标波的顶、底情况的解是唯一的(在行情中这不一定是最高的顶或最低的
底),其它情况这个桥的路径面对未来不是唯一解。
五、解决了明天不可预测的数学解读问题。上哪座桥,不是预测可以规定的。需要跟随(江恩跟随的数学意义),根据现实情况才能确定实际上了哪座桥。一旦上桥,在到下一个时间点之前,只有一个因素存在跳下桥的可能性,那就是跳空高开或低开。盘中也会出现这种跳桥现象。这种随机性,利用拟合数学方法,暂时各种理论无法解决预测问题。只能关注最终落点。
六、减少了预测计算结果的个数,这相当于提高了未来趋势拐点的预测的成功率问题。行走过程中你只有三条路可走,加上“跳波”现象的存在,你只有四条路可以走。这是基于数学统计基础上的确定性。在考虑误差可接受的情况下,暂时未发现其它的路。
尚需完善理论减小误差,以发现是否可以确认不存在其它解读可能性。
这六组波是四组波产生干涉后的直观图像,也就是解读的是四个不同特征的波。代表的是四个有时间要素特征的波的干涉,是四维数学表达。这是通过二维的坐标系解决四维现象的解读方法。
在研究试验的过程中,对照了等棱十四面体上的蚂蚁的运动,这也就意味着解决三维物体运动,也就是四维数学问题。
“跳波”现象实际是其它维度的现象在四维的影响,就像牛顿理论中的常数遇
到的问题。这需要更高维度来解读,或者称其它因素来解读。这可能是外围的影响、政策的影响、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影响等等,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只要可能导致低开或高开的因素,都可用这个跳波现象来解读。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从数学解读来讲,既然已经发现这个现象,可以数学利用,至少解读股市的时候,要考虑到存在这种数学因素。
这是用纯数学拟合的方法来解读股市现象,在解决股市预测数学基础理论关于解读、预测、操作环节的界定问题同时,解决了经典理论中无法解读、不敢直接面对的股市现象。
波与股市,这两者之间除了数学关联,没有任何其它关联!这是一种数学拟合方法而已。
为何会联想到七桥理论?这里面的思路就是前四章引发的数学思考!
你是否发现西方人提的百年、千年才能解决的数学题,往往有别的意思在里面。他们出题的时候考虑的真的仅仅是数学吗?
拉格朗日点让我悟到轮中轮的使用方法;七桥问题让我想到股市的路径选择;金字塔让我看到了经济泡沫的伸缩运动;这些关联,都仅仅是因为数学,放弃单位的数学拟合方法。
影响股市的因素有很多因素,也就是能形成现在股市趋势图几何模样的数学主
要因素到底有几个?
经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一定是四个因素,否则四维是怎么来的?
这实际就是数理介入人文导致的可怕的思想惯性后果所产生的误解。
从数学的角度考虑,这个因素可以是n种。对于股市趋势图来说,除非你证实了主要因素就有四个,否则,就是n个影响因素。但是数理介入人文的逻辑,以及刚才的数学模型结论,会导致你直接认为股市就是四个影响因素,从而放弃进一步的探索。
这个四维数学模型是假定股市有四个主要数学因素,且与时间轴、空间的四维时空形成数学的对应拟合关系,那么我们用这种四维时空的数学体系,来解读股市。当然,一些要素的影响会折射对到第四个坐标轴或要素上,但并不意味着影响股市的因素仅仅四个。
如果基础的波选择为更多个甚至无数个,这些波的叠加才是真正的数学拟合结果,但依然还是解读四维的时空观的数学。
个人以为,影响因素绝对不是四个,但主要因素可能是四个。鉴于弦理论的数学结论,其它因素应属于卷曲维的范畴,微量影响,这样就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一种基于现有数学结论的数学推理。你若证明出有第五个主要因素,那么这么四维理论就不够用了。
如果未来发现还有更多的主要因素,与四个变量的影响同样大,那么四维理论就可以被部分否定!需要继续提升维度,以达到精确的解读目的。
理论的产生的古典方法都是基于可观察数据的数学统计分析。这种四维理论产生理论的方法,与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的方法有类似的地方。就是借鉴了先有数学结果,再去证实。现在这个理论至少在与趋势图的对应中,找到了时间数学拟合的证据。
刚才的数学模型,利用波的干涉解决的是时间共振点的解读问题,那么点位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