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奖”2021未来科学大奖公布:袁国勇、裴伟士、张杰、施敏获奖,总奖金300万美元...

来源:学术头条

中国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9 月 12 日正式揭晓 2021 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

香港大学袁国勇、裴伟士获得生命科学奖。

获奖理由: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杰获得物质科学奖。

获奖理由:奖励他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暨电子研究所施敏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理由:表彰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 

获奖者详情

袁国勇,1956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广州,医学微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霍英东基金教授(传染病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主管、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袁国勇 1981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1982 年进入基督教联合医院工作;1987 年起在玛丽医院进行微生物学研究;1989 年进入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工作;1998 年获得香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0 年担任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所所长;2001 年担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2005 年受聘为香港大学霍英东传染病学教授,并出任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2007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 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2019 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裴伟士,临床及公共卫生病毒学家,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毒学讲座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谭华正基金(医疗科学)教授。裴伟士教授合作领导在香港大学的世界卫生组织流感 H5 参考实验室,以及领导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

裴教授于 2006 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院士;2007 年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团勋章;同年在马来西亚 Akademi Sains 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2008 年在香港获得银紫荆星章(S.B.S.);2015 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2021 年获得约翰‧狄克斯加拿大盖尔德纳全球卫生奖。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共产党第 17 届、18 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

张杰教授于 1988 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8 年期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 年 1 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 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 年 11 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教授在 X 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他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 TWAS 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奖项。

施敏,1936 年出生于南京,美籍华人。现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台湾工业研究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1991 年获得 IEEE 电子器件最高荣誉奖(Ebers奖);2017 年与 Gordon E Moore(摩尔定律之父)共同获得 IEEE Celebrated Member(尊荣会员)称号,目前全球仅 10 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包括 1973 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Leo Esaki、2000 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Herbert Kroemer 及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George E. Smith。

施敏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微电子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器件专家和教育家,是非挥发 MOS 场效应记忆晶体管(NVSM)的发明者,在金半接触、微波器件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技术等领域作出了奠基性、前瞻性和开创性的贡献(2017 IEDM Plenary Awards评)。施敏先生发明的非挥发 MOS 场效应记忆晶体管(闪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集成电路产业主导产品之一,是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IC 卡、数码相机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还促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和固态驱动器等技术的发展。因此项发明,他已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提名。

施敏先生在微电子科学技术著作方面举世闻名,所著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学》(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工程及应用科学领域最畅销的教科书之一,曾被翻译成 6吧种语言,销售超过 600 万册,引用次数达 47500 多次,有“半导体界的圣经”之称。

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 100 万美元(约 650 万元),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大奖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在奖项评审过程中,有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未来科学大奖简介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 2016 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官方网站:http://www.futureprize.org/



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 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 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 主要在包含中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 100 万美元(约 650 万元),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2016 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 20 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2020 王振义 张亭栋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冯小明 周其林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
2020 彭实戈

这些为全球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之光”正在用自己卓越的科研成果极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以理性的科学思想激发创新生态及科研动力,以求真求知的纯粹精神引领青年科学工作者探索世界。

未来科学大奖是怎样评选的?



谁能提名未来科学大奖?是否可以申请或机构推荐?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根据《未来科学大奖章程》,未来科学大奖各奖项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长为 5 年。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奖标准是什么?

  • 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 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 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如何保证未来科学大奖的公平、公正、公信?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

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不记名投票确定。同时邀请高西庆教授担任监督委员会主席,监督整个评奖过程。




中国是人情社会,如何避免人际关系影响?

秉持“信誉高于一切”的原则。评审过程中,科学委员第一次看到被提名人名单时,即应对自己是否有利益冲突做出披露。其中利益冲突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友关系、项目合作关系、商业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及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性的其他关系。披露的具体程序由管理委员会制定,由监督委员会监督执行。

对于与评审工作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该委员是否需要在评审中回避及放弃投票权。此外,科学委员在任职期间及卸任后2年内必须放弃成为奖项候选人的资格。

评选过程及提名人选可否对社会公开?

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 50 年。

想要了解更多未来科学大奖内容,请访问未来科学大奖官网:

http://www.futureprize.org

推荐阅读

重磅!DLer-计算机视觉&Transformer群已成立!

大家好,这是计算机视觉&Transformer论文分享群里,群里会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Transformer前沿论文解读及交流分享会,主要设计方向有:图像分类、Transformer、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点云与语义分割、GAN、超分辨率、视频超分、人脸检测与识别、动作行为与时空运动、模型压缩和量化剪枝、迁移学习、人体姿态估计等内容。

进群请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如Transformer+上交+小明)

???? 长按识别,邀请您进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