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算法之美》有感
算法这个词,是最近这几年越来越热的一个词,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概念背后,都离不开一个算法。
我记得有一个很流行的故事,说的是某个大哲学家让他的两个弟子去一片玉米地里,分别找一个最好的玉米带回来,条件是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而且一旦选好就不能再选了。于是有一个弟子很快的选了一个,但是发现其实还有很多更好的玉米;而另外一个弟子因为怕选错,一路纠结,最后走完整个玉米地却空手而回。这个故事反映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在做某些选择的时候,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选项全部考察一遍再做决定。那么,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对候选项的考察,而做出选择呢?现在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答案,那就是37%。这个就是最优停止理论。
当然,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关于这个最优停止理论,其实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37%这个数字。比如37%的前提是你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不会被拒绝,但是如果又被拒绝的可能,怎么办?37%还有一个前提是你不能回头选择已经考察并淘汰了的选项,但是如果你可以回头选择之前考察过的选项,那又该怎么办?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难点在于,你打算考虑最多多少种可选方案,这个数字将决定37%这个节点的位置。比如在租房案例中,你首先要确定自己最多打算看50套还是100套房;在招聘的案例中,你打算最多考察多少个候选人;如果用在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候,你要确定自己打算最晚什么年龄一定要结婚。这些变化相应采取的策略都有不同,在《算法之美》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论述。
需要明白的是,我们不能指望有了这个37%,我们今后再面临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一定能得到最优解,因为这里面还是有个概率的问题。算法并不保证你一定能得到最佳结果,它只是告诉你得到最佳结果的最大概率应该怎么做。它的作用是,下次你被人牵到一片玉米地前的时候,不至于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