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时期,笔者曾是一名深度游戏痴,每月几百块生活费的省吃俭用下来买PS2,甚至还还主持了贝里克物语汉化…相比如今桌游、手游横行的时代,笔者生活的时代,TV游戏在老一辈人眼里视为异端,然而确是国内TV游戏的黄金时期,各种游戏论坛,A9VG,日攻,S1,火花天龙剑,…
走上工作之路后,虽然PS3,PS4也是早早入手,然而和曾经喜爱的游戏渐行渐远,时间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自己喜欢的游戏越来越少,PS3,PS4玩的游戏屈指可数,不超过3款。
人到中年被如同紧箍咒般的工作、家庭、琐事围困,能入手《黑神话:悟空》,如今也算得上是一大奢侈,更是一机缘巧合。和多数家长一样,笔者也是被教育问题折磨的一员,怎么解决代沟问题,孩子不愿意沟通问题…那就从培养共同爱好开始吧,试试单机游戏?
周末回家,看见儿子在看《西游记》。
我问少年:“黑神话:悟空,这个游戏听说过吗?”
少年:“看过,我同桌就在玩,不过你肯定不让我玩。”
看得出来,少年对这个游戏有好奇心,我说:“那下午,我带你去看看。”
少年:“真的!?”少年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我的不可思议。
我:“你先把作业做好,做完”。
少年:“好!”,说完利索地开始做作业,居然能这么高效的执行力!
做了一半,少年:“老爸,你真的会带我去?”
我:“当然,我说话算话”。
其实我心里只是带着他去试玩一下,是否真的买下PS5和游戏,我心里没有底。
最近一次还是十年前去的那家游戏店,如今依然孤独地留守在故地,周围的门面早就面目全非,而这家店,依然和10年前一样,game home的门头依然如故,老板还是原来的老板,只是沧桑了几分。
我:“老板,试玩下黑神话。”
老板:“哟,好久没来了啊”
我:“是啊,故地重游了”
毫无悬念,试玩过后,被开局战斗和画面惊艳到了,尘封的执念被重新点燃,果断买了下机器和游戏。
原本我以为,如今我这般年纪,早早加入了手残行列,但执念如此之强,勤能补拙,适应了基本能和少年持平,在攻略过程中,我和少年打法各有千秋,我偏重于研究BOSS攻击特点出针对性打法,少年则是微操流,有讨论、有争吵、有参谋、有鼓励,卡关的时候,两人会反复复盘,查攻略,看别人怎么打,每次攻略成功,欢呼、相互击掌…
终于在1个月后,还剩下最强隐藏BOSS杨戬和大圣残躯,卡了1天。
我问少年:“要不要先达成一周目再说?”
少年说:“那怎么能行呢,我要拿三尖两刃枪试试手,说什么也要打过去!”
我心想,就这种对目标的执念,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难度确实摆在那里,研究了各种打法,芭蕉扇、无量蝠控,石头人抗揍流……曾经的老玩家如今已然成为手残党。还是得靠年轻一代,周日的早上,在客厅兴奋的说,卡住了卡住了,二郎显圣真君,哪里跑!
顺利达成第二结局,拿到了大圣的记忆,从此天命人再也不用遵循天命带上金箍,走上自己的未知之路。
以上小故事,是这些年来,这么多年,和孩子很少能超过2句以上对话,游戏带给我的喜闻乐见…这都是我始料未及,不禁暗自欣喜——自己和孩子能有共同语言,悟出一个道理,两代人之间宜疏不宜堵,求同存异…我相信这会成为多年后孩子和我津津乐道的回忆。
游戏过后短暂兴奋,我依然要投入到中年人的轮回——工作,不断工作中,孩子要投入到少年的轮回——读书、学习,不断读书学习。
给孩子讲解一张数学试卷的时候,我打了个比方,这计算题不就是小怪吗,用轻棍平A就可轻松搞定,填空题——精英怪,选择题——头目,应用题那就是妖王了,其中最后一题就是关底BOSS。要怎么解题打怪,那不就要练级,攒技能点,劈棍(代数)、立棍(线性代数)、戳棍(几何)、定身法、变身、葫芦、药丸、装备……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再也不担心怪物——考试了。
二周目第一关火照黑云,20分钟就过去了
我问孩子:“为啥二周目打的这么从容镇定,轻松搞定?”
孩子:“一身大圣装备上路,能不轻松吗”
我哑然失笑想起寅虎的台词——一身破烂,怎敢上路!敢情这一路都是要饭、连滚带爬过来的……等等,西游记师徒四人,九九八十一难,不就这么过来的么!
我们都豁然想明白一个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罢,我们不都是在践行自己的“黑神话”吗?前方永远有未知,为何有些人走在前面,后面的人只会看到他们闪亮的背影,全然不知他们付出的代价,或许他们早就轮回了一遍,而自己还在别人的轮回之前……
我问孩子:“你们班玩黑神话的同学,数学考的怎么样?”
少年面露难色:“我们班三个人玩黑神话的,我考了88,其他2个86,87”
我:“那要给你点赞了”发自内心的点赞。
你我皆凡人,生活在这尘世间,时间是公平的,花多少时间多少付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时间,除非是天才。我相信多数人是凡人,包括我和少年。这些道理,他已经有些懂了……
嘻嘻哈哈,是一种活法
闲云野鹤,是一种活法
玩世不恭,是一种活法
忙忙碌碌,是一种活法
跌宕起伏,是一种活法
五味杂陈,是一种活法……
我很高兴,少年在黑神话中,很坚定地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达成最好的结局。在他的意识里,已经有了原始的能量守恒的思维模式了——用时间满足欲望,用更多时间交换更多结果。
一周目结束,我对少年说:“我们都做“自己的天命”人。”命运不在于注定,而是在于选择,他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比我当时有更多的选择。和黑神话意一样,结局无所谓好坏,其实都是选择而已。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天命,就如弥勒所说,天命人天命人,可命若由了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