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是一项旨在评估美国成人和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的研究计划。该调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结合了访谈和体格检查。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负责为国家提供健康统计数据。
NHANES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并作为一系列针对不同人口群体或健康主题的调查进行。自1999年以来,对美国的人口健康状况进行了更为定期的调查。每次调查中,来自美国约3000个县中30个选定县的约10000名参与者被要求在移动检查中心(MEC)参加家庭访谈、随后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测试。
NHANES访谈包括人口统计,社会经济,饮食和健康相关问题。检查部分包括医疗,牙科和生理测量,以及由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进行的实验室测试。
一、2023年NHANES文献预览
本周PubMed数据库“标题/摘要:NHANES”搜索发现,共发表30篇NHANES论文。
1.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一)
文章题目:美国成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社会、行为和代谢危险因素和种族差异:一项观察性研究
研究目的:在美国,黑人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其他种族和族裔群体。研究社会、行为和代谢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相关程度,以及在考虑这些因素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种族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持续存在。
数据来源:1999年至2018年NHANES(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年龄在20岁或以上的50808人的全国代表性样本。
方法:在每次NHANES调查中使用标准方法收集社会、行为和代谢因素的数据。通过与国家死亡指数的联系确定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并随访至2019年。
结果:在平均9.4年的随访中,确认了2589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年龄和性别标准化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黑人参与者每10万人年484.7例死亡,白人参与者每10万人年384.5例死亡,西班牙裔参与者每10万人年292.4例死亡,其他种族组每10万人年255.1例死亡。在对所有测量的危险因素同时进行校正的多重Cox回归分析中,一些社会(失业、低家庭收入、食品不安全、缺乏住房和单身状态)、行为(目前吸烟、缺乏闲暇时间体育活动、睡眠时间<6或>8小时/天)和代谢(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与CVD死亡风险显著升高相关。在分别调整这些代谢、行为和社会风险因素后,黑人与白人受试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危险比分别从1.54 (95% CI, 1.34至1.77)降至1.34 (95% CI, 1.16至1.55)、1.31 (CI, 1.15至1.50)和1.04 (CI, 0.90至1.21)。
结论:在调整了行为和代谢危险因素后,美国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黑白差异减小,并在调整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后完全消失。
2.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二)
文章题目:环氧乙烷暴露与COP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来自NHANES 2013-2016的证据
研究目的:环境暴露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环氧乙烷(EO)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然而,EO暴露是否会增加COPD的风险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EO暴露与COP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在这项横断面研究中,分析了2013年至2016年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2243名参与者。
方法:参与者根据log10转化血红蛋白加合物(HbEO)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采用改进的Edman反应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HbEO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和亚组分析来评估EO暴露是否与COPD风险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HbEO水平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一项中介分析,以估计炎症因子是否参与了HbEO对COPD患病率的影响。
结果:COPD患者的HbEO水平高于非COPD患者。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log10转化的HbEO水平与COPD风险增加相关。[模型II中Q4 vs. Q1: OR = 2.15, 95% CI: 1.20-3.85, P= 0.010,趋势P= 0.009]。此外,HbEO水平与COPD风险呈非线性J型关系。此外,HbEO水平与炎症细胞呈正相关。此外,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介导了HbEO与COPD患病率的关系,介导比例分别为10.37%和7.55%。
结论:这些发现表明EO暴露与COPD风险呈J型相关。炎症是EO暴露对COPD影响的关键中介。
3.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三)
文章题目:适量硒可减轻成人镉和铅引起的肺功能损害: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研究目的:据报道,硒(Se)对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具有拮抗作用。然而,硒是否能预防镉和铅的肺毒性,目前尚无流行病学研究。
数据来源:数据收集自2011-2012年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周期。
方法: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FEV1)和FEV1/FVC评价肺功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Cd、Pb、Se浓度。采用线性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和基于分位的g计算(qgcomp)来评估Cd和Pb与肺功能的个体和联合关联,以及硒是否改变了这些关联。
结果:在调整后的多金属模型中,每增加1个单位,Cd、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下降76.437 ml (95% CI: -110.928 ~ -41.947)、42.719 ml (95% CI: -84.553 ~ -0.885)和0.012 ml (95% CI: -0.016 ~ -0.007)。同时,铅浓度每增加1单位,FEV1降低9.37 ml (95% CI: -18.61 ~ -0.13)。此外,我们发现硒与肺功能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最低四分位数的参与者相比,第二四分位数硒组的参与者FEV1和FVC增加最多。Qgcomp模型还显示,有毒金属混合物(Cd和Pb)与FEV1和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此外,我们发现,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铅和镉与肺功能的负相关首先随着硒水平的增加而减弱,但当血硒浓度达到最高四分位时又被加强。
结论:结果表明,适量硒可减轻Cd和Pb对肺功能的有害影响。
4.中国学者文章介绍(四)
文章题目:美国人群中饮食炎症指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目的:关于饮食炎症指数(DII)与死亡率之间的潜在关系的研究有限,特别是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个体中。本研究旨在探讨DII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个体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1999-2018年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数据,最终纳入4370名参与者。
方法: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调整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协变量的关系。利用Cox回归分析和限制性回归立方样条分析来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中DI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DII评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此外,仅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中,较高的DII评分与死亡风险升高显著相关,而在未感染人群中未观察到这种关联。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的进一步分析显示,DII评分作为一个连续变量与调整后的全因死亡率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特别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II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并且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的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因此,DII可以作为美国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风险分层的有用工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这些发现的潜在机制和潜在临床意义。
5.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五)
文章题目:成年期体重快速和过度增加的BMI轨迹与骨质流失有关:来自NHANES 2005-2018的横断面研究
研究目的:已有研究调查了体重变化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但结果存在争议。在这些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人一生中体重的变化。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并调查终生体重指数(BMI)轨迹与骨质流失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从2005-2018年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中选择5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
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采用标准BMI标准,正常者<25 kg/m2,超重者25-29.9 kg/m2,肥胖者≥30 kg/m2。使用潜在类别轨迹模型(LCTM)来识别BMI轨迹。拟合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不同BMI轨迹与骨质疏松或骨质减少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9706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中,我们确定了4种BMI轨迹,包括稳定(n= 7681, 70.14%)、轻微增加(n= 1253, 12.91%)、由增到降(n= 195, 2.01%)和快速增加(n= 5777, 5.94%)。与稳定轨迹的个体相比,快速增长轨迹的个体患骨质疏松症(OR= 2.25, 95% CI 1.19-4.23)和骨质减少(OR= 1.49, 95% CI 1.02-2.17)的几率更高。这种关联仅在腰椎中发现(OR= 2.11, 95% CI 1.06-4.2),而在股骨颈中没有发现。在早期(10-25年前)体重变化中,保持肥胖和稳定体重似乎对骨质疏松症(OR= 0.26, 95% CI 0.08-0.77)和骨质减少症(OR= 0.46, 95% CI 0.25-0.84)有保护作用。同时,保持早期稳定和超重与骨质减少的几率较低相关(OR= 0.53, 95% CI 0.34-0.83)。最近(10年前至基线)体重变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
结论:成年期体重的快速和过度增加与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相关。但这种联系因骨骼部位而异。在早期阶段保持稳定的超重和肥胖可能对骨骼健康有潜在的有益影响。
6.中国学者文章介绍(六)
文章题目:肝酶介导醛类共同暴露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的关联
研究目的:醛类物质是公认的影响脂质代谢的环境毒物。例如,丙烯醛被发现只会增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他醛是否也与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相关,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
数据来源:这项横断面研究分析了来自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2013-2014)的数据,以确定血清醛、肝酶和HTG之间的关系。
方法:血清醛包括巴豆醛(CRAL)、丙醛(3AL)、丁醛(4AL)、戊醛(5AL)、异戊醛(I5AL)和七醛(7AL)。肝酶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 -谷氨酰转移酶(GGT)。HTG定义为空腹TG水平≥1.7 mmol/L。采用加权分位数和回归(WQS)和贝叶斯核机回归(BKMR)对醛类共同暴露进行量化,并进行中介分析,探讨肝酶的作用。
结果:在1474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38.6岁,男性50.0%),426名被诊断为HTG。4AL、5AL、I5AL、7AL与HTG呈正相关(P值均<0.05)。醛类共同暴露也与HTG呈正相关(OR为1.706,95%CI为1.299-2.240),其中5AL的贡献最大(35.3%)。醛类共同暴露与ALT、AST和GGT呈正相关(均P值<0.05),四种肝酶均与HTG呈正相关(均P值<0.05)。中介分析显示肝酶(ALT、AST和GGT)可能介导5AL和7AL与HTG的关联(P值均<0.05)。
结论:本研究确定了醛类共同暴露与HTG之间的正相关,这可能部分由肝酶介导。
7.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七)
文章题目:饮食炎症指数和身体活动在抑郁症状中的作用:NHANES 2007-2016的结果
研究目的:抑郁症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膳食炎症指数(DII)、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将DII与身体活动相结合,形成4个生活方式组,探讨不同生活方式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数据来源:本研究分析了2007-2016年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数据。共涉及21785名受试者。
方法:抑郁症状和饮食炎症分别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能量调节饮食炎症指数进行测量。参与者根据不同的身体活动组合促炎或抗炎饮食分组。
结果:促炎饮食和缺乏运动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与抗炎饮食加活性组相比,促炎饮食加活性组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高2.061倍,促炎饮食加活性组高1.351倍,抗炎饮食加活性组高1.603倍。与促炎饮食相比,缺乏运动与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相关。女性和20-39岁年龄组表现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强烈关联。
结论:促炎饮食和缺乏运动与抑郁症状的高风险相关,尤其是对年轻人和女性人群。
8.外国学者文章介绍(八)
文章题目:根据PHQ-9工具,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健康相关因素的变化与不同的抑郁症个体群有关:NHANES 2007-2018
研究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确定潜在抑郁亚组,并在这些假定的群体、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健康相关因素之间进行差异关联,可能为个体的针对性治疗铺平道路。
数据来源:NHANES横断面调查中确定2900名中度至重度抑郁症患者。
方法:我们使用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从NHANES横断面调查中确定2900名中度至重度抑郁症患者(定义为PHQ-9量表得分≥10)的相关亚组。我们使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来评估集群成员与社会人口统计学、健康相关变量和处方药使用之间的关联。
结果:我们确定了6个潜在的个体集群,其中3个基于抑郁严重程度,3个基于PHQ-9的躯体和精神成分的差异负荷。重度精神抑郁群体中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的个体最多(P<0.05)。我们观察到许多健康状况的患病率存在差异,严重精神抑郁症集群显示出最差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在处方药物使用方面,我们观察到不同类型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重度精神抑郁症患者使用心血管和代谢药物最多,而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治疗药物最多。
结论:我们表明,社会经济因素、躯体疾病和处方药使用与中度至重度抑郁症个体的不同临床相关群存在差异相关。
更多文章如下:
外国学者:
中国学者:
一个专门做公共数据库的公众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