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背景
非传统媒介主导的当下网络社会中,谣言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1、拥有一定权威性的媒体机构传播;2、由于大量普通个体构成的群体传播。除此之外的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等在传统媒介中的传播方式也对社交媒体中的传播起少量作用。谣言的大肆传播会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分析谣言的传播机制以及进一步控制谣言的传播,这是极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学问题。
2、模型建立
社交平台谣言的传播可与传染病模型中的SIR模型(Susceptible-Infectious-Recovered Model)相对应。最初SIR的提出是为了研究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目前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网络信息的传播。此模型考虑的结点状态类型为: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
传播过程如下:最初,所有的节点都处于易感染状态,对应个体不知道信息的情况。然后部分节点接触到此信息,变为感染状态。这些节点试着感染处于易感染态的相邻节点,或者进入恢复状态。感染一个节点,即传递谣言信息。恢复状态,即免疫,处于恢复状态的节点不再参与信息的传播。
谣言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孕育期、传播期、控制期。处于这三个时期的网络结点状态对应于传染病模型中的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在某时间戳t时的数量表示为 S ( t ) , I ( t ) , R ( t ) S(t),I(t),R(t) S(t),I(t),R(t),结点总数为 N ( t ) N(t) N(t)
模型假设:
- 谣言传播过程中,社交网络中的结点稳定不变,即节点总数 N ( t ) = S ( t ) + I ( t ) + R ( t ) N(t)=S(t)+I(t)+R(t) N(t)=S(t)+I(t)+R(t)不随时间变化
- 一个传播期结点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播的孕育期结点数目与当前孕育期结点数目成正比,比 例系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