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甲方跳槽到云厂商

万字长文

全文目录

0. 前言


1. 甲方泛技术团队的困境
1.1 数字殖民的时代结束了
1.2 后台技术团队的没落
1.3 云的规模和指导优势


2. 云厂商发展正好
2.1 行业增速依旧很快
2.2 云高管发起腾笼换鸟
2.3 半熟行业需要人才置换
2.4 这是殊途同归的选择


3. 云厂商需要什么人才
3.1 欢迎传统软件架构师
3.2 欢迎后台研发和平台运维
3.3 资源采购和资源运营


4. 给候选人做云职场解谜
4.1 优选继续做技术
4.2 非天才不要转产品经理
4.3 解析销售的客户关系
4.4 售前是危险的过渡岗位
4.5 技术型售后是可选项
4.6 对技术高手的补充建议


5. 跳槽并不得罪甲方
5.1 甲方无法阻止这种流动
5.2 甲方无意阻止这种流动
5.3 可控的流动也是甲方福利
5.4 朋友传递着信任


6. 人才流动对云的新希望
6.1 充实产品竞争力
6.2 解锁产品演进的人为障碍
6.3 切实降低成本


7. 结语-为何写此文章

c43f019458f7aaca545bd4e362a24fe5.png

0. 前言

202117880404cbafcf9341f024b33cd0.png

0e55f36c3de72456d3374d8d72090dbd.png

邱迟 -- 与陈伯之书

64d8ff1471488becf9bc6d35abf1f63b.png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ed1489fcf2d6e324612eaa0e05bcdc84.png

1. 甲方泛技术团队的困境

49edbe3dbd6f5f58733843291197b5f6.png

51d7ddbb5f86b12caf74e059502e282b.png

渔家傲 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各大ToC互联网企业曾经养起了奢华的技术团队,但随着自家业务遇冷和IT行业演进,甲方(特别是大互联网)技术团队逐渐走入迷途。

9aaa93f625b43ea17c5f56f28eca785a.png

1.1 数字殖民的时代结束了

2019年,以P2P暴雷后追回员工薪资为契机,我写文章警告大家,各种抱团垄断、大数据杀熟、程序化骗钱,就是用数字殖民的方式劫掠百姓。但是疫情带来的线上服务、在线教育和社区买菜火热,给互联网从业者的信心续命,大家都忽略了这篇警告文章。

2021年,国家全面整顿个人互联网行业,再也没有人敢吹嘘“先融资再抱团再垄断再杀猪”,这也让互联网技术团队,遭遇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a2941c6840fd3197a4f4443cb5ce0f83.png

1.2 后台技术团队的没落

甲方技术团队中,薪资最高最重要,最容易升技术VP的岗位,一直是后台支撑性技术专家。

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后台支撑技术是个通用技术,容易交流提高,容易跳槽拿高薪,跳槽也没行业限制,而且老板同事都无法对后台支撑技术做微操指导。

而职场规则就是,工程师薪资越高级别越高,老板和非技术同事说话越客气;工作细节越严肃神秘,升职考评时就越没外人插嘴。

只要市场足够大,通用技术需求就会逐渐普及,云厂商也愿意加快普及速度。

前台业务研发(和个人开发者)可以用公有云快速做一套“粗糙但够用”的网站和APP。

后台技术从创新停滞为取舍,就算偶尔有创新,甲方技术团队的执行力也比不过云厂商的大部队。

最近三四年,明星绯闻不再导致微博宕机,春晚红包也流畅发放,高清视频会议也不卡顿了,这些后台技术高手就变得尴尬起来了。

6ea68e0fd76bf494d3873ec26c6a90d2.png

1.3 云的规模和指导优势

专家是自然人,而云厂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组织,虽然起点很低技术很挫,但是只要习得技能和发生进步,它就会永久占住这个山头,并且产生规模和指导优势。

先看性价比,专家对自家小群集做百分比性能优化,省下的服务器还不够薪资。

再看资源池,一个高可用技术大牛,面对单出口万兆公网接入,也防不住DDOS。

再看数据储备量级,当你在几百万张图上做鉴黄时,公有云厂商在几亿张图上做黄反广告联合识别。

最头疼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管云厂商的案例是真是假,老板找到了指挥技术专家的话述由头。

3b206a021684ce307d45a9b4c78eeb8c.png

2. 云厂商发展正好

c68085e164ff2627f78855791786fefb.png

52980cabcdf5e155b3d777ad68d65507.png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个人互联网焦灼混战到处处废土之时,IT企业服务就成了世外桃源般的新大陆,冒险家们来的越早越好。

除了疯狂烧钱的戏迷票友,整个toB行业没什么硬核难题,而现在动辄百亿的成本,票友们都不敢继续吹了。

31744922704befd4b7c00c6ec51a07b5.png

2.1 行业增速依旧很快

很多从业者说云计算已经是个红海行业,理由是无法通过无脑烧钱来高速扩张。

我特地写了一篇《云计算成本危机》,分析这个巨大的行业利好。大家不能躺平赚钱滤食增肥,强者没有了目标困惑,可以路线坚定效率高超的去抢友商地盘了。

西班牙和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就开始躺平吃喝浪费机遇,还在三十年战争送钱送人头,然后英国顺着他们的航路占领了新世界。

21be2fa30e9035715dadca65b3a35f78.png

2.2 云高管发起腾笼换鸟

云计算是快速迭代的产品、资源和服务,无论是找不到增长还盲目烧钱,或者毫无动作直接躺平,投资人和集团高层都会撕碎云厂商的管理层。

云厂商的管理层必须淘汰冗员筑巢引凤,现在腾笼的力度越大,新鸟看客就越高兴;被淘汰的倒霉蛋会嚷嚷着“红海天灾非人祸”,但他们留下的坑位也是真金白银香喷喷的。

前些年风口正劲,早鸟们占好了经理总监的位置,甲方大佬就算跳槽做云也是给他们打工。现在他们嚷着“云计算进入红海”了,就是想不管老板的死活,自己安心躺平。但各云的高管可不是傻白甜,高管同样不在意某些笨笨幸运鸟的死活。

我来做个高手和业务成功率的量化假设。在行业爆发期,找高手成功率是90%,庸才尽忠的成功率是80%,找错人成功率是50%,因为商机足够多增量足够大,云高管没必要刻意去找高手。但到了行业稳定增长期,有高手参与到业务成功率是20%,佛系躺平的成功率10%,找到废物执行者是给友商送分,此时高手们就是高管们手里的王牌。

ee33d490e574c9aa3f3b07facbf3e335.png

2.3 半熟行业最要引进人才

技术大佬们也习惯了第二茬来接班,过去做移动互联网也没喝上头汤。

在移动个人互联网增速远超100%的时候,工程师在公司的地位没有募资、运营和产品经理重要;大佬们看不清也不敢跳槽。

等到增速降低,没有新用户都是抢存量生意时,业务是否宕机,刷新是否流畅才成为用户感受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大佬们才跳槽过来拿高薪。

中国历史上有的是前人趟雷后人成功的案例,陈胜起义身死并未吓住刘邦项羽,刘福通在北方和蒙元鏖战给朱元璋留足了发育空间。

2f8a651bdaf42bbb2b18bb908a625e1d.png

2.4 这是殊途同归的选择

云计算大行业是“以工程师为最终用户的”toB企业服务的最佳承载方式。公有云、私有云、行业方案、多云管理、云上工具的从业者可以相互代理相互兼职相互补位。

比如某公有云推出私有存储,比如某存储推出容器化大数据平台都是产品演进不算跨界创新;

比如某司是做云原生数据库的,其完全可以将承载数据库的IaaS技术当作云主机、容器云来售卖;

比如IDC转型做云、公有云开始卖IDC、集成商和云厂商互套互换互持股收购等等……

“以工程师为最终用户”的这些产品的研发、架构和运维们,可以说实质上就是在做云计算。

440b63551f8e5ea2233e2fa06348d9a7.png

3. 何人借风上青云

9a50fa2ba3b58c315b4a1bb1d69f3f67.png

1ff0cfe7311afaf60f1cf2917516d59d.png

薛宝钗谈柳絮

206c4eda153562e4241e0213b4992a07.png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本部分我们进入正题,云厂商欢迎哪些人跳槽加盟。

7c447eae32dfd8fea12f53d70724ae73.png

3.1 欢迎传统软件架构师

我指的是始终写代码看数据,有权指导、仲裁、约定中后台技术标准,为性能和稳定性承担责任的传统架构师,而非售前解决方案“架构师”。

这些软件架构师的工作和在甲方时变化不大,云厂商有大量的工作等着你们:

  • 单组件性能优化和开销优化,新软件研发和新硬件应用。

  • 多组件业务依赖解藕,降低运维压力,优化平台稳定性。

  • 后台组件和后台资源的可视可量化可迁移,最终带来成本优化。

  • 以自身技术权威性和影响力,促使整个IT业拥抱云计算。

88ff76b23ca16c70e7516602b46584ce.png

3.2 欢迎后台研发和平台运维

后台研发和平台运维跳槽来云厂商,能做三方面的工作。

  • 甲方最优秀的那些研发运维,不要转岗继续做技术,你们的实力远超某些“PythonAPI大傻”,你们加盟云厂商,能让技术主管们挺直腰杆、大口吃肉、大声说话。

  • 云厂商需要大量技术型售前,运维做IaaS云售前,研发做PaaS云售前,其了解产品应用场景,能和客户无障碍沟通。传统软件售前是一个念说明书的网管,但是云售前是高薪急缺职位。

  • 售后是诸多大云的技术和服务薄弱环节,售后薄弱了存量客户就会流失。现在云领导不重视售后,但如我后续4.4所述,《售后也是话事人》,这是个被低估的岗位。

在保证本职工作扎实可信的前提下,研发有编排主机、容器、大数据计量监控的经验,运维有管理过自建云、云迁移、多云互备的经验,跳槽来云厂商会更容易。

37ecba6c73d0f771390e5beda2d0edc7.png

3.3 资源采购和资源运营

资源采购和资源运营所需人数很少,但确实是云厂商急缺,甚至是少数保证不仅加薪而且升职的岗位。

现阶段有大营收有话语权的云产品,都是以资源为载体的。随着云产品同质化,资源都成本合理和按期交付属于云厂商的核心竞争力,资源高效率错峰复用是最硬气的盈利来源。

云计算要保持大营收、低毛利和高净利的健康状态,离不开采购和运营经验,而且这些技能是经验和人脉积淀,培训难度很高,是个小圈子通用可跳槽技能。

我写过云资源运营方法论,但除非是在实操的从业者,其他读者都在临渊慕鱼,以震撼为主,但基本看不懂细节、埂头和暗喻。

现在云厂商发现必须善待、了解和利用供应商,供应链管理好,才能实现资源成本合理和按期交付。云厂商可以参考Intel、浪潮这类公司的大客户列表,定点挖掘采购人才。

随着云产品要确保净利润,资源运营工作变得重要稀缺。各大云都知道从CDN厂商挖单线带宽运营,但是从哪里挖BGP带宽运营、从哪里挖算力资源运营、存储和IO分配的高人哪?

我也没有太好的资源运营人选,但我跟甲方容器云的朋友聊计算资源调度,我跟自建大数据的朋友聊存储和IO分配,比找云厂商同行聊的更顺畅清晰有条理,这也是我写好成本优化文章的基础。

因为培养困难责任重大,因为云资源的盘子更大,因为必须有独立话语权,因为所需人数很少,所以这俩岗位是少数不仅能加薪,大概率还能升职的岗位。

329915d6f712dc8ce074c76542211841.gif

4. 给候选人做云职场解谜

97b896469ce63eb2ebea60e62dc63cc7.png

34b4db6a382ae5864b3928c939715b6a.png

短歌行-曹操

69a7de57a06fd769917e4cb95ef44b9a.png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本章节我站在候选人的角度,解释一下云厂商职场的各种岗位,让大家拨开迷雾心里有数。

cb8023d7219d9938fb937b0686697f27.png

4.1 优选继续做技术

云厂商有个恶习,喜欢忽悠面试的工程师别做技术了,做产品售前销售多爽。这就是拿应聘者一辈子的职场规划,给自己做个点缀性赌博。

大家优选继续面试研发运维架构等岗位,无论自己手多痒心多疲,无论面试官怎么忽悠画饼,千万别脑子一热去做产品、售前、售后和销售。

来自集团母公司的管理惯性,大云里也是技术序列是嫡系自家人,非技术序列是外姓雇佣军,你能拿户口本为什么要拿暂住证?

如果你只是个普通工程师,你转了非技术岗就再没可能转工程师了,这是一趟不可逆的旅程,能拖一年是一年,没必要早早就让职场没得选。

在技术序列里瞎焦虑的工程师,大概率心智也比较平庸,离开工程师身份的保护和宽容,你们只会混得更惨。比如技术男想转销售,那我给你看一篇《技术为什么不敢转销售》。

9411b80d27a8f6b98e0125ce1544b385.png

4.2 不要转产品经理

技术工人总想做产品经理,体验一把只吃饭不干活、只指挥不动手的快乐。但如果甲方工程师跳槽来云厂商,千万要三思,你是不是精英和天才,有没有资格和必要转岗。

高端云产品经理都来自于优秀人才转岗,而非残兵养老安置。优秀人才指的是:

  • 一斑窥豹一叶知秋的精英工程师,根据一个细节技术和环境变化,能推导出多层IT产品演进路线。

  • 火线锤炼、赢得明白、输的清楚的售前销售,知道真实的战场环境,打磨优质弹药争取一剑封喉。

  • 排除万难按期交付的项目经理,掌握内部资源特性和同事能动性,为结果负责。

普通工程师羡慕优秀产品经理,他们可以多挣钱、干活少,还能指挥工程师;但是人家做别的岗位挣钱也比你多,干活也比你少,也能随便指挥你;你们不要搞错了因果关系。

至于普通研发羡慕普通产品经理,你们只看猪偷懒没看猪挨刀。大部分产品经理挣钱比技术少、挨骂比技术多,调戏研发的那点低级快乐,根本无法弥补前景和钱景的硬伤。

c2d58c432f1432380b0df1bbf5c782a0.png

4.3 解析销售的客户关系

首先,行业内充斥着《毒虫懒虫假销售》和划水售前,我严肃拒绝普通智商性格木讷的工程师转销售售前,这样做毫无收益只有风险。

但是云行业极端缺乏优质销售,对于性格活泼思维缜密的工程师,你们做销售能改变云计算大行业;这是一条机遇大于风险、收获丰盛优渥的明路。

工程师只能做专业型销售,总害怕自己竞争不过“关系型销售”,但实际上客户关系并不难,下文写的还是略带晦涩,但能看懂的朋友才能做好销售。 

我在老中青三代精英销售里都有朋友,他们都看透了“关系型销售”就是刻意制造秘密然后独享客户信任,未必会有利益交换和感情投资;“专业型销售”是靠打破信息差距后优先获得信任,最好的利益交换是帮客户物有所值、准时交付不出故障。

那些自称“很有客户关系”的销售大都是心虚的,没办法验证他到底有什么关系。真有客户关系的销售,不会透出底牌坑害朋友,不会用亲友的职场前途给自己挣提成,更不会满世界嚷嚷着刚给客户送过钱、刚和客户喝过酒。

云销售做客户项目,最难的不是协调客户利益,而是协调内部的资源。可能领导会信任支持关系型销售画的大饼,但是同事们只听得懂专业型销售的合理清晰执行要求。

工程师转新销售的真正阻碍在,如何避免分配个“猪倌型”销售主管?云高管会把销售猪倌们慢慢替换,但不知道你们的运气如何。

如果你就是对销售售前感兴趣,我有一篇深度分析参考《销售-售前-产品的打单铁三角》。 

064b833c0e33ed3dcd27fcd128fe78c4.png

4.4 售前是危险的过渡岗

售前并不是个好岗位,虽然雅称是“解决方案架构师”,但主要工作是给尸位产品和素餐销售补位。这种补位岗位很恶心,我打个比方:

  • 你气喘吁吁背着个醉汉跑马拉松 —— 产品资料你来编,项目推进你来做,闭着眼睛编方案。

  • 醉汉尿你一背还吐你一头 —— 它们发现最佳甩锅对象就是售前。

  • 能否跑完全程主要看运气 —— 销售签单一半看努力一半看运气,售前分配个什么销售也看运气。

从软件到硬件到IDC,曾经售前的薪资是很低的,现在是因为伺候一帮废物变成了高薪岗位。这些被补位的销售和产品早晚会修炼好内功,售前的重要性会降低,待遇也会缩水的。

售前可以作为“窘境中的萌新”进入云计算公司的跳板,这是一个很好的预热转岗岗位。

售前的离职率高导致人力需求大,工作憋屈导致入职待遇高,频繁接触产研和领导消息灵通,频繁补位也确实是在磨刀锻炼。

我亲眼所见,某10人精英售前团队,3年间转了3个产品经理岗和2个管理岗。

但是我也郑重警告诸位,评估好自己几斤几两,不要炒股炒成股东,跳板变成家乡,我上文说的精英售前团队并不是普遍现象。

05610b92ec8a269fde5501397a86a8d2.png

4.5 技术型售后是可选项

甲方工程师还有一条路是做售后技术支持,运维转岗做IaaS售后,研发转岗做PaaS售后。

  • 因为新签的订单远大于流失的订单,当前的售后部门就是安抚客户的受气包背锅侠,所以人才密度极低。

  • 随着新客户开拓减缓和服务越来越重要,售后适合承担“因稳定性和技术缺陷而客户流失”的责任。

  • 只有技术型售后能和客户技术部门平等沟通,只有技术型售后才能拿着客户的圣旨踩死产研蠹虫。

当前售后是冷门,未来售后会变成富矿,从业人员也没落下工程师身份,但技术需求又略微低了一点点,大家可以想想试试。

我为优秀的技术型售后写了一篇霸气全面的的分析,就是《售后也是话事人》。 

但是技术型售后的发展前景不大,其的职业高点是跳回甲方技术团队做中层,少数改行做产品或者做管理。

如果你的技术能力很不错,你还是呆在技术团队里,可以轮岗和对口支援售后。

19726cf1c0871c66dc1cdf4c4aa28a0d.png

4.6 给技术高手的补充建议

我和高手交朋友都是掏心掏肺的真诚,对于有兴趣参与云计算大潮的顶级技术高手,我要多唠叨几句:

A. 各大云的高级人才极度缺员,大资源池缺高手,技术创新也缺高手。

早期公有云都在用资源冗余去填性能和稳定性的坑,但盘子大了以后,堆资源太费钱了,而且堆资源也解决不了逻辑架构问题。

前几年云厂商与其说是搞产品创新,不如说是“按图索骥”和“查漏补缺”,比如实习生做云硬盘,产品参数和定价抄友商,软件实现抄Ceph就行。

如果现在做云硬盘创新,必须是专家高手用新硬件新算法新架构;就算没发现创新方向,专家们也能叫停某些面向工作年报(混日子缺常识)的伪创新。

B. 面对早期云技术从业者,保持信心和礼貌即可,他们没积累什么外界无法揣摩和无法超越的经验。

自2014年云行业发展的这8年,云计算技术上就是一个大胆实践、用脸着地、够用就好的冒险试错过程。

在个人层面,云计算工程师有的是可歌可泣的拼搏努力,但是努力替代不了天赋,PythonAPI程序员只能做到“够用就好”+“日后再说”。

从宏观技术需求来看,公有云既没有硬核场景需求也没有专供的软硬件,就不会产生独特的新技术和新经验。我在《公有云和私有云对比转换》中也做了很详细描述。

C. 找对云计算面试官,不卑不亢保持礼貌,要钱要权都别客气。

以我牵线搭桥的经验,高手总怕遇到技术不行眼光不好的面试官。但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且慧眼识人多主管只会给你合理偏低的待遇,伯乐能珍惜名马,但不会溢价支付。

遇到自身技术不行,而且聊的不顺的面试官,高手们不要对牛谈琴了。他们缺的是技术天赋,但不缺幸运儿的狂傲,这就是个运气概率,换一家再试试。

我写文章很少定点嘲讽具体群体,但上文中用了“PythonAPI程序员”,就是某高手对某云硬盘技术面试官的精炼吐槽。但是我给该面试官推荐了另一个高手,俩人聊嗨了差点当场结拜。

如果高手面试时,遇到技术一般但聊的很好的面试官,他才是你的溢价伯乐,才是你的彩虹桥和新机遇。

我在几次组局现场,面试官对高手候选人羡慕嫉妒佩服的五体投地,两眼放光如刘备遇到了孔明。

 某高手入职半年后,他的领导私下跟我说,“我要有他一半的技术天赋,我就不转管理了,你看看人家,只靠写代码就值这么多钱”。

d57c1dbc5fe07e531ce939e9cd8c97cf.png

5. 跳槽并不得罪甲方

2ddb117a2b7398b4e65fc28625a06fac.png

b6e40110594013c104c87a72f82236b0.png

南乡子 -- 苏轼

34e97c05c657741a6530b3cb45163a31.png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醉笑陪公三万场。

云厂商总是担心挖了甲方的技术大佬会得罪甲方管理大佬,但只要不出严重操作失误,这种人才流动还会拉近双方的关系。

8a4cad8481ec3cb2a6fb8ddd0eeda7df.png

5.1 甲方无法阻止这种流动

云厂商能提供远超甲方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后台非业务IT技术人员,从甲方流动到云厂商这里是大势所趋。

对于无法阻止的事情,情商在线的人都会选择一面祝福,一面想应对方案,而不是幼稚的威胁和沮丧。

240bde7ec4efe02a90de71222d8e4623.png

5.2 甲方无意阻止这种流动

A. 从公司整体的角度看,引入技术供应商减少自家技术投入是大趋势。

  • 曾经视频不卡顿、拜年红包不宕机是甲方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在云厂商在把相关技术攻克和普及了。

  • 对于并非核心竞争力,高人力成本,高管理开销(闲不住)的技术团队,外包比自研更合适。

  • 如果公司给预算不够,养不起供应商就更养不起自有团队。从公司角度,项目预算也比人力预算更容易通过。

B. 技术主管们团队缩小会降低其内部话语权,但也减少了内部风险。

  • 公司管理IT供应商的技术难度很大,而且要充分信任技术评估决策人,这让技术主管的位置不可或缺甚至更加稳定。

  • 甲方主管可以让多个供应商博弈,比管理自家团队还有趣有益有面子,还能规避团队内斗和人才谋反,减少为下属背锅的概率。

C. 靠谱权威的IT供应商应发挥“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作用,帮甲方技术团队提高内部话语权。

我在下文举的这几个例子,如果甲方自有技术团队就必须免费加班彻底背锅,但找个聪明的云厂商能相互协作交替前进。

  • 比如出现严重故障,供应商冲上去背锅道歉,让甲方技术从当事人变为仲裁者,兴许还能偏转成甲方需要追加IT预算。

  • 比如甲方业务团队提出不合理需求,供应商可以说必须加钱或延期,甲方技术团队其实是暗爽不已的。

  • 比如甲方多技术团队博弈,某些重要证据和背景知识,由权威供应商给技术说明,这是终结无效头脑风暴和业务意淫的好方法。

  • 某造纸厂的IT负责人说:“可千万别说某模块免费送给我啊!你说卖,责任在与业务没提需求老板也没批钱,你说送那就是我太懒了”。 

48273b348530d270e30de73061740f73.png

5.3 可控的流动也是甲方福利

同事跳槽去云供应商总好过跳到互联网同行那里,这是一种相对可控的人员流动。

当甲方的晋升空间有限时,可以跳槽到云供应商,这对“成长过快留不住”的人才是一种隐性福利。这些人才离开留下的预算和职位,领导们可以分给留在团队里的心腹嫡系。

我甚至在想,如果甲方能给可控的人员流动附上推荐信,这种福利都能显性化和制度化。

e785998a14bbcbf5f127cbc42c2365f0.png

5.4 朋友传递着信任

我一直认为云客户的要求真得不高,他们人挺好也挺可爱的,被云厂商欺负得甚至有些卑微,各种苛责和砍价是频繁被害后的尖刺防御,希望大家通过甲方的亲友流动,逐步认同我的观点。

现在的云厂商和甲方之间缺乏互信,本质上是云技术在功能和可靠性上丢人现眼,云销售在需求传递时鸦噪蝉鸣。

随着自家高手充实了云计算团队,甲方对云厂商的实力会减少顾虑,就算出故障和延期了,依旧可以相信云厂商的服务诚意。

随着来自甲方、熟悉甲方场景需求的技术人员入职云厂商,云厂商也打来了一扇自信通畅的沟通之门,朋友之间有信任有容错的协作,才能达到最高效率。

9e93b242242b833f9a5e98284a2a16ff.png

6. 人才流动对云是新希望

5fc89beb33df086dea8a51522b479ce7.png

83e2d162cd5bc1cc97fbb80e5379a81d.png

大苏泛赤壁

6527e928189e963c4880da5a8319ea99.png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IT技术的核心载体就是顶尖人才,这些顶尖人才流动,对云计算行业演进、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化是极大利好。

489ca06a353586617eb14344a98248e0.png

6.1 充实产品竞争力

现在的公有云太像附赠软件的资源租赁了,核心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客户上云只是图方便和便宜。

只有顶尖高手们来到云计算公司,让某些技术只有公有云能研发、某些业务只有公有云能承载,让公有云真的成为有理想、有战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最终才能有益于社会,才能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提供云服务。

6c5a27d879047db8ed4ed49e0244ca5c.png

6.2 解锁产品演进的人为障碍

计算机发展史一直是大规模、平民化、廉价化的低端软硬件先做大规模,然后追补自身效率和改变用户习惯,最终淘汰老式象牙塔技术。

甲方对云产品各种细节毛刺的需求,拒绝使用更通用的软件架构,重复造轮子不看通用工具,做无聊调优和扯淡评测,嘴上说是自家需求特殊,但本质上还是因为甲方技术团队人太多太闲了。

  • 以CDN为例,厂商间为了几毫秒延迟而舍命PK,每个甲方都要定制计费日志和访问接口。这些零和博弈猫鼠游戏的最终买单者还是甲方,还不如甲方直接谈降价来的痛快。

  • 对象存储是承了4G普及数据爆发的东风,甲方没时间自研HTTP存储,用标准对象存储产品也一直在支撑业务。某些甲方也给对象存储提过定制需求,但云厂商就是不做的功能,甲方忍忍也就习惯了。

随着IaaS云向PaaS云演化,随着各种云化管理工具的普及,旧有的甲方从业人员逐渐疏散和更替,云产品的演进发布才会更加畅快。

  • 十年前,大网站的运维都会自建Squid和Varnish,频繁讨论图片存储的优化技术,但是随着CDN和对象存储的普及,企业里极少有存储和缓存工程师了。

  • 十年前,每一家成熟的互联网企业都有独创且贴身的业务编排和发布规范,一帮架构大佬根本不会正眼瞧K8S。但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根本没有资深架构师,一些实习生架构师发现“Wow!谷歌发布了这么先进的架构”,然后K8S就普及成行业标准了……

所有的软件、所有的方案,肯定都是贴身定制的效率最高,这也是精英工程师们固守待援的理由。

云厂商敞开胸怀,接纳了这些精英工程师,留下的小朋友和管理者才会用开放的心态减少定制,用常规云产品,以云原生为标准。

acb86f810a83b6266468200171f495eb.png

6.3 切实降低成本

如我在《公有云成本危机》中所提,如大家此时感到的行业温度,云厂商不可能几十上百亿的盲目烧钱了。

众多降本增效手段中,招揽高手能从两个方面降低成本,分别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精简团队。

a. 精英工程师写出来的软件,不会只有用户功能,他们还会完善三类能降成本的技术:

  • 提高稳定性,各种自愈和快速恢复的容错能力,有效减少备件冗余开销和维护人力开销。

  • 提高性能,减少分布式协商浪费的性能,减少不合时宜的软件锁定和系统限制。

  • 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主动通报、敏锐探测、平滑迁移等方式精准调度资源。

b. IaaS云和PaaS云的核心研发团队,本来就无法用人海战术;云研发团队搞这么大就是试错赛马

  • 假设某云有10000名普通研发,每人年开销是50万,这就是50亿。

  • 假设该云改为2500名精英研发,每人年开销是100万,这就少了25亿。

  • 找2500个精英研发确实是个难题,但这就是技术负责人的本职工作。

8b564175322076acf075c977782acf93.png

7. 结语-为何写本文

62a18c4d6f9e75c7db84769a67673645.png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写的职场发展文,都是结交朋友的一片诚心。

这些文章既不是焦虑宣泄,也不是开心鸡汤逗粉丝;每一篇文章我都思索数月,且和前文一脉相承,我和我的一度人脉也都在践行这些道理。

下图是我原创的解释,为什么要有云计算这个行业。

在我眼里,云计算就是IT圈的人力替代,所以我时刻关注着我在替代和服务哪一群人。

f7ced8749bc243ccb5f20e4864b384d8.png

2018年11月,我写下了《踏云落地-谈IT就业趋势》,后续直至本文都是它的思想延续。

2019年12月,以P2P暴雷后追回员工薪资为契机,我写了一篇《IT圈的西进运动要过期了》,隐晦的指出个人互联网高薪难以为继。

2019年12月,我同样写了一篇《为什么老工程师不值钱了》,大家不会傻到主动降温,但要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2020年6月,对于想做ToB创业的IT男,我准备了《给ToB创业程序员的建议

2021年2月,有潜力的年轻人应继续修炼成技术高手,我写下了《顶级高手在何处》。

2021年12月,因为新一代面向业务逻辑的程序员和云计算没有共生关系,我将《95后毕业生比35岁劝退更难》投稿给技术琐话。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