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通常指设备厂商/主机厂/整车厂。
例如: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丰田。国内汽车主机厂排名前十分别是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北京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江淮汽车、潍柴集团。
【Tier One】
一级供应商,也就是跟OEM签订供应合同的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所供应的零部件,并不一定全部来自自身的产线生产制造,比如液晶仪表供应商的液晶屏幕就会采取外购的形式,液晶屏幕供应商,就是二级供应商。
例如:博世、大陆、采埃弗(电机,仪表,转向机柱)
【Tier Two】
二级供应商,是跟一级供应商签订合同的供应商。在一般零部件制造中,一级供应商制造的零件中也会采用购买或外包的形式获取所需的零部件和服务。
例如:各种本土进口的细分供应商(电机的转子,仪表的指针,转向机柱里的轴承).按产品的组装层级来区分.
简单理解,跟OEM直接签订合同的是一级供应商,跟一级供应商签订合同的是二级供应商。
需要着重介绍的是当前新兴的Tier0.5、Tier1.5
过去的传统汽车供应链,是一个自底向上的供应商模式,从Tier 2零部件给到Tier1进行集成设计,再到OEM整车厂进行设备生产。现在新兴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算法服务服务商参与进来后,产业的合作形态正在出现细分、交叉与耦合,从而出现了Tier0.5\Tier1.5这样的供应商概念。
【Tier 0.5】
例如长城的仙豆智能、吉利的亿咖通等公司,他们从股权关系上讲,往往隶属于主机厂;从业务上讲往往又是独立的,为兄弟OEM公司提供产品、服务、数据支持,这种离OEM比Tier1更近的公司,被称为Tier 0.5。
【Tier 1.5】
而随着智能融合的趋势加速,Tier2提供的单一零部件,已经无法满足Tier1和OEM的更系统化、更融合的方案需求。尤其是自动驾驶和视觉领域,应运而生了一大批创业公司,这些新兴的AI技术公司不光提供单纯的视觉感知产品方案,还会提供到集成化的决策方案、融合策略以及智能化控制等一系列产品形态。
比如基于视觉感知技术和传感器融合方案的ADAS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HUD融合控制等集成化的车辆智能化升级方案。我们一般这类定位的企业理解为Tier1.5,它们在产业链中的价值,是拟合了Tier2和Tier1之间的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