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按字母顺序排列)
- ACK:确认帧
- ARP:地址解析协议
- AP:接入点
- AS:自治系统
- BGP:边界网关协议
- BSA:基本服务区
- BSS:基本服务集
- CIDR:无分类编制、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 CRC:循环冗余检测
- CTS:允许发送
- CSMA/CA协议: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避免
-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
- DCF:分布式协调功能
- DIFS:DCF帧间间隔
-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DNS:域名系统
- DS:分配系统
- EGP:外部网关协议
- ESS:扩展的服务集
-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 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
- 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 IANA:因特网赋号管理局
- ICANN:因特网名字与号码分配机构
- ICMP:国际控制报文协议
- IFS:帧间间隔
- IMAP:因特网邮件访问协议
- IGMP:国际组管理协议
- IGP:内部网关协议
- Internet:互联网,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 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簇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 IP:网络协议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C:Internet Society,因特网协会,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
-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各种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一个组织,让个人和企业连接上Internet
- LAN:局域网
- LANA:因特网赋号管理局
- LCP:链路控制协议
- LLC:逻辑链路控制
- LSR:标签交换路由器
- MAN:域域网
- MAC:媒体介入控制
- MAC地址:硬件地址,物理地址,链路层地址
-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 NAT:网络地址转换
- NAV:分配向量
- NCP:网络控制协议
- NIC:网络接口,网卡
-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P2P:对等
- PAN:个人局域网
- PCF:点协调功能
- PDU:协议数据单元
- PING:分组网间探测
- PPP:点对点协议
-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 RIP:路由信息协议
- POP:邮局协议
- PTO:超时重传时间
- RTS:请求发送
- RTT:往返时间
- SACK:选择确认
- SIFS:短帧间间隔
-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SSID:服务集标识符
- STP:生成树协议
- SW协议:停止等待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
- TPDU:运输协议数据单元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数据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 VC:虚电路
- VLAN:虚拟局域网
- VPN:虚拟专用网
- WAN:广域网
- WLAN:无线局域网
- WMAN:无线域域网
- WPAN:无线个人局域网
- WWW:万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