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理论】(19) 函数式语言:更复杂的 let-in 示例 | 作用域 | 静态作用域 vs. 动态作用域

  • 💭 写在前面:本章我们将继续讲解函数式语言,介绍比上一章更复杂的 let-in 示例,进行分析。并讲解作用域,通过例子对比静态作用域和动态作用域的区别。

目录

 0x00 复杂的 let-in 示例

0x01 作用域

0x02 静态作用域 vs. 动态作用域


 0x00 复杂的 let-in 示例

分析每行环境如何变化:

  • 第 2~7 行中的整个表达式在 {𝑥 ↦ 10} 下进行评估
  • 第 5 行中的 x + z 表达式在 {𝑥 ↦ 1, 𝑧 ↦ 2} 下进行评估
  • 第 7 行中的 x + y 表达式在 {𝑥 ↦ 10, 𝑦 ↦ 3} 下进行评估

你还必须能够绘制推导树来证明这个程序最终被评估为 13(即,𝝓 ⊢ 𝒆 ⇓ 𝟏𝟑)

0x01 作用域

在前面的示例中,我们可以考虑每个名称有效的区域(这样的区域称为作用域)

  • 第一个 x(第 1 行的)在 2 - 7 行中全都有效
  • 第二个 x(第 3 行的)只在 4 - 5 行中有效

此外,名称 z 只在第 5 行有效,因此,如果我们在第 7 行写入 z + y,将会出现错误。

0x02 静态作用域 vs. 动态作用域

决定作用域也可以看作是解决名称冲突的问题。

在第 3 行的 x + n 中,n 指的是哪一个?第一个 n (第 1 行的) ?还是第二个 n (第 5 行) ?

直觉上,自然会认为指的是第一个 n

这样的设计选择被称为静态作用域(大多数现代语言采用此方式)。

在具有动态作用域的语言中,n 指的是第二个 n,也就是说,它在运行时引用的是最近定义的 n

静态和动态作用域的概念也存在于命令式编程语言中。

考虑以下 C 代码(当然了,C 就是使用静态作用域的)

如果 C 使用动态作用域,理解一个程序会变得困难,取决于选择的分支,n 可能是 20 或 30:


📌 [ 笔者 ]   王亦优
📃 [ 更新 ]   2024.6.10
❌ [ 勘误 ]   /* 暂无 */
📜 [ 声明 ]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有错误和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
              本人也很想知道这些错误,恳望读者批评指正!

📜 参考资料 

Microsoft. MSDN(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EB/OL]. [].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王平渊

喜欢的话可以支持下我的付费专栏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