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1、 应用层:用于人机交互,将抽象语言转化为编码
表示层:将编码转换为二进制
会话层:应用程序会话地址
传输层:用TCP/UDP对数据分段和分发端口号
网络层:Internet协议——IP Ipv4、Ipv6 用于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控制物理硬件
物理层:硬件介质——光电信号等等
2、 数据分段:收到MTU的限制;(MTU为最大传输单元,默认为1500字节)将大的数据包分段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分段后的每个子数据包都应有包头、包尾。
3、 端口号:0—65535,其中1—1023位注明端口——静态;1024—65535为高端口——动 态;
作用:用于区分终端设备的进程,服务端设备的具体服务。
4、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链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仅完成传输层的标准工作——分段、端口号
5、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链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在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外,还需要保障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链接——3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4中可靠传输机制——确认、排序、流控(滑动窗口)、重传
6、 UDP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TCP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 常见服务器及其端口号及TCP/UDP选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 Ipv4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 TCP/IP模型盒OSI模型区别:
(1、)层数不同(TCP/IP为5层,OSI为7层)
(2、)3层TCP/IP仅支持Internet协议,网络层支持所有协议
(3、)TCP/IP至此跨层封装,OSI支持顺序封装,不支持跨层封装
顺序封装:支持OSI从上至下封装
跨层封装:用于直连设备间的协议通讯,例:OSPF、STP、ICMP—ping
当跨层封装到3层报头时,IP报头将使用分片技术来取代4层的分段;使用协议号来对应4层的端口号。
协议号:0—255,一个协议号对应一个协议
网络层使用协议号来对应4层的协议——TCP 6,UDP 17
其他协议号用于跨层封装 ICMP 1,OSPF 89
(4、)若跨层封装到2层时,以以太网举例:
非跨层封装时,以太网使用二代封装规则;
跨层封装时使用一代:MAC+LL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MAC为802.3标准 LLC为802.2标准
MAC负责物理寻址和控制物理层
LLC负责分片和类型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