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组播
- 定义:当网络中的某些用户需要特定数据时,组播数据发送者仅发送一次数据,借助组播路由协议为组播数据包建立组播分发树,被传递的数据到达距离用户端尽可能近的节点后才开始复制和分发,是一种点对多点传输方式。
- 优点: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主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组播组中的主机可以是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物理网络(如果有组播路由器的支持)。
- 特点:应用UDP协议;不产生ICMP差错报文。
- 协议:IGMP协议,某主机要加入组播组时,该主机向组播组的组播地址发送一个IGMP报文,声明自己要称为该组的成员。本地组播路由器收到 IGMP 报文后,要利用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把这组成员关系发给因特网上的其他组播路由器。本地组播路由器周期性探询本地局域网上的主机,以便知道这些主机是否还是组播组的成员。
- 地址:D类地址;
- 流程:
二、移动IP
- 定义:移动IP技术是移动结点(计算机/服务器等)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
- 实体:移动结点、归属代理(也称本地代理)和外埠代理(也称外部代理)。归属代理和外埠代理又统称为移动代理。
①移动结点:具有永久IP地址的移动设备;
②归属代理(本地代理):一个移动结点的永久“居所”称为归属网络,在归属网络中代表移动节点执行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叫做归属代理;
③永久地址(归属地址/主地址):移动站点在归属网络中的原始地址;
④外部代理(外地代理):在外部网络中帮助移动节点完成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称为外部代理;
⑤转交地址(辅地址):可以是外部代理的地址或动态配置的一个地址; - 过程:
1)移动结点在本地网时,按传统的TCP/IP方式进行通信(在本地网中有永久地址)。
2)移动结点漫游到一个外地网络时,仍然使用固定的IP地址进行通信。为了能够收到通信对端发给它的IP分组,移动结点需要向本地代理注册当前的位置地址,这个位置地址就是转交地址(它可以是外部代理的地址或动态配置的一个地址)。
3)本地代理接收来自转交地址的注册后,会构建一条通向转交地址的隧道,将截获的发给移动结点的IP分组通过隧道送到转交地址处。
4)在转交地址处解除隧道封装,恢复原始的IP分组,最后送到移动结点,这样移动结点在外网就能够收到这些发送给它的IP分组。
5)移动结点在外网通过外网的路由器或外部代理向通信对端发送IP数据包。
6)移动结点来到另一个外网时,只需向本地代理更新注册的转交地址,就可继续通信。
7)移动结点回到本地网时,移动结点向本地代理注销转交地址,这时移动结点又将使用传统的TCP/IP方式进行通信。
写在后面
这个专栏主要是我在学习408真题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笔记,因为我学的也很一般,如果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在评论区指出。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一点帮助,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
[1]王道408教材(2025版)
[2]王道课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