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学
第一章 工程与伦理
1.1 如何理解工程
一、技术与工程的区别
二、技术与工程的联系
三、工程的定义
五、工程具有不确定性和探索性
六、理解工程活动的7个维度
1.2 如何理解伦理
一、道德与伦理
二、不同的伦理立场
三、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1.3 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一、工程活动中的行动者网络(具有动态性和网络性)
二、主要的工程伦理问题
三、工程伦理问题的特点
1.4 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一、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辨识
二、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
2.1工程风险的来源及防范
一、工程风险的来源
二、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的来由和定义
三、工程风险的防范与安全
四、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2.2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
一、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
二、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途径
三、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方法
2.3工程风险中的伦理责任
一、责任分类
二、伦理责任
三、工程伦理责任的主体
四、工程伦理责任的类型
第三章 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
一、工程的价值特点
二、工程价值的多元性
三、工程价值的综合性
3.2工程所服务的对象及可及性
一、服务对象
二、可及与普惠
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的承担
一、邻避效应
二、社会成本
三、利益相关者
四、公正
第四章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4.0案例分析
4.1环境伦理观念的确立
4.2环境观念的确立
4.3工程改变自然环境
4.4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原则*
4.5工程师的环境理论
第五章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5.1工程职业
5.2工程职业伦理
5.3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
第六章 水利工程伦理
6.0水利工程涵义
6.1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核心问题)
6.2水利工程风险评估问题
6.3河流健康生命公正维护
6.4水库移民补偿问题
6.5水利工程师面临的角色困境和价值选择
第七章 生物医药工程伦理
7.1确定分析框架
7.2识别伦理问题
7.3明确伦理准则
第八章 核工程的伦理问题
8.1核工程及其特点
8.2核工程涉及的伦理问题
8.3核工程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8.4核工程与公众知情权
8.5核工程与安全
8.6核工程与生态环境
8.7核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及培养
第九章 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
9.1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
9.2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
9.3数字身份困境
9.5数据权利
9.6大数据公共治理伦理
第十章 环境工程的伦理问题
10.1 环境工程伦理问题的产生
10.2 环境工程中的公共安全与生产安全
我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发现网上只有零碎的一些笔记和答案,为了方便自己学习,就整理了笔记,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各位同学帮助。学习自取,可不要用作商业用途。
第一章 工程与伦理
1.1 如何理解工程
一、技术与工程的区别
内容和性质不同(技术——发明;工程——建造)
成果的性质和类型不同(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技巧和技能、“产权”的私有知识;工程成果——物质产品、物质设施直接地显现为物质财富本身)
活动主体(技术——发明家;工程——工程师以及工人、管理者、投资方等)
任务、对象和思维方式(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工程——独一无二)
二、技术与工程的联系
技术是工程的手段,工程是技术的载体和呈现形式,技术往往包含在工程之中。
三、工程的定义
广义:强调众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性,如“希望工程”等
狭义:主要指针对物质对象的、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得以实现的人类活动,如“化学工程”、“三峡工程”等。
工程伦理讨论的“工程”主要指狭义的工程概念。
四、工程的过程
计划——设计——建造——使用——结束
两种理解
A 将工程理解为设计的过程(作为思想行为的“设计”是工程的本质,工程是根据设计进行生产或制造,设计是工程的灵魂)
B 将工程理解为建造的过程(作为实践行为的“建造”是工程的本质,设计只是重要环节,建造的过程依赖于设计但超越设计)
一定意义上,设计和建造的工程实践的两个关键环节,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并交互建构的。
五、工程具有不确定性和探索性
工程活动蕴含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
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人们的知识与技术总是不完备的;
工程实践的后果往往会超出预期。
六、理解工程活动的7个维度
哲学维度:主要涉及对工程本质、价值、工程师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等问题;
技术维度:工程不是简单的应用技术,而是要创造性的把各种技术“集成”起来实现新的人工建造物,并且可能发明新的技术或者作出重大突破;
经济维度:考量工程的经济价值和工程的经济性;
管理维度:从实践上解决众多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协调问题;
社会维度:用以协调工程共同体、工程师共同体和利益相关群体等各种社会关系;
生态维度:讨论工程活动对生态的影响;
伦理维度:讨论人们如何“正当行事”。
1.2 如何理解伦理
一、道德与伦理
道德的概念
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道”可引申为自然的力量及其生成、变化的规则与轨道,“德”则意味着这种规则对自然的力量善加利用,为此方可更好的在自然之中生存与发展。
伦理的概念
在中国文化中,“伦理”的“伦”既指“类”或“辈”,又指“条理”或“次序”,常常引申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即道理、规则。“伦理”则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应遵循的规则。
二者联系:都包含传统风俗、行为习惯之意,都强调值得倡导和遵循的行为方式,都以善为追求的目标。
二者区别
道德是个体性、主观性的精神,而伦理则是社会性、客观性的精神,是“社会意识”。道德更突出个人因为遵循规则而具有的“德性”,伦理则突出以之依照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不同的伦理立场
功利论
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如果导致了与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是行为当事人的幸福,而且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只有当一个行为能达到最大化善时,它才是道德上正确的。
功利论聚焦于行为的后果,也被称为后果论或效益论。
义务论
关注于行为本身,认为行为本身也是具有道德意义的。
契约论
把个人行为的动机和规范伦理看做一种社会协议。
德性论
前面三个立场关注的是“我该如何行动?”,而德性论以行为者为中心,关注的是“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伦理困境: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现实的人类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在具体情境之下的道德判断与抉择的两难困境,即“伦理困境”。如:电车悖论
1.3 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一、工程活动中的行动者网络(具有动态性和网络性)
两个分析维度
工程共同体:不同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工程师共同体:同一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主要的工程伦理问题
技术伦理问题
技术工具论:技术是一种手段,本身无善恶;
技术自主论:技术活动有其内在逻辑和规则,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技术建构论:技术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技术本身具有破坏性,需要人进行引导和约束。
利益伦理问题(第三章)
平衡利益与公平
责任伦理问题
事后责任、事前责任、决策责任
主体:工程师、工程共同体、公众等
环境伦理问题
原则:尊重原则、整体性原则、不损害原则、补偿原则
主体:工程师、工程共同体、公众等
核心问题:自然的承受力、避免浪费自然资源、限制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将自然环境纳入道德关怀的范畴,确立人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三、工程伦理问题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一、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辨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道主义–处理工程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公正–处理工程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工程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章 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
2.1工程风险的来源及防范
一、工程风险的来源
总体而言,主要由以下三种不确定因素造成
工程风险的技术因素,零部件老化、控制系统失灵和非线性作用等因素;
工程风险的环境因素,意外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