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工程伦理研讨报告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工科建设的水平。道德意识的强弱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高下对个人行为影响极大。工程伦理教育属于道德引导、价值承诺、良善期许和正义传播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 “道器合一”“道在器中”的工程教育,是一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叉、融合的教育。工程伦理本质上是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它是高等工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重视和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新工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所指。
当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亟待解决的伦理问题,大型工程事故的发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想出有理论层面和现实意义的解决办法。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都在要求大力发展我国的工程伦理学。
1.2 国内外工程伦理教育开展现状
1.2.1 国内
古代中国信奉天道,观念本质都是顺应自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思想使得工程伦理教育的重点在于顺应自然,既把事情做好,又不破坏已有存在,其工程结果交由天道解释。古代工程的材料和工艺水平都是原始加工和手工工艺,工程活动遵循着工匠的实践经验发展,口耳相传的师徒制是当时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由于这一时期工匠等人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其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源于实践经验,因此伦理意识表现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工程实践的进行要信奉天道。
在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诞生,以 1998 年肖平在西南交通大学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并出版《工程伦理学》教材作为重要标志。进入 21 世纪以来,各类工程项目全面铺开,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 年 2 月,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围绕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综合性大学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共识中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抓住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进行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分析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构建新工科人才能力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将工程伦理纳入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必修课程,进一步表明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
1.2.2 国外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工程伦理学在美欧等发达
工程伦理研讨报告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8-05 11:52:46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