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可以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不知道大家五一都有什么安排,我是在家躺了五天,一是不想出去挤和抢票,二是让浮躁的生活平静下来。
刚刚偶然刷到一个视频,就是解析为什么五一出行的人如此之多,在表面现象之下,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
人的需求导致了想出行的动机,这种动机又转化为行动。
在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中,最初的基本盘是五个:
-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 安全需要(safety need): 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马斯洛分为两类:(一) 尊重自己(尊严、成就、掌握、独立)和(二) 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
-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以下的三个是后面马斯洛补充的
4.1 认知需求(Cognitive needs)- 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
4.2 审美需求(Aesthetic needs)- 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
5.1 超越需要(Transcendence needs)- 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它们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些需求可以同时出现,一个人也可以处于几种层次交叠的状态,如下图:
其中每个层次对应着地球上不同的人群或人生的不同阶段,例如拿我自己举例。
- 在我刚出生(0-6岁),还不懂事的时间里,我只知道吃喝睡,饿了就会哭,所以生理需求的比重就很大。
- 我在上小学到初一(7-13岁)的这个阶段,因为我家乡(五线县城)的学校质量很一般,老师和身边同学的素质也低于平均线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当时上学貌似不是一件去学习和快乐的事情,只是在履行9年义务教育,当时的我每天会因为害怕穿错校服被老师批评而害怕,上课会因老师要点名回答问题而紧张,从而导致我的小学阶段没什么意义,学校也很一般,这就对应了第二阶段的安全需求,因为害怕上学犯错,导致心态不顺,不能好好学习。这个阶段的安全需求就超过了生理需求。
- 随后的我进入初中,虽然小学学的不咋地,但是它竟然是我们县的重点小学,所以我得益于此进入了全县最好的初中,此时的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小学的我主要精力都在保证自己不被批评,所以也没什么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晚上回家爸妈都在,但我也基本上就是自己玩电脑,是的,现在的我进入了爱与归属需求阶段,我需要一个小团体来表示我并不孤单,所以我开始和班上比较喜欢玩、不好好学习的小混混们走到了一起,每天上课也不听,回家了就上号,成绩开始疯狂退步,但当时我的还不想离开他们,因为那样会显得我很孤单。第三个阶段爱与归属,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显得淋漓尽致,我为了归属加入了小混混团体,这也给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让我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大转弯。
- 一直到了初三,我的自暴自弃行为,让我感受到了多方的质疑,他们在想为什么一个刚入学内心、腼腆的学生,会变成现在这样,家长老师的询问也让我意识到,我必须做出改变了,我开始拒绝和混混们玩,开始听课,但确实前面挖的坑太大了,中考失利,进入了中学的高中部,我的中学初中部是重点,高中部就是普高,教育资源依然很差,但是相比我的中小学已经提高了很多,我也尝试去改正自己,尝试着去弥补曾经的错误,三年时间,我从入学的中等生拿到了高中部的高考状元,这句话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我经历了脱发、发胖、免疫系统失调,直到今天也还没完全恢复过来。这就是我的第四阶段《尊重需求》,我需要外界的尊重,这种需求远远大于了初中时的归属需求,所以我无所保留,全力争取。
- 从高三到现在(大三),在进入大学前,我胸怀壮志,想要进一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高考的成功确实让我进入了前面所说的超越需求,但因为我没有仔细的为大学做准备,以为还和高中一样,进去干就完了,了解到事实后发现落差极大,我竟然又回到了第三阶段《爱与归属》。
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历练,我现在来到了第四阶段与第五阶段的交接点,我需要去证明自己过去三年的意义,我需要释放心中积攒的想法,后事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很幸运看到了今天这个理论,让我从头到尾的梳理了自己前21年的人生,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