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12-24周末33题

1.Maven 的依赖范围有哪些?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10分)

在Maven中,依赖范围(dependency scope)用于定义依赖项在不同阶段和环境中的使用方式。以下是Maven中常用的依赖范围及其含义:

  1. compile(默认):依赖项在所有阶段都可用,包括编译、测试、运行等。它会被传递给依赖项目。

  2. provided:依赖项在编译和测试阶段可用,但在运行时由目标环境(例如Java EE容器)提供。它不会被传递给依赖项目。

  3. runtime:依赖项在运行和测试阶段可用,但在编译时不需要。它会被传递给依赖项目。

  4. test:依赖项仅在测试阶段可用,用于编译和运行测试代码。它不会被传递给依赖项目。

  5. system:依赖项类似于provided,但需要显式指定路径。它不会从Maven仓库中获取依赖项,而是从本地系统中的特定路径加载。

  6. import:该依赖项仅在使用Maven的<dependencyManagement>部分时有效,表示只导入POM中的依赖管理信息,而不实际引入依赖项。

2.Maven 中的传递性依赖是什么意思?如何解决依赖冲突?(10分)

在Maven中,传递性依赖(Transitive Dependency)指的是当一个项目依赖于另一个项目时,它也会自动获取被依赖项目所依赖的其他项目。换句话说,如果项目A依赖于项目B,而项目B又依赖于项目C和项目D,那么项目A将会自动获取项目B、C和D作为它的依赖项。

当多个依赖项具有不同的版本时,就可能出现依赖冲突。例如,项目A依赖于项目B的1.0版本,而项目C依赖于项目B的2.0版本。在这种情况下,Maven将选择其中一个版本来满足依赖关系,而忽略另一个版本。这可能导致编译错误或运行时错误。

为了解决依赖冲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显式声明依赖版本:在项目的pom.xml文件中,通过直接指定依赖项的版本号来解决冲突。这样可以确保使用特定的版本,而不受传递性依赖的影响。

  2. 排除冲突依赖:使用Maven提供的<exclusions>元素可以排除特定依赖的传递性依赖。在pom.xml文件中,您可以指定要排除的依赖项和其传递性依赖项的坐标信息。

  3. 使用Dependency Management:通过在父级pom.xml文件中使用<dependencyManagement>元素,可以集中管理项目中的依赖项。通过明确指定每个依赖项的版本,可以解决依赖冲突。

  4. 更新依赖项版本:如果可能,尝试将依赖项更新到最新的版本,以解决可能存在的冲突。

  5. 使用Maven插件:有一些Maven插件可以帮助解决依赖冲突问题,如Maven Enforcer Plugin、Maven Dependency Plugin等。这些插件提供了各种功能来分析和解决依赖冲突。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Maven项目中的依赖冲突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正确构建和运行。

3.Maven核心概念模型是哪些(20分)

Maven核心概念模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概念:

  1. 项目(Project):指的是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它由一个或多个模块组成。

  2. 模块(Module):指的是项目中的一个单独的可构建单元,通常对应于项目中的一个子目录。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pom.xml文件来描述其依赖关系、构建配置等信息。

  3. POM(Project Object Model):POM是Maven项目的核心文件,以XML格式定义了项目的基本信息、依赖关系、构建配置等。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pom.xml文件,而父模块可以通过继承机制来共享一些通用的配置。

  4. 依赖(Dependency):指的是项目构建过程中所需的外部库、组件或其他模块。依赖关系定义在项目的pom.xml文件中,Maven会自动下载并管理这些依赖项。

  5. 仓库(Repository):指的是存储Maven构建所需依赖项的地方。Maven使用本地仓库来存储已经下载的依赖项,并从远程仓库拉取缺失的依赖项。

  6. 生命周期(Lifecycle):Maven生命周期定义了项目构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如编译、测试、打包、部署等。每个生命周期由一组插件目标(Goal)组成,可以通过命令来执行。

  7. 插件(Plugin):Maven插件是用于扩展和定制构建过程的工具。插件可以执行特定的任务,如编译代码、运行测试、生成报告等。

  8. 仓库管理器(Repository Manager):指的是用于管理远程仓库的工具,可以帮助团队共享和发布构件。常见的仓库管理器有Nexus、Artifactory等。

4.Mybatis的执行流程(20分)

MyBatis 是一个持久层框架,它主要用于将数据库操作和 Java 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管理。MyBatis 的执行流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加载配置文件:MyBatis 需要通过加载 XML 格式的配置文件来获取数据库连接信息、SQL 映射关系等配置信息。

  2. 创建 SqlSessionFactory:通过加载配置文件,MyBatis 会创建一个 SqlSessionFactory 对象,该对象包含了数据库连接池和映射关系等信息。

  3. 创建 SqlSession:通过 SqlSessionFactory 创建 SqlSession 对象,SqlSession 提供了对数据库操作的方法,包括增删改查等操作。

  4. 加载映射文件:SqlSession 根据配置文件中的映射关系,加载对应的映射文件,将 SQL 语句和 Java 方法进行映射。

  5. 执行 SQL 语句:通过 SqlSession 调用相应的方法执行 SQL 语句,包括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6. 封装结果:MyBatis 将查询结果封装成 Java 对象,并返回给调用者。

  7. 事务管理:如果需要进行事务管理,可以在 SqlSession 中进行事务的提交或回滚操作。

  8. 关闭 SqlSession:在完成数据库操作后,需要关闭 SqlSession,释放资源。

这些是 MyBatis 的基本执行流程,通过以上步骤,MyBatis 实现了数据库操作和 Java 对象之间的映射,简化了持久层开发的复杂度。

5.当实体类中的属性名和表中的字段名不一样 ,怎么办 ?(10分)

当实体类中的属性名和表中的字段名不一样时,可以通过 MyBatis 的映射配置来解决这个问题。在 MyBatis 中,可以使用 resultMap 或者注解来进行属性名和字段名的映射。

  1. 使用 resultMap 进行属性名和字段名的映射: 在 XML 映射文件中,可以使用 resultMap 元素定义结果集的映射,指定实体类的属性与表中字段的对应关系。例如:

    <resultMap id="userResultMap" type="User">
        <result property="userId" column="id"/>
        <result property="userName" column="name"/>
    </resultMap>

    这样就可以明确指定属性名和字段名之间的映射关系。

  2. 可以在书写sql语句的时候给每个字段取个别名,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3. 可以使用注解@Result,@Select("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user_name = #{userName}")

@Results(

@Result(property = "userId", column = "user_id"),

@Result(property = "userName", column = "user_name")

)

6.mybatis的#{}与${}区别(10分)

在 MyBatis 中,#{}${} 是两种不同的参数绑定方式。

  1. #{} 参数占位符: #{} 是用于预编译 SQL 语句的参数占位符,调用的方法时preparationStatement中set,它会将传入的参数值进行安全处理,防止 SQL 注入攻击。使用 #{} 时,MyBatis 会自动为参数添加适当的引号,并将参数的值作为预编译语句的占位符。例如:

    <select id="getUserById"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userId}
    </select>

    在上述例子中,#{userId} 表示一个参数占位符,MyBatis 会将实际的参数值安全地填充到 SQL 语句中。

  2. ${} 字符串替换: ${} 是用于字符串替换的占位符,它会直接将参数值拼接到 SQL 语句中,不做任何处理。使用 ${} 时,需谨慎防止 SQL 注入攻击,因为参数值直接嵌入到 SQL 语句中,没有经过安全处理。例如:

    <select id="getUserByName"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userName}'
    </select>

    在上述例子中,${userName} 表示一个字符串替换,实际的参数值会直接拼接到 SQL 语句中,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因此,${} 不适用于接受用户输入的参数,一般用于动态拼接 SQL 语句的情况。

总结:

  • #{} 适用于大部分场景,它会将参数值安全地作为占位符处理,防止 SQL 注入攻击。

  • ${} 适用于部分特殊场景,主要用于动态拼接 SQL 语句的情况,但需要注意防止 SQL 注入攻击。

7.说一下Mybatis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10)

MyBatis 提供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来提高查询性能,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频率。

  1. 一级缓存:

    • 一级缓存是 MyBatis 默认开启的缓存机制,它是指在同一个 SqlSession 中执行的查询操作会将查询结果缓存起来。

    • 当执行相同的查询语句时,如果没有提交或回滚当前 SqlSession,MyBatis 会首先从一级缓存中查找结果,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的结果,避免了对数据库的再次查询。

    • 一级缓存的作用范围是 SqlSession 级别的,因此不同的 SqlSession 之间的缓存是互相隔离的。

  2. 二级缓存:

    • 二级缓存是在多个 SqlSession 之间共享的缓存机制,它可以跨不同的 SqlSession 实例进行缓存数据的共享。

    • 当一个查询结果被缓存到二级缓存后,在其他的 SqlSession 中执行相同的查询语句时,会先从二级缓存中查找结果,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的结果。

    • 默认情况下,二级缓存是关闭的,需要手动配置开启。可以通过在映射文件或配置文件中添加 <cache> 元素来启用二级缓存,并指定相应的缓存实现方式。

    • MyBatis 提供了多种二级缓存的实现方式,如 PerpetualCache、Ehcache、Redis 等,也可以自定义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是独立的,互不影响。一级缓存是默认开启的,并且无法关闭,而二级缓存需要手动配置开启。在使用缓存时,要注意缓存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避免出现脏数据或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需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合理使用缓存。

8.Mybatis动态sql是做什么的?都有哪些动态 sql?(10)

MyBatis动态SQL可以根据输入的参数值进行逻辑操作,并动态拼接SQL语句,实现多条件下的数据库操作。在实际开发中,当业务逻辑复杂,简单的SQL无法满足需求时,就需要使用动态SQL。

MyBatis提供了多种方式实现动态SQL,包括if、choose、when、otherwise、trim、where、set等。例如,使用if元素可以在SQL语句中添加或删除某些条件和语句,根据条件判断附加SQL条件,实现批量添加数据、批量修改数据、批量删除数据等,优化SQL语句,提高执行效率。

MyBatis 是一款优秀的持久层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动态 SQL 语句支持。在 SQL 语句中,if、choose、when、otherwise、trim、where、set 等是 MyBatis 中常用的动态 SQL 标签。

  1. if:if 标签用于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执行标签内部的 SQL 语句。例如:

<select id="getUserById"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id}
  <if test="username != null">
    AND username = #{username}
  </if>
</select>

上述示例中,如果传入的参数 username 不为 null,则会拼接一个查询条件 AND username = #{username} 到 SQL 语句中。

  1. choose、when、otherwise:choose 标签相当于 Java 中的 switch 语句,when 标签相当于 case 语句,otherwise 标签相当于 default 语句。这三个标签组合起来可以实现多种条件判断。例如:

<select id="getUserById"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choose>
    <when test="username != null">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when>
    <when test="email != null">
      WHERE email = #{email}
    </when>
    <otherwise>
      WHERE id = #{id}
    </otherwise>
  </choose>
</select>

上述示例中,如果传入的参数 username 不为 null,则会查询 username 等于传入参数的用户信息;如果传入的参数 email 不为 null,则会查询 email 等于传入参数的用户信息;否则将查询 id 等于传入参数的用户信息。

  1. trim:trim 标签可以去除 SQL 语句的多余空格,并且还能够根据需要添加前缀、后缀等条件。例如:

<select id="getUserById"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trim prefix="WHERE" prefixOverrides="AND |OR ">
    <if test="username != null">
      AND username = #{username}
    </if>
    <if test="email != null">
      OR email = #{email}
    </if>
  </trim>
</select>

上述示例中,如果传入的参数 username 不为 null,则会拼接一个查询条件 AND username = #{username} 到 SQL 语句中;如果传入的参数 email 不为 null,则会拼接一个查询条件 OR email = #{email} 到 SQL 语句中;并且 trim 标签会自动去除 SQL 语句中的多余空格,并在条件语句前添加 WHERE 关键字。

  1. where:where 标签和 if 标签类似,用于判断条件是否成立。不同的是,where 标签只有在第一个查询条件时添加 WHERE 关键字,并去除多余空格。例如:

<select id="getUserById"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f test="username != null">
      AND username = #{username}
    </if>
    <if test="email != null">
      OR email = #{email}
    </if>
  </where>
</select>

上述示例中,如果传入的参数 username 不为 null,则会拼接一个查询条件 AND username = #{username} 到 SQL 语句中;如果传入的参数 email 不为 null,则会拼接一个查询条件 OR email = #{email} 到 SQL 语句中;并且 where 标签会自动去除多余空格,并在第一个查询条件前添加 WHERE 关键字。

  1. set:set 标签用于更新操作,作用和 where 标签类似。例如:

<update id="updateUser" parameterType="User">
  UPDATE user
  <set>
    <if test="username != null">
      username = #{username},
    </if>
    <if test="email != null">
      email = #{email},
    </if>
  </set>
  WHERE id = #{id}
</update>

上述示例中,如果传入的参数 username 不为 null,则会更新 username 字段的值为传入参数的值;如果传入的参数 email 不为 null,则会更新 email 字段的值为传入参数的值;并且 set 标签会自动去除多余逗号。

9.什么是IOC, IOC给我们带来那些好处 (10)

IOC,全称Inversion of Control,是控制反转的缩写。它是一种设计原则,将对象的创建和管理权交给IoC Service Provider(IoC思想的具体实现)。

IOC带给我们以下好处:

资源集中管理,实现资源的可配置和易管理。
降低了使用资源双方的依赖程度,也就是降低了耦合度。
10.说一下你对ThreadLocal的理解, 我们在使用ThreadLocal要注意什么(20)

ThreadLocal是Java中的一个类,它用来创建线程局部变量。线程局部变量是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一个变量副本,而这个副本对其他线程是不可见的。这使得线程可以各自持有自己的值,而不会互相干扰。

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初始化ThreadLocal的实例时,需要使用一个初始值。这个初始值会在线程创建时被复制到该线程的局部变量中。
每个线程都会独立地持有自己的ThreadLocal变量副本,因此不同线程之间的ThreadLocal变量是互相不可见的。
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注意避免线程安全问题。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ThreadLocal变量,并且其中一个线程对该变量进行了修改,那么其他线程持有的变量副本也会被修改。因此,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特别小心。
ThreadLocal的垃圾回收机制与普通对象不同。如果ThreadLocal没有持有任何引用,那么它会被垃圾回收。但是,如果ThreadLocal被一个线程持有引用,那么它不会被垃圾回收,即使该线程已经不再运行。因此,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注意及时释放不必要的引用。
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注意避免内存泄漏问题。如果ThreadLocal被一个线程持有引用,并且该线程一直运行,那么该ThreadLocal对象将一直存在内存中,导致内存泄漏。因此,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注意及时释放不必要的引用。
11.Spring常用注解 (10)

@Component,@componentScan,@Controller,@Service,@Bean,@Autowired,@Confuguration,@Repository Spring 框架提供了许多注解,用于简化配置和开发过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Spring 注解:

  1. @Component:用于标识一个类为组件类,由 Spring 进行管理。

  2. @Controller:用于标识一个类为控制器类,在 Spring MVC 中使用。

  3. @Service:用于标识一个类为服务类,通常用于业务逻辑的处理。

  4. @Repository:用于标识一个类为数据访问层(DAO)类。

  5. @Autowired:用于自动注入依赖对象,可以用于构造方法、成员变量、方法和参数上。

  6. @Qualifier:与 @Autowired 配合使用,指定注入的 bean 名称。

  7. @Value:用于注入属性值,可以从配置文件中读取。

  8. @RequestMapping:用于映射请求路径到处理方法,常用于控制器类中。

  9. @PathVariable:用于绑定 URL 中的占位符到方法参数。

  10. @RequestParam:用于绑定请求参数到方法参数。

  11. @ResponseBody:用于返回响应体内容,常用于 RESTful API 的开发。

  12. @Configuration:用于标识一个类为配置类,定义 Bean 的创建和依赖关系。

  13. @Bean:用于在配置类中定义 Bean。

除了以上列举的注解外,Spring 还有很多其他的注解,用于实现事务管理、AOP、缓存等功能。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注解来简化开发和配置工作。

12.谈谈你对Spring的AOP理解(15)

在 Spring 框架中,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用于解决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s)的问题。横切关注点是指在应用程序中多个模块或对象共享的功能,例如日志记录、安全性检查、事务管理等。AOP 可以将这些横切关注点从核心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以便更好地实现模块化和重用。

在 AOP 中,有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1. 切面(Aspect):切面是一个包含通知和切点的类。通知(Advice)定义了在何时、何地执行特定的操作,如在方法执行前或执行后插入额外的逻辑。切点(Pointcut)定义了一组匹配的连接点,通知将在这些连接点上执行。

  2. 连接点(Join Point):连接点指的是应用程序中可以被切面增强的点,如方法调用、异常抛出等。Spring AOP 仅支持方法级别的连接点。

  3. 切点表达式(Pointcut Expression):切点表达式定义了哪些连接点会被匹配,并确定切面在哪些连接点执行。它使用切点指示器来描述连接点的选择规则。

  4. 织入(Weaving):织入是将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或者目标方法上的过程。织入可以在编译时、类加载时或运行时进行。

AOP 的主要优点是提供了一种集中化的方式来处理横切关注点,不需要在每个模块中重复代码。它可以使代码更加模块化、可维护性更高,并且能够实现横向功能的复用。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日志记录、事务管理、异常处理、安全性检查等。

在 Spring 框架中,AOP 的实现采用了代理模式。Spring AOP 提供了两种类型的代理:基于接口的 JDK 动态代理和基于类的 CGLIB 代理。对于基于接口的代理,Spring AOP 使用 JDK 动态代理创建代理对象;而对于没有接口的目标对象,Spring AOP 使用 CGLIB 创建代理对象。

总而言之,AOP 是一种通过切面来解耦横切关注点的编程范式,能够提高代码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在 Spring 框架中,AOP 提供了一种简单、灵活的方式来实现横切关注点的管理和应用。

13.Spring 事务实现方式(10)

Spring 框架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实现事务管理,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声明式事务管理和编程式事务管理。

  1. 声明式事务管理

    • 基于注解:通过在方法上添加 @Transactional 注解来声明事务的属性,例如传播行为、隔离级别、超时等。当方法被调用时,Spring 会自动管理事务的开始、提交、回滚等操作。

    • 基于XML配置:通过 XML 配置文件中的 <tx:advice><aop:config> 元素来声明事务的属性,同时通过 <tx:annotation-driven> 开启基于注解的事务管理。

  2. 编程式事务管理

    • 使用编程式事务管理需要显式地在代码中进行事务的控制。Spring 提供了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接口以及 TransactionDefinitionTransactionStatus 等接口,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接口来手动管理事务的开始、提交、回滚等操作。

无论是声明式事务管理还是编程式事务管理,Spring 都支持多种事务管理器,如 JDBC 事务管理器、Hibernate 事务管理器、JTA 事务管理器等,以适应不同的持久化技术和事务管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开发者更倾向于使用声明式事务管理,因为它能够通过注解或XML配置简化事务管理的工作,并且使得事务的边界清晰可见。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需要更细粒度控制的场景,编程式事务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总的来说,Spring 的事务管理提供了灵活、强大的功能,可以帮助开发者轻松地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事务管理。

14.事务隔离级别(10)

在多个并发事务同时执行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脏读(Dirty Read)、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和幻读(Phantom Read)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数据库系统定义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分别是:

  1. 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最低的隔离级别,允许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该隔离级别存在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问题,很少使用。

  2. 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一个事务只能读取另一个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避免了脏读的问题,但可能会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3.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一个事务在执行期间多次读取同一行数据,保证多次读取数据结果一致。避免了脏读和不可重复读的问题,但仍可能出现幻读。

  4. Serializable(串行化):最高的隔离级别,所有事务都按照串行化的顺序依次进行,避免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所有并发问题。但是,它也带来了性能上的损失。

在 Spring 框架中,支持以上四种隔离级别,可以通过在 @Transactional 注解或 XML 配置中设置 isolation 属性来指定隔离级别。例如:

@Transactional(isolation = Isolation.READ_COMMITTED)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do something
}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事务隔离级别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Read committed 和 Repeatable read 是比较常用的两种隔离级别。

15. 请解释JSONP,并说明其原理及用途与实现

JSONP(JSON with Padding)是一种跨域数据请求的方法,主要用于解决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它通过动态添加 <script> 标签来实现跨域请求,并通过回调函数的方式将数据传递给页面进行处理。

原理及步骤:

  1. 页面中创建一个全局回调函数,该函数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2. 通过动态创建 <script> 标签,将请求发送给服务器,并指定回调函数的名称作为 URL 参数。例如:http://example.com/data?callback=callbackFunc

  3.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将数据放入回调函数中,并返回给客户端。

  4. 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浏览器会自动执行回调函数,从而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展示。

JSONP 的用途及实现:

  1. 跨域数据请求:由于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普通的 AJAX 请求无法跨域获取数据。而 JSONP 可以通过动态创建 <script> 标签,从其他域名获取数据并实现跨域数据请求。

  2. 第三方数据调用:许多第三方服务提供 JSONP 接口,可以通过 JSONP 方式获取数据,如天气预报、地图服务等。

  3. 前后端分离开发: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下,前端可以通过 JSONP 与后端进行数据交互,获取所需数据。

实现步骤如下:

  1. 前端定义一个回调函数,例如 callbackFunc(data),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2. 前端通过动态创建 <script> 标签,并指定请求的 URL,同时将回调函数名称作为参数传递给服务器。例如:http://example.com/data?callback=callbackFunc

  3. 后端接收到请求后,根据参数中的回调函数名称,将数据放入回调函数中,并返回给前端。返回的数据应该是一个 JavaScript 函数调用,例如:callbackFunc(data)

  4. 前端接收到响应后,浏览器会自动执行回调函数,并传入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展示。

需要注意的是,JSONP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因为它是通过 <script> 标签加载外部脚本,可能会导致恶意代码的注入。因此,在使用 JSONP 时应注意验证数据的可信性,并确保数据源的可靠性。另外,现代的 Web 开发中,基于 CORS(跨域资源共享)的方式已经成为主流,JSONP 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

16. 数据库的事务是什么

数据库的事务(Transaction)是指作为一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失败回滚,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事务具有以下四个特性(ACID 特性):

  1.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没有中间状态。如果其中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将会被回滚到最初的状态,不会对数据产生影响。

  2.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操作前后,数据库会保持一致的状态。如果一个事务使得数据从一个有效状态转换到另一个有效状态,那么该事务被称为是一致的。例如,转账操作需要保证总的账户余额不变。

  3. 隔离性(Isolation):事务的执行是相互隔离的,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其他事务的存在,避免了并发操作引起的数据冲突问题。隔离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各个级别的隔离性和并发性能有所权衡。

  4.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成功,其对数据库的修改将永久保存,即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数据库会使用一种持久化的方式将事务的结果存储到磁盘上,以保证数据的持久性。

事务通过以下四个操作来管理:

  1. 开始事务(Begin Transaction):标识一个事务的开始,通常在执行第一个数据库操作之前调用。

  2. 提交事务(Commit Transaction):将事务中的所有操作作为一个整体提交,将更改持久化到数据库,并结束事务。

  3. 回滚事务(Rollback Transaction):撤销事务中的所有操作,将数据库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并结束事务。

  4. 保存点(Savepoint):可以在事务中设置保存点,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回滚到指定的保存点。

事务的使用可以确保数据库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尤其在并发访问数据库时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数据冲突和丢失。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都支持事务的概念和操作。

17. 线程怎么调用

线程的调用通常分为两种方式:多进程和多线程。多进程是指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独立的进程,每个进程都是独立运行的,各自占用系统资源,互相之间不会影响。而多线程是指在同一进程中创建多个独立的线程,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多个任务,共享进程的资源。

多进程和多线程的调用方式不同。下面分别介绍:

  1. 多进程调用

多进程的调用一般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来实现。常见的方法包括:

  • fork():创建一个子进程,并将父进程的数据空间、堆栈和文件描述符等信息复制到子进程中。

  • exec():在当前进程的上下文中执行一个新的程序文件。

  • wait():等待子进程结束并返回其退出状态。

在 Unix/Linux 系统中,可以使用这些函数来创建和控制进程。在 Windows 系统中,可以使用 CreateProcess()、WaitForSingleObject() 和 TerminateProcess() 等函数来实现。

  1. 多线程调用

多线程的调用通常需要使用编程语言或操作系统提供的线程库来实现。常见的线程库包括:

  • pthreads (POSIX Threads):是一套标准的线程库,支持 Unix/Linux 等多个平台。

  • Win32 API:是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提供的线程库,支持 Windows 平台。

  • Java Thread API:是 Java 语言中提供的线程库,支持跨平台。

在使用这些线程库时,需要包含相应的头文件,并调用相关的函数来创建、启动和销毁线程。例如,在 pthreads 中可以使用 pthread_create() 来创建一个新线程,使用 pthread_join() 等函数来等待线程结束和获取线程的返回值。

总体来说,多线程比多进程更加轻量级和高效,因为线程之间共享进程的资源,不需要像进程那样进行大量的数据复制和上下文切换。但多线程需要注意线程安全问题,避免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同一资源导致的数据冲突和竞争条件。

18. Springmvc怎么实现页面跳转,有几种方式

在 Spring MVC 中,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实现页面跳转。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1. 使用视图解析器(View Resolver):Spring MVC 提供了视图解析器来帮助处理页面跳转。首先,在配置文件中配置视图解析器,指定视图文件的位置和后缀名。然后,在控制器方法中返回逻辑视图名(即视图文件的名称),Spring MVC 会根据视图解析器的配置找到对应的视图文件并进行渲染和返回。

示例代码: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My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home")
    public String homePage() {
        return "home"; // 返回逻辑视图名
    }
}

配置文件中的视图解析器:

<bean id="viewResolv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property name="prefix" value="/WEB-INF/views/"/> <!-- 视图文件路径 -->
    <property name="suffix" value=".jsp"/> <!-- 视图文件后缀名 -->
</bean>
  1. 使用重定向(Redirect):通过在控制器方法中返回重定向的 URL,让浏览器发起一个新的请求,进而跳转到指定页面。

示例代码: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My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login")
    public String login() {
        return "redirect:/home"; // 重定向到 /home
    }
}
  1. 使用转发(Forward):通过在控制器方法中返回转发的 URL,让服务器直接将请求转发给新的 URL,实现页面跳转。

示例代码: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My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login")
    public String login() {
        return "forward:/home"; // 转发到 /home
    }
}

这些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场景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页面跳转。视图解析器方式更常用于普通的页面跳转,而重定向和转发方式更适合需要传递参数或在不同控制器之间跳转的情况。

19. 谈谈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会有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 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它提供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在 TCP 连接的建立和关闭过程中,需要进行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 的三次握手是指在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交换特定的数据包来确认彼此的身份并同意建立连接。其流程如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 SYN 报文,表示请求建立连接,并在报文头中设置 Sequence Number 为一个随机数。

  2. 服务器收到 SYN 报文后,回复一个 SYN-ACK 报文,表示同意建立连接,并在报文头中设置 Acknowledge Number 为客户端的 Sequence Number+1,同时自己也随机生成一个 Sequence Number。

  3. 客户端收到 SYN-ACK 报文后,回复一个 ACK 报文,表示确认建立连接,并在报文头中设置 Acknowledge Number 为服务器的 Sequence Number+1。

通过三次握手,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确保彼此的身份,并确认建立连接,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TCP 的四次挥手是指在关闭连接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交换特定的数据包来完成关闭连接的过程。其流程如下:

  1. 客户端发送 FIN 报文,表示要关闭连接。

  2. 服务器收到 FIN 报文后,回复一个 ACK 报文,表示已收到关闭请求,但是可能还有数据需要传输,因此暂时不会关闭连接。

  3. 服务器在数据传输完毕后,发送 FIN 报文,表示同意关闭连接。

  4. 客户端收到 FIN 报文后,回复一个 ACK 报文,表示已收到关闭请求,同时也会进入 TIME_WAIT 状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会关闭连接。

通过四次挥手,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在数据传输完成后安全地关闭连接,避免数据丢失或传输不完整。

为什么会有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呢?这是因为在 TCP 连接建立和关闭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而这些过程都是由交换特定的数据包来实现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避免数据丢失或传输不完整,从而保证了 TCP 协议的可靠性。

20. 重写与重载的区别

重写(Override)和重载(Overload)都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概念,它们都是实现多态性的手段,但它们之间有以下几点区别:

  1. 重载是指在同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同名方法,但它们的参数列表不同,即方法的签名不同。重载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调用,提高代码的可读性。而重写是指在子类中重新定义父类的方法,使得子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实现该方法,从而实现多态。

  2. 重载是编译时多态,也称为静态多态,因为编译器可以根据方法的参数类型和数量来选择调用哪个方法。而重写是运行时多态,也称为动态多态,因为调用哪个方法是在运行时决定的,取决于对象的实际类型。

  3. 重载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返回类型,但是不能只有返回类型不同而参数列表相同,因为这样编译器无法根据参数类型来选择调用哪个方法。而重写的方法必须与父类的方法具有相同的返回类型、方法名和参数列表,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总之,重载和重写都是实现多态性的手段,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重载是编译时多态,重写是运行时多态;重载需要方法签名不同,而重写必须保持方法签名相同。在实际编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重载还是重写,或者同时使用两种手段来实现多态性。

21. Final关键字的使用

Final关键字可以用于类、方法和变量的声明中,表示该类、方法或变量是不可改变的,具体的使用场景如下:

  1. Final类:声明为final的类不能被继承,即该类是不可变的。例如,Java中的String类就是一个final类。

  2. Final方法:声明为final的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即该方法是不可变的。例如,Java中的Object类的getClass()方法就是一个final方法。

  3. Final变量:声明为final的变量在初始化后不可更改,即该变量是不可变的。例如,常量PI可以用final修饰:final double PI = 3.14159265358979323846。同时,final变量也必须在定义时初始化,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使用Final关键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变量或方法被意外修改或重写,从而避免出现意外的结果。此外,Final关键字还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因为编译器可以对Final变量和方法进行优化,减少运行时的计算量。

需要注意的是,Final关键字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保证类、方法或变量在声明时不可变,但是无法保证它们的内容不会被其他方式修改,例如通过反射等手段。因此,在使用Final关键字时,仍然需要注意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和equals的区别

==

== 比较的是变量(栈)内存中存放的对象的(堆)内存地址,用来判断两个对象的地址是否相同,即是

否是指相同一个对象。比较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指针操作。

1、比较的是操作符两端的操作数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2、两边的操作数必须是同一类型的(可以是

父子类之间)才能编译通过。 3、比较的是地址,如果是具体的阿拉伯数字的比较,值相等则为

true,如: int a=10 与 long b=10L 与 double c=10.0都是相同的(为true),因为他们都指向地

址为10的堆。

equals

equals用来比较的是两个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由于所有的类都是继承自java.lang.Object类的,所

以适用于所有对象,如果没有对该方法进行覆盖的话,调用的仍然是Object类中的方法,而Object

中的equals方法返回的却是==的判断。

总结:

所有比较是否相等时,都是用equals 并且在对常量相比较时,把常量写在前面,因为使用object的

equals object可能为null 则空指针

在阿里的代码规范中只使用equals ,阿里插件默认会识别,并可以快速修改,推荐安装阿里插件来

排查老代码使用“==”,替换成equals

23. 说说 List、Set、Map

List、Set和Map是Java集合框架中的三种常见接口,它们分别用于存储和操作不同类型的数据集合。下面对它们进行简单介绍:

  1. List(列表):

  • List 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允许存储重复元素。

  • 可以根据索引访问元素,提供了按照元素索引位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 常见的 List 实现类有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1. Set(集合):

  • Set 是一个不允许存储重复元素的集合。

  • 不保证元素的顺序性,即无序集合。

  • 提供了判断元素是否存在、添加元素、删除元素等操作。

  • 常见的 Set 实现类有 HashSet、TreeSet 和 LinkedHashSet。

  1. Map(映射):

  • Map 是一种键值对的映射表格,存储的是键值对的关系。

  • 每个键只能出现一次,但值可以重复。

  • 可以通过键获取对应的值,提供了按照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 常见的 Map 实现类有 HashMap、TreeMap 和 LinkedHashMap。

这些集合接口在 Java 中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功能,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接口和实现类来使用。同时,它们都是泛型接口,可以指定存储的元素类型,增加了类型安全性和代码的可读性。

24. 线程的几种状态

在Java中,线程有以下几种状态:

  1. 新建状态(New):当一个Thread对象被创建但还未调用start()方法时,线程处于新建状态。此时线程并未启动执行。

  2. 运行状态(Runnable):当线程调用了start()方法后,线程进入运行状态。在运行状态中,线程可以被CPU调度执行,并且可以执行相关的任务代码。

  3. 阻塞状态(Blocked):一个线程在特定条件下被暂停执行,称为阻塞状态。常见的情况有:

  • 等待阻塞:调用了Object的wait()方法或Thread的join()方法,使线程进入等待状态。

  • 同步阻塞:线程在获取synchronized锁时,若锁被其他线程占用,则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 其他阻塞:线程在执行Thread.sleep()方法时,或者在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若发生阻塞情况,则进入其他阻塞状态。

  1. 无限期等待状态(Waiting):线程在以下情况下进入无限期等待状态:

  • 调用了Object的wait()方法,没有设置超时时间。

  • 调用了Thread的join()方法,没有设置超时时间。

  • 调用了LockSupport的park()方法。

  1. 限期等待状态(Timed Waiting):线程在以下情况下进入限期等待状态:

  • 调用了Thread的sleep()方法,设置了超时时间。

  • 调用了Object的wait()方法,或Thread的join()方法,设置了超时时间。

  • 调用了LockSupport的parkNanos()、parkUntil()方法。

  1. 终止状态(Terminated):线程执行完任务或者出现异常退出后,进入终止状态。

这些状态描述了线程在不同阶段的运行情况。线程的状态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执行环境和调度情况发生变化。通过合理地控制线程的状态转换,可以实现多线程并发执行的需求。

25. MySQL索引怎么提升效率的

MySQL索引可以提升查询效率,使得数据库的读取速度更快。下面列出了一些提升MySQL索引效率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MySQL支持多种索引类型,如B-Tree、B+Tree、Hash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

  2. 建立联合索引:如果一个查询涉及到多个字段,可以建立联合索引来提高查询效率。

  3. 索引列的顺序:在建立联合索引时,索引列的顺序也很重要。应该优先考虑区分度高的列,可以通过EXPLAIN语句查看索引的使用情况。

  4. 避免在索引列上进行函数操作:在索引列上进行函数操作会使得索引失效,降低查询效率。

  5. 避免使用NOT IN和<>操作符:这些操作符会导致全表扫描,索引失效,影响查询效率。

  6. 不要过度索引:建立太多的索引会增加写入操作的成本,降低写入效率。

  7. 定期维护索引:对于经常更新的表,需要定期进行索引维护,如重建索引、压缩表等操作,以保证索引的高效使用。

总之,在使用MySQL索引时,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和建立合理的索引,同时注意对索引的维护和优化。

26. 讲一下Session和Cookie的实现原理

Session和Cookie是用来在Web应用中跟踪用户状态的机制。

Cookie是由服务器发送到浏览器并保存在浏览器端的小型文本文件。当浏览器向同一服务器发送请求时,会携带该域下对应的Cookie信息。服务器通过读取请求中的Cookie信息,可以获取用户的状态数据。

Session是在服务器端存储用户状态信息的一种机制。当用户首次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会为该用户创建一个唯一的Session标识(Session ID),并将该Session ID通过Cookie发送给浏览器保存。之后,浏览器每次请求都会携带该Session ID。服务器根据Session ID来找到对应的Session数据,并进行操作。

具体实现原理如下:

  1. Cookie实现原理:

  • 服务器通过响应头(Set-Cookie)将需要保存在浏览器中的Cookie信息发送给浏览器。

  • 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将Cookie信息保存在浏览器中。

  • 浏览器在发送请求时,会自动将该域下对应的Cookie信息添加到请求头(Cookie)中发送给服务器。

  1. Session实现原理:

  • 当用户首次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会为该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Session ID,并创建一个对应的Session对象。

  • 服务器将该Session ID通过Cookie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保存该Cookie。

  • 浏览器在后续的请求中会携带该Session ID,服务器通过读取请求头中的Cookie信息来获取Session ID。

  • 服务器根据Session ID找到对应的Session对象,从而获取或修改用户的状态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Cookie保存在浏览器端,容易被修改,因此不适合存储敏感信息。而Session保存在服务器端,相对安全一些。

为了提高安全性,可以对Cookie和Session进行加密、设置过期时间、使用HTTPS等措施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27. 如何优化MySQL

优化MySQL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MySQL优化方法:

  1. 设计良好的数据库结构:合理设计表的结构,包括选择恰当的数据类型、建立适当的索引、遵循数据库范式等,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和减少存储空间。

  2. 优化查询语句:编写高效的SQL查询语句,避免全表扫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JOIN操作、使用合适的WHERE条件等,可以减少查询时间。

  3. 建立合适的索引:根据业务需求和查询频率,建立合适的索引来加快查询速度。但要避免建立过多的索引,因为索引也会增加写操作的成本。

  4. 避免使用SELECT *:只选择需要的字段,而不是使用SELECT *,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查询效率。

  5. 配置合适的缓存:使用合适的缓存机制,如使用MySQL自带的查询缓存或者使用外部缓存服务(如Redis),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访问次数,提升性能。

  6. 合理配置服务器参数:根据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和实际情况,调整MySQL的配置参数,如内存大小、并发连接数、查询缓冲区大小等,以提升性能。

  7. 定期维护和优化: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备份、清理无用数据、优化表结构、重建索引等操作,以保持数据库的良好状态和高性能。

  8. 使用批量操作:对于大量数据的插入、更新或删除操作,可以使用批量操作(如INSERT INTO ... VALUES (...), (...), (...))来减少与数据库的交互次数,提高效率。

  9. 使用分区表:对于特别大的表,可以考虑使用分区表来分割数据,提高查询效率。

  10. 监控和优化慢查询:通过配置慢查询日志,可以定位到执行时间较长的查询语句,并进行优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MySQL优化方法,具体的优化策略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数据库瓶颈进行调整。同时,MySQL版本的不同也可能会影响一些优化方法的适用性,因此在优化之前,建议先了解所使用的MySQL版本的特性和限制。

28、如何保证N个线程访问N个资源而不会造成死锁

要保证N个线程访问N个资源而不会造成死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避免循环等待:线程在获取多个资源时,应该按照固定的顺序获取资源,避免循环等待的情况。

  2. 使用资源分配策略:可以使用一些资源分配策略来避免死锁,例如银行家算法、资源分配图算法等。

  3. 使用超时机制:当线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时,可以设置一个超时机制,让线程等待一段时间后放弃获取资源的尝试。

  4. 限制资源占用时间:为了避免线程一直占用某个资源而导致其他线程无法获取资源,可以设置一个限制资源占用时间的机制,让线程在一定时间内必须释放资源。

  5. 使用锁粒度控制:对于某些资源,可以采取锁粒度控制的方式,将一个大的资源拆分成多个小的资源,从而减少死锁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要保证N个线程访问N个资源而不会造成死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死锁的发生。

29、SQL的执行过程

SQL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语法解析:首先,数据库管理系统会对SQL语句进行语法解析,检查语句是否符合SQL语法规范。如果语法错误,会返回错误信息。

  2. 语义分析:在语法解析后,数据库管理系统会对SQL语句进行语义分析,检查表、列、数据类型等是否存在或者合法。如果存在问题,会返回错误信息。

  3. 执行计划生成:当SQL语句通过语法解析和语义分析后,会生成执行计划,确定如何访问表格以及使用哪些索引等查询优化工作。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根据表结构、索引等因素制定执行计划,并选择最优的执行方案。

  4. 数据访问:执行计划生成后,数据库管理系统会基于执行计划访问数据。数据访问是SQL执行的核心步骤,包括读取表格、过滤行、排序等。

  5. 返回结果:最后,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结果可以是查询结果集或者操作成功或失败的消息。

注意,SQL执行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并发控制、事务处理、锁机制等因素,以确保SQL语句的正确性和数据完整性。

30、怎么查看sql语句的执行时间

在 MySQL 中,可以使用 show profile 命令来查看 SQL 的执行时间。

具体步骤如下:

  1. 执行 set profiling=1; 命令,开启 MySQL 的性能分析功能。

  2. 执行你要测试的 SQL 语句。

  3. 执行 show profiles; 命令,查看 SQL 的执行时间。

  4. 如果需要查看详细的执行情况,可以执行 show profile for query n; 命令,其中 n 是要查看的 SQL 语句的 ID。

参考文件:MySQL学习笔记之SQL语句执行过程查看_mysql查看sql执行情况-CSDN博客

例如,假设要查看查询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last_name = 'Smith'; 的执行时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 开启 MySQL 性能分析功能
set profiling=1;
​
-- 执行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last_name = 'Smith';
​
-- 查看 SQL 的执行时间
show profiles;

在结果中,可以查看到 SQL 的执行时间以及其他性能统计信息,例如 CPU 时间、磁盘 I/O 等。如果需要查看更详细的执行情况,可以执行 show profile for query n; 命令,其中 n 是要查看的 SQL 语句的 ID。

31.继承一个类和实现一个接口的区别

在Java中,继承和实现接口都是实现类与类或类与接口之间的关系。

继承是指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子类可以使用父类中的公共方法和变量,也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继承是一种 IS-A(是一个)的关系,子类被视为是父类的一种类型。例如,一个Cat类可以继承Animal类的属性和方法。

实现接口是指一个类实现某个接口定义的所有方法。一个接口只定义了方法的签名,而没有实现方法的具体内容。类实现接口时必须实现接口中定义的所有方法和常量。实现接口是一种 HAS-A(有一个)的关系,类拥有接口中定义的方法。例如,一个Car类可以实现Driveable接口,从而具备Driveable接口中定义的drive()方法。

总的来说,继承和实现接口都是实现类与类或类与接口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的作用和意义不同。继承能够从父类继承所有的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通过重写方法来改变方法的实现,而实现接口是为了使得类具备某些功能,从而达到代码复用的目的。

32.什么是JDBC,JDBC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是Java语言访问数据库的标准 API。它提供了一组类和接口,使得Java程序可以与各种关系型数据库进行交互。

JDBC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加载数据库驱动程序:使用Class.forName()方法加载特定数据库的驱动程序。例如,对于MySQL数据库,可以使用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加载MySQL的JDBC驱动程序。

  2. 建立数据库连接:使用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方法创建一个与数据库的连接对象。该方法需要传入数据库的URL、用户名和密码等连接信息。例如,Connection connecti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username, password)

  3. 创建Statement对象:通过连接对象,使用connection.createStatement()方法创建一个Statement对象,用于执行SQL语句。

  4. 执行SQL语句:使用Statement对象的executeQuery()方法执行查询语句,或者使用executeUpdate()方法执行更新语句(如插入、更新、删除等)。例如,ResultSet resultSet = statement.executeQuery(sql)

  5. 处理结果集:如果是执行查询语句,会返回一个结果集ResultSet对象。可以使用ResultSet对象的方法(如next()getString()getInt()等)来遍历和获取查询结果。

  6. 关闭资源:在完成数据库操作后,关闭ResultSet、Statement和Connection等资源,释放占用的系统资源。可以通过调用相应对象的close()方法来关闭资源。

以上是JDBC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步骤,通过这些步骤,Java程序可以连接数据库、执行SQL语句并处理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开发中,还需要处理异常、使用事务等其他相关操作来确保数据库访问的安全和可靠性。

33.jvm的工作原理

JVM(Java Virtual Machine)是Java程序运行的平台,它能够将Java代码编译后的字节码解释执行或者编译成本地代码执行。JVM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加载:JVM通过ClassLoader加载编写好的Java源代码,将其转换成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并将其存储在内存中的方法区。类加载器分为三种:Bootstrap ClassLoader、Extension ClassLoader、System ClassLoader。

  2. 验证:JVM会对字节码文件进行验证,确保字节码文件符合JVM规范和Java语言规范,防止恶意代码的注入,避免对JVM运行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四种验证: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3. 准备:JVM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初始化该类变量的默认值(如0、null等)。这些变量在类加载时都会被初始化。

  4. 解析:JVM将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以确定调用哪个方法、访问哪个属性。包括两种解析:类或接口解析、字段解析和方法解析。

  5. 初始化:JVM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初始化类变量和静态代码块,按照声明的顺序执行,如果有父类则先初始化父类。在JVM中,类初始化是线程安全的,因为JVM会保证在执行任何方法之前,先完成了类的初始化。

  6. 使用:JVM开始执行程序,即运行时阶段。JVM按照字节码指令执行Java程序,将程序的输出打印到控制台上。

  7. 卸载:JVM在内存中卸载不再需要的类,释放系统资源。

总的来说,JVM是一个虚拟的计算机,它通过类加载器、字节码解释器、JIT编译器和垃圾收集器等组件,完成了将Java代码编译后的字节码转换成可执行的机器码的工作,从而实现了跨平台运行的特性。

34.请描述一下git的工作原理

Git是一种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创建仓库:在项目目录下执行git init命令,创建一个新的Git仓库。Git仓库包含了项目的所有文件以及版本控制所需的元数据。

  2. 添加文件:使用git add <file>命令将文件添加到暂存区(Staging Area)。暂存区是用来暂时存放修改的文件的地方。

  3. 提交更改:使用git commit -m "commit message"命令将暂存区中的文件提交到本地仓库。每次提交都会生成一个唯一的commit对象,包含了提交的内容、作者、时间等信息。

  4. 分支管理:Git使用分支来管理不同的代码版本。使用git branch <branch-name>命令创建一个新的分支,使用git checkout <branch-name>命令切换到指定的分支。

  5. 合并与冲突解决:使用git merge <branch-name>命令将指定分支的修改合并到当前分支。当两个分支修改了同一处代码时,就会发生冲突,需要手动解决冲突后再进行合并。

  6. 远程仓库:使用git remote add <remote-name> <remote-url>命令添加远程仓库地址,使用git push <remote-name> <branch-name>命令将本地分支的提交推送到远程仓库。

  7. 拉取与更新:使用git pull <remote-name> <branch-name>命令从远程仓库拉取最新的代码到本地仓库,使用git fetch <remote-name>命令获取远程仓库的最新分支信息。

  8. 版本回退:使用git log命令查看提交历史,使用git reset <commit-id>命令将HEAD指针移到指定的commit,实现版本回退。

Git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快照(snapshot)的概念,每次提交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快照,并记录其父节点的引用。这种基于内容的存储方式使得Git具有高效、可靠的版本控制能力,并支持分布式开发环境下的协同工作。

35.git提交时产生冲突,你能解释冲突在什么时候产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冲突通常发生在多个开发者同时修改同一个文件的不同部分时。当两个开发者修改了同一行或同一区域的代码时,Git就会提示有冲突产生。

解决冲突的一般步骤如下:

  1. 使用git status命令查看哪些文件出现了冲突。

  2. 手动修改冲突文件,将需要保留的代码保留下来,删除不需要的代码,最终得到一个正确的版本。

  3. 在解决完冲突后,使用git add <conflict-file>命令将修改后的文件添加到暂存区。

  4. 最后使用git commit命令提交修改。

在解决冲突之前,可以使用git diff命令查看不同分支或版本之间的差异,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冲突的来源和具体解决方案。如果多个开发者同时修改了同一份文档,在处理冲突时最好与其他开发者进行协商,并保证最终提交的代码是经过所有相关开发者验证过的。

通常情况下,避免冲突的最好方法是在开发前先与其他开发者进行协调,将工作任务拆分成较小的部分,尽量避免对同一文件的同时修改。

36.git如何进行版本的回退?

Git提供了多种方式来进行版本回退,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使用git log命令查看提交历史,找到要回退到的目标版本的commit ID。

  2. 使用git checkout <commit-id>命令将HEAD指针移动到目标版本,此时处于"分离头指针"状态,可以查看和测试该版本的代码。

  3. 如果确定要回退到目标版本,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分支来保存回退后的代码。使用git branch <new-branch-name>命令创建新分支,然后使用git checkout <new-branch-name>命令切换到新分支。

  4. 可以使用git reset --hard <commit-id>命令将HEAD指针直接指向目标版本,并清空暂存区和工作区的修改,慎用该命令,因为会丢失未提交的修改。

  5. 使用git revert <commit-id>命令创建一个新的提交来撤销目标版本的更改。该命令会生成一个新的提交,将目标版本的更改内容反向应用到当前分支,保留了历史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版本回退会修改Git仓库的历史记录,因此在协同开发或者共享代码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并确保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

37.在Linux中创建目录用什么命令?创建文件用什么命令?复制文件用什么命令?

在Linux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目录和文件的创建、复制:

  1. 创建目录:使用mkdir命令。例如,要创建一个名为mydir的目录,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mkdir mydir
  1. 创建文件:可以使用touch命令创建一个空文件,或者使用文本编辑器创建并编辑文件。例如,要创建一个名为myfile.txt的空文件,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touch myfile.txt

或者使用文本编辑器(如vinano)创建并编辑文件:

vi myfile.txt  # 使用vi编辑器
nano myfile.txt  # 使用nano编辑器
  1. 复制文件:使用cp命令。例如,要将文件file1.txt复制到目录targetdir下,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cp file1.txt targetdir/

如果要将文件复制到当前目录并重命名为file2.txt,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cp file1.txt file2.txt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目录的创建和文件的复制,可能需要适当的权限才能执行。另外,Linux中还有其他许多命令可用于目录和文件的管理,具体可以参考相应的文档或使用命令的帮助选项(例如,man mkdirman touchman cp)获取更多信息。

38在Linux中,利用ps如何显示所有的进程?怎么利用ps查看指定进程的信息?

在Linux中,可以使用ps命令显示进程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选项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要显示所有的进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ps aux

这将显示当前用户的所有进程以及其他用户的进程,包括进程的详细信息如进程号(PID)、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等。

如果要查看指定进程的信息,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ps -p <PID>

其中<PID>是要查看的进程的PID(进程ID)。这将显示指定进程的详细信息,包括命令、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等。如果要显示多个指定进程的信息,可以列出多个PID,用空格分隔。

除了上述的ps命令,还可以结合其他选项来满足更多的需求,例如ps -efps -aux等,具体可以通过man ps命令查看ps命令的手册页以获取更多信息。

39.在Linux中,怎么查找大于100M的文件?如何查找包含关键字的文件?

在Linux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找大于100M的文件和包含关键字的文件:

  1. 查找大于100M的文件:使用find命令结合-size选项。以下是示例命令:

find /path/to/directory -type f -size +100M

/path/to/directory替换为实际要查找的目录路径。该命令将会在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中查找大于100M的文件。

  1. 查找包含关键字的文件:使用grep命令结合-r选项。以下是示例命令:

grep -r "keyword" /path/to/directory

/path/to/directory替换为实际要查找的目录路径,将keyword替换为要搜索的关键字。该命令将会在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中递归搜索包含关键字的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命令可能需要具有足够的权限才能访问相应的目录和文件。另外,对于find命令,-size选项后面的大小可以使用+表示大于,-表示小于,不带符号表示等于。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man findman grep查看命令的手册页获取更多信息。

40.说一下HashMap的是实现原理?

HashMap是Java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基于哈希表实现。在HashMap中,数据是以键值对(key-value)的形式存储和访问的。

实现原理如下:

  1. 哈希函数:HashMap使用键的哈希码来计算其在内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通过调用键对象的hashCode()方法获取其哈希码。哈希函数的目标是尽可能均匀地将键映射到索引位置上。

  2. 数组和链表/红黑树:HashMap内部使用一个数组来存储键值对。当多个键映射到同一个索引位置时,它们会以链表或红黑树的形式存储在该位置上。这样可以解决哈希冲突问题,提高查找效率。

  3. put操作:当执行put(key, value)操作时,首先会计算出键的哈希码,然后根据哈希码找到对应的数组索引位置。如果该位置为空,则直接插入键值对。如果该位置已经存在键值对,则根据键的equals方法判断是否为同一个键,如果是同一个键,则替换旧值;如果不是同一个键,则将新键值对追加到链表或红黑树的末尾。

  4. get操作:当执行get(key)操作时,首先计算出键的哈希码,并找到对应的数组索引位置。然后在链表或红黑树中查找键对应的值。

  5. 扩容:当HashMap中的键值对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会触发扩容操作。扩容会重新计算哈希码,并将键值对重新分配到新的更大的数组中,以减少哈希冲突,提高性能。

总结起来,HashMap通过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数组索引位置上,解决了键值对的存储和查找问题。但是,在哈希冲突较多的情况下,链表的查找效率会较低,因此Java 8及以后的版本还引入了红黑树来优化链表,提高了HashMap的性能。

  • 18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