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 | 产能共享与延迟柔性,互补还是替代?

编者按

产能共享与延迟柔性,互补还是替代?

原文信息:
Wei L, Zhang J. Strategic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acity sharing and postponement flexibility[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21, 294(1): 138-148.

1 研究背景

在面临需求不确定性时,企业解决供需错配的两种手段:

  • 延迟柔性策略:在不确定性需求实现后,才进行产品生产
  • 产能共享策略:共享剩余产能,填补需求缺口

延迟柔性策略已被不少企业(如惠普、IBD、通用汽车)使用,而产能共享则是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而兴起(如淘工厂)。目前延迟柔性与产能共享开始被结合起来使用,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了两类策略的组合效果:

  • 一方面,产能共享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产能满足需求,可能使得企业“没必要”采用延迟柔性策略,两类策略是替代的;
  • 另一方面,在需求相关性较高时,延迟柔性反而可能促进产能共享发挥缓解供需错配的作用,避免产能浪费,两类策略可能是互补的。

基于此背景,该篇论文研究了以下问题:

  • 问题1:在有或没有产能共享下,企业倾向于采用哪种类型的产能(延迟柔性或无延迟柔性)以及相应的产能投资水平是什么?
  • 问题2:延迟柔性与产能共享之间是什么关系?替代还是互补?

2 模型设定

2.1 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

考虑两个对称的制造商 i = 1 , 2 i=1,2 i=1,2

  • 以外生价格 p p p向下游销售同质产品
  • 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 c c c
  • 制造商的需求 ( D i , D j ) (D_i,D_j) (Di,Dj)均服从“boom-bust” 的两点分布( H H H-high demand, L L L-low demand),且存在相关性,具体表达如下:
    P r ( D i = H , D j = H ) = β α , Pr(D_i=H,D_j=H)=\beta \alpha, Pr(Di=H,Dj=H)=βα,
    P r ( D i = H , D j = L ) = P r ( D i = H , D j = L ) = ( 1 − β ) α , Pr(D_i=H,D_j=L)=Pr(D_i=H,D_j=L)=(1-\beta)\alpha, Pr(Di=H,Dj=L)=Pr(Di=H,Dj=L)=(1β)α,
    P r ( D i = L , D j = L ) = β α . Pr(D_i=L,D_j=L)=\beta \alpha. Pr(Di=L,Dj=L)=βα.
  • 此处设定参照了 Qi, Ahn, and Sinha (2019)的模型设定, ( α , 1 − α ) (\alpha,1-\alpha) (α,1α)分别为制造商面临高需求、低需求的概率, β \beta β代表了制造商 i i i面临高需求时制造商 j j j同样临高需求的条件概率, β \beta β与制造商双方需求的相关系数 ρ \rho ρ存在线性关系(具体推导可见参考文献),可用来间接代表制造商双方需求的相关性
  • 制造商之间不存在市场竞争

2.2 延迟柔性策略

  • 每个制造商可以在最开始选择自己的产能类型:柔性或非柔性,分别使用 F F F N N N表示
  • 不同类型产能的单位投资成本不同,分别使用 c F c^F cF c N c^N cN表示

2.3 产能共享策略

  • 产能共享量:MIN(产能供应方剩余产能量,产能需求方未满足市场需求量)
  • 产能的转移价格: λ F , λ N \lambda^F,\lambda^N λF,λN(外生给定),设定 λ N = λ + c , λ F = λ \lambda^N=\lambda+c,\lambda^F=\lambda λN=λ+c,λF=λ

2.4 博弈时序

  • 在需求实现前

①制造商选择产能类型

②制造商设定产能水平

③非柔性制造商生产产品

  • 在需求实现后

④柔性制造商生产产品

⑤两个制造商同时用各自的产能去满足市场需求

⑥若制造商间达成了产能共享协议,超出产能的一方可以去弥补另一方

3 模型求解分析

作者分别分析了制造商双方不进行、进行产能共享下的产能类型选择决策与产能投资决策。

3.1 不进行产能共享的情况

当不仅产能共享时,制造商双方的决策完全独立,因此其可能达成的柔性投资情形为: { F , F } \{F,F\} {F,F} { N , N } \{N,N\} {N,N}

结论:当 c N > c ˉ N ( c F ) c^N>\bar{c}^N(c^F) cN>cˉN(cF)时,制造商双方均选择投资柔性产能;否则,制造商双方选择投资非柔性产能。

3.2 进行产能共享的情况

当进行产能共享时,制造商双方有可能达成 { F , F } , { N , F } , { F , N } , { N , N } \{F,F\},\{N,F\},\{F,N\},\{N,N\} {F,F},{N,F},{F,N},{N,N}四种均衡情况。

  • c N > c ˉ s 1 N ( c F ) c^N>\bar{c}^N_{s1}(c^F) cN>cˉs1N(cF)时,制造商双方均选择投资柔性产能,达成 { F , F } \{F,F\} {F,F}均衡;
  • c ˉ s 2 N ( c F ) < c N ≤ c ˉ s 1 N ( c F ) \bar{c}^N_{s2}(c^F)<c^N\leq\bar{c}^N_{s1}(c^F) cˉs2N(cF)<cNcˉs1N(cF)时,达成 { F , N } \{F,N\} {F,N} 或 或 { N , F } \{N,F\} {N,F}类型均衡;
  • c N ≤ c ˉ s 2 N ( c F ) c^N\leq\bar{c}^N_{s2}(c^F) cNcˉs2N(cF)时,达成 { N , N } \{N,N\} {N,N}均衡。

{ F , N } \{F,N\} {F,N} { F , N } \{F,N\} {F,N}类型均衡出现的意义:

  • 当不存在产能共享时,制造商需要面临两个问题:产能投资过剩、生产产品过剩。生产产品过剩可以通过投资柔性解决,但是需要付出额外的投资成本,产能投资过剩无法很好地解决。
  • 当存在产能共享时,投资柔性产能的制造商采用高水平的产能投资 H H H,其额外产能以一定概率可以通过另一制造商消化,产能共享获取的收益弥补了柔性产能的高投资成本;投资非柔性产能的制造商可以采用低水平的产能投资 L L L,避免了产能投资过剩、生产产品过剩问题,而可能出现的需求缺口可以通过产能共享满足。制造商双方充分发挥了产能共享与延迟柔性的价值,达成了互补的运营。

3.3 产能共享对柔性产能投资的影响

  • c F < max ⁡ ( c ˉ 1 F , c ˉ 2 F ) c_F<\max(\bar{c}_1^F,\bar{c}_2^F) cF<max(cˉ1F,cˉ2F) c N < max ⁡ ( c ˉ 1 N , c ˉ 2 N ) c_N<\max(\bar{c}_1^N,\bar{c}_2^N) cN<max(cˉ1N,cˉ2N)时:若$ \bar{c}N(cF)<cN\leq\bar{c}N_{s2}(c^F) ,产能共享会使得制造商均没必要投资延迟柔性,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使得制造商均没必要投资延迟柔性,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使得制造商均没必要投资延迟柔性,均衡由{FF} 转向 转向 转向{NN} ;若 ;若 ;若\max(\bar{c}N(cF),\bar{c}N_{s2}(cF))<cN\leq\bar{c}N_{s1}(c^F) ,产能共享会使得一方制造商放弃柔性投资,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使得一方制造商放弃柔性投资,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使得一方制造商放弃柔性投资,均衡由{FF} 转向 转向 转向{FN}$。(Ⅰ、Ⅱ区域)
  • c F > min ⁡ ( c ˉ 1 F , c ˉ 2 F ) c_F>\min(\bar{c}_1^F,\bar{c}_2^F) cF>min(cˉ1F,cˉ2F) c N > min ⁡ ( c ˉ 1 N , c ˉ 2 N ) c_N>\min(\bar{c}_1^N,\bar{c}_2^N) cN>min(cˉ1N,cˉ2N)时:若$ \bar{c}N_{s1}(cF)<cN\leq\bar{c}N(c^F) , 产能共享会刺激制造商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刺激制造商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刺激制造商均衡由{NN} 转向 转向 转向{FF} ;若 ;若 ;若\bar{c}N_{s2}(cF)<cN\leq\max(\bar{c}N(cF),\bar{c}N_{s1}(c^F)) ,产能共享会使得一方制造商进行柔性投资,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使得一方制造商进行柔性投资,均衡由 ,产能共享会使得一方制造商进行柔性投资,均衡由{NN} 转向 转向 转向{NF}$。

  • 当非柔性、柔性产能的投资成本均较小时,若产能共享不存在时,企业可以适当承受产能过剩的风险(高水平的产能投资),并通过投资柔性产能避免生产过剩的风险;当产能共享存在时,延迟柔性的价值被弱化,企业可能转向非柔性产能。
  • 当非柔性、柔性产能的投资成本均较大时,若产能共享不存在时,企业倾向于低水平的产能投资,避免产能过剩风险,此时延迟柔性价值下降;而当产能共享存在时,每家企业都有机会与另一家企业共享剩余产能,产能过剩风险下降,企业倾向于提高产能投资水平,延迟柔性即可发挥作用。

作者还讨论了转移支付价格、需求相关性对两类策略替代性的影响,此处略。

4 结论

  • 当不存在产能共享时,两家制造商的产能决策是对称的。具体而言,当非延迟柔性产能具有明显的投资成本优势时,两家制造商都采用非延迟柔性策略;否则,都采用延迟柔性策略。当存在产能共享时,两家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产能类型。
  • 采用产能共享可以增加制造商的利润,刺激制造商克服对产能过剩风险的焦虑,进行更高产能水平的投资,实现制造商之间产能的供需匹配。
  • 直观上看,产能共享和延迟柔性是替代品,因为在减少供需错配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然而,作者发现替代关系仅在两种类型的产能投资成本较低时成立。当产能投资成本相对较高时,产能共享和延迟柔性是互补的,产能共享将鼓励企业采用延迟柔性并产生更高的利润。

5 未来方向

  • 制造柔性的概念有很多种,如延迟柔性、产量柔性、资源柔性等,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柔性策略与资源共享策略的组合。
  • 作者在此处考虑产能共享价格外生给定的情况,可以对产能共享的定价机制展开进一步探讨,如协商讨价还价、产能报价模式。
  • 产能共享的事前、事后合约机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