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vil Genius 马上2025了,大家感觉还好么? 2024还是降薪裁员的一年,而且这两天还是考研的日子,同时还有大把的人在复习考公,似乎“卷”成了社会潮流。 如果用4个字来形容2024的自己,大家会想到什么? 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收获,也会有不足。 2024自己上课的视频,我自己也经常回看,把上课的讲话、内容上没有到位的地方给记录下来,要克服这些问题。 内容方面,每年都会不一样,前进是时代的必须,我们只能与时俱进。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那么做这件事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无论是开培训班,工作,学习,科研,发文章等各个方面,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卷”就来到了我们身边。 2025年,大家有对自己想说的话么?面对20多岁,30多岁的自己,有没有曾经觉得很遗憾的事情?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Cherish today like a gift. 2024很多人倒下了,比如东北雨姐、小杨哥,也有很多人脱颖而出,比如大圆哥。在培训界,谩骂和赞扬也都是共存的,有赞扬,比如果子课程,也有质疑,比如外显子内容。 如果我们都要争取利益,比如挣钱,发文章等等等等,意味着我们都处于逆境,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只能二选一,大部分人只有迎难而上一个选项。 现在市场预期下行,大环境也不太友好,但是这些事情,我们自己无法决定,能决定的,只有提升自身的实力,未来谁都不知道,就像我25岁刚毕业的时候,看到别人30多岁还不结婚,内心都会认为这人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现在自己也混成了这样。 2025 ,大家有什么话对自己说么? ===============================分割线=================================== 我们来简单聊聊空转的分析思路。 其实整体而言,空转分析思路并不复杂。 无论对于低精度还是高精度,思路都几乎一致。 第一步,数据匹配,就是要拿到组织覆盖区域的数据。这里面就涉及到数据质控、图像匹配。 第二步,一般就是基础分析,整合,降维聚类,对visium、bin模式的华大、HD的平台,聚类的结果就是分子niche,或者叫context。对Xenium、图像分割的华大、HD、CODEX、CosMx等平台,聚类不仅是分子niche,也直接就是具体的细胞类型,这个地方就开始有一些比较个性化的分析,比如不同处理组聚类结果的差异,分子niche 的生物学功能区别,分子niche与形态学的匹配问题等等。 第三步,注释。对visium、bin模式的华大、HD的平台,就是单细胞空间联合,通常cell2location或者RCTD二选一。对Xenium、图像分割的华大、HD、CODEX、CosMx等平台,一般就是依据marker直接注释。这个时候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矩阵,空间细胞矩阵,针对这个矩阵,又可以进行第二步的分析操作,得到细胞niche,细胞微环境,个性化分析也随之展开。 从第四步开始,也是比较通用的分析,但不同项目开始有很大的差异,邻域矩阵的获得,无论哪个平台,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visium研究一个spot与周围6个spot的关系,CosMx研究一定windows范围内,目标细胞的环境细胞组成,这个时候我们获得了第三个矩阵,细胞邻域矩阵。 第五步,niche的细胞组成差异,无论是邻域、还是细胞niche或者分子niche,不同处理都会导致空间上细胞的排布差异,这些差异,是分析的重点。 第六步,共定位分析,是邻域分析的延续,也是精细化的分析步骤,目标细胞的邻域通常不可能所有细胞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一般只有其中一种细胞类型特别关键,比如肿瘤细胞在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下有了免疫逃逸的能力,那么核心的细胞pair,正事我们需要研究的目标。 第七步,目标细胞类型的邻域差异分析,包括分子差异和细胞差异,以及环境的差异如何塑造目标细胞的表型,也就是从环境分析的角度来进行再分群。 第八步,邻域通讯,细胞之间的互作,一般都是通讯完成。 第九步,更加个性化一点,NMF,CNV,hotspot等偏个性化的分析。 第10步,就不是必须要做的,比如邻域富集评分,空间轨迹等等。 总结一下,就这么多,但是具体到项目,不太容易做得很好,就跟大家读书一样,都上高中,考的大学却千差万别。 生活很好,有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