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高频面试题

  一,关于vue

1.v-model语法糖是怎么实现的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 v-model 只是语法糖而已 -->
    <!-- v-model 在内部为不同的输入元素使用不同的property并抛出不同的事件 -->
    <!-- text和textarea 元素使用value property 和 input事件 -->
    <!-- checkbox 和radio使用checked  property 和 change事件-->
    <!-- select 字段将value 作为prop 并将change 作为事件 -->
    <!-- 注意:对于需要使用输入法(如中文、日文、韩文等)的语言,你将会发现v-model不会再输入法
    组合文字过程中得到更新 -->
    <!-- 再普通标签上 -->
    <input v-model="sth" />  //这一行等于下一行
    <input v-bind:value="sth" v-on:input="sth = $event.target.value" />
    <!-- 再组件上 -->
    <currency-input v-model="price"></currentcy-input>
        <!--上行代码是下行的语法糖
         <currency-input :value="price" @input="price = arguments[0]"></currency-input>
        --> 
        <!-- 子组件定义 -->
        Vue.component('currency-input', {
         template: `
          <span>
           <input
            ref="input"
            :value="value"
            @input="$emit('input', $event.target.value)"
           >
          </span>
         `,
         props: ['value'],
        })   
</body>
</html>

2.Hash和history有什么区别

对于前端路由来说, hash 和 history 都可以用于前后端分离项目,

hash 模式是一种把前端路由的路径用井号 # 拼接在真实 url 后面的模式。当井号 # 后面的路径发生变化时,浏览器并不会重新发起请求,而是会触发 onhashchange 事件。

对于 hash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 hash变化会触发网页跳转,即浏览器的前进和后退。

  • hash 可以改变 url ,但是不会触发页面重新加载(hash的改变是记录在 window.history 中),即不会刷新页面。也就是说,所有页面的跳转都是在客户端进行操作。因此,这并不算是一次 http 请求,所以这种模式不利于 SEO 优化。hash 只能修改 # 后面的部分,所以只能跳转到与当前 url 同文档的 url

  • hash 通过 window.onhashchange 的方式,来监听 hash 的改变,借此实现无刷新跳转的功能。

  • hash 永远不会提交到 server 端(可以理解为只在前端自生自灭)。

history API 是 H5 提供的新特性,允许开发者直接更改前端路由,即更新浏览器 URL 地址而不重新发起请求

对于 history 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 新的 url 可以是与当前 url 同源的任意 url ,也可以是与当前 url 一样的地址,但是这样会导致的一个问题是,会把重复的这一次操作记录到栈当中。
  • 通过 history.state ,添加任意类型的数据到记录中。
  • 可以额外设置 title 属性,以便后续使用。
  • 通过 pushStatereplaceState 来实现无刷新跳转的功能。window.onpopstate响应pushState或者replaceState的调用

对于 history 来说,确实解决了不少 hash 存在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具体如下:

  • 使用 history 模式时,在对当前的页面进行刷新时,此时浏览器会重新发起请求。如果 nginx 没有匹配得到当前的 url ,就会出现 404 的页面。
  • 而对于 hash 模式来说, 它虽然看着是改变了 url ,但不会被包括在 http 请求中。所以,它算是被用来指导浏览器的动作,并不影响服务器端。因此,改变 hash 并没有真正地改变 url ,所以页面路径还是之前的路径, nginx 也就不会拦截。
  • 因此,在使用 history 模式时,需要通过服务端来允许地址可访问,如果没有设置,就很容易导致出现 404 的局面。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下在实际的项目中,如何对这两者进行选择。具体如下:

  • to B 的系统推荐用 hash ,相对简单且容易使用,且因为 hashurl 规范不敏感;b=》business,是面向企业内部使用(内部管理系统),
  • to C 的系统,可以考虑选择 H5 history ,但是需要服务端支持;c=》cunsumers,(消费者),。是面向市场(如淘宝,抖音)
  • 能先用简单的,就别用复杂的,要考虑成本和收益

3.赋值,深拷贝和浅拷贝,以及怎么实现深拷贝和浅拷贝?

可以参考链接(javaScript实现浅拷贝和深拷贝的方法有哪些?看这一篇就够了(详细)_海龟先生233的博客-CSDN博客_js深拷贝和浅拷贝的方法

这三者的区别如下,不过比较的前提都是针对引用类型

  • 当我们把一个对象赋值给一个新的变量时,赋的其实是该对象的在栈中的地址,而不是堆中的数据。也就是两个对象指向的是同一个存储空间,无论哪个对象发生改变,其实都是改变的存储空间的内容,因此,两个对象是联动的。

  • 浅拷贝:重新在堆中创建内存,拷贝前后对象的基本数据类型互不影响,但拷贝前后对象的引用类型因共享同一块内存,会相互影响。

  • 深拷贝:从堆内存中开辟一个新的区域存放新对象,对对象中的子对象进行递归拷贝,拷贝前后的两个对象互不影响。

1.赋值时不论基本数据类型还是引用数据类型,当通过赋值得到的新对象改变时,原对象数据都会同步改变。

2.浅拷贝时基本数据类型并不用担心原对象改变,引用类型 才会改变原对象。

3.JSON.parse(JSON.stringify())深拷贝时,注意函数会消失。

// 这是个浅拷贝的方法
function shallowClone(source) {
    var target = {};
    for(var i in source) {
        if (source.hasOwnProperty(i)) {
            target[i] = source[i];
        }
    }
    return target;
}

// 这是个深拷贝的方法
function deepClone(obj) {
    if (obj === null) return obj; 
    if (obj instanceof Date) return new Date(obj);
    if (obj instanceof RegExp) return new RegExp(obj);
    if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obj;
    let cloneObj = new obj.constructor();
    for (let key in obj) {
      if (obj.hasOwnProperty(key)) {
        // 实现一个递归拷贝
        cloneObj[key] = deepClone(obj[key]);
      }
    }
    return cloneObj;
}

4.New操作符做了什么事情?

1、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对象 2、设置原型,将对象的原型设置为函数的prototype对象 3、让函数的this指向这个对象,执行构造函数的代码(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 4、判断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如果是值类型,返回创建的对象。如果是引用类型,就返回这个引用类型的对象

6,闭包以及内存泄露和内存溢出

闭包:一个作用域可以访问一个函数的局部变量         (含义1.当函数可以记住并访问所在的词法作用域时,就产生了闭包。)

内存泄露:占用栈内存无法得到释放,内存泄露最终导致内存溢出

内存溢出:提供不了程序运行所需要的内存

7****.promise

8.localStorage  sessionStorage  cookies 有什么区别?

localStorage: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 储存时间没有限制 永久生效 除非自己删除记录 sessionStorage:当页面关闭后被清理与其他相比不能同源窗口共享 是会话级别的存储方式 cookies 数据不能超过4k 同时因为每次http请求都会携带cookie 所有cookie只适合保存很小的数据 如会话标识

二,关于react

1.什么是fiber,说说你对fiber的理解?

React Fiber 架构详解-CSDN博客

我们解释了react 15掉帧的根本原因,传统的递归调用栈的实现,在长任务面前会造成线程占用的情况,严重的话就会掉帧,react急需另一种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聊聊fiber

那么如何理解react中的fiber呢,两个层面来解释:

  • 从运行机制上来解释,fiber是一种流程让出机制,它能让react中的同步渲染进行中断,并将渲染的控制权让回浏览器,从而达到不阻塞浏览器渲染的目的。
  • 从数据角度来解释,fiber能细化成一种数据结构,或者一个执行单元

传统递归,一条路走到黑,react fiber,灵活让出控制权保证渲染与浏览器响应

那么什么是fiber呢?往小了说它就是一种数据结构,包含了任务开始时间,节点关系信息(return,child这些),我们把视角往上抬一点,我们也可以说fiber是一种模拟调用栈的特殊链表,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调用栈无法暂停的问题。

而站在宏观角度fiber又是一种调度让出机制,它让react达到了增量渲染的目的,在保证帧数流畅的同时,fiber总是在浏览器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去完成目前目前最高优先级的任务。

所以如果让我来提炼fiber的关键词,我大概给出如下几点:

  • fiber是一种数据结构
  • fiber使用父子关系以及next的妙用,以链表形式模拟了传统调用栈
  • fiber是一种调度让出机制,只在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运行。
  • fiber实现了增量渲染,在浏览器允许的情况下一点点拼凑出最终渲染效果。
  • fiber实现了并发,为任务赋予不同优先级,保证了一有时间总是做最高优先级的事,而不是先来先占位死板的去执行。
  • fiber协调与提交两个阶段,协调包含了fiber创建与diff更新,此过程可暂停。而提交必须同步执行,保证渲染不卡顿。

axios项目封装使用

axios 最详细封装(一) - 简书

三,关于webpack

1.Loader和Plugin 有什么区别

Loader:直译为"加载器"。Webpack将一切文件视为模块,但是webpack原生是只能解析js文件,如果想将其他文件也打包的话,就会用到`loader`。 所以Loader的作用是让webpack拥有了加载和解析非JavaScript文件的能力。 Plugin:直译为"插件"。Plugin可以扩展webpack的功能,让webpack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在 Webpack 运行的生命周期中会广播出许多事件,Plugin 可以监听这些事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 Webpack 提供的 API 改变输出结果。

四,关于浏览器

1.在地址栏里输入一个地址回车会发生哪些事情

1、解析URL:首先会对 URL 进行解析,分析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请求的资源的路径。如果输入的 URL 中的协议或者主机名不合法,将会把地址栏中输入的内容传递给搜索引擎。如果没有问题,浏览器会检查 URL 中是否出现了非法字符,如果存在非法字符,则对非法字符进行转义后再进行下一过程。

2、缓存判断:浏览器会判断所请求的资源是否在缓存里,如果请求的资源在缓存里并且没有失效,那么就直接使用,否则向服务器发起新的请求。

3、DNS解析: 下一步首先需要获取的是输入的 URL 中的域名的 IP 地址,首先会判断本地是否有该域名的 IP 地址的缓存,如果有则使用,如果没有则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也会先检查是否存在缓存,如果没有就会先向根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获得负责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顶级域名服务器请求,然后获得负责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最终获得域名的 IP 地址后,本地 DNS 服务器再将这个 IP 地址返回给请求的用户。用户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递归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向各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迭代请求。

4、获取MAC地址: 当浏览器得到 IP 地址后,数据传输还需要知道目的主机 MAC 地址,因为应用层下发数据给传输层,TCP 协议会指定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会将本机地址作为源地址,获取的 IP 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然后将下发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发送需要加入通信双方的 MAC 地址,本机的 MAC 地址作为源 MAC 地址,目的 MAC 地址需要分情况处理。通过将 IP 地址与本机的子网掩码相与,可以判断是否与请求主机在同一个子网里,如果在同一个子网里,可以使用 APR 协议获取到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如果不在一个子网里,那么请求应该转发给网关,由它代为转发,此时同样可以通过 ARP 协议来获取网关的 MAC 地址,此时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应该为网关的地址。

5、TCP三次握手: 下面是 TCP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连接请求报文段和一个随机序号,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SYN ACK报文段,确认连接请求,并且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序号。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的确认应答后,进入连接建立的状态,同时向服务器也发送一个ACK 确认报文段,服务器端接收到确认后,也进入连接建立状态,此时双方的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6、HTTPS握手: 如果使用的是 HTTPS 协议,在通信前还存在 TLS 的一个四次握手的过程。首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使用的协议的版本号、一个随机数和可以使用的加密方法。服务器端收到后,确认加密的方法,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数和自己的数字证书。客户端收到后,首先检查数字证书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再生成一个随机数,并使用证书中的公钥对随机数加密,然后发送给服务器端,并且还会提供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服务器端检验。服务器端接收后,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解密,同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客户端检验。这个时候双方都有了三个随机数,按照之前所约定的加密方法,使用这三个随机数生成一把秘钥,以后双方通信前,就使用这个秘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传输。

7、返回数据: 当页面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后,服务器端会返回一个 html 文件作为响应,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开始对 html 文件进行解析,开始页面的渲染过程。

8、页面渲染: 浏览器首先会根据 html 文件构建 DOM 树,根据解析到的 css 文件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则判端是否含有 defer 或者 async 属性,要不然 script 的加载和执行会造成页面的渲染的阻塞。当 DOM 树和 CSSOM 树建立好后,根据它们来构建渲染树。渲染树构建好后,会根据渲染树来进行布局。布局完成后,最后使用浏览器的 UI 接口对页面进行绘制。这个时候整个页面就显示出来了。

9、TCP四次挥手: 最后一步是 TCP 断开连接的四次挥手过程。若客户端认为数据发送完成,则它需要向服务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请求后,会告诉应用层要释放 TCP 链接。然后会发送 ACK 包,并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表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已经释放,不再接收客户端发的数据了。但是因为 TCP 连接是双向的,所以服务端仍旧可以发送数据给客户端。服务端如果此时还有没发完的数据会继续发送,完毕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然后服务端便进入 LAST-ACK 状态。客户端收到释放请求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应答,此时客户端进入 TIME-WAIT 状态。该状态会持续 2MSL(最大段生存期,指报文段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超时会被抛弃) 时间,若该时间段内没有服务端的重发请求的话,就进入 CLOSED 状态。当服务端收到确认应答后,也便进入 CLOSED 状态。

2.说说你对浏览器缓存的了解

缓存是一种保存资源副本并在下次请求时直接使用该副本的技术。

如果没有缓存的话,每一次网络请求都要加载大量的图片和资源,这会使页面的加载变慢许多。那缓存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尽量减少网络请求的体积和数量,让页面加载的更快。

静态资源(js、css、img)等都是可以被缓存的,

网站的 html 是不能被缓存的。因为网站在使用过程中 html 随时有可能被更新,随时有可能被替换模板;网页的业务数据也是不能被缓存的。比如留言板和评论区,用户随时都可以在底下评论,那数据库的内容就会被频繁被更新

http的缓存策略有两种,分别为强制缓存和协商缓存。

强制缓存就是指在缓存没有过期之前,使用本地的缓存,不需要发送请求,过期之后,则重新发送请求,服务器重新返回缓存时间等信息,以此类推。一般可以通过响应头Response Headers中cache-control和Expires控制强缓存逻辑, cache-control 的优先级高于 Expires,Cache-Control 一般设置缓存的最大过期时间,返回给客户端

协商缓存也叫做对比缓存,即通过服务端来判断某件事情是不是可以被缓存,服务端判断客户端的资源,是否和服务端资源一样,如果一致则返回 304 ,反之返回 200 和最新的资源。协商缓存使用Last-Modified来判断,第一次请求,服务器返回资源并返回一个 Last-Modified 的值给浏览器,浏览器通过请求头中的If-Modified-Since保存;也可以使用Etag,对应浏览器If-None-Match 的字段

3.什么是进程,线程?

进程是cpu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进程好比工厂,线程好比工人,一个进程是由一个或多个线程组成,线程是一个进程中代码的不同执行路线

浏览器四大进程

1.Browser进程:浏览器的主进程(负责协调、主控),只有一个。

    主要作用:

  • 负责浏览器界面显示,与用户交互。如前进,后退等
  • 负责各个页面的管理,创建和销毁其他进程
  • 将渲染(Renderer)进程得到的内存中的Bitmap(位图),绘制到用户界面上
  • 网络资源的管理,下载等

2、第三方插件进程:每种类型的插件对应一个进程,仅当使用该插件时才创建
3、GPU进程:最多一个,用于3D绘制等
4、浏览器渲染进程(即通常所说的浏览器内核)(Renderer进程,内部是多线程的):主要作用为页面渲染,脚本执行,事件处理等

4.说说浏览器内核

简单来说浏览器内核是通过取得页面内容、整理信息(应用 CSS)、计算和组合最终输出可视化的图像结果,通常也被称为渲染引擎。

浏览器内核是多线程的,分别是GUI渲染线程,js引擎线程,事件触发线程,定时触发器线程,异步请求http线程

(1)GUI渲染线程

  • 主要负责页面的渲染,解析 HTML、CSS,构建 DOM 树,布局和绘制等。
  • 当界面需要重绘或者由于某种操作引发回流时,将执行该线程。
  • 该线程与 JS 引擎线程互斥,当执行 JS 引擎线程时,GUI 渲染会被挂起,当任务队列空闲时,JS 引擎才会去执行 GUI 渲染。

(2)js引擎线程

  • 该线程当然是主要负责处理 JavaScript 脚本,执行代码。
  • 也是主要负责执行准备好待执行的事件,即定时器计数结束,或者异步请求成功并正确返回时,将依次进入任务队列,等待 JS 引擎线程的执行。
  • 当然,该线程与 GUI 渲染线程互斥,当 JS 引擎线程执行 JavaScript 脚本时间过长,将导致页面渲染的阻塞。

3.说一下eventloop,以及浏览器与Node的事件循环(Event Loop)有何区别?(高频)

参考链接(浏览器与Node的事件循环(Event Loop)有何区别? - 知乎

node中的事件循环机制:

Node.js 采用 V8 作为 js 的解析引擎,而 I/O 处理方面使用了自己设计的 libuv,libuv 是一个基于事件驱动的跨平台抽象层,封装了不同操作系统一些底层特性,对外提供统一的 API,事件循环机制也是它里面的实现

Node.js 的运行机制如下:

  • V8 引擎解析 JavaScript 脚本。
  • 解析后的代码,调用 Node API。
  • libuv 库负责 Node API 的执行。它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线程,形成一个 Event Loop(事件循环),以异步的方式将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给 V8 引擎。
  • V8 引擎再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node中 libuv 引擎中的事件循环分为 6 个阶段,它们会按照顺序反复运行:

  • timers 阶段:这个阶段执行 timer(setTimeout、setInterval)的回调
  • I/O callbacks 阶段:处理一些上一轮循环中的少数未执行的 I/O 回调
  • idle, prepare 阶段:仅 node 内部使用
  • poll 阶段:获取新的 I/O 事件, 适当的条件下 node 将阻塞在这里
  • check 阶段:执行 setImmediate() 的回调
  • close callbacks 阶段:执行 socket 的 close 事件回调

(1) timer

timers 阶段会执行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 回调,并且是由 poll 阶段控制的。
同样,在 Node 中定时器指定的时间也不是准确时间,只能是尽快执行

(2) poll

poll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中,系统会做两件事情

  • 回到 timer 阶段执行回调
  • 执行 I/O 回调

并且在进入该阶段时如果没有设定了 timer 的话,会发生以下两件事情

  • 如果 poll 队列不为空,会遍历回调队列并同步执行,直到队列为空或者达到系统限制
  • 如果 poll 队列为空时,会有两件事发生
    • 如果有 setImmediate 回调需要执行,poll 阶段会停止并且进入到 check 阶段执行回调
    • 如果没有 setImmediate 回调需要执行,会等待回调被加入到队列中并立即执行回调,这里同样会有个超时时间设置防止一直等待下去

当然设定了 timer 的话且 poll 队列为空,则会判断是否有 timer 超时,如果有的话会回到 timer 阶段执行回调。

(3) check 阶段

setImmediate()的回调会被加入 check 队列中,从 event loop 的阶段图可以知道,check 阶段的执行顺序在 poll 阶段之后。

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console.log('start')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2')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 0)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3')
})
console.log('end')
//start=>end=>promise3=>timer1=>timer2=>promise1=>promise2
  • 一开始执行栈的同步任务(这属于宏任务)执行完毕后(依次打印出 start end,并将 2 个 timer 依次放入 timer 队列),会先去执行微任务(这点跟浏览器端的一样),所以打印出 promise3
  • 然后进入 timers 阶段,执行 timer1 的回调函数,打印 timer1,并将 promise.then 回调放入 microtask 队列,同样的步骤执行 timer2,打印 timer2;这点跟浏览器端相差比较大,timers 阶段有几个 setTimeout/setInterval 都会依次执行,并不像浏览器端,每执行一个宏任务后就去执行一个微任务(关于 Node 与浏览器的 Event Loop 差异,下文还会详细介绍)。

浏览器事件循环和node事件循环的区别:

浏览器环境下,microtask 的任务队列是每个 macrotask 执行完之后执行。而在 Node.js 中,microtask 会在事件循环的各个阶段之间执行,也就是一个阶段执行完毕,就会去执行 microtask 队列的任务

浏览器和 Node 环境下,microtask 任务队列的执行时机不同

  • Node 端,microtask 在事件循环的各个阶段之间执行
  • 浏览器端,microtask 在事件循环的 macrotask 执行完之后执行

4.关于event-loop的一道手写题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2')
    }, 0)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1')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2')
    })
}, 0)

 微任务产生的事件队列里面是没用宏任务的,但是宏任务队列里面是可以有微任务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多个微任务和宏任务

五. 其他

1.大屏适配

大屏适配方案_大屏的适配_木公176的博客-CSDN博客

https://www.cnblogs.com/younghxp/p/16963668.html

大屏数据可视化——屏幕适配方案(多分辨率下)_大屏适配方案_普通网友的博客-CSDN博客(这个讲的很好)

1.  针对窗口比例为16:9,或者不为16:9的情况: 使用rem(相对与根元素font-size值的大小),加上postcss-plugin-px2rem插件(自动将px转换为对应的rem),针对和设计稿1920*1080的的大小,也就是16:9的页面窗口可以做到适配,但是如果窗口比例大于16:9,则用16/9 除以 窗口实际宽高之比 乘以 窗口实际宽度 除以 10,算出来的数值即为根元素的font-size,也就是rem的实际参照值,然后监听窗口的resize事件,不断的去计算不同情况下的font-size,

2.针对分辨率小于1920的情况,例如1366*768:使用transform:scale(x,y)进行缩放,浏览器body设置为设计稿宽高即1920*1080, 动态根据实际宽高对body的width,height进行缩放,从而实现内容缩放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